這部電影小編是在視頻網站上看的,小編是黃渤的鐵桿粉絲,所以就找來了這部電影看了一下,沒想到看到電影簡介,竟然是一部戰爭喜劇片,小編第一個想到的這種類型的電影就是舉起手來,看了一會,發現並不是一樣的,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的感受。
近年來,關於戰爭題材的電影不算多了,能出類拔萃的更是少之又少,像《舉起手來》《巧奔妙逃》此類,只屬於對戰爭的惡搞,喜劇意味太過於濃厚,別的諸如《大決戰》、《八月一日》等等,政治意味太過於濃厚,只是還原戰爭的原貌,為英雄奏響一曲凱歌,拍的再好,也難以登峰造極,難以拍的很有深度,在我看來,國產的戰爭片,能稱得上是好片也就是馮小剛的《集結號》和姜文的《鬼子來了》吧。
我覺著,戰爭應該是一個導演非常喜愛的體裁。一場戰爭的爆發,帶給人們的思考有太多太多,哲學的,理性的,感性的,從每一個細小的方面都能夠挖掘出很深的東西,可是很少有導演去嘗試,難道世間只有愛情,親情,友情這些東西嗎,一遍又一遍的重複以前的一些體裁真的就這麼有意思?也許是覺著戰爭離我們在時間上太過於遙遠了,可是在空間上,戰爭無時無刻不發生我們周圍,只是我們覺著跟我們沒有多少關係罷了,戰爭這個話題永遠也不過時。也許是覺著拍戰爭這個體裁太困難了,沒膽量去嘗試。
小編認為《鬥牛》是一部好片子,不但是從藝術還是從娛樂性上。電影雖然不是戲劇,但是我覺著它一樣得一個矛盾衝突,得完整清楚的講明一個故事,沒有矛盾的電影會讓人覺著索然無味。無可否認,《鬥牛》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故事,有一個很好的戲劇衝突,只有一個人,一頭牛,牛和人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本身就是一個噱頭,在其間又不斷的穿插著不同的人,有日本人,有逃荒的難民,有八路軍,有國民黨軍,一個很精彩的故事配上合理的敘事方式的穿插,使這部電影具備了最基本的元素,然後是故事發展,這頭牛是來頭不小的牛,是八路軍寄存在這裡的牛,在日本軍隊掃蕩過後,牛二和這頭牛成了唯一的倖存者。
本來他可以自己逃生去的,可是這頭牛承載了村裡的對他的寄託和另一個人的靈魂。這個人便是已經許配給他為妻的九兒。牛二認定了這頭牛便是他的所有,是他的九兒。為了它,他可以放過一個日本軍人,可以跑進一個四處是地雷的日軍堡壘,正是這樣,要了他四個同胞的命。到最後,牛二已經分不清這到底是牛還是人了,為了牛,他可以不要性命,他可以付出一切,他把祖傳的本來已經送給九兒的銀鐲子帶到了牛的鼻子上面……
這部電影帶給小編的感悟有很多。首先,是契約精神,當一個人或者組織與他人或者組織籤訂一個有形契約時,一般都會有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或者某個方面的監督,遵守契約的可能性會很大,契約精神很少能夠體現,真正能體現這種契約精神的是當一切限制你的所有條件完全消失,你違犯契約不會得到任何的懲罰,而且你還能在違反契約中得到一些好處時,這時候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契約精神。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無形的契約,一些約定俗成的東西,也可以算作是道德上的契約,比如盧梭的人與國家之間的相互關係等,在我看來,契約精神是很重要的,我覺著它是最高道德的一種表現。其次,是戰爭本身,戰爭的存在是不是具有合理性。好像是一戰期間的德國統帥說過,戰爭不是一種手段,而是一種權利。
小編對這種觀點不可置否,我至今也沒有想清楚戰爭是不是應該繼續存在下去,人類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戰爭史,文明的發展戰爭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戰爭也是符合進化論的,弱肉強食本來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但是一場戰爭的發生,其本事是殘酷的,它是對人命最大的蔑視。再次,是關於人性的問題,關於戰爭中的屠殺平民問題,軍人的天職是奉行命令,即命令之內必須去做,命令之外,絕不能做,但是很多的屠殺是完全沒有相關的命令,純屬自發行為,這就說明了人的本身都有一股嗜血本性,在這裡再來爭論人性本善還是本惡,很難說。
最後是一個人的道德底限,真正的道德的約束力能正常發揮作用的條件,當那些被牛奶救活的人在想去殺牛時,他心裡有沒有想過道德,到底生存和道德相比,哪個更加重要一些。在延伸一點,要是把牛換成一個人,一個人就救活了他們,而這個人身上還有一些糧食,他們會不會去殺這個人來獲得自己的生存,畢竟,不是嗟來之食,不飲盜泉水的是少數人,道德是大部分人來衡量的,大部分人是不會像聖人一樣,那道德的底限到底是什麼?
電影看完了,說了很多小編自己對這部電影的理解,在回過頭來看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也不是完美之作,存在不少的瑕疵,故事有些不完整,而且敘事手法上存在一點問題,也許是因為黃渤的關係,這部電影給觀眾的感覺有點像是寧浩的拍攝手法,但是這部片子並不是寧浩導演的作品。
以上就是小編個人對這部電影的一些看法,如果大家還有別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