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把仁者「樂」山讀成「lè」,近萬人留言批評,他是口誤嗎?

2020-12-21 歷史潮河

《論語》·雍也篇,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是將人的智慧與仁義,和山、水聯繫起來。在文學界,對於該句話的讀解也有多種,我國著名學者南懷瑾撰成了《論語別裁》,對此理解的是:「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可意為:擁有智慧的人喜歡水,仁義之人則喜歡山。南懷瑾所理解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是說智者的快樂是動性的,就像是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而仁者的快樂是靜性的,像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

餘秋雨也寫過一篇散文《仁者樂山》,而餘秋雨的散文《莫高窟》被收錄進了我國的教材。餘秋雨於1946年出生在浙江,20歲時從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畢業,在1985年成為了我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教授。

餘秋雨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和散文家,先後獲得了上海優秀文學藝術獎、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金石堂最有影響力書獎等諸多獎項。

但在2006年5月,擔任素質評委且已經60歲的餘秋雨,在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上進行點評時,引用了「仁者樂山」這一古語,並且把「樂」字讀成了「lè」,因此惹得近萬人留言批評。

「仁者樂山」中「樂」字的正確讀音為「yào」。

眾所周知,「樂」是一個多音字,常見的讀音為「lè」,用作形容詞,義為「快樂」,還有一種常見的讀音為「yuè」,用作名詞,義為「音樂」,但在「仁者樂山」中,「樂」卻是帶賓語的動詞,義為「喜歡」。

而為了不將「仁者樂山」中「樂」的含義搞混,大約從北宋起,官修的韻書《廣韻》就定下了「五教切」的讀音,即「yào」;後來到了南宋時,儒學大師朱熹將「yào」這個規範讀音寫進了《論語集注》。

那餘秋雨是口誤讀成了「lè」嗎?餘秋雨並不認為自己的讀音錯了,雖然表示在2000年前孔子說「仁者樂山」時為「yào」,但2000多年過去了,讀音是一直在變的,因此不應該拘泥於傳統,如果拘泥於傳統,那麼就連字,都不應該變。

對於餘秋雨的這套理論,很多人是不買帳的,甚至讓人覺得原來有學識的人,並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曾任《漢語大詞典》編委、現任《咬文嚼字》月刊編委的金文明還因此刊登了《秋雨"樂"了,大家笑了》的學術著作。

之後「愛較真」的金文明還特意去看了餘秋雨的著作,找出了130多處的文史差錯,又刊登了一篇《石破天驚逗秋雨—餘秋雨散文文史差錯百例考辨》,從而引發了熱議,問題也已經不再僅限於字音,同時金文明的行為也引起了爭議。

餘秋雨也回應了金文明,表示道:「年輕人熱愛文史知識不錯,但是大量非專業的年輕人沒必要過度地沉溺在浩如煙海又真偽難辨的古代文史細節間。因為這樣做既是個人的不幸,也是中國文化的不幸。」

那你是怎麼想的?

餘秋雨把仁者「樂」山讀成「lè」,近萬人留言批評,他是口誤嗎?

相關焦點

  • 餘秋雨把「樂」讀成「lè」,近萬人留言批評:這個字應讀「yào」
    就連金庸都評價他說:北京有年輕人為了調侃我,說浙江人不會寫文章。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從這裡可見他文學作品的價值,不過餘秋雨先生雖然是個文化大家,但文化大家有時候也會搞錯一些事情。
  • 大部分人讀錯,餘秋雨讀錯一個字被批評
    比如「仁者樂山」這四個非常簡單的字,就連我們的文學家餘秋雨都讀錯了。01餘秋雨讀錯一字被批評很多人在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肯定自然而然地就讀成了仁者樂(le)山。2006年時,餘秋雨在一場歌手大賽上點評選手時,就用了這個成語,而且也是讀成了(le)。之後,無數觀眾就打來電話批評餘秋雨,說他將這個字讀錯了。但是他在事後,還為自己辯稱,說已經過去了幾千年的時間,從古至今這些字的讀音都在變化,不能完全按照之前的讀法。他的這個解釋沒有得到專家們的認同,甚至著名的金文明教授還在《咬文嚼字》期刊上發表了著作,諷刺餘秋雨。
  • 魯迅單田芳的通假字餘秋雨的仁者樂山,北大校長念錯個字又何妨
    他念白字的演講視頻迅速在網上傳開,被網民譏為「白字校長」。當我們在網絡上也痛打落水狗的時候有沒有想一下,人無凡人有容乃大。作為北大的校長,如果是清華大學的校長念錯字你會原諒嗎?也不會原諒畢竟他們是公眾人物一點小小的錯誤。就會被放大,放大。當然念魯迅的文章有幾處確實是前後矛盾。或許是一種特殊的語法或許是後人把他的錯誤當成了一種特別的語法技能。
  • 【孔子箴言故事】仁者愛人——智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中記孔子說「智者樂,仁者壽」,是說聰明人快樂,仁人長壽。因為聰明人想得開,不為小事煩惱,有仁德的人心胸坦蕩,不攀比,不嫉妒,就能長壽。有一天,他來到一個名叫柏樹洞的地方。見到一位耋耄老人,坐在一塊大石頭旁,他身上披著鹿皮,腰裡繫著草繩,抱著一張琴,在那裡引吭高歌。孔子見此人不凡,便向前深施一禮,向他詢問。原來此人叫做榮啟期。孔子問:「什麼事情使先生這麼高興呢?」榮啟期慢條斯理地向孔子講出了一番道理,他說:
  • 熱播大劇《清平樂》的「樂」字,到底該念「yuè」還是「lè」?
    儘管按照「清平」二字的詞意,也可以與「樂(lè)」組成詞組,但是在作詞牌名時,還是讀「yuè」更合適。至於熱播電視劇《清平樂》的「樂」字要怎麼發音,其實怎麼讀都說得通,也可以聽從電視劇製作方的意見。其一,《清平樂》源於李白的《清平調》,用的是古音律清調、平調的意思,應當讀「yuè」;其二,《清平樂》是唐朝教坊自創的舞曲名,後作詞牌名,從後代詞作的描述來看,應當讀「lè」;其三,「清平」二字得名於南詔樂曲,用的是南詔職官——「清平官」的名號,應當讀「yuè」。第一種說法:《清平樂》源於李白《清平調》,當讀「yuè」。
  • 餘秋雨是不是偽君子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是鶴立雞群的大師
    前些年網上有不少批評餘秋雨的人,說他偽君子,汶川地震詐捐,還有文革餘孽這些事。對於有些事我不是太了解, 但是詐捐確實屬於謠言,因為三所秋雨圖書館都已經落成了,並且我覺得捐書和捐設備要比直接捐錢要好。對於其它的批評大家可以有啥看法,知道的也可以還他清白。
  • 《論語》經典名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出自《論語》第六篇《雍也》有智慧的人以水為樂,有仁德的人以山為樂。在《論語》中,對「仁」有多種解釋,其中最經典的解釋是「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智者似山,仁者似水;山沉穩而厚重,水清澈而靈動;山泰然自若、與世無爭,水變化萬千、圓到周流;山有山的巍峨雄壯,水有水的柔韌秀美。
  • 「孔子箴言故事」仁者愛人——智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中記孔子說「智者樂,仁者壽」,是說聰明人快樂,仁人長壽。因為聰明人想得開,不為小事煩惱,有仁德的人心胸坦蕩,不攀比,不嫉妒,就能長壽。有一天,他來到一個名叫柏樹洞的地方。見到一位耋耄老人,坐在一塊大石頭旁,他身上披著鹿皮,腰裡繫著草繩,抱著一張琴,在那裡引吭高歌。孔子見此人不凡,便向前深施一禮,向他詢問。原來此人叫做榮啟期。孔子問:「什麼事情使先生這麼高興呢?」榮啟期慢條斯理地向孔子講出了一番道理,他說:「我高興的事情太多了,簡單地說有三條:世上萬事萬物唯人為貴。我生而為人,是一樂也。
  • 我讀論語小記:裡仁第四·仁者久處約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說:不仁的人不可以長期處在儉約狀態,不可以長期處在安樂狀態,仁者因為求仁而安定,智者因為有仁而利用。】「約」不是約束,是節約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貧窮,「樂」即是快樂,和窮對應起來就是富。「利」是利用、利益的意思,並不是說利用仁去達到某種外在目的,而是看到身邊有仁者,利用機會去請教學習;看待事物,多利用仁的方面。不仁的人窮了不行,富了也不行,是因為不仁之人總是為外物所惑,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外在人和事之上,總是向外去找補。
  • 孔子為什麼用山水來比擬智者之樂和仁者之樂?
    《論語》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通智。智者,指的是那些有智慧、聰明的人。仁者,指的是那些有寬大胸懷、仁愛之心的人。仁者、智者是精神品質不同的人,他們對於自然美的欣賞也各有偏好。為什麼這麼說呢? 《韓詩外傳》記載了一種解釋。
  • 《清平樂》熱播,「樂」字到底讀lè還是yuè?很多人讀錯了十年!
    因為大家都知道,「樂」是一個多音字。從表面上看,在「清平樂」裡讀lè還是yuè好像都很和諧,沒有什麼違和感。那麼,這裡的「樂」到底該怎麼讀?依據是什麼呢?其實《清平樂》這個名字是來自於一個古老的「詞牌名」。詞牌名多達一千多種,它是詞的格式的名稱。
  • 餘秋雨回應題詞熊膽企業:這個黑寶藥業在哪?
    餘秋雨(資料圖)日前,餘秋雨為熊膽企業題詞一事引發無數網友的質疑和批評。2月20日下午,餘秋雨在京參加電影《富春山居圖》殺青儀式時,就此事回應稱「完全不知道這件事」。據南方日報報導,就在事件於網上鬧得沸沸揚揚時,當事人餘秋雨卻一臉平靜地在國家博物館參加電影《富春山居圖》殺青儀式,作為主要嘉賓與陳文茜等一起出席並坐在電影主演林志玲的旁邊。活動的最後,餘秋雨還和主演、嘉賓一起上臺揭幕根據《富春山居圖》製作的雕像,並與大家合影。在他準備離開時,記者上前詢問題詞一事,餘秋雨顯得非常困惑:「我不了解這件事,完全不知道。」
  • 黃磊曬美食大餐,近10萬人點讚,網友留言:能蹭飯嗎?太豐盛了
    黃磊曬美食大餐,近10萬人點讚,網友留言:能蹭飯嗎?太豐盛了。說起黃磊,是很多人都熟知的明星,看過他節目的朋友都知道,黃磊老師的廚藝了得,還有「黃小廚」的稱號。他不僅僅只在節目中做做樣子而已,現實生活中,黃磊老師也特別喜歡下廚,經常在微博上曬自己做的各種美味飯菜。
  • 黑粉:他不只是「文化流氓」,是真流氓,對此餘秋雨只留下8個字
    更有的黑粉以餘秋雨前妻之名在網上散布謠言,說餘秋雨不只是"文化流氓",而是真流氓:"他辭職上戲院長,不是因為清高不戀官職,而是因為他太風騷,表演系的漂亮女生紛紛被他潛規則,人家去上海市委告狀,他幹不下去了,只能一躲了之。"
  • 餘秋雨水平究竟如何?陳丹青評價很犀利,不及金庸風趣幽默
    愛好文學的青年中年,以及老年人,都逃不過餘秋雨,他的散文開創了新的文體,那種加入想像,加入敘事,篇幅巨大長,縱橫捭闔,上天入地的散文,之前,還真沒有過。不管餘秋雨後來怎麼樣,他的開山之功,是不可磨滅的。而餘秋雨本人的爭議非常大,很多人不喜歡,甚至是公開抨擊。
  • 【孔子箴言故事】仁者愛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對此說法,他的幾位弟子有不同的理解。 《孔子家語·三恕》中記孔子向不同的弟子提出這一問題,讓他們分別回答後孔子行進行評論。 有一天,子路來到孔子面前,孔子問他:「智者是什麼樣的人?仁者是什麼樣的人?」子路問答:「智者善於使人知道自己,仁者善於使別人愛自己。」孔子說:「這種回答是士的表現。」
  • 餘秋雨真實水平如何?易中天、王朔詆毀,白先勇、余光中卻力挺
    餘秋雨崛起於上個世紀90年代,作為一個文化符號,他矗立在世紀文壇。他的"文化散文"開啟一代文風,在中國散文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然而,從餘秋雨的第一本散文著作《文化苦旅》面世之後,關於餘秋雨的爭論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 餘秋雨跌下神壇?《文化苦旅》書火了麻煩來了,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1946年,餘秋雨出生於浙江省的一個小鎮上,20歲那年,他的父親因此蒙受不白之冤他也被牽連進來,在1968年,被下放到了軍墾農場「勞改」,從事著極其繁重、辛苦的農業勞動。幸運的是在1971年,為了響應國家指示,儘快編寫教材、重新複課,餘秋雨得以重見天日。
  • 樂在其中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樂在其中,喜歡做某事,並在其中獲得樂趣。出自:《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近義詞有:樂而忘返、樂不可支、樂此不疲,反義詞有:悶悶不樂、憂心忡忡、憂心如焚,樂在其中是褒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分句;含褒義。
  • 《清平樂》「樂」字讀音誤說探析
    此後關於《清平樂》「樂」字讀音的討論斷斷續續,彭國忠在《詞牌名「清平樂」的「樂」應怎樣讀》中認為在《清平樂》中讀yuè。而日本青年學者早川太基援引多種文獻,佐證《清平樂》中當讀lè。李雲龍《也談〈清平樂〉中「樂」的讀音》一文通過分析「清平樂」的本事、「樂」的讀音、體式傳播與語詞糾葛,認為《清平樂》中「樂」讀yuè。筆者贊同此說。但同時,導致「lè」音說出現的原因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