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石獅國際龍獅公開賽吸引了海內外18支隊伍參賽。 陳龍山 攝
中新網石獅6月20日電 (孫虹 陳龍山)「龍獅是華人文化的象徵,在馬來西亞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馬來西亞中華文化總會龍獅隊領隊許運凇20日表示,如今,龍獅表演藝術已經從中國傳統民間雜技晉升成為「國際文化使者」,推動「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間的文化交流。
為期兩天的2018中國石獅國際龍獅公開賽20日在福建省石獅市落幕。來自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家以及香港、臺灣地區的18支龍獅隊伍同場競技,交流、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海外參賽隊員的年輕化是本次比賽的一大亮點。馬來西亞中華文化總會龍獅隊教練沈治銘告訴記者,此次參賽的馬來西亞隊員年齡大多在18歲至24歲之間,很多隊員都是在工作之餘參與舞龍的練習和表演。
中國石獅國際龍獅公開賽開幕式上的舞獅表演。 陳龍山 攝
來自菲律賓武術協會的蔡明仁,也帶著一支新組建的龍獅隊來參賽,「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比賽,希望年輕的團員們通過比賽鍛鍊自己,不斷成長。」
賽場上的高樁最高3米多,「獅子」們精神飽滿,步伐穩健,行走其上,展示了一系列高難度動作。此次比賽分為舞龍(傳統套路、自選套路)、南獅(傳統項目、高樁自選)、北獅(傳統項目、自選套路)三個項目,進行精彩的龍獅表演。
「舞龍舞獅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項目,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以及民族情感的象徵。」福建省體育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主任馬永鑫指出,石獅是發揚龍獅傳統文化、傳統精神的核心地區,具有濃厚的文化氛圍和民眾基礎。
石獅龍獅運動有著悠久的歷史,被譽為「天下第一獅」的蚶江鎮溪前村金凱聖醒獅團曾囊括「全國第三屆南北獅王爭霸賽」「第四屆全國農運會」「首屆國際龍獅錦標賽」等三項北獅比賽的冠軍,一舉奪得「北獅王」稱號。
許運凇說,借比賽的機會來到石獅,讓隊員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希望今後能夠有更多機會回到中國,參與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