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間總有說不完的問題,說不完的矛盾,因為婆婆和兒媳本是毫無血緣關係的陌生人,因為一個男人成為了一家人,但她們的生活習慣、脾氣性格、思想觀念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婆媳之間不和,大家都司空見慣了。
但是,婆媳之間再怎麼不和,畢竟還是一家人,所以也應該相互忍讓,凡事多包容,別讓夾在中間的男人為難,也別讓原本溫馨的家庭變得雞犬不寧。
就算婆婆不是自己的親媽,兒媳也依然要和兒子一起孝順她,對她恭敬,因為她畢竟是長輩,而且是她把你的老公帶到這個世界上,並撫養他長大的,沒有婆婆,也就沒有你的老公。
對於兒媳,婆婆最好能把她當自己的女兒對待,如果做不到,起碼也要一碗水端平,要尊重兒媳。誰都是人生父母養的,你的兒子金貴,那你的兒媳嫁到你們家就應該吃苦受累嗎,換做是自己的女兒,你又何嘗忍心。
丹文和老公浩天結婚6年了,32歲的她懷孕了。為了不給老公和婆婆添麻煩,她一直沒有休產假,直到預產期的前兩周,她才請了假回家休息。
由於丹文是外省人,父母在老家,所以她沒有請年邁的父母來照顧自己。丹文聯繫了在一個城市的婆婆,可婆婆卻沒有過來照顧的意思,說是等到生產再來。丹文很不高興,覺得婆婆不關心自己,不願照顧自己。
在預產期前一天,丹文突然羊水破了,她沒想到提前了,她想給浩天打電話, 可是浩天出差了,趕不回來。慌忙的她只好敲了鄰居家的門,是好心的鄰居送她去的醫院,途中又拜託鄰居給婆婆打了電話。
丹文在醫院疼了兩個小時,才看到婆婆的身影,又疼了一個多小時後,丹文被推進了產房。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生產,丹文終於生下了女兒,她疲憊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接著她想打電話給浩天報喜。可是婆婆一把奪下她的手機,說什麼也不讓她給浩天打電話。婆婆說不要影響浩天工作,等他出差回來再說。
丹文非常不理解,她不明白為什麼不能現在給浩天打電話,難道是因為自己生了一個女兒,不是兒子?她想到這,非常生氣,她也不依,要婆婆把電話給自己。
但是婆婆不聽丹文的,她說丹文一點都不關心浩天,浩天這麼忙還不是為了養家。
丹文聽了很不高興,她想,自己掙的錢不比浩天少,只是因為生孩子所以不得不休產假罷了。
婆媳倆誰也說服不了誰,就這麼爭執起來,還是值班護士過來勸了一會,才消停了。
第二天,浩天趕到病房,婆婆看到浩天來了,竟然就回去了,說自己在這待不下去。浩天勸她,她也不聽。
後來的幾天裡,婆婆沒有來看過丹文,全是浩天單位、醫院兩頭跑,好不辛苦。丹文看在眼裡,十分心疼,於是一個星期後,丹文出院了。
丹文回家後,發現婆婆還是在生自己的氣,每天在家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到了中午飯也不做,點兩份外賣就搞定了,也不管丹文還在坐月子。而浩天回來吃飯的時候,婆婆就做得非常豐盛,有魚有肉的。
丹文就這樣吃了大半個月的外賣,她都只吃素菜和白米飯,外賣裡的肉都不敢碰。
這天,丹文是在是受不了了,她想喝點海帶排骨湯,就好聲好氣地問婆婆可不可以買點排骨回來燉湯喝。婆婆卻說,現在肉這麼貴,你竟然還要吃排骨,要不是看你才生完孩子,不然我才不給你買。
婆婆下午還是買了排骨和海帶回來,燉了湯,但是端給丹文的那碗湯裡,沒有排骨,連海帶都沒有,就是一碗湯,婆婆說肉吃多了不消化。
丹文一下就被氣哭了,她說:「你怎麼能這麼對我,我還在坐月子啊!」
婆婆很不悅地數落道:「你要不要這麼嬌氣啊?當年我坐月子的時候,我婆婆都沒照顧過我一天,都是我自己一個人扛過來的,現在我還在這照顧你,你該知足了!你要自力更生,不要總想著讓我照顧你,都當媽的人了。」
丹文一聽,頓時把碗朝地上一摔,然後說:「不勞煩您伺候了,你走吧!」
婆婆聽了,臉往下一垮,丟了一句:「以後你別想讓我再來」,然後收拾東西出門了。
後來浩天回來,見婆婆不在家,丹文在房間裡哭,他問了怎麼回事後,說:「你怎麼能這麼對媽呢?媽好心來照顧你,你把碗摔了不說,還叫媽走,哪有你這樣做兒媳婦的!你就不能讓讓媽?」
丹文聽後更覺委屈,和浩天又吵了一架,然後回娘家了。
整整十年過去了,丹文沒去過婆婆家,就算逢年過節她也不去。她不是為了一碗排骨湯記仇,她知道這不僅僅是一碗排骨湯的事。
人和人相處,即使親如母女,也會有許多分歧產生,何況是婆媳之間?但是婆婆的做法的確很過分,即便對待一個陌生人,也不該是這樣的態度,更何況是自己的兒媳,而且兒媳還在坐月子。作為婆婆,本就不該重男輕女,面對坐月子的兒媳也應該盡心照顧,身為長輩卻沒有長輩的風範。
兒媳丹文呢,她的做法可以理解,但也過激了,畢竟婆婆是長輩,心裡不滿,可以好言相勸,可以換種溫和的方式來解決,畢竟是一家人,不要弄得老死不相往來了,弄得夾在中間的兒子左右為難,幫誰都不對。
而兒子浩天,在明顯是老婆受委屈的情況下,不顧老婆的感受,維護母親不說還數落丹文,也難怪丹文氣得回了娘家。
進入婚姻後,各種關係都會讓婚姻受到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婆媳關係。面對難相處的婆婆,就要有不卑不亢的態度,正確的處理方式,用對長輩的孝順和耐心來融化他們的心,同時也要對自己的權益據理力爭,不要逆來順受,也不要盛氣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