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
1、遊玩西安:一個存放記憶歷史的城市,過去與未來永遠交融的地方
遊玩西安:一個存放記憶歷史的城市,過去與未來永遠交融相處的地方。西安是一個怎麼樣的城市呢。西安是一座世界歷史名城,華夏精神的故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華民族的發展就是從西安開始的。西安有著濃濃的歷史文化,雖然經歷了這麼久的歷史。到現在在這座城市裡還透露著我們過去祖先的歷史。這西安,宋之前無北京,宋之後無長安。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共有四個都城延續超過200年的帝國王朝,分別是兩個在長安,兩個在北京。對於古建築來說,北京比西安多,但是各自的氣質卻不一樣。有一瞬間貌似有一種看不盡的人,氣勢洶洶在你面前衝了過去把對面踏成平地。可以這樣說,西安的地下文物真的不輸給任何一個城市。雖說西安是一個文化古城,西安也有著現代的科技感。在西安的的古建築,小拾推薦去鐘樓。西安的城牆也是很出名,又名西安明城牆。所以在遊覽古城的時候也可以遊玩鐘樓。像西安這種城市,每當下起雪來,總能讓拾以為去到了長安。西安雖然說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但是發展確實一般般。這悠久的歷史氣息本是這座城市的特別之處,卻沒有使這座城市大放光彩。
2、501米高樓在西安開建,預計耗資100億,被譽為「天空之城」
相信大家都知道西安是一座古都,具有上千年的歷史,不管內涵和文化方面,至今很多城市都無法與之相媲美。特別是隨著旅遊業發展起來以後,它還成為了知名的旅遊城市。最近這些年西安發展越來越出色,始終都在往一線城市努力。就在境內可以看到很多的古建築和高樓,置身其中去感受別有韻味。雖然西安在很多人心中已經是屬於非常優秀的城市,但它還是挺低調的,而且還在修建各種不同的高樓大廈。畢竟它已經擁有了很多出色的建築,比如鐘樓或者大雁塔等,每處都有自身的魅力之處,為了更好凸顯出它的現代化氣息,於是就耗資100億元精心去打造第一高樓,還被譽為是天空之城,你知道是哪裡嗎?不過最有特色的還是它的高度,大概達到了501米,同時還有100到150米的高層建築,呈現出來的畫面與眾不同。等到修建成功之後,足以成為當地代表性的建築,也能輕鬆看到周邊的建築群。
3、為了吃,你會奮不顧身的來一場西安之旅嗎?
對於一個美食重度愛好者,為了吃,可以奮不顧身的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吃」行。而西安則是麵食愛好者。餃子應該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美食,也許你會問不就是餃子嗎,哪裡不能吃?如果你這麼想,那就錯了。西安餃子宴可是西安飲食三絕。之一,有100多種餡料,且有多種多樣美好逼真的造型,還有多種吃法,煮蒸煎炸都可以,可謂是不吃餃子宴,不算真的到西安。說起西安美食,必不可少的就是牛羊肉泡饃了。西安的泡饃不僅肉爛湯濃,聞起來是香氣誘人,吃起來粘綿韌滑,餘味無窮,而且它還營養豐富,有暖胃之功能。再配上幾瓣糖蒜、一碗辣椒醬,簡直就是完美!真不愧是每個外地遊客到西安必吃的一道美食,在街上隨處可見,價格公道,想吃就可以隨時來一碗!也是來西安不可錯過的美食,以及回民街美食等……這些就足夠讓人「瘋狂」一把,奮不顧身來西安大吃一場。不會,因為我們離西安非常的近,已經去過好幾次了,而且那裡吃的和我們這裡吃的是一樣的。肯定會呀,因為我家也不太遠,而且我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吃貨,肯定願意。
4、現在去西安的哪些景點,能看到當年唐長安的痕跡?
要想體會盛唐的美景,看看當年長安的繁華,旅遊必須去的地方當屬西安了。西安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厚,能看到歷史的塵埃,看到大唐長安的繁華。如果你到了西安,可以在晚上到大街上看看美麗的夜景,在燈火通明的大街上,完全可以看到當年的盛唐美景,可以將自己融入到歷史中,看到歷史的長河在流淌。透過耀眼的燈火,仿佛看到初唐時期的美好,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那麼令人回味。要想更完美的體會盛唐的文化,一定要去觀光一些歷史寺廟了。一株銀杏樹,承載了歷史的興衰,見證了歷史,讓人更能看到當時長安的美。一眼看去,滿是唐朝長安的氣息,也可以看到當時的繁華,看到當時沒有戰爭,勞動人民勞作的場景。大雁塔也是佛教文化的代表,也可以看到盛唐時期對宗教文化的支持,滿是歷史的味道。那就在晚上八九點鐘的時候,去大雁塔看看吧,現場的歌舞以及燈會會讓你感受到唐長安的繁華。估計可以去看看西安的盛唐夜景,大雁塔,這樣的景色會看到當初長安的樣子。西安作為古城的遺蹟已經很不明顯了,因為歷史上西安被破壞的太厲害。
5、寶應西安豐烈士陵園,七旬老太義務清掃烈士陵園40載
梁吉秀在清掃烈士墓。今年70歲的梁吉秀,1980年主動提出負責清掃寶應西安豐烈士陵園。這一掃就是40年,掃禿了300多把掃帚,擦壞了1000多條抹布。「活一天,我就堅持一天。」如今,老人身患癌症,仍堅持每天去烈士陵園清掃。那時,很多人給她介紹對象,她最終選中了一位軍人,家就在西安豐烈士陵園後面不遠處,相隔也就100多米。西安豐是革命老區,當時陵園內有一個紀念碑,經常能遇到一些新四軍的後人趕來祭掃。梁吉秀說,1980年時,村裡一位負責陵園清潔的老人幹不動了,她就主動向鎮民政科提出,自己負責烈士陵園的清潔。西安豐鎮政府看梁吉秀每天清掃很辛苦,提出每年補貼她60元。堅持了這麼多年清掃烈士陵園,大家被梁吉秀的精神感動,西安豐鎮政府決定從2016年起每年補貼她2200元。「2000年她患上了痛風,邁上陵園臺階都很吃力。」「每一次清掃,都是一次受教育。」2015年,丈夫去世,悲傷之後沒多久,梁吉秀又開始像往常一樣清掃烈士陵園。手中的掃帚傳了下去,但梁吉秀並沒閒著,仍會天天到陵園中,義務幫著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