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經典,傳世流芳。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小玉讀書,每天堅持分享各種好看的文章,一同享受其中快樂。
《紅樓夢》有著廣博高深的語言藝術,既飽含了高深的文學藝術,又有通俗的民間方言。相對這些雅俗共賞的文學藝術,歇後語就顯得十分輕鬆和有趣,也更能反映出實際情況。其中有個很有趣的情節就是,鴛鴦說出的那句歇後語,把賈府窮到難以對付的困窘地步暴露得徹徹底底。她是這樣說的:「現在簡直是把頭都拿來當帽子戴了,要點富餘都不能。」從她的話中不難想像,賈府現在已經窘迫到什麼地步了。
其實鴛鴦說出這樣的話主要是對專有所指,尤氏作為寧國榮的主子,來榮國府吃飯,由於她的突然到來,府中竟然沒有為主子專屬的那份多餘飯給她吃。在賈家這樣的府邸裡,妻妾論輩分,下人們分很多等級,就連吃飯這樣每天必不可少的常事,也是要分等級的。賈家的飯菜一直以來也是要按照輩分和地位來區分的,比如,賈母的身份地位最高,那麼她享受到的必須是米中極品。以此類推,夫人老爺們吃的米比賈母吃的要低一個等級,小姐公子們吃的又是另一個等級的米飯,而下人們吃的就是最差的那種米。試想一下,米都要分那麼多等級,那蒸飯用的鍋一定也不少,那麼廚房裡就需要更多的下人來分工合作。想像一下廚房裡,下人廚子們忙著做飯炒菜的畫面,實在是讓人驚嘆不已。從米飯分等級這一事來看,賈府上下人過得是多麼奢靡的生活。
可是賈家日漸衰敗,財務方面的拮据很快就無法被掩蓋住了。試想一下,尤氏來吃個飯都沒有多餘,連米飯都要算著人數來做,賈家這是困難到了什麼地步!所以鴛鴦說的「要點富餘都不能?」指的就是當日廚子做飯前,會有管事人清點好吃飯的人數。說得再簡單一點就是,有多少人就做多少份飯,最終的飯量做出來只會不多也不少,正好夠這麼多人吃。米飯都要「量身定做」了,這對賈府來說真是一件極度恐怖的事情。這哪是鴛鴦說的「要點富餘都不能」,簡直就是沒有,哪談得上「富餘」?
當時王夫人聽了鴛鴦的話就趕緊站出來向尤氏作解釋。王夫人當然不會承認賈家窮了,而是找了個藉口來圓場,她這樣說道:「這兩年一會鬧雪災,一會又是鬧旱災的,結果莊家的收成就很不好,才會弄成這樣,為了不浪費糧食,我們每天都是按人數來做飯的。」
實際上,王夫人接手管理榮國府後,一直沒有見成效,不僅沒能為賈家帶來收益,甚至這些年一直都是在坐吃山空,入不敷出。賈家的田莊丟給烏進孝這隻老奸巨猾的大田鼠管這麼多年,他每次進孝給賈家的牲口、糧食和銀兩,只有少沒有多,而且越來越過分的是他隨便撒了個謊就把賈珍給忽悠得團團轉。大田鼠謊稱:「今年的年成不好,一場大雪從三月就下到了八月,這期間總共只有五天晴朗過」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烏進孝管轄的黑山村屬東北一帶,每年一般從十月月中旬才開始下雪,而且雪也並不會一直連下幾個月。而糊塗的賈珍不懂得田間管理、耕地施肥和除蟲,也不懂得一年二十四節氣的變化,所以他被這個大田鼠坑蒙也是咎由自取。賈珍即便是對比以前的帳目得出烏進孝比以前上交了一半多的收成,也只能認栽。
賈家上下人很多,王夫人卻不肯止損,硬撐著往日的奢侈,就算從自己牙縫裡擠出點銀兩來,也要維持住賈家的表面繁榮,她這樣苦撐著只是怕擔不起當家失職的罪責。賈家這樣被折騰,被咀嚼,就算是有金銀山和寶藏,沒有收入來源,一味地被揮霍,怎麼會撐得住太久!
王夫人這樣一直這樣窮折騰,最後在一碗米飯的問題上露出了破綻。當時賈母幫她打了個馬虎眼說「再巧的媳婦難做無米粥」這句歇後語說的不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嗎?作者安排給賈母的這句「臺詞」就是暗指,賈府已經窮困到快揭不開鍋的地步了。賈母這樣聰慧的老人,是不可能看不出王夫人撒了謊。更可笑的卻是,賈家的人實際上就一直活在自己的謊言中。王夫人活在自己的謊言中,王熙鳳沉迷在當管家的快感中,大家都「樂」在其中。只不過是碰巧因為尤氏的突然造訪,賈家的其中一個謊言被鴛鴦的一句大實話所拆穿了。
每日讀紅樓,每天品經典!本文是由小玉讀書給你帶來的故事,感謝大家觀看。
聲明:本文配圖均來源於網絡,原作者享有圖片版權,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