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銷市場讓羅非魚產業走向興旺

2020-12-19 中國食品安全網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全國水產品行情表現低迷,草魚、生魚、對蝦等更是跌入歷史「冰點」,而羅非魚也不可倖免地捲入了這場「寒潮」之中。據今年3月6日報價,1斤~1.6斤規格進廠價分別為4.1元/斤(海南),4.3元~4.4元/斤(粵西),整體魚價比去年同期下降0.2元~0.3元/斤,近期海南羅非魚降價最為明顯。

雖說羅非魚市場一直低迷,今年剛開年就持續跌價,但多數業內人士從中看到了新的希望與生機。筆者經一線市場調查獲悉,今年羅非魚市場將會迎來多重利好:一是去年轉養草魚、巴沙魚整體表現不理想;二是中美經濟貿易戰暫時休戰;三是產業上下遊積極拓展內銷市場;四是國家大力支持羅非魚產業發展。

3月份,羅非魚產業進入春苗產苗期,新一輪養殖周期已拉開序幕。未來羅非魚產業的發展方向在哪裡?為此,筆者深入調查各主產區的實際情況。

海南:去年產量與效益雙提高

在海南,羅非魚養殖佔全省淡水魚養殖總量的80%以上,養殖分布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池塘養殖近30萬畝(除中小型水庫之外),2018年,羅非魚整體養殖情況有所好轉,雖然全年市場行情走勢平穩並無明顯起色,但去年海南天氣「給力」,養殖成活率高,且發病率較低,養殖戶在產量與效益上均有所提高。

筆者從海南昌盛魚鱉種苗場總經理周旭處獲悉,去年海南羅非魚養殖成功率比前兩年都高,可以算是風調雨順的一年。養殖戶在去年的鼓舞下重拾信心,對今年羅非魚春苗的投放表現積極。但由於羅非魚行情已低迷多年,從養殖戶到經銷商都在尋求其它淡水魚品種,這兩年巴沙魚被炒得火熱,海南約有1成~2成人已轉養巴沙魚。

「去年,養羅非魚的產量普遍可提高3斤~4斤,而飼料價格這兩年也比較合理,所以去年賺到錢的養殖戶明顯增多。」海南天之漁總經理劉志利也同樣認為,雖然羅非魚養殖效益不高,但畢竟在養殖技術與銷售渠道上相對成熟,對於傳統養殖戶而言,具有一定的優勢,只要養出產量和品質還是能有可觀的利潤。並且,目前呼聲最高的巴沙魚養殖不太理性,部分養殖戶損失慘重,在尚未找到適宜的轉型品種之前,羅非魚還是大多數養殖戶心中的首選。

據調查了解,海南羅非魚塘頭價為0.6斤~1斤規格3.1元/斤,1斤~1.6斤規格4.1元/斤(3月5日報價),目前魚價較往年同期均有所下調,原因在於去年暖冬,氣溫較高,下半年投放的羅非魚吃料猛、長速快,現階段1斤以上規格庫存魚量過剩,養殖戶集中出魚上市,而加工廠因剛開年不久,對原料魚的收購量不大,導致局部地區出現滯銷現象。然而,業內人士推測,海南一天需消化約230多萬斤魚(包括廣東車運送量),隨著加工廠逐步恢復生產,近期市場積壓情況將會在短期內有所緩解。

在產苗方面,現階段海南整體產苗情況還不穩定,春節期間(初五至初六)出現過一次小高峰,但元宵節之後則表現為陸陸續續有苗上市。據周旭透露,「海南近期受高溫天氣影響,許多苗場已提前拆除溫棚,做苗時間也有所提前,且雨水偏少,多地出現乾旱,水源無法及時供給導致母魚產卵量下降,正常情況下一天能產出300萬尾~400萬尾(水花),但現在日產苗量不足150萬尾(水花)。」

粵西:養殖戶更注重品質

粵西是羅非魚的重要主養區之一,從江門、陽江、茂名到湛江,羅非魚養殖多為混養模式,只有少量精養。其中江門、陽江區域多以養殖羅非魚為主,搭配草魚、大頭、白鰱、鯽魚、鯪魚等,而茂名、湛江區域在羅非養殖過程中,搭配少量的大頭、白鰱,主要用來淨化水質。

近年,養殖戶選擇養殖高抗力雜交新品(如吉奧羅非魚等)以及降低放養密度的措施減少發病風險。去年,粵西地區發病情況有所緩解,養殖成活率較往年明顯提高。與海南地區不同的是,目前粵西地區羅非魚庫存量並不大,存塘魚大概在2成~3成(平均規格在0.3斤/尾~0.6斤/尾)。由於這兩年行業內積極謀求出路,不斷擴大內銷並取得一定成就,當地羅非魚流通節奏加快,養殖效益得以穩定增長,養殖戶初嘗甜頭。

「在茂名地區,當地養殖戶更加注重品質,放養密度下降,養殖周期從6個月延長至9個月~10個月,市面上以大規格、高品質羅非魚居多。」茂名市偉業羅非魚良種場總經理簡偉業說道。據悉,茂名羅非魚產業在政府的支持下積極拓展內銷市場,打通內銷渠道,例如以冷鏈形式供應給國內多家高等院校,走入大學生的食堂裡;另一方面,從養殖終端入手,為了走品牌路線,提倡養殖戶採用生態養殖模式,養出高品質羅非魚,推動整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本來粵西地區開年產苗需要搭棚,但今年我們苗場做苗是不用搭棚的,元宵節過後正式開工產苗,現在才剛開始兩周時間,日產苗量在20萬尾~30萬尾(水花),還未正式進入量產高峰期。」高州市百聯水產種苗有限公司總經理黎果就現階段的產苗情況介紹道,「近期受到一波溼冷空氣影響,粵西地區持續多日陰雨天氣,一旦天氣能夠穩定下來慢慢回暖,各個苗場的產苗量就將恢復到正常水平。」

而在投苗方面,同樣受到開春天氣影響,當地養殖戶投苗覆蓋率不足1成。茂南三高漁業董事長李瑞偉表示,在去年廣東省農博會上,馬興瑞省長點讚羅非魚,粵菜師傅成為廣東新名片,由政府牽頭帶動羅非魚向內銷轉型,今年的養殖熱情有所提升,但投苗量上不會有太大變化,反而會因放養密度的減少而小幅下降,當地養殖品種更趨向於多元化,吊水羅非魚、鮑肉羅非魚等高端產品進入市場,少

部分養殖戶養殖白羅非、巴沙魚等,而羅非魚總體產量應該不會降低。

珠三角:羅非魚需求旺盛

珠三角地區的羅非魚養殖規模不及海南、粵西地區,也是這些年變數最大的養殖區域。隨著國家禁養政策的逐步落實,珠三角地區魚鴨、魚豬立體混養已基本杜絕,精養羅非魚的養殖成本上升,而魚價卻持續多年低迷,許多苗場、養殖戶選擇轉養其他經濟價值較高的品種,主要有草魚、加州鱸、生魚、泥鰍、巴沙魚等,羅非魚則面臨養殖面積逐年萎縮、總體產量呈直線下滑的境地。2018年,珠三角地區羅非魚養殖量繼續縮水近3成,可由於下半年草魚、生魚價格跌入歷史「冰點」,這又為養殖戶的重新回歸增添了幾分可能。

筆者從廣州市聯豐水產種苗繁育基地副總經理梁聰處獲悉,自從去年珠三角地區實行禁養政策之後,原先採用立體養殖模式的養殖戶急需轉型羅非魚精養模式,但他們卻面臨著兩大困難,一是成本的提升,二是觀念還未轉變,因此去年這部分養殖戶的養殖情況並不樂觀,養殖效益還無法體現。當然,也有不少養殖戶直接棄養羅非魚開始跟風轉養草魚,但卻因品種選擇過於單一和集中,造成扎堆投苗、扎堆上市的情況,進而很快在2018年年尾期間催生出魚價寒潮。「去年下半年整體魚價行情表現低迷,只有少數養殖戶採取魚苗標粗的方式錯峰賣魚,才能實現真正的盈利。」他說道。

「目前,珠三角養殖戶只有少量投苗,由於部分草魚仍然存塘待價尚未清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羅非魚的投苗速度,再加上這幾年羅非魚病害高發,在投苗量和放養密度上自然就減少了許多。」廣州市德權漁業總經理鄧德基介紹,「相比之下,珠三角地區羅非成品魚市場需求旺盛,存塘量卻已所剩無幾,近段時間走市場水車的價格已升到5.3元/斤左右,市場水車比較喜歡拉羅非魚。」他還向筆者透露,珠三角地區各個苗場已大幅縮減羅非魚苗的產量,現在多數苗場只是附帶著做些羅非魚苗。

產業鏈成熟養殖效益得到保障

對於2019年的行情走勢,周旭認為,羅非魚養殖存在諸多利好影響。他表示,「首先,2018年草魚、生魚、黃顙魚等多種魚價低迷,而轉養巴沙魚的人也因技術、銷售、病害等影響面臨較高風險,相比之下,羅非魚上下遊產業鏈發展成熟,養殖效益能夠得到一定的保障;其次,這兩年羅非魚在消費方面實現『兩條腿走路』,一是出口,二是擴大內銷,尤其是高品質羅非魚越來越受到國內消費者的喜愛,市場接受程度逐步提高,銷售渠道日趨成熟。

黎果也同樣看好今年羅非魚的行情,」在羅非魚銷售領域,這兩年許多流通商正大力發展內銷市場,茂名某些大型產業園也十分注重打造羅非魚的品牌,越來越多高品質羅非魚從出口轉為內銷,讓國人也能放心吃上安全美味的羅非魚。「。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羅非魚產業發展大會在茂名成功舉辦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與茂名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2020中國羅非魚產業發展大會」於2020年12月15日在廣東省茂名市順利召開。會議以「雙循環背景下升級國內市場消費」為主題,共同探討了羅非魚產業轉型升級和國際貿易走勢。
  • ​2020中國羅非魚產業發展大會在茂名成功舉辦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與茂名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2020中國羅非魚產業發展大會」於2020年12月15日在廣東省茂名市順利召開。會議以「雙循環背景下升級國內市場消費」為主題,共同探討了羅非魚產業轉型升級和國際貿易走勢。來自全國從事羅非魚產業研究的科研機構、羅非魚養殖和加工、餐飲界火鍋、酸菜魚、團餐、商超、電商平臺等企業近200名代表到場參會。
  • 2020中國羅非魚產業發展大會在廣東茂名成功舉辦
    會議邀請來自全國羅非魚養殖和加工企業,餐飲界火鍋、團餐、商超、電商平臺企業、從事羅非魚產業研究的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代表等近200位嘉賓共聚一堂,探討羅非魚國內外生產、貿易和消費走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他表示,茂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羅非魚養殖優勢區域和出口加工基地,茂名羅非魚列入國家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9年,茂名市羅非魚養殖面積近26萬畝,產量達22.45萬噸,約佔廣東省羅非魚養殖總產量1/3,全國羅非魚養殖總產量1/8,出口量達10.8萬噸,貨值3.2億美元。茂名將堅持羅非魚產業高質量發展思路,深入實施「一條魚」戰略,努力把羅非魚產業打造成為當地農業支柱產業之一。
  • 受中美貿易戰影響,羅非魚塘口價低至3.5元,出口轉內銷能否讓這條魚...
    受中美貿易戰影響,羅非魚塘口價低至3.5元,出口轉內銷能否讓這條魚的市場活起來?但近幾年羅非魚成魚市場價格持續走低,養殖終端面臨零利潤甚至虧損風險,波及到羅非魚苗種、飼料和加工等產業鏈其他環節的運行狀況,越來越多的養殖從業者對產業未來發展感到擔憂和迷茫。因此,認清產業現狀,準確預判產業發展形勢,及時調整產業經營運行模式和產業政策,才能保障羅非魚產業向著可持續的方向良性發展下去。
  • 美味便宜,刺少肉多,羅非魚具備網紅的特質!再不轉內銷,或成「一條...
    在這幾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直過度依賴出口市場的品種,總體來說日子會越來越難過,比如說現在的羅非魚和鰻魚,儘管也在嘗試想內銷市場發展,但進度太緩慢了;南美白對蝦、小龍蝦以及鰻魚,都是出口轉內銷很成功的代表品種,尤其是南美白對蝦和小龍蝦表現的特別厲害,鮰魚轉內銷之後的表現只能說可圈可點;泥鰍是不依賴不出口了,但這幾年在國內市場消費也太給力,價格起起落落比厲害,今年又遇到了超級低的價格,養殖戶苦不堪言
  • 崔和:羅非魚產量十年以內有望超1000萬噸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於11月23日在海口舉行的「第十四屆國際羅非魚產業發展論壇」上,發布了《中國羅非魚發展報告》,並分析了羅非魚產業的發展前景。《中國羅非魚發展報告》中指出,根據美國凍羅非魚進口、美國冰鮮羅非魚片的進口、整凍羅非魚進口價格走勢以及中國羅非魚當前的分布狀況,可以總結我國羅非魚加工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成本上升,利潤下降,單純養殖一條魚難以為繼;過於依賴出口市場,內銷市場開拓不足;實力不強的加工企業為了生存,幹擾了市場規律;政策調整滯後,WTO的補貼運用錯位。他也指出,羅非魚內銷的比例在逐年提升。
  • 理論上羅非魚市場競爭優勢明顯 為何現在那麼慘
    在如此背景下,未來我國羅非魚產業鏈將更加完善,整體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並促進羅非魚國外、國內兩個市場的不斷擴大,羅非魚出口及內銷都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近兩年來,越南巴沙魚出口增長很快,對羅非魚出口形成了一定的衝擊,但是,從產品的營養構成情況看,羅非魚屬於高蛋白質品種,而巴沙魚屬於高脂肪含量產品,高蛋白質類產品更能符合大眾的健康和營養需求。
  • 廣東肇慶羅非魚走向產業化發展
    近幾年漁業發展依託著現代農業龍頭水產品加工企業,推動羅非魚走向產業化。政府扶持農業加強水產業,調整結構、優化品種、實施「一鄉一品」一條魚工程,羅非魚產業化初成規模,從全市統計數字看水產養殖面積45.6萬畝,產量32多萬噸、產值39億元、其中羅非魚面積13萬畝,產量14萬噸,產值17億元,優質品種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產業興旺腰包鼓——永昌縣水源鎮著力推動...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產業興旺腰包鼓——永昌縣水源鎮著力推動產業振興見聞 2020-12-09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美味菌菇 產業興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在與工人的交談中,我真切地感受到菌菇產業給當地村民帶來的改變。天福鎮長坪村村民肖志芳從事菌種培育工作3年多,如今已是一名技術能手。她把丈夫從外地叫回來,到菌菇生產企業上班,不僅能照看老人孩子,收入還比在外打工時多出不少。天福鎮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一畝,改革開放之後才解決了溫飽問題。
  • 羅非魚在中國市場的20年浮沉錄:它的未來在哪裡
    中國的羅非魚養殖從無到有,快速發展也就是近20年的時間。如今,我國的羅非魚產量在120萬噸左右,前幾年,魚價好,養殖病害少的時候,最高可達160萬噸。    近幾年羅非魚市場疲軟,魚價一直沒有觸底回升的跡象,嚴重削弱了養殖戶的投苗積極性,導致海南地區較多空塘被閒置。
  • 2020中國羅非魚產業發展大會在廣東舉辦
    本屆大會以「雙循環背景下升級國內市場消費」為主題,聚集業內精英,深入研討雙循環背景下羅非魚產業升級和國際貿易趨勢,以及當前形勢下如何有效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困難,共同探尋後疫情時代推動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大會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茂名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羅非魚分會、茂名市羅非魚協會承辦。
  • 國產羅非魚的困局:蠶食美國70%的市場,為何國內卻屢屢受挫?
    1、 羅非魚「出海」有這麼一種魚,原產自非洲,本打算「稱霸」我國河道、湖泊,誰曾想卻被出口至多個國家,一度佔據美國70%的市場。它便是羅非魚,俗稱「非洲鯽魚」。最近幾年的羅非魚市場,可謂空前繁榮,2019年的全球產量突破650萬噸,其中中國產量達到了180萬噸,幾近拿下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 國內市場基本恢復,很多水產品都漲價了,為何羅非魚還在躊躇不前?
    各行各業復工率幾近100%,消費市場的活力也基本恢復。水產行業也在一步步重回正軌,但是由於國外疫情爆發,一些主攻外貿的水產品就沒那麼幸運了,相比於其他國內消費市場巨大的水產品,羅非魚依然困境重重。奇怪的是,本以為羅非魚春節前後會遭遇史無前例的大降價,但這種現象卻沒有出現。
  • 市老促會深入茂南老區養殖脆肉羅非魚示範點調研
    茂名網訊 近日,市老促會組織調研組深入茂南區漁稻家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調研養殖脆肉羅非魚情況,並分別到合水村和羊角鎮養殖脆肉羅非魚示範點實地參觀調研。據介紹,茂南區漁稻家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熱心扶持老區發展脆肉羅非魚養殖,在茂南區老促會的鼓勵下,積極聯繫老區合水村和羊角鎮養殖戶,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開展脆肉羅非魚養殖。現已成立五個合作社,均開始投料養殖脆肉羅非魚。老區合水村養殖專業合作社,指導養殖脆肉羅非魚53畝,投料養殖脆肉羅非魚每條已有4斤多,春節前可上市,每畝約產6000市斤,收入可觀。
  • 京喜籤約福建石獅男裝產業帶 助力出口轉內銷
    8月18日,京東旗下社交電商平臺京喜與石獅男裝產業帶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建「京喜&石獅產業帶戰略合作示範基地」,助力當地工廠和商家拓展新興市場銷售渠道,並以「京喜產業帶廠直優品計劃」賦能加持,打造新型數位化產業帶,助推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 羅非魚:存魚少,魚價上漲——《水產前沿》2019年2月刊市場趨勢
    1月中旬各地羅非魚塘頭價格:    1-1.6斤/尾規格塘頭收購價格:珠海平沙地區4元/斤,湛江地區4.4元/斤,茂名地區4.4-4.5元/斤,東莞謝崗地區(水車走市場)5.1元/斤,海南地區(現金收購)4.1-4.2元/斤、(加工廠)4.2-4.3元/斤,肇慶地區4.2元/斤,廉江地區4.3-4.4元/斤,廣西玉林地區
  • 羅非魚終於漲價了,加工廠收購價全線上漲!| 中國羅非魚價格指數
    羅非魚終於漲價了,加工廠收購價全線上漲!內銷市場廣西南寧魚價漲幅明顯,最高普遍報價4.8元/斤,也有部分魚販抬價「搶魚」,魚價破5元/斤。其他產區魚價整體持平,雲南地區西雙版納州勐海縣最新報價:580g以上8.5元/kg,400-580g間6.5元/kg。
  • ...產業興旺有奧秘!《農民日報》解讀象山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經驗
    其發展又能給產業興旺,尤其是水果產業的發展帶來什麼啟示? 今日的《農民日報》為您帶來,浙江省象山縣研發新種,打造品牌,實現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經驗。 「紅美人」一經投放市場,其鮮豔的色澤、細膩的口感、濃鬱的香味,就受到了市場的追捧。然而,一個新品種,性能越優,口感越奇特,往往引種越快。結果問世不過幾年,早已遍地開花,效益直線下降。在消費日趨高端化、多元化的今天,要想在市場上佔據主動、搶佔高地,就必須做好新品種研發這篇大文章。
  • 中國消費者赴泰旅遊,刺激泰蝦內銷產業發展
    中國消費者赴泰旅遊,刺激泰蝦內銷產業發展2019-05-31 09:1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UCN 曼谷夜市(攝影:Louis&nbspHarkell)文:Louis&nbspHarkell譯:胡路怡曾在對蝦出口領域叱吒風雲的的泰國,近幾年經歷了產能的低谷,出口總量已大不如從前,但泰蝦的內銷卻在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