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珠海2月2日消息(記者何偉奇 通訊員印寧)日前,記者從廣東省珠海市鬥門區獲悉,針對目前老年人口迅速增長的情況,當地養老模式已從傳統的家庭孝敬養老向敬老院、養老院機構養老過渡,從單一機構養老模式到居家養老、旅居養老、日託養老、共享養老等多元化發展。但是,珠海鬥門區一家企業探索社區共享養老模式,在獲得政府和業內人士一致好評之時,卻遭到養老院所在小區的業主以「破風水」為由而集體抵制。
據統計,至2017年底,珠海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3.7萬,且每年增長速度保持在1萬人左右,其中鬥門區60周歲以上戶籍老人有6.25萬人,佔全區戶籍人口總數14.96%。珠海市鬥門區井岸養老院院長蘇國豔表示,社區養老的優勢是能夠提供「日託服務」,很多老人不願離開家去養老,而「日託服務」相對於請保姆更合算,微養中心共享養老模式提供了社區食堂、喘息託養等一站式養老服務,晚上兒女下班後還能將老人接回家裡,讓老人能呆在家裡,在每天看著孫輩健康成長的環境下養老,這種養老其實是最為便利的方式之一。
據珠海金碧麗江東海岸一不願透露姓名的業主報料,鬥門區住娘家共享微養中心在該小區開養老院,業主們有的怕「破壞風水」,有的擔心影響小區房價的上漲,以後賣房不好賣而抵制。金碧麗江東海岸花園物業主任周正華表示,小區業主的確存在反對小區建養老院的情況,主要原因是擔憂有越來越多的老人湧入小區,養老院裡面的老人逝世會影響風水。
對於小區業主反對的呼聲,住娘家共享微養中心副總經理張兆麟認為,業主持這種迷信思想有點不可理喻,目前拓展的養老服務市場,是為了解決當地在養老設施投入不足的困擾,以日常照料為基礎,延伸社區食堂、喘息託養、居家上門等一站式養老服務,為長者提供涵蓋吃、住、醫、養、娛全方位的高品質養老服務。微養中心如果發現老人身體不適,都會及時送往醫院,不存在業主擔憂的問題。
珠海市鬥門區政協委員姚盛表示,業主反對的理由缺乏科學和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明確規定「發展社區服務,逐步建立適應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務、文化體育活動、疾病護理與康復等服務設施和網點」,廣東省政府還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並規定新建居住(小)區要根據規劃要求和建設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