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18日,下雪的場景在宜昌的朋友圈裡刷屏了。
不出意外,這次的降雪依舊包括五峰的牛莊鄉在內,這個號稱「宜昌西藏」的小鄉鎮,每到11月份就會成為焦點,大家就會去關注這裡是否會下雪,以至於這裡成了宜昌各大微信公眾號的重要素材庫。趁著這場雪,我們便在當天馬不停蹄趕往牛莊,遺憾的是雪才下了幾個小時並且上午已經放晴,等到我們傍晚抵達時全部融化了,只能在一些陰坡的地方看到一些殘雪。 遺憾歸遺憾,但是這一次行程,也讓我們看到了冬日的牛莊,除了雪景還有更多的美景。
往年一進入11月,牛莊的雪就如約而至
抵達牛莊文化站,工作人員都在忙著聯繫熟人,期待能夠弄到幾張「好一點的下雪的照片。」
進入11月份以後,這是文化站以及鄉裡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都會接到很多電話,都是來約照片的,對方或是省市一級媒體,或是一些擁有眾多粉絲量的社交媒體帳號。「一般一說到宜昌要下雪了,大家就會第一時間聯繫鄉裡以及我們文化站,因為咱們牛莊是全市海拔最高的集鎮。」文化站工作人員熊大福是一個攝影愛好者,也是牛莊雪景的主要提供者,「以前是要求有照片,現在是最好視頻都要有。」據說,當地甚至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計劃,把所有的村黨支部書記都集中在一起培訓一次照片視頻拍攝培訓班,然後通過村支書將這些技術傳給村民,讓大家第一時間能夠拍到下雪的美景。「我很贊同這樣的做法,這是對外界宣傳一個渠道。」鄉文化站站長關祖禹說,「牛莊每個村地形都不同,雪景也有不一樣的美麗,這樣就可以通過媒體以及自媒體平臺展現我們美麗牛莊。」 跟我們一樣遺憾,今年初冬的第一場雪下得時間太短,而且是在凌晨的時候才開始下,所以能夠捕捉到雪景的人並不多。 我們也曾探討過初冬這場雪的意義所在,可能更多的是這場雪所帶來的那種「儀式感」,當大地白雪皚皚一片蒼茫時,意味著冬天的到來,也意味著豐收以及「瑞雪兆豐年」,更意味著春節將至,因此很多人都更願意把這下半年第一場雪固執地認為是「今年第一場雪」,「實際上今年3月31日牛莊還下雪了。」 對於牛莊而言,今年初冬的第一場雪來得有些晚,比去年晚了近一周時間,比2016年晚了10天。「往年基本進入到11月份,稍微天氣寒冷一點,咱們牛莊就會下雪。」關祖禹說,「今年可能是乾旱以及偏暖的原因,不僅時間晚了,而且也才下了幾個小時。」
長長的一條街,看不到一臺空調的影子
牛莊下雪早,是因為其高海拔。
1730米,讓牛莊成為了宜昌海拔最高的集鎮,「宜昌西藏」的美名也因此而來,「全鎮平均海拔1540米,最高海拔2260米。」2260米是個什麼概念?宜昌全市最高的海拔就是興山與巴東、秭歸交界處的仙女山,最高點2426.9米,僅比牛莊海拔最高的地方高了166.9米,也就是一個小山坡的高度而已。 入夜,漫步在牛莊集鎮,幾百米長的一條街已經看不到什麼人影了,冰冷的風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躲進屋子裡烤火。「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看到集鎮幾百幢建築,一臺空調都看不到。」關祖禹說,「夏天用不上,我們這裡夏季都要蓋被子;冬天用得心疼電,不用火爐用空調,一刻都不能停,那得用多少電。」 我們還真特地在集鎮上轉了一圈,還真沒看到戶外有空調影子,唯一一家現代化取暖設備還是地暖,在當地人看來空調有些多餘,一個火爐足夠對付冬天了。 透過集鎮商店一扇扇關閉的玻璃門,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水汽朦朧的玻璃門裡側,一家人或者一群人圍坐在火爐邊,或觥籌交錯,或邊聊邊吃,一頓飯可以吃幾個小時。試想,如果是在空調屋裡,一張大大的圓桌圍坐著一群人,可能就是忙著扒拉著手機,聊天也只會是有一搭沒一搭。 就是這麼具有煙火氣息的生活場景,火爐無疑是關鍵,不僅為人們對抗寒冬提供了了溫暖,也拉近了人們的距離,讓生活的氣息不被移動網際網路衝擊得那麼破碎。 讓人暖心的是,當我們辭別陪同採訪的文化站工作人員在街頭漫步時,隨便推開一家商鋪的大門,主人們熱情地招呼我們,從火爐添柴的口子處拿出幾個烤熟的土豆遞給我們,讓我們趕緊「趁熱吃」,絲毫沒有被打攪的惱怒,男主人甚至還邀請我們喝杯酒「暖暖身子」。 原來,在高山上,火爐是社交的場所。 第二天的採訪,我們去了牛莊鄉的牛莊村、凌雲村和九裡坪村,每到一家主人們都熱情地邀請我們去「火籠屋」裡坐坐。在九裡坪二組,79歲的李長松老人說,自從國慶節開始家裡的火爐就生起來了,要到明年4月才會停用,「這個天氣離了火爐,日子就不曉得該怎麼過了。」
春賞花秋賞葉牛莊的四季都有看頭
相傳很早以前神牛下凡,有神人將其系在一處尖尖的山峰上,而這山峰是兩峰並立像牛角,故而牛莊的名字一直傳續了下來。 不過,神牛不存在,但是那尖尖的山峰卻是真真實實存在的,當地人稱之為石柱巖。山峰上植被較少,裸露的石柱山腳連在一起,從半山腰開始分開,在來的公路上只能看到前面兩座大的山峰,而繞到背後,看到的確是三座山峰,牛莊人戲稱其為「兩面三刀」。「兩面三刀」雖然是戲謔之說,但是這個地標已然成為牛莊人最大的鄉愁。「但凡外出的人從縣城回來,只要看到這石柱巖,就意味著牛莊到了。」關祖禹說,「到家了!」 當地在石柱巖不遠處的公路旁修建了觀景平臺,登樓而望,美景盡收眼底。.「實際上我們牛莊是風景優美之地,只是路途遙遠擋住了遊客的腳步。」牛莊鄉黨委宣傳委員張凇源說。 冬賞雪,春天的牛莊又有什麼? 我們在9個村裡找到了答案——栽種的中藥材很多在春天開花,那時會和山上的野花一起裝點牛莊。要知道,春天開花的中藥材獨活、貝母和丹皮等,在牛莊有著大面積的種植,到了開花的季節,平原地區百花已在花期的尾聲,牛莊還是花的海洋。 秋日的牛莊,大山的顏色五彩斑斕,紅色的楓葉、黃色的杏葉……
當然,夏日的牛莊跟冬季的雪一樣,都是這裡的金字招牌,正如前面關祖禹所說的夏天都要蓋被子,在牛莊一點都不誇張,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遊客慕名而來。關站長特意推薦了太平壩溼地。他說,這處沼澤地位於牛莊鄉大花坪林場萬子河農業隊,小地名太平壩,現存溼地沼澤80餘畝。「夏天來的時候,沼澤地水草豐美,草間魚群往來嬉戲。」他說,「曾有遊人在此遊玩時拍攝一小水窪裡的魚,細數竟不下300條。」更為驚奇的是,地處武陵山脈的牛莊以及五峰,都以喀斯特地貌為主,地下水長期溶蝕發育成地下暗河,水從高海拔處經暗河流到該處,「在太平壩沼澤地還形成魚從地下湧出的『魚泉』景觀,這在國內都很少見。」 原來,不止是冬日初雪讓牛莊吸引人,每個季節的牛莊都值得我們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