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御用,極盡奢華
銅胎掐絲琺瑯,這名字乍一聽不像是藝術品,倒像是道工藝。俗名喚作是「景泰藍」,看到這兒就恍然大悟了。之所以俗名更廣為人知,要說到明朝景泰年間,只因皇帝極其喜愛此類工藝品,在朝廷督辦下達到巔峰。
尤以其外觀華貴天成的寶石藍得名於天下人,故而被後世稱為「景泰藍」。
「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
景泰藍自誕生伊始就養於皇宮,出身高貴不凡。且金玉加鑲,華麗異常,民間是接觸不到這等珍品的。
作為帝王專享的宮廷器物,從一筆一划到一色一胎都彰顯著醇厚的皇室藝術,地位極為尊崇。
108道工序冠絕天下,御用材料極盡奢華,做工極盡繁瑣,集皇室工藝之大成。
從一開始,景泰藍就打上了深深的皇家烙印。
近年來隨著文物回流,景泰藍藏品關注度大幅拔高,藏家把風向轉向了景泰藍市場。
一來,景泰藍歷史底蘊深厚,工藝歷久不衰,更是比玉石珠寶都貴重的朝廷重器。
二則,景泰藍不比瓷器範圍廣泛,其製作工序的繁縟奠定了它的珍貴程度,具有高收藏價值,因而受到眾多藏家的喜愛。
如今的景泰藍已經不再是只有帝王權貴才能擁有的工藝品,2006年已經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然而,景泰藍手藝人日漸流失,出現了「斷代」局面,作品日益珍稀,大師之作更是難得。
景泰藍第一人:張同祿其人
張同祿被譽為是「中國景泰藍第一人」,作為景泰藍絕技傳承人,業內親切地稱呼他為「琺瑯張」。
他曾說:「景泰藍就是銅,釉料與火的磨合。一遍遍地淬火,比原來變得更加漂亮,就像是鳳凰涅槃」。
本是平平無奇的銅,卻在他的雙手下重新煥發生命力,生出美輪美奐的動人藝術魅力。
張同祿所出景泰藍必是珍品,其作品風格以「新、巧、俏、美、雅」自成一派,代表了當今我國景泰藍工藝品的最高水平,並且其作品曾多次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部分經典巨作被國家權威館藏機構永久珍藏。
據相關拍賣紀錄顯示有關張同祿景泰藍的作品價值,年漲幅已經達到近70%。
在市場上有著「琺瑯張,一器難求」的盛名在外,不僅受到了業內好評,更是創造了中國當代景泰藍工藝品的拍賣紀錄。
2012年,張同祿大師早年創作的《座龍花燻》景泰藍作品,在國內拍出1100萬元的天價。
這個價格比一般景泰藍藏品的價格,甚至官窯瓷器的價格,都遠遠拋下一大截了。
獨創鋼花瓶,得之必珍藏
景泰藍鋼花瓶是張同祿所設計的一種現代題材作品類。
此件掐絲琺瑯鋼花瓶張同祿大師著名代表作品之一,該作品創作於1968年。
主花集蓮花、牡丹花、菊花於一體,而飛濺四溢的鋼花卻是用細如髮的銅絲,充分體現了景泰藍掐絲工藝的妙不可言。
既飽含熱烈,又富有含蓄美,鋼花瓶是一件結合時代意義的傑出作品,珍貴非常,值得收藏。
景泰藍的保養小貼士:
*置放於無酸鹼影響、少灰少塵場地。
*不可水洗,不可用具有酸鹼性質的清潔劑或高溫處理。
*需要清潔時,最好在乾燥狀態下使用柔軟的純棉布進行擦拭。
*金屬處和釉面除塵過後,要噴灑專用蠟質光亮劑,以保持景泰藍的色彩質感,也起到了防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