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月餅模子有講究,祭月拜神故事多

2020-12-22 封面新聞

中秋節就快到了,月餅、中秋、團圓節,如今月餅的意義似乎已經遠遠高於食物本身。製作月餅,印模不可或缺,在成都博物館四樓民俗廳,7個糕點模子便是民國時期人們用來製作月餅的工具。而在時間更久遠的月餅模子上,紋樣的類型可是從民風民俗到神話故事都有涵蓋,它們既可以用來區分不同口味的餡,更是故人們寓意於形,表達內心祈望的美好寄託。

月餅模子 圖據新民晚報

月餅模子啥樣?

模具多為木質 底部刻不同紋樣

月餅模子,是製作月餅的器具。將包有各種餡料的月餅拍扁後,放入模子裡,四周摁實後,放在案板上一敲,一個月餅就脫模而出了,再經過炭火烘焙,香噴噴的月餅就可以吃了。月餅模最早可追溯到宋朝,但流傳至今的月餅模子以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居多。

在成都博物館四樓民俗廳,展出有7個大小不一的糕點模子,據成博工作人員介紹,這就是民國時期人們用來製作月餅的工具。在這7個月餅模子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底部刻的花樣,大部分也是現在常見到的花式。據了解,由於月餅模子既方便又快捷,很快便風靡手工界。「古代的月餅模子大多數都是在木塊上挖出一個或幾個凹槽,在凹槽的底部雕刻各種好看的紋樣,然後把和好的麵粉陷料放進模具中定型,再把模子翻過來,轉著圈在周邊均勻地敲打,直到月餅變得密實,打月餅的叫法就是由此而來,這樣,一個印製有花紋的月餅就成型了。」

成都博物館展出,民國時期人們製作月餅的工具

月餅模上的文字和圖案都能體現豐厚的文化寓意。麒麟在當時被人們供奉為瑞獸,被雕刻進月餅模子也由來已久。當時民間留傳甚廣的麒麟送子圖,更是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們雕刻在月餅模子之上。除了麒麟,月餅上「月中蟾兔」、「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等裝飾圖案,也都出自於古代的民間傳說。

這些傳統月餅模子裝飾圖案豐富細緻,在極其有限的空間裡清晰展現出人物、山水、花草、鳥獸、等紋飾,花紋精整靈細,設計巧妙。「滿月形的月餅從模具中做出,就像一個特定的文化符號,和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徵著團圓、團聚、闔家安康。而那些兔形、壽桃形的模具,以及模具上制的雙魚、蓮子、纏枝花等紋樣,也都傳達出從古至今人們祈求富貴吉祥、平安團圓的心願。而我們現在過中秋、吃月餅,也同樣祈求著幸福安康。」

大小模子都有講究

較大的月餅模子可製作五公斤左右的月餅

傳說唐高祖李淵與群臣歡度中秋時 , 一句「應將胡餅邀蟾蜍」,使中秋吃「胡餅」的習俗流傳開來,而一年中秋夜,唐太宗賞月時覺得「胡餅」一詞不雅,身邊的楊貴妃仰頭見皎潔的桂月,便順口將胡餅改名為「月餅」。

和現如今市面上銷售的月餅模子不同的是,老年間的月餅模子有大有小、形態各異。不同形狀的模子各有講究,不同尺寸的模子也各有不同的用處。月餅最基本的形狀只有兩種,方形和圓形,由於從前人們都相信天方地圓的說法,因此把月餅模子做成方形和圓形是對天地表達敬意。但是一些造型比較奇特的月餅也並不罕見,例如魚形月餅、壽桃形月餅、梅花形月餅等等。

較大的月餅模子可以製作五公斤左右的月餅,在早年間定製一個這樣大的模子其實就是一種「炫富」。每逢中秋佳節,製作一個特大的月餅,一家人圍坐在桌前享用,更突顯團圓的意味。而如今,這種巨大的月餅更多地用作糕點店的「招牌」被放在櫥櫃裡。而大小適中的月餅模子大多是為了批量生產月餅所製作的,這種模子一般重量較輕,便於工人進行摔打,用料不算講究,餅槽圖案也相對簡單。

如硬幣大小的古代月餅模具 圖據中新網

此外,較小的模子每個餅槽只有一元硬幣大小,這種模子被稱為「巧餅模子」,有時還常被用來製作豌豆糕。這些「巧餅」常用在女人出嫁時,娘家將麵團放在模子中製成各樣吉祥寓意的麵食,烤熟後放在兜裡當成零食發給親朋。老天津人也有在七夕時製作巧餅,用紅繩子穿起來掛在小孩脖子上求平安的講究。

封面新聞 段禎 綜合:新民晚報、北方網等

相關焦點

  • 月餅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號
    是融生活和藝術於一體的傳統工藝月餅模子是早前製作月餅的工具,也叫月餅印子。月餅模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雖然遠古時代就有祭月、拜月的古老風俗,唐代以後也開始盛行中秋賞月的民俗活動,但都並未與月餅掛鈎,有文字可考記載月餅的歷史大約在南宋,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裡有出現「月餅」一詞,北宋年間詩人蘇東坡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飴和酥。」
  • 石家莊「月餅模子」收藏達人藏有宋代月餅模(圖)
    石家莊華府園小區有位月餅模子收藏達人———張亞傑。宋代的陶月餅模,清代的銅月餅模、錫月餅模和玉石鯉魚月餅模……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一塊清代作品,直徑39釐米的「大個頭」。張亞傑講起他所收藏的月餅模子背後的文化故事便打開了話匣子。
  • 打月餅、祭月:山西過中秋節的習俗
    月餅,作為一種食品,大約在唐代就出現了。宋代已經非常講究,明代進一步成為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因其形圓,與天上月亮相似,故名。    山西人過中秋節,月餅即是祭月供品,又是全家人歡度節日的食品,還作為贈送親友的禮品。農村習慣自已製作,稱為打月餅。每逢節日來臨,家家都要架鍋,自己烤制月餅。    月餅品種,我們家的月餅就分為兩種,一種甜的,一種鹹的。
  • 中秋之夜祭月賞月
    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中秋節的傳說也是非常豐富的,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等等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在這小編就不一一闡述了,中秋節有哪些習俗呢?我們這這裡簡單介紹一下祭月賞月和吃月餅。
  • 被人遺忘的月餅模子
    提起中秋節,自然離不開月餅,月餅在古代是用來祭祀月亮神的祭品,是人們秋收後,慶祝豐收,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幸福安康的美好祝願。關於月餅的起源,現在還有爭議,有的認為在殷商時代就有,也就是「太師餅」,只不過餡不同而已,直到漢朝張騫從西域帶回胡桃(核桃),人們用核桃仁做餡,於是月餅成為一種宮廷食品,一直到唐宋時期,民間開始盛行月餅祭祀和食用。
  • 月餅在古代是供品,為什麼可以吃?
    體驗一年的收成八月十五過中秋節其中有一個原因是為了慶祝一年的豐收,那麼為什麼要通過吃月餅來慶祝呢?因為祭月的供品中有月餅,那為什麼供品中的餅子叫月餅呢?用來祭月的餅子當然應該叫月餅。那古人為什麼要祭月呢?因為古人對天體不是很了解,所以他們覺得月亮、太陽都很神秘。
  • 古代的中秋節稱為「祭月節」?而月餅也不是用來吃的
    月餅最初是用來做什麼?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月餅又稱月團、小餅、豐收餅、團圓餅等,是中秋節的時節食品。
  • 收藏新寵——月餅模子(圖)
    這樣,打月餅的模子,便成為當時百姓人家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月餅是自製的,一家有一家的特色,打月餅的模子自然也是形狀各異、千姿百態。河北省一位民間收藏家以搜集月餅模子為樂,十多年的業餘時間裡潛心尋找,如今此類藏品已達500餘種,不同年代的月餅模子,花樣之繁多,令人嘆為觀止。  中秋節,是一個承載人類企盼團圓情感的傳統節日。
  • 中秋祭月,為什麼用月餅?這裡面的故事很長
    中秋祭月則是源於古人對天象的崇拜,古人非常注意時令,四時穿衣顏色各不相同,更喜歡節令的食物,月餅就是其中之一。 四季各有不同,有桃花餅、梅花餅、菊花餅等依照季節製作的小餅。小餅是月餅的一個別名,蘇軾有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讚美月餅。月餅因形如滿月,逐漸成為祭月的主要貢品。
  • 你不知道的中秋節,古代月餅是祭品,五仁月餅是藥餅
    月是故鄉明,都說中秋的月亮最大、最明,從祭月、拜月,再到賞月,自古以來我國的中秋節就有很多習俗。今天我們就主要來說說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吃月餅。古代中秋也吃月餅嗎?中秋節起源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月餅也起源於唐朝,杜牧的《洛中見聞》中曾記載: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中秋節吃的月餅,最早叫胡餅,後來傳說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時,楊貴妃覺得胡餅好吃但不好聽,就改名叫了月餅。古代吃月餅講究很多人分一個,按人切塊,每人一份,沒回家的家人,也要留一份給他。
  • 七夕會·雅玩|檀木月餅模子
    月餅模子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在一刻一印之間,傳承著歷史與獨特的民俗記憶。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月餅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月餅,香甜適口,老少鹹宜。月餅模子,是製作月餅的器具。將包有各種餡料的月餅拍扁後,放入模子裡,四周摁實後,放在案板上一敲,一個月餅就脫模而出了,再經過炭火烘焙,香噴噴的月餅就可以吃了。月餅模子的製作材料以硬木為主,主要的材料有杜梨木、核桃木、棗木等。名貴的也有紅檀木、雞翅木等。月餅模子出現於民間,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不會使用太過名貴的木材來製作。民間常見的多為杜梨木和花梨木,這種木材木質硬度適中,易於上手雕刻且不易發裂。
  • 八月十五打月餅 月餅模子哪裡有?
    近日,市民張先生正在為打月餅這件事苦惱,他和家人想打月餅,可是找不到賣月餅模子的。  下周就是中秋節了,街頭不時能聞到月餅的香甜。市民張先生說,現在的月餅隨時都能買,但總覺著少些滋味,想起過去家裡打月餅的場景,心中就冒出自己打幾個月餅吃的念頭。張先生的愛人也覺著買來的月餅太油膩,特別想自己動手做。兩口子於是開始動手準備,面、餡都好解決,可是打月餅的模子卻成了奇缺貨。
  • 祭月和賞月
    資料圖片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清代祭月的場景是這樣的:祭月於八月十五月亮升起時進行,於露天設香案,上面擺滿各種供物,如月餅、瓜果等。
  • 中秋節送月餅講究怎麼送得體合適 月餅單雙數的寓意
    隨著中秋節的臨近,讓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那甜甜的月餅。那麼,中秋送月餅的寓意是什麼?還有,送月餅一般送幾盒?  中國古往今來都是送單盒月餅的習慣,表示祝福對方一家美滿。現在可以除了月餅可以再加送條煙或者酒,代表你對對方的一點心意。  也有推崇送兩盒的,覺得比較「團圓」。
  • 除了吃月餅,古代中秋還有這些詩意習俗
    中秋節最核心的起源要素,是從上古時代就有的月神信仰衍變而來的敬月習俗,以及流傳幾千年的祭月之風,它實際上是華夏民族的「祭月之節」,這個節日保存著先民古老的天地人和的哲學思考,蘊含著華夏子孫生生不息的敬月信仰。《尚書·堯典》中有「宵中,星虛,以殷仲秋」的記載,《周禮》有「中秋獻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說法,但那時的「中秋」只是單純的月令時間,並無節日之意。中秋成為節日,是唐宋以後的事。
  • 中秋節送月餅有什麼講究?月餅一般送幾盒月餅單雙數的寓意和講究
    隨著中秋節的臨近,讓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那甜甜的月餅。那麼,中秋送月餅的寓意是什麼?還有,送月餅一般送幾盒?》》》推薦閱讀:2018年中秋節賀卡祝福語大全 中秋節發給客戶的簡訊祝福語中國古往今來都是送單盒月餅的習慣,表示祝福對方一家美滿。
  • 老月餅模子「萌萌噠」 有壽桃形、蓮蓬形、蝙蝠形
    老月餅模子「萌萌噠」 有壽桃形、蓮蓬形、蝙蝠形 2015年09月23日 13:17:18  來源:大河報
  • 祭月的西瓜要怎麼切?
    據史書記載,不僅是平民百姓,就連皇帝們都舉辦大型的祭月活動。古代的皇帝,一年有四次大的祭祀活動,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每一種祭祀活動也都有專門的場地,分別是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大家所熟知的北京月壇,就是清代的皇帝們舉辦祭月活動的場所。
  • 拜神有講究,誠心必靈驗!
    臨近春節,國人的過年拜神又將迎來高峰,但是如何拜神?有何講究?不少人並不那麼明白,其實過年拜神是有講究的。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在傳統社會無時無處不在,出行有禮,坐臥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徵戰有禮等等。而根植於素有「禮儀之邦」盛譽的中華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禮儀相當完備且非常講究。
  • 中秋吃月餅,月餅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古代人中秋飲食有何講究?
    一到中秋節,大家想到的就是吃月餅,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是我國傳統糕點之一,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月餅圓又圓,象徵著團圓和睦,吃月餅也是中秋節節日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