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建市20周年慶祝大會 |
時間: 2003年7月23日 地點:楚雄市東興影劇院 |
| 新華網現場報導 新華網現場直播結束(2003-07-23 09:35) | |
| 中共楚雄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張之政 慶典大會結束(2003-07-23 09:34) | |
| 攀枝花市的領導 最後,祝願楚雄市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璀璨!祝願我們的合作與交流碩果纍纍,友誼之樹常青! 謝謝大家!(2003-07-23 09:32) | |
| 攀枝花市的領導 加大對外開放力度,促進交流合作,是加快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黨中央、國務院為順應改革開放大潮和經濟全球化發展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幾年來,楚雄市同全國各地乃至美國的鑽石吧市都建立了合作關係,擴大對外開放和交流,成效明顯。希望楚雄市一如既往地加大對外開放力度,促進同全國各地的合作與交流,共同發展。楚雄市的投資環境很好,我們願意加強同楚雄市各個行業的合作。讓我們攜起手來,擴大開放,加強合作,促進交流,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目的,共促發展,一同邁進小康社會。(2003-07-23 09:31) | |
| 攀枝花市的領導 很早以前就聽說,楚雄市是一個好地方。百聞不如一見,剛踏進楚雄的鹿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濃鬱的民族風情和中等生態城市的氣息。建市20年來,楚雄市同全國各地一樣,在黨的政策指引下,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深化企業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擴大對外開放,改善投資環境,全市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在改善投資環境、招商引資、發展城市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等多方面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鑑。(2003-07-23 09:28) | |
| 攀枝花市的領導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正當全國各族人民深入學習黨的十六大精神,興起"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活動新高潮的時刻,楚雄市迎來了建市20周年的喜慶日子。我有幸參加楚雄市建市20周年慶典活動,非常高興,也很激動。藉此機會,我謹代表與楚雄市結為友好城市的全體來賓對楚雄市建市20周年表示熱烈的祝賀! (2003-07-23 09:27) | |
| 雲南省副省長李新華 當前,我們正處在改革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西部大開發力度進一步加大,楚雄市也和西部其他地區一樣,正面臨難得的建設和發展機遇,正面臨一個更加寬鬆而開放的發展環境。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競爭將會更加激烈,今後的發展道路上也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楚雄市建設和發展面臨的仍然是一個困難與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並存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省委、省人民政府將繼續關注楚雄市的建設和發展,加大對楚雄市的支持力度。同時希望楚雄市在省州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深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蓬勃的朝氣、昂揚的銳氣、無畏的勇氣迎接前進道路上的挑戰,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再創新的輝煌。 謝謝大家!(2003-07-23 09:19) | |
| 雲南省副省長李新華 楚雄市建市20年來的實踐證明,能取得今天的輝煌成就,得益於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確指導,得益於黨的改革開放的政策,得益於省州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是楚雄市全體黨員幹部和各族群眾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結果。楚雄市所取得的發展成就充分說明,市委、市人民政府貫徹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力度是大的,發展的信心是足的,領導班子是團結有力的。(2003-07-23 09:19) | |
| 雲南省副省長李新華 在全面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的同時,市委、市人民政府始終把精神文明建設、提高楚雄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綜合素質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市民生活質量、思想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由此發生了可貴的變化。20年來,楚雄市從一個農業基礎薄弱、經濟文化滯後、工商業發展落後的現狀,進入到經濟發展之快、城市建設之美、民族文化之奇,人民安居樂業的局面,作為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縣級市能取得這樣好的成績,是相當不容易的。(2003-07-23 09:18) | |
| 雲南省副省長李新華 特別是近幾年來,楚雄市廣大幹部群眾逐漸擺脫了農耕思想,形成了以人為本發展城市經濟,以城市經濟拉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理念,各項工作步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市委、市人民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省、州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以加快發展為主題,結構調整為主線,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團結帶領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和各族群眾,開拓創新,團結拼搏,克難奮進,搶抓機遇,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通過艱苦努力,逐步建成了以菸草、冶金礦產、天然藥業、綠色食品、建築建材、經工、化工、煤炭、交通等工業為主的綜合工業體系。已初具規模的省級楚雄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在建設的醫藥工業園區、綠色食品工業園區以及個體私營經濟園區,正逐步成為楚雄州面向新世紀、打造新楚雄的現代化工業發展載體,為楚雄市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2003-07-23 09:18) | |
| 雲南省副省長李新華 1983年,國務院批准撤銷楚雄縣設立楚雄市,從此,楚雄市的發展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楚雄市與全省其他縣(市)一樣,順應改革開放大潮,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立足實際,開拓進取,全市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各條戰線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城市建成區面積也由1983年建市時的4平方公裡發展到現在的20平方公裡,市容市貌、城市形象有了大的改觀,今天的楚雄市被譽為滇中明珠。(2003-07-23 09:18) | |
| 雲南省副省長李新華 同志們、朋友們:今天,楚雄市委、市人民政府在這裡舉行隆重而熱烈的慶祝建市20周年盛會。值此喜慶的日子,我謹代表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向楚雄市建市20周年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所有關心支持楚雄市建設和為楚雄市改革、發展、穩定作出貢獻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向楚雄市48萬各族人民致以最誠摯的問候!(2003-07-23 09:16) | |
|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洪世奇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回顧歷史,我們心潮澎湃,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在楚雄市未來的發展徵途中,機遇與挑戰並存,在省、州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去迎接挑戰,把握機遇,再鑄楚雄市明天的輝煌。 謝謝大家!(2003-07-23 09:14) | |
|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洪世奇 我們將勇立時代潮頭,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六大精神上來,認真分析市情,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緊扣解放思想、加快發展這一主題,大膽略、大氣魄,搶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雲南省實施三大戰略目標的機遇,打牢農業、中心城市、生態治理三大基礎,大力實施對外開放、科教興市、城鎮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四大戰略,突破企業改革、產業結構調整、招商引資、非公經濟發展、特色旅遊五大難點,繼續鞏固壯大"糧煙"支柱,集中力量培強做大以天然藥業、綠色食品種植加工業、畜牧養殖加工業、冶金礦產業為主的一批重點產業,大力開發山區水電資源,全力推進我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積極的貢獻。(2003-07-23 09:13) | |
|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洪世奇 到2010年,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民族文化繁榮、人與自然和諧、人民生活富裕的具有濃鬱民族風情的現代化中等生態城市,並向建設以昆明國際大都市為中心的大型城市邁進。(2003-07-23 09:12) | |
|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洪世奇 根據黨的十六大、省第七次黨代會、州第六次黨代會精神,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步驟是:按照加快經濟發展的要求,確保全市國內生產總值以年均8%以上的速度增長,到2005年,全面完成"十五"計劃任務;到2009年提前一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2015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000美元,提前五年實現小康目標。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使全市城鄉差距、地區差距進一步縮小,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黨的建設、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穩定。(2003-07-23 09:12) | |
|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洪世奇 根據黨的十六大、省第七次黨代會、州第六次黨代會精神,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步驟是:按照加快經濟發展的要求,確保全市國內生產總值以年均8%以上的速度增長,到2005年,全面完成"十五"計劃任務;到2009年提前一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2015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000美元,提前五年實現小康目標。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使全市城鄉差距、地區差距進一步縮小,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黨的建設、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穩定。(2003-07-23 09:11) | |
|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洪世奇 建市20周年是楚雄市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新世紀,新徵程。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省委、省政府提出楚雄要在滇西和全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作為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楚雄市,我們將勇敢擔當起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努力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步伐,為全州實現"兩個率先"目標作出積極的貢獻。(2003-07-23 09:11) | |
|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洪世奇 四是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在著力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三個文明全面發展;五是始終堅持執政為民的本質,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改進作風抓落實,團結幹事謀發展,切實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六是始終堅持發揮黨委統攬全局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不斷鞏固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大好局面,推進事業的發展。(2003-07-23 09:10) | |
|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洪世奇 楚雄撤縣建市以來的20年,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州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屆的廣泛關心、支持下,全市各族人民奮發圖強、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的20年,是成就輝煌的20年。回顧總結2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我們有六條基本經驗:一是始終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努力促進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二是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搶抓機遇,開拓創新,不斷推出符合楚雄市實際的新思路、新舉措,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三是始終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2003-07-23 09:09) | |
|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洪世奇 20年的光輝歷程,如同一幅恢弘壯麗的畫卷,銘記著楚雄市人民經受的風雨滄桑,書寫著楚雄市人民艱苦創業的壯美詩篇。今日的楚雄市,已經從昔日貧窮落後的滇中小城逐步發展為文化燦爛、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的新興城市,美麗的銅鼓之鄉,正以它獨特的發展魅力,呈現出耀眼的風姿,展開寬廣的胸懷,迎接新世紀的朝陽。這裡有平展如畫的壩子,有海滔般疊伏的紫溪森林,有哀牢山豐富的天然物產,有令人陶醉的彝族風情。這裡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和鐵路橫貫境內,東接昆明,西連大理,開放的楚雄,已經成為雲南與東南亞國際貿易運輸大動脈上的一個重要樞紐,成為了滇中熱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2003-07-23 09:06) | |
|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洪世奇 楚雄市先後榮獲了"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愛心獻功巨行動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市"、"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創建衛生城市先進市"、"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市"、"全國康復工作先進市"等稱號,一座具有濃鬱民族風情的現代化中等生態城市已初具雛形。(2003-07-23 09:05) | |
|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洪世奇 20年間,全市絕對貧困人口從12萬人下降到1.02萬人;城鄉人均居住面積分別達到26.9平方米和33.2平方米;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從1982年的0.23億元增加到2003年的25.71億元,年均遞增26.6%。20年來,累計引進項目5362項,完成投資28.15億元;三資企業發展到11戶,非公有制經濟佔GDP的比重達到39%;全市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由1982年的52.5:23.4:24.1調整為2002年13.1:57.6:29.3;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20平方公裡,是建市前的5倍,城市人口發展到20萬人,城市化水平達30.4%;全市水利化程度達76.8%,比1982年提高20.1個百分點。市內實現了"村村通電"、"村村通公路",廣播電視在農村全面普及,人民生活質量大為提高的良好局面。(2003-07-23 09:02) | |
|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洪世奇 20年的建設和發展,楚雄市逐漸形成了捲菸、天然醫藥、建築建材、商業貿易、造紙印刷、房地產、化工、機械、食品加工、旅遊、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多行業蓬勃發展的城市化經濟格局。城市綠化美化達到較高水平。電力、通訊、供水及城市服務設施日益完備。城鄉經濟、文化得到全面發展。初步成為了一個"來訪者羨慕,居住者自豪,投資者滿意"的城市。到200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46.9億元,是1982年的43.1倍,年均遞增20.8%;財政自收收入2.88億元,是1982年的21.3倍年均遞增16.8%;農民人均純收入1986元,比1982年的214元增8.3倍,年均遞增11.8%。(2003-07-23 09:02) | |
|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洪世奇 1992年,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春風中,省級楚雄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龍川江北岸的這片熱土上誕生。這個佔地19平方公裡的開發區,建立初始就得到省、州黨委、政府的關心重視,發展迅速,區內建立了醫藥工業園區、綠色食品加工園區,建成了一批如盤龍雲海、嶺東紙業在內的高科技企業。楚雄經濟技術開發區各項事業全面發展。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28億元,財政自收收入7399萬元,開發區成為了楚雄城市建設的亮點、經濟增長的熱點,成為了彝州經濟發展的火車頭。(2003-07-23 09:00) | |
|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洪世奇 1983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楚雄撤縣建市。從此,楚雄市的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建市之初,全市的農業總產值11608萬元,工業總產值6431萬元,城市面積不足4平方公裡,城市人口不到8萬,楚雄還只是一個農業基礎薄弱、工商企業發展緩慢的典型的農業市。1986年,楚雄市被列為了全國開放城市,和全國其他縣(市)一樣,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和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歷屆市委、市人民政府審時度勢,堅持從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入手,把目光聚集在工作重心的轉移上,結合實際,確定了一條"加強城市經濟建設、加強工商業發展"的振興楚雄市的發展之路,實施了市域經濟發展戰略、"農業富民、工商強市"戰略和城市拉動戰略;銅鼓之鄉楚雄市,在鼓聲中奮發,昂首闊步走上了一條思想大解放、經濟大發展、社會大進步的快速發展之路。(2003-07-23 08:59) | |
|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洪世奇 楚雄史稱"威楚",素有"省垣門戶,迤西咽喉"之稱,是彝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郭沫若詩句"莊香開滇肇錫名,楚威遠震古城邊",道出了楚雄歷史的久遠,萬家壩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銅鼓、編鐘,積澱著豐厚的歷史文化,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曆,展示了我們祖先的勤勞和智慧;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經過楚雄點燃了楚雄革命的火種,邊縱八支隊長期堅持的革命鬥爭,書寫了不屈不撓的革命篇章。新中國成立以後,在黨的領導下,勤勞勇敢的楚雄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重建家園,以極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設美好家園,楚雄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蒸蒸日上。(2003-07-23 08:58) | |
| 新華網雲南頻道現場報導 1983年建市,楚雄市走過了二十年的輝煌歷程。二十年的艱苦奮鬥是一組組撼動人心的旋律;二十年的改革歷程是一篇篇華麗優美的詩篇;二十年的家園建設是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二十年的變化發展是一幅幅壯美的錦繡圖畫。二十年來,廣大楚雄市民放飛希望的翅膀,用勤勞與滿腔熾熱,抒寫了一部令人難忘的歷史篇章,吹奏了一支支讓人心血激昂的詠嘆……(2003-07-23 08:57) | |
|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洪世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同志們、朋友們:正當全國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意氣風發向新世紀更高目標邁進的今天,我們迎來了楚雄市建市20周年的喜慶日子,迎來了與我們共同分享這份喜悅的省內外嘉賓。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我謹代表中共楚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市紀委及全市48萬各族人民,向前來參加慶典活動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朋友們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所有關心、支持楚雄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2003-07-23 08:55) | |
| 新華網現場報導 工作人員宣讀賀電、賀信(2003-07-23 08:51) | |
| 新華網現場報導 現場嘉賓起立,國歌響起(2003-07-23 08:49) | |
| 中共楚雄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張之政 參加今天慶祝大會的有:省、州各級領導,省內外友好城市和州內冬兄弟縣的各位領導以及來自其它地區的朋友們,有楚雄市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同志們。 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各位領導、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2003-07-23 08:46) | |
| 中共楚雄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張之政 今天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火把節"和楚雄市建市20周年的喜慶日子。在這歡樂吉祥的時刻,中共楚雄市委、市人民政府在這裡隆重舉行楚雄市建市20周年慶祝大會。(2003-07-23 08:44) | |
| 新華網現場報導 楚雄建市20周年慶祝大會於7月23日上午舉行。新華網雲南頻道進行實時報導。(2003-07-23 08: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