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9/星期四
天晴且悶
文/見你如青山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見你如青山的頻道。
今天我們要聊的詞是--和光同塵
第一次見到這個詞是在某位up主的視頻裡,在我還未了解其深意只是一瞥的時候我就愛上了這個詞,因為這四個字實在是太美了。在一見鍾情之後,我決定再安排一下日久生情。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
老子(本名李耳),字聃,或字諡伯陽,出生於周朝春秋末期楚國苦縣,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 老子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物極必反之理。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他曾任周王朝的圖書館長,是孔子的前輩。後來他發現周王朝越來越衰敗,他決定離開故土出函谷關四處雲遊。把守函谷關的守關將領尹喜很敬佩他,但聽說他要出關雲遊又覺得十分可惜,於是設計留住他。尹喜對老子說,先生想要出關可以,但是要留下一部著作。老子聽後在函谷關住了幾日,幾日後留下了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就騎著他的大青牛走了。據說,這篇著作就是後來傳下來的《道德經》(又稱《老子》)。
與光同塵,便出自於《老子》的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和,涵蓄。同,相同;混同。"和其光,同其塵"的意思即為蘊藏起自己的光彩,將自己混同於塵世中。與好壞都可以結合,不標新,不立異。是一種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處世態度。後人將其解釋為消極避世,甚至等同於同流合汙。前者我尚可抱以懷疑態度,但後者恕我難以投出贊同票。
我並不太贊同消極避世的原因是我並不認為老子的思想中有推崇消極避世這個觀點。他所說的無為而治中的無為並非是沒有作為,也不是所謂的逃避,而是選擇順應自然來為了更好的有所作為。不刻意的追求,不固執的嚮往。生養萬物卻不據為己有,有所作為卻不自以為是。那麼"和光同塵"在我看來是一種明哲保身的方式,也是在亂世中順應時勢,順應自然的一種自然而然的改變。
同流合汙的意思是和壞人一起做壞事。我更願意把它歸為一種行為。是將自己與壞人同化,丟失了善轉化為惡。而"和光同塵",我認為它更多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在世間保護自己的方式。或許"和而不同"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解釋它的詞。我可以在人際交往中保持和諧友善的和你們相處,但是我們有所不同,我並不因為我所處的環境就改變我的理念。
今天的聊天就到這裡了,期待下次的見面。大家可以在評論區和我聊聊你對這個詞的想法,也可以和我分享你最喜歡的那個詞語。
拜拜~這裡是見你如青山。
頻道簡介: 見你如青山取自辛棄疾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我看那青山瀟灑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樣。分享一丟丟拙劣思索,找尋相似的靈魂。接受所有的不同觀點和質疑,拒絕所有的惡意詆毀和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