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4日),佛山史上規模最大的龍舟賽——2012年佛山國際龍舟邀請賽在佛山新城東水道舉行。來自中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澳大利亞、印尼等國家的亞龍聯執委會全體成員出席了開幕式。包括葡萄牙、港澳臺等在內的12支龍舟分別競逐國際標準龍200米、500米直道競速比賽,2010年亞運會銅牌得主南海九江龍舟隊也在參賽之列。經過預賽和決賽,佛山三支龍舟包攬前三名,順德樂從家具龍舟隊摘得200米和500米雙料冠軍。
國內外12支龍舟隊同場競技
昨日上午,精彩的彩龍表演過後,2012年佛山國際龍舟邀請賽在佛山市長劉悅倫宣布「開始」的聲音之後正式拉開帷幕。
風清水盈、陽光明媚,葡萄牙、國際友誼龍聯隊(由多個國家和地區組成)、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華臺北、廣州、肇慶、清遠以及東道主佛山的共12支龍舟隊伍在東平河水面遊弋熱身,這12支龍舟隊伍都曾在國際比賽取得優異成績,其中佛山南海九江龍舟隊曾代表國家出徵2010廣州亞運會並摘得兩銅。
上午首先開始國際標準龍200米預賽,12支龍舟分三組競渡,南海丹灶龍舟隊、順德梁村龍舟隊、南海九江龍舟隊和順德樂從龍舟隊被分別編在不同組。隨著「劃」的一聲令下,編入第一組的丹灶龍舟就像離弦的箭一般「飛」出起點,一路遙遙領先,獲得小組頭名。其他兩組的頭名也都被佛山龍舟隊佔據。
經過預賽和決賽,佛山龍舟包攬了比賽的前三名,其中,樂從家具龍舟隊包攬200米和500米雙料冠軍;南海九江男子龍舟隊包攬兩個亞軍;兩項第三名則被南海丹灶物流新城羅鎮天俱樂部龍舟隊包攬。
亞龍聯總部建成後向市民開放
前天上午,亞洲龍舟聯合會執委會會議在佛山召開,正式審議通過將亞洲龍舟聯合會總部設在佛山市的佛山新城。亞龍聯主席、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主任胡建國表示,相信通過亞龍聯總部建設,佛山將成為亞洲龍舟文化、教育、產業、培訓等的重要基地,為各國交流和世界龍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亞龍聯總部暨中德工業服務區國際文化體育休閒區落戶的佛山新城,是佛山未來的中心城區,水網豐富,具備舉辦國際龍舟賽事的條件。據佛山市體育局局長楊振富透露,亞龍聯總部總投資超過100億元,計劃用3到5年時間建成。
對於亞龍聯總部的落戶,佛山市委書記李貽偉評價,這是給「強中心戰略」增加了新元素新活力。「佛山新城一方面要建設高端產業、商業、科技平臺,比如中德工業服務區;另一方面也要留出慢生活空間。通過兩者結合,優化佛山新城的布局,讓全市人民在佛山新城享受到休閒生活。」
李貽偉透露,亞龍聯總部建成後,平時也將對普通市民開放,會舉行相當一部分公益性活動讓市民參與。另外,佛山還將與國家體育總局合作,在國際文化體育休閒區建設一個NBA標準的體育中心,引進精彩賽事。
佛山龍舟改變亞運會職業化歷史
佛山龍舟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龍舟之鄉南海,有大小龍舟超過3000條。每年端午節前約一個月龍舟活動最多,起龍船、賽龍舟、吃龍舟飯都是群眾熱愛的傳統民俗活動。
龍舟按大小來分有大龍、小龍、龍標和國際標準龍。昨日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採用的就是國際標準龍,即22人龍,由南海制定比賽裁判法等,比賽器材也以南海為標準,目前參與這種龍舟運動的人也越來越多。
賽龍舟的材質分為輕、重木兩種,重木即坤甸木所造的龍舟,因為船身重劃不快,所以比賽時不求時間上的趕超,划過終點都算是成功。而輕木則是杉木所造的龍舟,因為船身輕劃得快,所以比賽時更注重在時間上比高下。
與龍舟齊名的另一項民間藝術是「龍舟說唱」,起源於清代,20世紀50年代前流行於縣境及廣州方言地區,以順德腔為正宗。藝人手持一具木雕小龍船作道具,胸前持小鑼小鼓,邊唱邊敲,內容多為諧趣故事及平安祝頌語。2005年,「龍舟說唱」列入佛山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全部由農民組成的九江中國男子龍舟隊代表中國出徵廣州亞運會,奪得兩枚銅牌,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最傳統的龍舟文化,也改變了亞運會職業化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