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花鰭海豬魚嗎?給大家科普一下

2020-12-17 百聞動物

花鰭海豬魚,拉丁學名是Parajulis poecile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5),屬於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鱸形目(Perciformes)、隆頭魚亞目(Labroidei)、隆頭魚科(Labridae)、錦魚亞科、副海豬魚屬(Parajulis)的一種動物。

它的背鰭IX-14;臀鰭III-14;胸鰭12;腹鰭I14。 體較延長,側扁;體長為體高4.1~4.6倍,為頭長2.9~3.2倍;體背腹緣皆鈍圓,弓狀彎曲均不大;尾柄側扁,尾柄高大於其長。頭較小,頭長為吻長3.1~3.5倍,為眼徑4.2~4.6倍。吻部略呈圓錐狀。眼較小,側位而高。眼間隔凸起,其寬較眼徑為大。鼻孔2,小圓孔狀,相距甚近,皆位於眼前上方,前鼻孔具瓣膜。口中大,口裂約近水平狀,前頜骨稍能向前伸出,上頜骨短,為眶前骨所蓋,其後端達前鼻孔的下方。上下頜兩側皆為一行細小圓錐牙,前端各具犬牙2對;上頜前端犬牙及兩側小圓錐牙,均較下頜為大,在口角處有向前伸犬牙一個。唇發達,上唇內側具有絨皮褶,最內一行皮褶邊緣呈鋸齒狀,下唇兩側具一皮瓣。前鰓蓋骨邊緣平滑。鰓蓋骨無棘,邊緣呈膜狀。左右鰓蓋膜與峽部相連,且橫過峽部形成一皮褶。鰓耙短小,5~8+7~9,結節狀,末端有刺突。體被圓鱗,體側鱗片大小略相同,只胸部與背鰭前方鱗片較小,背鰭起點前到後頭部約有10行小鱗。頭部完全裸露無鱗。側線完全,與背緣平行,在最後背鰭鰭條下方折向尾柄中央,伸達尾鰭基底。背鰭具9鰭棘,14鰭條,鰭棘部與鰭條部相連完全,中間無缺刻;背鰭鰭棘細而尖,以最後鰭棘為最長,鰭條部較高,最長鰭條長子最長鰭棘。臀鰭與背鰭鰭條部相對,臀鰭鰭條較背鰭條為短。胸鰭位低而短,僅為頭長3/5。腹鰭位於胸鰭下方,其末端不達肛門。

該物種喜棲息於獨立礁或礁沙混合區,受驚嚇會鑽沙逃逸,夜晚潛沙而眠,低溫時亦會潛沙冬眠。肉食性,以小型底棲動物為主。體側扁,體色變化不大。幼魚體白色,具2條黑縱帶,各鰭條為橘黃色;雌魚各鱗片均具橘紅斑,雄魚略帶淡綠色,體側的黑斑隨著成長而變明顯。與縱帶海豬魚相似,但後者的縱帶為黃色。花鰭海豬魚以蝦蟹小魚和海藻為食。

花鰭海豬魚分布於日本南部至臺灣,包括臺灣南部、北部、東北部及蘭嶼、海域。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金色海豬魚
    金色海豬魚,拉丁文名是Halichoeres chrysus,別名是黃龍,英文名Yellow Wrasse,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輻鰭魚綱、真骨下綱、鱸形目、隆頭魚科、海豬魚屬的一種動物。在眾多的隆頭魚品種裡,金色海豬魚無疑是最頻繁出現在礁巖生態水族箱中的品種,它們不足250px的個體可以自由地在中小形水族箱中暢遊,明黃的顏色讓其在色彩繁雜的巖石景觀中格外突出。而且這種魚價格不是很高,也十分好養,非常適合沒有太多經驗的朋友。
  • 你真的了解弓鰭魚嗎?給大家科普一下
    弓鰭魚,拉丁文學名是Amia calva,泥魚(mudfish)或狗魚(dogfish)、美國軍艦,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輻鰭亞綱、弓鰭魚目(Amiiformes)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Mudfish,Gogfish。
  • 明日之後烤海豬魚如何製作?明日之後烤海豬魚材料做法分享
    明日之後烤海豬魚怎麼做  烤海豬魚:海豬魚+水果肉類。如此,等待一段時間後即可製作出新鮮而美味的烤海豬魚。 原標題:明日之後烤海豬魚怎麼製作 烤海豬魚做法分享 責任編輯:凌芹莉
  • 你真的了解白斑笛鯛嗎?給大家科普一下
    白斑笛鯛,拉丁名為是Lutjanus bohar (Forsskl,1775),別名海豚哥、紅魚曹、花臉、,英文名Two-spot red snapper ,屬於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鱸形目(Perciformes)、鱸亞目(Percoidei
  • 細數觀賞魚世界裡的「豬」,您知道嗎?
    今天是2019年春節的正月初一,豬年的第一天,給大家拜年了!祝您豬年大吉!年年有餘!…說到豬年,主要話題當然就是「豬」了!小編在此為大家分享幾種觀賞魚世界裡的「豬」,它們很多都讓人大吃一驚呢!一起來看看吧豬仔魚:好吃懶做很聰明豬仔魚,其實就是地圖魚,又稱圖麗魚、尾星魚、黑豬魚、花豬魚、眼斑星麗魚、水中的豬等等。
  • 你真的了解石鰈嗎?給大家科普一下
    石鰈體無鱗,小形魚完全裸出,稍大魚則有粗糙骨板出現,通常沿背鰭與臀鰭基底以及側線排列為3縱行,頭部及尾柄上下亦有小骨板;無眼側完全裸出。側線略呈直線狀,有顳上枝。背鰭起點偏在無眼側,約與上眼前緣相對。腹鰭略對稱。尾鰭後緣圓形或截形。有眼側褐色或灰褐色,或有小形暗色斑紋。其區別於高眼鰈的主要特徵是:背鰭腹鰭邊緣均有堅硬狀不規則的石骨數塊,故名「石崗魚」。
  • 你真的了解橙色葉蝦虎魚嗎?給大家科普一下
    橙色葉蝦虎魚,拉丁學名為Gobiodon citrinus (Rfippell,1838),也稱蟋蟀、檸檬蟋蟀,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鱸形目、鰕鯱魚亞目、鰕鯱魚科、鰕鯱魚亞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Poison goby。
  • 豚者,豬也,海豬的名字到底是咋來的?
    各位朋友大家好 這裡是灘灘的科普時間 本期節目我們來聊一下 關於海洋精靈海豚
  • 你真的了解黃帶冠海龍嗎?給大家科普一下
    黃帶冠海龍,拉丁名為是Corythoichthys flavofasciatus (Rüppell,1838),別名黃帶海龍、竹紋花尾龍,英文名Banded pipefish,屬於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硬骨魚綱、輻鰭亞綱、海龍亞目、海龍科的一種動物
  • 深海中長得像「小豬」生物——海豬
    地球上生物種類多到我們數都數不清,而有許多物種至今我們都仍不是太了解,今天要介紹的這種深海生物俗稱「海豬」,在它圓圓胖胖且半透明的身軀底下,其實隱藏著幾個驚人的秘密,一起來看看吧!海豬真正的名字是Scotoplanes,既不是魚也不是豬,它其實是海參的一種,雖然它有許多習性至今我們還不是很了解,但基本上它和海參的生存模式是差不多的,同樣都擁有洩殖腔(cloaca)。我們之所以不太了解海豬的緣故,是因為它住在距離海平面1000公尺的深海裡,除了被深海海釣捕捉上岸,不然我們平常是見不到它們的。
  • 綠鰭魚知識免費科普,看一看你了解多少?
    綠鰭魚,拉丁學名為Chelidonichthys kumu,又名綠翅魚、綠姑、魴鮄、國公魚、綠鶯鶯等,屬於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鮋形目、魴鮄科、綠鰭魚屬的一種動物。背鰭2個;第一背鰭始於胸鰭基底上方,具9鰭棘,第一、第三鰭棘最長;第二背鰭長,具16鰭條。臀鰭長,無鰭棘與第二背鰭相對,具15~16鰭條,胸鰭寬大,圓形,後端伸達臀鰭第八鰭條上方,下方具3指狀游離鰭條。腹鰭胸位,具1鰭棘,5鰭條,伸達肛門。尾鰭截形或淺凹。 體腔較大,腹膜無色。胃囊狀,壁厚,盤曲2次,腸長於體長。幽門盲囊9,指狀。 背側面紅色,腹面白色,頭部及背側面具藍褐色網狀斑紋。
  • 對大鰭魚你了解多少?大鰭魚知識大全
    大鰭魚,拉丁名為Macrochirichthys macrochiriu,屬於脊椎動物亞門、輻鰭魚綱、新鰭亞綱的一種動物。本物種體細長,極扁薄,頭上翹,吻端明顯高出背部;頭後背部平直;胸鰭前方體顯著隆起,腹稜自鰓峽直至肛門,呈刀刃狀。
  • 吞拿魚你真的了解嗎?吞拿魚知識科普
    吞拿魚,拉丁學名(tuna),又名鮪魚、亞冬魚、金槍魚,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鱸形目、鯖科的一種動物。其體形較長,粗壯而圓,呈流線形,向後漸細尖而尾基細長,尾鰭為叉狀或新月形。
  • 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後翼多鰭魚
    後翼多鰭魚,為輻鰭魚綱多鰭魚目多鰭魚科的其中一種。本魚分布於非洲剛果河中遊及歐葛爾河流域。本魚棲息在河流泛濫的區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及水生昆蟲等為食。該物種能呼吸空氣而且如此能容忍溶氧量低的集中,仔魚具有外鰓。
  • 一億五千萬年的文化——狼鰭魚化石
    古生物化石從表面看只是石頭而已,但專業領域研究專家會發現,這些化石不僅具有藝術欣賞價值,有利於世人學習並了解萬物造化的奧秘,這些化石也蘊藏著無法估量的的科學文化價值,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研究此件狼鰭魚化石,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補這一時期生物演化重要階段的不少空白。
  • 海豚和海豬有什麼區別?被稱為渤海河神的海豬有什麼特別之處
    河中多有父之魚,其狀如鮒魚,魚首而彘身,食之已嘔。」這段話的意思大概是,天池山向東三百裡的地方,有一座名叫陽山的山,山上有很多玉石……山上的水向下奔騰而去,最終向南邊注入河裡。河裡有很多「有父之魚」,這個有父之魚樣子長得像鮒魚,長著魚的腦袋和豬的身體,吃了它就能夠止住嘔吐。
  • 你真的了解狼鰻嗎?給大家科普一下
    又叫鰻狼魚,是一種長相醜陋的怪魚,被俗稱為「大海怪」。它體長2—2.5米,體重15—20公斤,但也有記錄表明它可以長到8米左右,體色豐富多樣,有藍色、綠色、紅色、褐色等色型,胸鰭很大,沒有腹鰭,身體細長,表皮柔軟黏滑,最有特點的部位是它那又大又方的腦袋。
  • 《魔獸世界懷舊服》食譜彩鰭魚怎麼樣 食譜彩鰭魚怎麼製作
    導 讀 魔獸世界懷舊服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對某些材料一定有些疑問,相信大家一直在尋找中食譜彩鰭魚的材料在哪掉落
  • 你真的了解波喜蕩嗎?給大家科普一下
    多年生海生沉水草本~根莖匍匐,側扁,棕紅色,密被厚層長纖維~直立莖明顯短縮~葉互生;葉鞘長約12釐米,寬約10毫米,僅基部邊緣相覆蓋,呈開口鞘狀,邊緣內折,葉耳生於內折邊緣的上部,葉舌長5-10毫米;葉片質韌,線形,略彎,長60-90釐米,寬6-15毫米,全緣,先端鈍圓或截形,基部稍狹;葉脈11-21條,平行~穗狀花序2-7枚著生於伸長的花序梗上,最下面的小穗包藏於退化葉狀苞內,穗長3-7.5釐米,每穗3-6花;
  • 小學生在一塊化石上找到10隻狼鰭魚
    12日,10個親子家庭走進武漢中華奇石館恐龍化石展區,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學院「地學之光」科普講解隊的博士生薑昕和大學生孫孝元一起,了解恐龍是如何誕生的,模仿古生物學家修復恐龍的鄰居狼鰭魚的化石。活動現場。記者許魏巍 攝「恐龍誕生於三疊紀時期,它是當時環境下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