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長假的第一天,天氣晴好無雲。藍天下,坐落在海澱區白家疃東路的海澱北部文化中心南側青山連綿。昨天下午,北京市文聯帶著十幾位藝術家和東方尚美舞蹈團來到這裡,為400餘名觀眾帶去了中秋佳節的問候。
舞蹈、薩克斯獨奏、京胡拉唱……一個小時左右的演出雖然時間不長,精心設計的花樣卻很多,燈光變換的文化中心小劇場裡掌聲迭起。「我平時經常在音樂廳裡表演,來到這種場合的機會不是特別多。」年輕的呼麥和馬頭琴表演者李那日蘇說,「這裡的觀眾特別熱情,他們的熱情一上來,我的表演也會受到鼓舞。」除了呼麥這項古老的藝術,來自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的非遺傳承人陳秀敏還帶來了絕活兒「含燈大鼓」。在像京韻大鼓一樣表演的同時,陳秀敏還會點燃並且咬住花朵和蠟燭裝飾的燈架。「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聲祝福》,有很多吉祥和祝福的話,正好送給在座的觀眾朋友。」中秋佳節到來,陳秀敏比平時更加忙碌,演完了這一場,還有老舍茶館、西城區文化中心等多場演出在等著她。作為演員,陳秀敏很少能在年節的時候與家人同聚,但能讓更多的觀眾看到精彩的含燈大鼓、感受到節日的歡樂氣氛,陳秀敏的心中有另外一種說不出的滿足。
朗誦藝術家詹澤同樣是節日裡的大忙人。昨天上午,詹澤剛剛結束在通州區的慰問演出,來不及好好吃頓午飯,馬上又開車來到了海澱北部文化中心。從東到西,短短幾個小時裡,詹澤往返幾十公裡,只為了能給觀眾送上一首應景的詩朗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這身衣服都是在車上換好的。」回到後臺,等待最終謝幕的間隔裡,詹澤終於能休息片刻。常年在外地和國外演出的詹澤每次來到基層都百感交集。「我能感受到大家對傳統文化的那種熱愛,也能感受到一線觀眾的精神需要變得越來越豐富。雖然場地可能不是那麼華麗,有的時候也有點偏遠,但我們很受觸動。現在是中秋佳節,我專門選擇了這首《水調歌頭》,希望能用傳統的詩詞給大家送上我們的祝福。」
據市文聯工作人員介紹,本場慰問演出是完全的公益性質,演出票也通過微信搶票的方式提前送到了觀眾手中。「我平時工作忙,很難到市區去看一場演出。」家住文化中心附近的韓女士告訴記者,「藝術家們能夠大老遠地趕到這裡不容易,而且還是在放假的時候,我知道他們一定特別辛苦,能有機會在家門口看演出,我們確實覺得非常幸運,我也想對所有藝術家說一聲感謝。」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高倩 傅狄 攝
編輯:tf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