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築地凌晨5點,排隊4小時,只為「江戶前壽司」一口鮮活

2020-12-13 龍山橋邊11號

去東京築地市場,是為了看每天凌晨5點多在內場舉行的金槍魚拍賣。那是在有著83年歷史的原中央區築地市場搬遷之前,半夜2-3點前往,只為僥倖獲得每天限量120個觀賞名額之一。

進場前由專業師傅講解
築地內場的金槍魚拍賣

當然,除了金槍魚拍賣的重頭戲,去築地市場必然不可錯過「全球網紅打卡」的壽司餐廳。這其中,當屬「壽司大」和「大和壽司」最為有名。

壽司大搬遷前的老店,圖片來源於網絡

從凌晨3點,一直到中午烈日高照,排隊的長龍只增不減。原因無他,這裡有最正宗的「江戶前握壽司」。

背靠日本最大的魚市場,第一時間捕獲鮮活的舌尖味道,再經由切分、調味、捏握,匠人之心和風味傳統共同作用,造就了東京築地壽司的傳奇。

01江戶前壽司的源起

現在,一提到壽司,我們很容易就想到醋飯上攥著魚、蝦的「手握壽司」,以及捲成漩渦形的「卷壽司」。

其實,壽司根據製作技藝和呈現形態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握壽司、卷壽司、散壽司、押壽司、稻荷壽司、手卷等諸多種類。

在日本各地,由於飲食文化和地域個性的差異,壽司被賦予了多樣化的風格。日本系列紀錄片《美之壺》就有一期專門介紹多元的壽司藝術,京都小巧可愛的豆壽司和手鞠壽司,岡山什錦散壽司,大阪被譽為「二寸六分懷石」的箱壽司等等,各有各的美妙之處。

大阪箱壽司

如果按流派劃分,日本壽司主要分為「關西派」和「江戶派」。今天最為主流的「江戶前握壽司」就是「江戶派」的重要代表。

在日本,「江戶前壽司」一般指的就是握壽司,即用手捏握成形,由一塊大小適口的醋飯承載魚蝦貝類等海鮮構成。

江戶前壽司成形於江戶時代,據說是由文政年間(大約在1820年左右)一位叫華屋與兵衛的壽司師傅發明出來的。

在此之前,日本傳統的壽司是一種需要時間發酵的魚飯壽司,被稱作「ナレ(nare)」或「生ナレ(namanare)」。

還有說江戶前壽司是從關西派「押壽司」進化而來,當然也有一定的文化依據。總之,不管是關西派還是江戶派,壽司的起源都是來自於利用米飯、鹽或醋保存魚肉等食材的發酵技藝。

從公元7世紀把魚醃漬後包進米飯裡自然發酵,只吃魚肉而丟棄米飯;到室町時代(15世紀前後)用石頭等重物把魚肉壓在米飯上加速發酵,魚肉和米飯配著吃;再到17-18世紀在米飯裡加醋,做成更快發酵的「早壽司」,壽司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衍變,最終得以在江戶時期產生我們所熟知的樣貌。

浮世繪中江戶時期的壽司攤販

相傳,兩國地區的回向院門前,華屋與兵衛擺攤販售一種能夠快速製作的只用手捏攥醋飯和魚片的壽司,以供應絡繹不絕前來觀看相撲的客人,這被普遍認為是江戶前壽司的開端。

只不過,最初的江戶前壽司像飯糰那麼大,造型和口味都很粗放。發展到今天一口一個的精緻小巧的模樣,衍生出千變萬化的食材搭配,也才剛剛200年時間。

02江戶前壽司的進化

在江戶前壽司興起的早期,從東京灣捕撈上來的海鮮以星鰻、鯖魚、小鰭魚、車海老(一種對蝦)為主。要論江戶時期壽司食材的王者,非「車海老」莫屬。

直到天保年間(1830-1844),近海大量打撈出金槍魚,由於數量眾多又很便宜,金槍魚開始慢慢被用作壽司上的材料。

如今被我們奉為「壽司之王」的金槍魚壽司,其廣泛流行是江戶以後的事。

壽司上的食材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タネ(tane)」,漢字可寫作「種」。

江戶前壽司在「進化」過程中,吸收了極為豐富的食材種類。比如以金槍魚為代表的「赤身」,以鯛魚、比目魚為代表的「白身」,背部有銀色花紋的小型「光物」,還有「貝類」,以及經過烹煮的「煮物」

雖然每家壽司店和料亭對壽司的選材、製作各有心思,在細微處的刀工和調味也不盡相同,但大都追求食材的新鮮度和高品質。最頂級的金槍魚「大肥(腹部前段最為肥美的部分)」有著霜降一般的紋理和極致的豐厚口感,在築地市場的拍賣會上,一條上好的藍鰭金槍魚有時候能叫到天價。

每天,從築地市場源源不絕地輸送出最鮮美的魚生,運往東京各大壽司店和料亭,讓熱愛江戶前壽司的現代人比過去嘗試到更新鮮也更多元的選擇。

另一方面,壽司飯也不同於早期只用醋和大量食鹽調味的「重口味」。現代派江戶前壽司在米飯的選擇上,以肥小而稍帶甜味的日本珍珠米為正宗,米粒不軟不硬,更適合握壽司。米飯蒸熟後加入壽司醋、糖和鹽,調配的比例趨於完美。

除此之外,上文中提到的壽司尺寸的變化,從拳頭般大小到適口的1個或2個(通常稱作「1貫」),以及手握的力道、切魚的刀法、食材的醃製調味等等,江戶前壽司的形式和內容越來越精細講究。

紀錄片《壽司之神》中的握壽司製作

03築地壽司的江戶味

在紀錄片《築地仙境》中,被譽為日本「壽司之神」的小野二郎先生說:「沒有築地市場,就沒有生意可言」。

築地市場作為日本水產美食文化的重要見證者,從東京還被稱為「江戶」的那個時代開始,就與江戶文化共同繁榮。可以肯定地說,江戶前壽司的產生、發展和進化,與築地市場密不可分。

紀錄片中的築地市場

江戶前壽司的一個最重要的特徵是「現捏現嘗」。在築地市場,這種「與時間賽跑」的做法,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壽司的口感和鮮度。

凌晨5點,「壽司大」開門營業。之所以選擇壽司大,是因為它是築地市場內最具代表性的江戶前壽司店之一,也是唯一一家曾入選米其林紅色指南的築地餐廳。

與相鄰的「大和壽司」相比,壽司大的壽司種類更多,而且必須是現場製作,因此排隊也更久一些。

壽司大內部,圖片來源於網絡

狹窄的店內,只有13個坐席,不接受預訂,只能每天清晨去等位。在這裡,沒有固定菜單,壽司品種隨季節變化,是時間醞釀的鮮美「恩物」。

壽司大有2600日元和4000日元兩種價位的時令套餐可選,分別提供7貫或10貫壽司,並附贈1款自選壽司,同時配有玉子燒和海鮮味噌湯。

首先登場的是金槍魚腹。在吃之前,壽司師傅會捏一撮甜醋薑片放在盛放壽司的案板上。甜醋薑片可以很好地開胃,也更能烘託出食材的鮮味。金槍魚腹如上文所說,上好的大肥(Otoro)異常肥美,顏色偏粉白;中肥(Chutoro)也不錯,含有適度脂肪,口感介於大肥和赤身(Akami)之間。

淺淡口味的「白身」——鯛魚。鯛魚在日本有著非常尊貴的地位,俗語中有「花中櫻、魚中鯛」的說法,曾經只在節日慶典上食用,是壽司中的「白身之王」。鯛魚肉富含油脂,鮮味濃鬱,很有嚼勁。

深海的「紅色吉祥魚」金目鯛。據說在200多種鯛魚中,金目鯛最為新穎特別。雖然看上去是紅色魚肉,但它仍然屬於「白身」。在金目鯛原產地伊豆、四國等地區,金目鯛被稱為「真金」,是一種高級魚。這款金目鯛壽司,脂肪含量適中,肉質細膩鮮甜,吃起來柔滑爽口,滋味紮實。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海膽軍艦壽司。壽司中如果出現海膽的話,多半都是用海苔將米飯圍成橢圓,上面填入食材的「軍艦卷」形式。這種造型適合容易散掉的材料,比如魚子和海膽。值得一提的是,軍艦卷屬於卷壽司的一種,同樣也是江戶派壽司。

壽司大這款海膽壽司,不能免俗地要用「入口即化」來形容,鮮甜滋味和融化口感充滿驚喜。一口抿下去,感覺海洋的氣息撲面而來,讓人回味無窮。據說,軍艦卷不可直接蘸醬油,而是應該把醬油滴在食材上食用。

第一次吃竹莢魚壽司。新鮮的竹莢魚大多屬於高級食材,雖然價格沒有金槍魚那麼高,但在國內也很少能吃到。竹莢魚是「光物」的一種,屬於亮皮魚。這種帶有銀色花紋的小魚,最經典的處理方法就是事先用醋浸泡醃製一下,以防變質。竹莢魚做成壽司時味道鮮甜而溫和,油脂飽滿,讓人叫絕。

厚重的金槍魚「赤身」。赤身因為脂肪含量少,呈現出較深的鮮紅色。一般,背部中段靠近脊骨的部位,肉質上等,稱為「天身」。雖然脂肪含量和「大肥」、「中肥」沒法比,但金槍魚赤身具有另一種獨特的風味。用醬油醃漬調味赤身,是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做法。赤身味道醇厚,酸甜交疊,完全不會膩。

鮮活北極貝。和以往在國內吃到的北極貝不同,壽司大的北極貝是有「觸角」的,造型和「赤貝」有點像。因為太新鮮了,被放到案板上時它還在微微扭動。貝類特有的嫩滑Q彈的口感,加上鹹甜的醬汁調味,是一種脆生生的鮮美。

鹽烤太刀魚壽司。太刀魚是帶魚的一種,因為形似武士佩刀而得名。據說這種魚出水即死,一般會烤熟再吃。壽司大的太刀魚壽司,表皮稍稍烤過,並不是全熟,配上醬汁,也沒有腥味,非常香。

卷壽司是結束的信號。在江戶前壽司的禮儀中,卷壽司一定是放在最後吃的。吃完,這一餐也就結束了。壽司大的卷壽司是一份4隻的小卷,裡面也包著生魚,用料很實在。

以壽司大為代表的築地壽司,雖然食材用料接近頂級壽司店的水準,但與嚴肅莊重的名店相比,築地壽司更加親和,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不管是食材上抹的那層薄薄的壽司醋,還是生魚和醋飯之間恰如其分的山葵醬,或者是與壽司師傅面對面坐著這種源自街邊攤販的自由風格,都是一種充滿了市井煙火氣的江戶味道。

-

你喜歡什麼口味的壽司呢?歡迎留言給。我是薛南,每天和你聊點好吃的,下回見!

相關焦點

  • 東京築地凌晨5點鐘,排隊四小時,只為等一份網紅「江戶前壽司」
    日本的網紅美食也不少,凌晨五點多趕到東京築地市場觀看金槍魚拍賣的盛宴,兩三點就出發就只為了搶到每天120個限量觀賞名額。除了金槍魚拍賣之外,日本另一樣傳統美食當屬壽司了,東京的築地市場也有那麼幾家網紅壽司餐廳聞名於世,壽司餐廳中的老字號要屬於「壽司大」還有「大和壽司」這兩家店,想吃到最正宗的日本壽司不妨去這兩家店看一看。就因為這樣的名氣,從半夜三點左右,就有人千裡迢迢趕來,只為等到最正宗的「江戶前壽司」。
  • 乾貨時間 · 霓虹美食第一章~東京壽司的正確打開方式
    築地市場最有名的壽司店,無論中國人還是日本人均趨之若鶩,不惜排隊3-5小時,也要品嘗一下地道的江戶前壽司。多數國人會點4000日元的套餐,11貫,金槍魚 赤貝 帆立貝(國內的扇貝)等均是著名的主打食材壽司,一般腥味特別大的就1-2個,所以只要你不怕排隊,還是相當推薦的。
  • 在成田機場享受正宗築地壽司,地道東京人的吃貨攻略
    說到日本,相信很多花粉們最先想到的事物之一可能就是壽司了,三文魚、北極貝、鰻魚、魚籽……做成各種又好吃又好看的壽司,想想都要流口水呀,到日本玩的時候一定不能錯過最正宗的壽司!築地(Tsukiji)是「壽司聖地」,但作為我們旅行者,可能行程太緊,根本沒有時間去吃,其實你知道嗎,在成田機場就能吃到築地的名店壽司哦!
  • 江戶前壽司?跟江戶川柯南是什麼關係?
    對於日本料理,「江戶前」是一個特別的概念,代表著水產品牌,同時泛指料理流派。 在築地市場,江戶前專指整個東京灣範圍內所覆蓋的所有漁場。在餐廳後廚,江戶前則代指一種選材方式和料理風格。
  • 遊記:走進築地海鮮市場和東京迪斯尼樂園
    左轉然後直走就能看到築地市場的牌子了。築地市場(tsukijimarket)這個規模龐大的魚市不僅是日本規模最大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魚市之一。場內市場內的——大和壽司果然排起了長隊。人氣超好的大和壽司,排隊起碼要兩小時,我們果斷放棄。挑了家排隊人少的店面安靜的等候。
  • 吃了這麼多年的壽司,但你品嘗過正統的「江戶前壽司」嗎?
    時至今天,大家都最少吃過一次江戶前壽司,究竟怎樣才算是江戶前壽司?又有什麼由來?日語「江戶前」有幾個不同意思,按照字面就是東京灣海岸的前面,江戶地區就是古時的東京,曾經是著名漁業集中地。從這裡捕獲的海鮮如蝦、貝類、鰻魚和八爪魚等美食後來逐漸被冠上「江戶前」一詞,表示來自東京灣。
  • 豐洲市場今日開業,築地海鮮83年歷史落幕,那些年撐起築地的名店
    83年歷史,面積相當於32個足球場,日交易金額1500萬美元、滿足東京1300人的口腹之慾……10月6日築地市場迎來了最後一個營業日。清晨5點多,在金槍魚拍賣前,作為批發商代表的「築地魚市場」社長吉田猛致辭稱:「築地將於今天結束83年來的活動,它會被銘刻於歷史」,明天新搬遷的豊洲市場即將開業,新市場長啥樣?
  • 探店 築地壽司哪家強?
    今天就來著重介紹其中的2家,位於場外市場的「壽司清」與位於築地市場內的「鮨勘」。「壽司清」創立於明治22年(1889年),是東京的老牌江戶前壽司店之一。得益於背靠築地市場的優良地理位置,「壽司清」能以平實的價格來提供最新鮮的優質魚貨。如今,壽司清已在全日本開設有31家門店,連鎖經營模式帶來更大規模的訂貨額,從而進一步擴大了企業的成本優勢。
  • 東京築地市場,這20家餐廳值得一吃
    而現在,就連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店都排起長龍,為一頓壽司等一個多小時只是小意思,排上個兩三小時也不稀奇。但作為遊客,時間畢竟有限,在魚河岸橫丁這39家小餐館裡,哪些店是最值得拜訪(排隊)的呢?作為築地市場內外上百家餐飲店裡唯一入選米其林紅色指南的店鋪(2016及2017年被評為必比登推薦餐廳),清晨5點開始營業的壽司大,往往在凌晨3、4點便開始擁滿人潮。
  • 日本東京築地市場,美食介紹系列之二
    前文介紹了築地市場的壽司大和鮨國,今天再介紹兩家築地市場的餐館。鈴富壽司是由豐洲市場金槍魚批發商鈴富家直營的一家江戶前壽司連鎖餐廳,總共有四家店,築地店是總店,還開有新宿伊勢丹店、二子玉川店和大丸東京店。
  • 宗師秘制江戶前壽司
    來自日本銀座百年名店吉野鮨的第四代傳人君島友紀雄,最近於上環開設UMI海,以廚師發辦形式,讓客人品嘗江戶前壽司的真正風味,只設八個座位,細心照顧每位食客需要。日本名店傳人親制來自東京的總廚君島友紀雄來頭不小,出身自正宗的壽司家族,入廚經驗豐富,更有築地市場的相熟商販提供上乘食材,因此出品富水準。
  • 東京築地市場搬家!請收藏:新築地逛吃攻略!
    築地「場外市場」帶動了築地的消費以及知名度,但最為根本的,是面向批發商、中間商,以海鮮批發,以及在凌晨舉行金槍魚拍賣的築地「場內市場」(照片左上角弧形區域)。   附上1982年與2016年的築地市場。
  • 築地市場搬遷一年後,它還是東京海鮮市場TOP1嗎?
    ------ 一居君 在一年前,問起如何在東京找到最地道的海鮮生食,所有的在地旅行博主、食客老饕都會告訴你:去築地市場吧,這裡有嗜生食如命的日本人對海鮮的一切追求。
  • 再見,東京築地市場!
    每天能為2500萬人提供食材,日交易額能達到1500萬美元。 每天世界上捕獲的魚,5條中就有1條是在築地交易的。 每年的海鮮處理量達到70萬噸,有超過400種海鮮可以選擇。 場內一天製冰180噸,用於保鮮。 市場中,每天工作人員和常客有4萬多人,車輛近2萬輛…… 築地市場是全日本魚價的導向標。
  • 日本旅遊熱門地:築地市場和人氣名店壽司大
    ,有一個存在了80多年的,世界上最大的海鮮市場——築地。修建於1934年比築地市場早1年。本願寺內會不定期的有一些展覽,介紹本願寺、高僧、佛經故事等等,還是值得一看。繼續往前走即可到達築地的外圍市場。內部拍賣市場只對專業人士開放,遊客也可以提前預約進場。但拍賣都在凌晨,要一睹「世界七大餐飲奇觀」之一的金槍魚拍賣是很辛苦的。築地從一大早就有吃貨遊客前來排隊品嘗了,排隊那是必須的。
  • 世界最大海鮮市場——「東京廚房」築地市場
    築地海鮮市場在平成最後一年(2018年)的10月6日,有著「東京廚房」之稱的築地市場,運營83年之久、在搬遷的呼聲中屹立數十年而不倒,終於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面前倒下了,從此以後,築地市場將夷為平地
  • 第五話:築地市場的壽司大
    如果非要給日本食物找一個代名詞,我會選擇壽司。又因為東京沒人認識我,所以敢在月黑風高夜,摸去築地市場排隊吃壽司大。香港有個人叫蔡瀾,與倪匡、黃霑、金庸並稱香港四大才子。其他三位學問上頗有造詣,唯獨這位蔡先生以吃喝玩樂為業,竟也把才子交椅坐得穩當。我一定是著了他的道,才會去吃這家店。
  • 築地市場是吃貨的天堂,品嘗最新鮮的刺身,被譽為東京之胃
    築地市場是吃貨的天堂啊,被譽為東京之胃,有萬餘名海產行家在這裡經營,海產繁多,是吃壽司和刺身性價比最高的地方,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產市場之一,聽說最出名的是每天只給120個名額的金槍魚拍賣,是很有名的一大盛況。
  • 介紹「江戶前」料理三大匠前,先說下「江戶前」料理的前生今世
    你不是在那部《壽司之神》的記錄片裡,看到小野二郎起早去築地市場選擇漁獲嗎?這個築地市場,則是日本橋魚河岸之後的市場變遷。話說隨著交易量的擴大和大量業者湧入,日本橋魚河岸環境惡化,市場出現遷址聲音,1923年關東大地震,魚河岸市場幾乎被摧毀,以及更早前,富山魚津「米暴動事件」,昔日的日本橋魚河岸市場最終移址築地。從地圖上看,築地市場在曾經的日本橋魚市場西南,距離約有2.6公裡,坐公交5站可到達.。
  • 最後的「朝聖」| 留給築地市場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日本東京市中心著名的築地市場,建成於1935年,至今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了,然而由於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新的地鐵交通線要通過,它不得不為其讓道搬遷…說起日本的築地市場,絕對是吃貨們必去的朝聖地!築地市場位於東京都中央區築地,是一個公營的批發市場,也是日本最大的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