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購買海鮮時,首選之地的就是「海鮮市場」。
因為大家都覺得,這裡的海鮮不僅新鮮,而且價格要比商場、超市裡便宜許多。
但有句老話說得好:
從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
在海鮮市場中,海鮮價格便宜不假,大家也都是衝著「性價比」而去的,但往往現實不盡人意:
商販們給予了顧客低廉的價格,但隨之而來的,還有「缺斤短兩」、「以次充好」「偷梁換柱」等問題。
畢竟它的交易是即時性的,交貨付錢,不像在超市中,價格雖然貴些,但能任由你挑選的,還能給你「反悔」的機會。
我有一位做海鮮生意的朋友,曾經跟我侃大山:哥們坑的人,比你見的海鮮都多。
這是不是玩笑話,我們無法判斷,咱也並不是為了「抹黑」海鮮市場,畢竟做買賣的,為了生意長久,都是以誠信為本。
但從客觀的角度出發,這種問題也確實是存在的。
為什麼容易被「套路」?
尤其是在大型的「海鮮市場」中,商販們對接的都是「酒店」、「會所」、「大排檔」等高需求場所。
他們大多數是在凌晨2-3點就開始配貨,一般天光亮時,也就忙得差不多了,這時候「找便宜」的散客們也開始進入市場,買的就是剩下的海鮮。
不能說商販會100%坑人,但大都不會抱著「維護回頭客」的心態,因為他們有更大的客戶,碰上外行「宰」一頓,對他們來講,也是無可厚非的。
所以,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海鮮市場中的不良商販們,為了多賺些錢,都有哪些「坑人的小伎倆」。
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才能避免上當。
厚塑膠袋「比肉沉」
如果您仔細觀察,會發現海鮮市場中,大多數用的都是「厚塑膠袋」,一部分是為了防止蝦頭蟹腿扎破袋子,另一部分則是為了「配重」。
不誇張的說,一個塑膠袋就1-2兩,與50塊錢一斤的螃蟹上稱,身價立馬暴漲到10塊錢,最後吃虧的,自然也是消費者。
你說自己帶著袋子呢?那對不起,不賣了。
一斤海鮮「2兩水」
常買的小魚、小蝦都是在水裡泡養著,八爪魚、魷魚等,也都是吃飽了水的,就為了保證新鮮。
有的商販故意用「不漏勺」,會「連貨帶水」一起鏟進袋子,臨了還裝模作樣控下水,其實是拖著袋子中間,一半流出來,另一半水還留在袋子裡。
一般人都不會注意,即使回家發現了,也不好意思找回去——因為魚蝦需要水保鮮嘛!
真假李逵「難分辨」
這一點在「買螃蟹」時最容易碰到,商販會在你眼皮底下,將張牙舞爪的螃蟹裝進袋子,等回到家才發現是死的,運氣不好還有異味。
這是一種手法,其實螃蟹當時就是死的,只是商販的手指在「扒楞」螃蟹爪子,造成它活蹦亂跳的假象。
死得當活得賣,這其中水分可見一斑。
狸貓太子「隨意換」
這是最坑人的,相信也有朋友們聽說過。
一袋海鮮稱好了,只要你稍不留意,哪怕是低頭找錢、掃碼的功夫,老闆趁系口袋的機會,往懷裡一墜,這一瞬間,就換成了「事先藏在攤位裡面的」那一袋海鮮。
因為袋子都是一樣的,並且不透明,所以很少有人「多此一舉」,再將其拆開確認一次,回到家裡也是滿臉問號:這才十幾分鐘,為啥全掛了?
以上這4種,都是最基本的「套路」,還有「8兩稱」、「塞冰塊」、「注射水」等技倆,非專業人士根本看不出來,即使說了也沒用,大家知道就好。
——輕肥說——
在市場裡購買海鮮時,大家可不要貪小便宜,認為價格低就是沾光,甚至可以說,價格越接近市場價的,誠信度就越高一些。
正規商販會用網兜撈魚蝦,先裝薄袋,再用厚袋,做到真正的公開透明。
總結這些,不是讓大家一進海鮮市場就「草木皆兵」,畢竟什麼行業都有「老鼠屎」,誠信的生意人還是佔絕大多數。
只是海鮮裡的水太深了,希望您能多些心眼,儘量避免吃大虧。
本文由@輕肥食譜原創,歡迎關注,讓您吃個明白,吃個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