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透露,東城區政府已經明確提出開始著手準備啟動王府井地下商業街項目。同時,新鴻基地產對北京東安集團的股權從50%增持到51%,從而取得了對新東安市場的經營管理主導權。此外,王府井部分商業項目將在今年「五一」前建成。
龍頭商業紛紛升級
東方新天地、新東安市場和王府井百貨是王府井商圈的領頭羊,東方新天地升級成功後,業界曾一度傳出新東安斥資億元裝修「火拼」東方新天地的傳聞。
新東安市場一位負責人表示,隨著「王府井戰略升級」構想的開始實行,新東安市場的裝修是必然要進行的,「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並不存在與哪家商場火拼的問題。」這位負責人還表示,今後低檔大租戶是要逐漸被「請」出市場的,總體上講,新東安的產品結構會相應向高檔次調整,這是由經營理念決定的。經營理念的提升決定了行業結構的提升,進而是服務品牌的提升。
對於新鴻基獲得51%股權一事,中國商業地產聯盟副秘書長徐世恆表示,此前雙方各佔一半的股份造成新東安商場的經營決策緩慢,管理混亂,雙方在裝修問題上就產生了很大的分歧。東方新天地的成就給新天地帶來了壓力,一方控股對加快經營決策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早在2000年9月19日,王府井集團與東安集團結合而成的北京王府井東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就已正式宣告成立。王府井百貨大樓和新東安市場現在是一家,新東安的升級必然會對王府井百貨起到拉動作用。
立體商業街啟動在即
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常委尹鐵錚表示,早在1996年,政府已經開始討論興建地下商業街的計劃,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決定是否實施,今年年初,東城區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要啟動地下商業街的項目。他表示,這主要是受了東京和加拿大一些商業街的啟發,這將對提升王府井的國際形象起到重要作用。
據北京華豐王府井商業街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志軍介紹,未來的王府井地下商街長810米,寬40米,共分為三層。地下一層為市政綜合管廊,地下二層是商業街,但其經營方式不同於地面上的大商場,它以經營中低檔商品為主,共設有1000多家店鋪,類似於北京的秀水街。店鋪採用租賃的形式。地下三層是娛樂設施,預計將有一個大餐廳,是集中各種風味小吃的大排檔。
根據規劃,地下商街還將連接起王府井現有的地上商場,新東安商場、百貨大樓北廈以及新鴻基廣場都為地下商街留了預留口,商街將連通地面馬路兩側的商業大廈。地下商街將把大街南口即將建成通車的復八線地鐵站連接起來。
業態日益立體化
據悉,王府井利生大廈將要新建一座3萬多平方米的健康城,涉及醫療、體育和文化等主題,填補王府井目前的業態空白,準備在五一前夕建成。與此同時,新東安市場對面的吉祥大廈中的吉祥劇院也要恢復,北京的特色文化將對提升王府井的文化品位起到重要作用。利生大廈附近一個面積近10萬平方米的商業項目正在興建,據悉,其定位是文化產業。
尹鐵錚認為,目前王府井附近仍有部分區域可以繼續開發和改造,包括人民日報的老樓、餛飩侯附近、女子百貨附近、世都大廈以北等都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王府井休閒和停車場所比較有限,尹鐵錚表示,周邊的空間應該偏重於建設此類設施。
■ 相關報導
管理關係不清不楚,商業布局半新不舊
尷尬新東安拖王府井後腿?
新東安是王府井商圈的支柱之一,關係到王府井的發展前景。但種種跡象表明,這隻領頭羊在管理和經營上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既是盟友又是對手
2000年9月19日,由號稱「新中國第一店」的王府井集團與「百年老店」———東安集團結合而成的北京王府井東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宣告成立。
從理論上講,王府井東安集團是王府井集團的領導者,但實際情況仍很模糊,上市公司「王府井百貨」的總經理出任合併後的王府井東安集團的董事長。而東安集團的湯慶順則是王府井東安集團的總經理,二人被業內稱為「交叉任職」。
新東安大廈與王府井百貨大樓「面對面」,彼此之間既是同一集團的戰略盟友,又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互為競爭對手,這樣兩難的境地,讓王府井集團出身的董事長和新東安集團出身的總經理難免又添一層尷尬。尹鐵錚表示,對於新東安與王府井百貨的關係如何處理,業界一直都很難弄明白。
東安租戶出局?
知情人士透露,自新東安大廈竣工之後,原來的東安市場並非「回遷」,而是「回租」,因為回遷意味著東安市場是新東安大廈的業主,擁有大廈的所有權。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東安市場需要付出足夠的租金,才能在新東安大廈裡找到一塊棲身之地,每年的租金都要一分不少地上繳給新東安有限公司。
新東安有限公司是原來東安集團和新鴻基集團合資成立的公司,主要負責物業管理,也就是說,其中至少有一半的租金要交給新鴻基集團,另一半屬於王府井東安集團。
尹鐵錚表示,問題是,目前新東安市場部分鋪面經營並不理想,新鴻基取得控制權後,出於升級的需要,是否會將屬於東安的租戶清退出局仍是個未知數。
商業布局凌亂
一位業內人士逛完新東安市場後說,新東安市場給人一種半新不舊的感覺。
「半新」是因為其「新」得不到家,跨越三個樓層的滾梯、直通上下的觀光電梯以及豪華的裝修在京城的商廈中都堪稱一流,為它增加了很多現代氣息,但從商品上來看,不但布局凌亂,而且品牌上也沒什麼創新,商品多是一些中檔的大眾品牌。以化妝品為例,多以一些國產的中檔產品為主,商品的檔次與硬體設施不配套,服務設施也跟不上,每個樓層的導購標識都不明顯,使人感到很不方便。
說它「不舊」,是因為它丟掉了很多東安市場原有的特色,以前的東安市場京城小吃、雜貨古董、新奇特產應有盡有,而這些最能體現北京特色的商品在現在的東安市場中都沒了蹤影。(消息來源:新京報 記者張家齊)
歡迎關注聯商網,掃一掃關注【聯商網微信訂閱號】
我們只為您推送最真實,最有價值的行業資訊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