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傳說中有種神獸叫「貔貅」,傳說貔貅因為觸犯天條,玉皇大帝罰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財為食,吞萬物而不洩,可以招財聚寶,只進不出,所以又被人們視為招財進寶的祥獸。
因為「只進不出」的特點,也常常被用來形容生活中那些摳門、捨不得花錢的人,一遇到需要花錢的事情,就怎麼不願意,恨不得所有錢財都只進不出才好。
也有家長說,找對象就得找個這種會過日子的人才好,只進不出,家裡才能存出錢來。可找對象、談婚論嫁和日常一個人過生活,是有很大差別的,不能單靠這一點就斷定一定好或者一定不好。
生活勤儉節約,不隨意亂花錢是個好品質,確實能幫助好好儲蓄,為將來做打算。不至於需要用錢的時候拿不出錢來。可找對象,是為了結婚過日子,歸根結底還是要兩個人在一起生活。生活總離開吃喝拉撒一幹消費,除了需要物質做支撐,還需要消費觀和金錢觀一致,兩個人才能互相認同,彼此接受。不可單純因為只進不出的花錢觀念,就盲目認為對方適合過日子。
再說,只進不出也得有個度,若是雙方對度的理解無法達成一致,消費觀和金錢觀不一樣,那麼再好,也不適合一起生活。就算一時將就,日後真的生活在一起,也是要矛盾不斷互相膈應,乾脆不要勉強在一起,不合則散的好。
萍萍之前見過一個相親對象,就遇到了類似這種觀念衝突的事情。
這要從有次家裡人過生日開始說起。萍萍今年二十好幾了,家裡人聚到一起,茶餘飯後閒下來總要談起萍萍的個人問題。無外乎年紀到了,差不多了,是該找個合適的對象談戀愛了,身邊若是有介紹合適的,也可以去見見。合不合的來另說,總之不要抗拒相親這種形式,要主動追求,不能總是被動等待。
這話一說,肯定是有個現成的對象等著去見了。只等萍萍開口同意,立馬就會安排上日程。萍萍心想,說的也有道理,那就見見吧,不成就當多了朋友也行。家裡長輩見狀,趕緊趁熱打鐵,介紹起來,說有個朋友的兒子,跟萍萍差不多大。
家裡條件不錯,中上水平,就這麼一個獨生子,現在在事業單位上班,工作家庭都不差。而且這個男孩子,很勤儉,只進不出的很會過日子。不像一般大手大腳愛花錢的男孩子,日後肯定是操持家裡的一把好手。
萍萍就去了。兩個人約好周末一起吃飯,之後再去看電影。
很快,到了周末,男孩提前發了飯館的定位給萍萍,約好直接飯店這裡碰頭,先吃飯再說。上來就很果斷,萍萍覺得還可以,提前定好吃什麼發好定位這點還是很加分的,不妨再觀察看看。
兩個人順利見上了面,坐下開始準備點菜吃飯。飯館是男孩選的,萍萍想著藉此考察一下男孩的表現,便讓男孩點菜,說自己隨意就好。男孩也沒推辭,拿著菜單就點了好幾個菜,萍萍見點的比較多,直說夠了夠了,太多吃不下,男孩才停下來。
相親麼,邊吃邊聊,了解下各自的基本情況,家庭、工作、興趣愛好等等。說著話,萍萍就問吃完飯幹嘛,要不要去看個電影。男孩說,可以啊,最近有個新上的電影,據說還可以。萍萍要是喜歡看的話,他們可以去看這個。
正好是熱門票房電影,萍萍拿出手機來,就說,「好啊,我來訂兩張票。就在附近的電影院看吧。」
男孩正在吃飯,聽到萍萍說訂票,連忙停下筷子,從口袋裡拿出一張票,衝著萍萍揮揮手,「咱們AA,你訂你自己的票就行。」好吧,萍萍沒多想,就訂了自己的票。
吃完飯,準備走了,剛才看電影都說AA,萍萍就想看看男孩等下飯錢怎麼說。沒想到,男孩吃幹抹淨,直接就出了門,經過櫃檯時停都沒停,「這是要賴帳嗎?」萍萍追出門就問,男孩是不是忘了還沒付帳呢,得先回去把錢付了。
男孩哈哈大笑,擺擺手,說,「不用,這是我家親戚開的店,特地過來吃的,不用給錢。走吧。」
好吧,眼看著電影快開場了,萍萍就跟了上去,一起去了電影院。到了才知道,原來剛才男孩手裡拿的票,是單位發的免費電影通券,可以直接兌換看電影。怪不得剛才說讓萍萍只訂自己的票就行,可他既然有免費券,為啥還讓萍萍自己訂票呢,合著這真是想要AA,一分錢不花啊。
萍萍心裡有些彆扭,畢竟是家裡長輩介紹的對象,不好當場走人,硬著頭皮看了電影。電影看完,萍萍說想回家,男孩就說好,沒說句送下萍萍也沒說別的,兩個人就原地分開,各回各家了。
送不送的另說,萍萍這回家一路上都覺得不對勁,越想越覺得膈應。
果然是只進不出會過日子啊!
相親一場,吃飯沒給錢,說是親戚家開的飯店,怪不得一開始就說自己來定地方,還早早發好定位。看電影也沒給錢,說起來AA,可你有免費券,為啥不順便做個好人,拿出兩張免費券呢,拿著單位免費電影票還AA,吃飯也不付帳,讓萍萍自己訂票。算來算去,一切看上去順理成章沒什麼毛病,還很會算帳。
沒多久,男孩就發信息給萍萍,說起吃飯和電影票的事情,問萍萍為什麼膈應。反正是家裡親戚開的店,吃飯不用給錢,多省事兒。再說,兩個人看電影AA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自己的電影券雖說是單位發的可也是AA,自己付了自己的,萍萍訂她自己的票,自己的免費票能抵錢很公平呀。
再說,萍萍都同意AA自己訂票,怎麼回頭還在介紹人那裡說心裡膈應呢,自己是哪裡做的不到位惹萍萍不滿意了。斷斷續續發了好長一段話,佔滿了整個手機屏幕,萍萍看的頭昏,只好回了句,「咱倆可能不合適。」
剛發出去,男孩又發來一長段語音,意思說萍萍太物質了,一張電影票的錢都不肯出,沒想到現在的女孩物質成這個樣子。
這下萍萍也不想再解釋,乾脆直接把男孩拉黑了。
轉頭就跟家裡長輩說,兩個人金錢觀和消費觀不一樣,不合適,以後也不用見了。據長輩說,男孩發現自己被萍萍拉黑後,也沒什麼不高興,依然自我驕傲的不行,還說萍萍沒眼光,拉黑正好,還好自己那天沒花錢。如果真花錢,那可就虧大了。
一場相親,草草結束。
男孩說的也沒錯,看電影確實是AA了,他拿單位發的電影券,票能抵錢,自然不用出錢,說的是挺有道理,但在相親中說些話,不僅真實的摳門,也真實的情商低。
換做一般人,相親都上趕著想要在女孩面前表現一番,買個電影票、飲料之類的討女孩子開心,人之常情很正常,都能理解。
不是說非得花錢討女孩開心,也不是宣揚鼓勵鋪張消費,相親的落腳點最後都要歸到日常生活中來,吃飯看電影也是正常消費。通過吃飯看電影這類再平常不過的小事,一來互相看看是否合適,二來也看看男孩是否真心誠意,是否願意在承受範圍內主動承擔、付出。
到了他這倒好,真真兒自己有票不用出錢,踐行起AA制來。一場相親,說話做事,像極了貔貅。最後萍萍說不合適,男孩還自我感覺良好,倒打一耙說萍萍物質,看不上他是萍萍沒眼光。
且不說萍萍是否沒眼光。相親本就是男女雙方,互相觀察考量的過程,不僅考量對方的家世人品,也觀察雙方的金錢觀和消費習慣。這麼看下來,萍萍和男孩的消費觀實在不太一樣,硬湊不來。
普通人總有消費欲望,看電影吃飯逛街都是正常需求,適當合理,做好控制就好。只進不出的貔貅性格,固然是習慣好,只是過分看重錢財,不考慮對方感受,怕是不適合長久一起生活。既然金錢觀和消費觀不一樣,也不用勉強,評出個你好我壞來,合適就相處試試,不合就趁早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