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兒徒
郭德綱是一個很傳統的人。
比如他對郭麒麟的教育,必須遵從「老理兒」,要有教養,所以後來經常出現在公眾面前的郭麒麟,言談舉止總給人很舒服的感覺,因為他很講規矩。
再比如,郭德綱在很多場合提到的「兒徒」。
現代人或許很難有這種感受,就是那種技藝傳承中養成的親密關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師父會把自己當成父親一樣,對於「兒徒」要求嚴格。
曹雲金是郭德綱最疼愛的「兒徒」。
一方面,他是王惠從天津帶來北京的,曾跟著郭德綱一起經歷過艱辛苦楚;
另一方面,曹雲金在相聲方面的能力和悟性跟郭德綱很像,曾經,郭德綱是把曹雲金當成接班人來培養。
所以,在發生「眾人出走德雲社」事件之後,對於何雲偉李菁等人,郭德綱並沒有多大的感觸,唯獨對曹雲金,每一次提起,都是痛心疾首,很多場合,郭德綱都曾表示過:受過最深的傷,是自己當成「兒徒」的人,要置自己於死地。
大家都認為曹雲金和郭德綱的糾紛在於「分錢」,其實不是,分錢還不至於「置於死地」,郭德綱沒有把話說出來。
二、大鬧生日宴
曹雲金和郭德綱決裂的標誌就是在郭德綱生日宴上,曹雲金大鬧生日宴。
當時的王惠被逼回應說:你們不能這麼欺負你們的師父,大不了咱們買賣不幹了,咱們都散了吧,我給你們磕一個都行……
當時王惠跪地,一眾徒弟紛紛跪下。
王惠為什麼說「你們不能這麼欺負你們師父」?「為什麼會嚴重到這買賣咱不幹了」?
經常聽郭德綱相聲的都知道,師父免費教徒弟,徒弟除了「三年效力」之外,在每一年的「三節兩壽」——兩壽是師父、師娘的生日。
在這樣的日子,徒弟們都要來拜壽,如果在這個時間大鬧「生日宴」,那相當於砸師父飯碗——在傳統行當中,那些傳統藝人很看重這些。
我們說過,郭德綱是一個很傳統的人,他很看重這些,所以在曹雲金大鬧之後,郭德綱含淚唱了《未央宮》。
那時候的郭德綱是心裡在流血,自己最器重的徒弟來砸自己的飯碗,就算外人不明白這層意思,郭德綱自己心裡最清楚。
所以,「大鬧生日宴」不是簡單的決裂,他背後隱藏了一招「釜底抽薪」——這就是郭德綱為什麼對曹雲金這次行為念念不忘的原因。
三、奪字
後來郭德綱修《德雲家譜》,特意點名要將「雲」字輩兩人除名,奪回「雲」字,這跟上面的「大鬧生日宴」是一樣的,他背後隱含了一套「行業規矩」。
一方面,郭德綱不得不做這麼做,不然在同行中他沒法交代,而且,他心裡也過不去這道坎;
另一方面,當時曹雲金雖然脫離德雲社,但他在外面所做的一切,還是會被與德雲社牽扯到一起,所以必須要斬斷聯繫。
曹雲金自然明白這樣做之後的後果,所以他才會說「這是要逼死我們」——收回一個輩分字,怎麼會「逼死」呢?
這都是行業內的「門道」,如果「雲」字被收回,這在行業裡從此是沒法立足的。
這就是「奪字」背後的玄機。
所以曹雲金髮出了6000字長文,「揭露」郭德綱背後的陰險嘴臉。
時間是最好的法官,任何事情在時間面前都會水落石出。
這麼多年過去了,曹雲金當初指責郭德綱的那些「罪行」,現在來看,真的存在嗎?
久歷江湖的郭德綱早就看清楚了曹雲金被利用的背後,所以他在回應的文章一開頭就說了:
事情一出,人們都很亢奮,也都在等待我回應。回應什麼呢?這也不是小金寫的啊。以他的文化水平來說,慢說寫下這六千字,就算念下來都不容易。揣摩當時的情景,大約是一人口述,眾人幫腔,有人錄入,集體潤色。一篇作文都要回應,這要是來本小說我得累死。
郭德綱早就知道了曹雲金在所有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所以他隱隱提到了事情的幕後場景。
四、還是人品
侯耀文曾點評郭德綱說:他這一路走來歷盡坎坷,日後勢必嫉惡如仇。
知徒莫若師。
大家回想一下,以郭德綱的性格,在任何場合,他斷然不是「會在言語上吃虧的主兒」,任何人的挑釁,他都立時「打回去」,但唯獨對曹雲金,即使鬧到灰頭土臉,他還是沒有直接對曹雲金說過狠話。
再看曹雲金,除了「欺師滅祖」之外,他在婚姻上的汙點也是那麼鮮明——他甚至創造了新的「渣男」金句:有多少「我養你」,最後都變成了「是我養的你」。
師徒倆人的恩怨,不再做過多的論述,相信大家自有判斷。
曹雲金的相聲功底不可否認,如果他未離開,德雲社新一輩中,無人能出其右,但事情不可假設,只希望能夠各自安好。
這是關於上一篇文章的解釋,希望大家理解,我們理性討論,不相互攻擊與謾罵,對我的指正我也接受,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