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殺熟」?三大套路你必須知道,文旅部發文整治,違規將被罰!

2020-12-21 新華社客戶端

10月9日,文化和旅遊部在官網發布《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簡稱《暫行規定》),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暫行規定》對虛假預定、不合理低價遊、價格歧視(大數據殺熟)、信用監管等問題都做出了具體規定,違反規定將被處罰。

業內人士指出,大數據「殺熟」對老用戶來說是傷害,對新用戶來說僅靠價差誘惑也無法保證其長期活躍地使用,更關鍵的是會透支消費者信任,損害平臺長遠發展的根基以及有序的行業競爭環境。

OTA平臺成「殺熟」重災區

殺熟,即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來包括滴滴出行、攜程、飛豬、京東、美團、淘票票等多家網際網路平臺均被曝疑似存在「殺熟」情況,涵蓋在線差旅、在線票務、網絡購物、交通出行等多個領域,特別是OTA(Online Travel Agent)在線差旅平臺較為突出。對此,上述各家平臺大多進行否認。

2018年10月7日,知名作家王小山在微博炮轟飛豬旅行App利用大數據「殺熟」。飛豬對此回應稱: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利用大數據損害消費者利益。

行業龍頭攜程早前也被用戶指責存在「大數據殺熟」。3月10日晚間,微博網友@陳利人爆料稱,在攜程訂票未支付時,發現忘記勾選「報銷憑證」,退回修正再支付時被提醒「已無票」。重新搜索該票,價格貴了近1500元。而通過海航APP購買該票,價格比攜程第一次給出的價格低了2100元。

3月11日,攜程發布致歉說明稱,攜程絕不存在任何「大數據殺熟」行為,對爆料所述訂單進行復盤發現,2月26日發布的新版本在機票預定程序中存在Bug,並對此作出道歉。經初步統計,該bug影響到約1300人,涉及成交訂單約100個。10日晚11時,該Bug已修復,將逐一與客戶聯繫,承擔用戶因此造成的損失。

「大數據殺熟」的三種套路

浙江大學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馬述忠總結了「殺熟」的三種套路:

一、藉助大數據進行「用戶畫像」

根據用戶的收入水平與消費習慣實現「殺熟」。這是最常見的「大數據殺熟」套路。商家通過移動端應用後臺收集用戶的消費習慣信息,如經常瀏覽的商品類型、價格區間、購物歷史等,並進一步收集與用戶身份特徵(如手機號碼、微信、微博帳號等)相關聯的其它應用信息,通過銀行帳戶資金往來、簡訊等途徑估算用戶的收入水平,從而進行行為建模,給用戶貼「標籤」,針對性地向用戶推送一部分商品,隱藏另一部分商品,誘導用戶的消費選擇,並進行一定幅度的加價。

二、通過地理位置信息實現「殺熟」

商家通過移動端應用後臺收集用戶的地理位置信息並進行實時分析,若用戶所處的位置附近潛在的競爭對手較少,則進行一定幅度的加價。此外,用戶的住址、辦公地點、常去消費的場所等地理位置信息也可以用於判斷用戶的收入水平及消費能力,使得「用戶畫像」更為精準。

三、通過用戶與移動端應用交互的行為細節實現「殺熟」

用戶與應用交互的行為細節,如鍵入信息頻率、搜索關鍵詞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一時點用戶對於商品或服務需求的迫切程度,一些商家會基於這些信息進行動態浮動加價。

為什麼是「殺熟」而不是「殺生」?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系教授駱品亮指出,首先,熟客往往「自以為是」,覺得跟商家熟就會得到更好的服務和更優惠的價格,孰料熟客往往要為「自以為是」付出代價。

其次,熟客的行為軌跡相對固化,比較厭煩「貨比三家」,因此要為「慣性」或「粘性」支付更高的價格。

最後,熟客往往具有較高的轉移成本,因此要為「鎖定效應」買單。

總而言之,相比生客,熟客對價格沒有那麼敏感,也就是價格彈性比較低。所以,「殺熟」本質上是一種價格歧視策略。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黃璜曾向媒體表示,大數據「殺熟」對老用戶來說是傷害,對新用戶來說僅靠價差誘惑也無法保證其長期活躍地使用,更關鍵的是會透支消費者信任,損害平臺長遠發展的根基以及有序的行業競爭環境。

文旅部出手整治

近年來,我國在線旅遊市場快速增長,在線旅遊企業和平臺的數量不斷增多,方便了廣大人民群眾出遊,促進了旅遊消費,帶動了行業發展。但文化和旅遊部注意到,個別企業和平臺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情況時有發生,侵害了遊客的合法權益,擾亂了旅遊市場秩序,個別性質惡劣的案件更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給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帶來了較大負面影響,廣大人民群眾對此反映強烈,要求加強市場監管、規範市場秩序已成為社會共識。

文化和旅遊部指出,在線旅遊企業和平臺既是線下旅遊行業的服務主體,又是在線電子商務平臺的經營者,具有雙重身份。目前,國內的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對在線旅遊市場規範作出明確規定,這給行業監管帶來較大難度。從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收到的舉報和投訴,以及媒體相關報導所反映出來的問題來看,上述企業和平臺涉及的問題主要集中於「旅遊安全保障和救助義務、消費者權益保障、虛假宣傳」等行業發展的重要方面,亟需通過健全法律法規來加以規範。

《暫行規定》回應了社會熱點問題。對虛假預定、不合理低價遊、價格歧視(大數據殺熟)、信用監管等問題都做出了具體規定。其中,明確提出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針對不同消費特徵的旅遊者,對同一產品或服務在相同條件下設置差異化的價格。

相關部門已經注意到網際網路「殺熟」問題。早前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對電子商務法(草案)三審稿進行了審議。與此前的二審稿相比,三審稿提到,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消費習慣等特徵,向其推銷商品或者服務,應當同時向該消費者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的選項,尊重和平等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對於文化和旅遊部的徵求意見,攜程方面表示將積極響應號召,堅決杜絕價格歧視、虛假預訂等現象,並對平臺上的產品及供應商進行更嚴格的監管,盡全力保障每一位用戶的權益和利益。目前,對於機票、酒店等產品,攜程稱均建立了嚴格的監督管理體系。

相關焦點

  • 文旅部出手整治大數據殺熟;貝殼網等101款APP違規;一加創始人...
    願乾貨滿滿的早報陪你度過充實的一天:首先來看一則政策新聞:【文旅部出手整治大數據殺熟,刪負面評論也不行了】8月31日消息,文化和旅遊部公布《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於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 大數據殺熟什麼意思什麼梗? 大數據「殺熟」的套路你中過招嗎?
    大數據殺熟什麼意思什麼梗? 大數據「殺熟」的套路你中過招嗎?時間:2020-02-19 13:22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數據殺熟什麼意思什麼梗? 大數據殺熟的套路你中過招嗎?
  • 美團會員成「韭菜」,大數據殺熟是如何收割用戶的?
    在今年9月,文旅部就發布新規,明令禁止大數據殺熟;11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下發《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其中也將大數據殺熟歸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範疇。大數據殺熟究竟是怎麼進行的,在新的法規下,未來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 美團,只是大數據殺熟的冰山一角,網友:那不是韭菜,那是日子
    美團首次回應,是定位問題 美團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官方回應說:表示歉意,不存在大數據殺熟,配送費的不同跟開通會員是否沒有關係 包括新華社也發文痛批美團,吃相太難看,有一句話一針見血:別只盯著那一兩塊錢,那不是「韭菜」,那是日子,是民生。
  • 美團割會員韭菜,大數據殺熟為何屢禁不絕?
    否則,它仍然是揩用戶的油,跟利用大數據殺熟,沒啥本質區別。大數據殺熟或已成為不少平臺的隱性商業模式大數據殺熟基本上已經不是新聞了,沒有大數據殺熟才是新聞。同樣在2018年,大V路金波再一次在微博上曬出了一組圖,表示在攜程搶高鐵票要買網速包才能提升搶票成功的概率。不僅僅國內,國外大數據殺熟的歷史更早,早在2000年,亞馬遜就玩過差別定價的套路。
  • 大數據「殺熟」,莫濫用信任「割韭菜」
    近日,有用戶發文質疑,美團對會員用戶實施差別待遇,同一配送地址、同一時間點單,會員的配送費反而高於非會員帳號。「美團爆殺熟外賣會員」的話題因此登上微博熱搜榜前十位。近年來,大數據「殺熟」的案例層出不窮,美團外賣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雖然大數據「殺熟」很多見,但並不意味這種行為是正當而且應該被容忍的。
  • 大數據殺熟為何屢禁不絕?
    否則,它仍然是揩用戶的油,跟利用大數據殺熟,沒啥本質區別。  大數據殺熟或已成為不少平臺的隱性商業模式  大數據殺熟基本上已經不是新聞了,沒有大數據殺熟才是新聞。  同樣在2018年,大V路金波再一次在微博上曬出了一組圖,表示在攜程搶高鐵票要買網速包才能提升搶票成功的概率。  不僅僅國內,國外大數據殺熟的歷史更早,早在2000年,亞馬遜就玩過差別定價的套路。
  • 2021魯考(山東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大數據「殺熟」,使用用戶數據...
    此事再次引發輿論對網際網路平臺「殺熟」現象的強烈關注。近幾年,從旅行平臺、電商平臺、打車軟體到外賣平臺,多家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都曾被曝利用大數據分析對不同群體進行差別定價,實行「價格歧視」。據北京市消協一項調查顯示,超八成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如今相當普遍,且有超五成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 訂酒店APP平臺用大數據"殺熟":同一酒店兩個價格
    (原標題:消費越多價格越貴,APP平臺「殺熟」你被套路了嗎?)習慣了用APP預訂酒店、演出票的你,有沒有想過會被某些「比你更懂你」的網絡平臺「殺熟」而無知無覺?近期,不少網友發現,自己經常購物的網站、APP,消費越多、?得到的優惠越少,甚至價格越貴。
  • 廈門一男子疑遭「餓了麼」大數據殺熟!回應來了
    這不是『大數據殺熟』嗎?」小楊表示他之所以開餓了麼會員就是認為會員優惠力度必然會更大「如今感覺自己的信任崩塌,太讓人心寒了!」記者在網上以餓了麼和「百億補貼」為關鍵詞搜索發現,許多網友通過知乎、微博、貼吧等平臺反映餓了麼這個活動存在「大數據殺熟」現象。
  • 網友反映被餓了麼「大數據殺熟」
    這不是『大數據殺熟』嗎?」小楊表示,他之所以開餓了麼會員,就是認為會員優惠力度必然會更大,「如今感覺自己的信任崩塌,太讓人心寒了!」記者在網上以餓了麼和「百億補貼」為關鍵詞搜索發現,許多網友通過知乎、微博、貼吧等平臺反映餓了麼這個活動存在「大數據殺熟」現象。
  • 大數據殺熟:用它越多宰你越狠?
    據南都記者了解,大數據殺熟並非新鮮事,此前不少消費者也曾反映過遭遇類似的體驗。那麼,究竟何為大數據殺熟?相同服務不同售價是否就是價格歧視呢?碰到這類情況,消費者又該如何維權?    據北京消費者協會3月底發布的「大數據殺熟」調查,有56.92%的被調查者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被調查者反映網購平臺、在線旅遊和網約車等消費大數據「殺熟」問題最多。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駱品亮告訴南都記者,在網際網路時代,一些平臺如在線商旅O T A平臺及入駐平臺的商家利用大數據識別用戶的偏好特徵及行為習慣,進而實施價格歧視。
  • 什麼叫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 臨沂的朋友肯定也遇到過
    最近,有微博網友自述其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引起網友強烈回應,那麼大數據殺熟是怎麼回事?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大數據殺熟」的現象,大意是各種網際網路平臺通過記錄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偏好,對不同用戶採取不同的報價方案。   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這在網際網路行業叫作「大數據殺熟」。
  • 網友質疑攜程「大數據殺熟」,攜程堅決否認,你怎麼看?
    3月10日晚間,微博用戶「陳利人」發文《攜程的牌坊塌了》。網友「陳利人」爆料,攜程疑似再次出現大數據「殺熟」現象。他在使用攜程過程中,偶爾會出現一些奇怪的情況。點擊支付後,告訴所訂的票沒有了,然後,重新搜索,就看到票價漲了,還是同樣行程的票。用戶購票遭遇「殺熟」?
  • 多數人曾遭遇大數據「殺熟」 為何能「看人下菜」?
    大數據「殺熟」, 人工智慧的倫理挑戰  當你和你的朋友在網上訂同一間房;或者,同一個人用不同手機叫車回家,有可能支付不同的價格。蒙圈的你,可能沒意識到,這是遇上了大數據「殺熟」。  對大數據「殺熟」的關注,成了網絡一股熱浪。
  • 你被美團會員割「韭菜」了嗎?來看看割韭菜所引出的大數據殺熟
    一直以來,網際網路公司利用大數據「殺熟」行為成為所有用戶深惡痛絕的劣行之一,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在利用大數據殺熟時,都會遮遮掩掩,但這次,美團外賣是直接把用戶按在地上「割韭菜」了。而所謂的大數據殺熟,已然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公開秘密!在殺熟這事上,則只有見怪不怪,沒有其怪自敗。美團被質疑殺熟之前,早已有其他巨頭深陷殺熟醜聞。
  • 反壟斷破除大數據「殺熟」頑疾 - 大數據_CIO時代網 - CIO時代—新...
    2019年3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顯示,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同時,被調查者認為網購平臺、在線旅遊和網約車等消費「大數據殺熟」問題最多,在線旅遊高居榜首。
  • 「大數據殺熟」屢禁不止?央媒評美團事件:君子愛財,需取之有道
    在此次美團殺熟風波下,眾多網友紛紛指出餓了麼、京東、攜程、天貓等網際網路公司都存在殺熟現象。網際網路時代,海量數據(603138)和數位技術賦予了企業更敏銳的洞察力,不管是技術疏漏還是大數據瑕疵,網際網路都不能變成收割商家、用戶的「天羅地網」。
  • 市監總局反壟斷指南:二選一、大數據殺熟「大限已至」
    依據《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反壟斷指南》從「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經營者集中」「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等方面對平臺經濟領域做出規定,這意味著,「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網際網路「老大難」問題將被嚴肅處理和解決。不僅如此,《反壟斷指南》還提出了對於涉及協議控制(VIE)架構的經營者的相關審查規定,橫向壟斷協議下的「舉報」機制等。
  • 攜程否認存在「大數據殺熟」; 小米稱陸奇將加盟系謠言; 第一版5G...
    攜程否認存在「大數據殺熟」; 小米稱陸奇將加盟系謠言; 第一版5G標準將於下月公布… 2018-05-28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