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區海洋裡撈金 藍色經濟發展後勁十足

2020-12-15 半島網官網

  

不少市民在海洋牧場休閒觀光。

  

三泰(青島)膜工業有限公司一樓展示的部分產品。

  

聚大洋海藻產品展示。

  文/圖 半島記者 徐傑 劉家冕

  建設國際先進的海洋發展中心,是島城建設「三中心一基地」的目標之一。作為沿海城市,青島發展海洋經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日,記者在西海岸新區採訪了解到,面向海洋發展精細化產業、在大海裡「撈金」的企業越來越多,它們既有海洋生物醫藥企業、海洋環境科技企業,又有海洋裝備企業和海洋漁業旅遊業企業,它們中的一些已經成長為國際型大企業。而這些企業快速發展的背後,相互支撐的是新區藍色經濟的強大後勁,前三季度新區海洋生產總值完成584.7億元,增長16.3%,佔GDP比重為28.24%。如今,新區海洋經濟發展的五彩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聚大洋 海藻裡「撈金」,發展成國際型海洋生物藥企

  海洋中的海藻,曾經如同陸地上的荒草,如今隨著海洋生物醫藥技術的發展,各種海藻成了「香饃饃」。近日,記者來到位於黃島區飛宇路118號的青島聚大洋藻業集團有限公司,看到了不一樣的景象。這是一家集海藻國內養殖、國外採集、綜合加工利用為一體的海洋生物企業,也是同時加工紅藻、褐藻、綠藻和藍藻四大海藻門類的藍色經濟示範企業。該公司董事長吳仕鵬介紹,他從小在海邊長大,對海洋有著特殊的感情,十六年前,他帶領一群下崗職工創業,由最初生產海藻膠的小作坊,發展壯大到實現跨國併購的國際型企業,一路走來十分不易。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生產褐藻膠、卡拉膠、瓊膠三大系列產品,每個產品均有不同規格、檔次的精製品、深精加工和延伸產品。同時,還養殖著龍鬚菜、麒麟菜、海帶、裙帶菜等十多個海藻品種。「在國內我們有21000畝的海域養殖基地,併購了澳大利亞一家海藻公司,有150公里海岸線的海藻採集權。」吳仕鵬介紹,藉助國家的海洋強國戰略實施和一帶一路戰略,他們充分發揮企業的本土優勢,向海洋經濟奮力發展,逐漸實現了高端升級。由最初工業級發展到食品級,再由食品級逐步發展到醫用級。

  「我們的目標是要打造世界一流海洋生物醫藥國際化企業。」採訪中,吳仕鵬介紹,公司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加大開發國外的海藻資源,在已建立澳大利亞、印尼、智利三個國外原料基地的基礎上,完成南非、愛爾蘭新原料基地的建設。同時,還重點建成年產120億粒海藻多糖藥用空心膠囊生產、醫用紅藻多糖生產,並生產醫用級海藻膠、藻酸丙二醇酯(PGA)產品。  

■海健堂 鱈魚皮能變廢為寶,裡面提取膠原蛋白

  成立於2006年的青島海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從大海裡「掘金」的企業,「我們研發的對象不是海藻,而是一種深海魚的魚皮。」該公司負責人楊少波告訴記者,他們每年大量收購深海鱈魚皮,然後在鱈魚皮裡提取膠原蛋白,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魚膠原蛋白生產基地,年產量能達到1200噸。「14噸至16噸的鱈魚皮才能提取出1噸的膠原蛋白,成本還是很高的。對我們來說鱈魚皮是寶貝,然而在以前,像鱈魚皮這種海產品的次生品,往往被磨碎製成了飼料,我們是在變廢為寶。」楊少波笑著說。

  「我們算是國內從鱈魚皮中提取高純度活性膠原蛋白的龍頭企業了,也是中國膠原蛋白國家標準的制定者。」楊少波介紹,如今隨著人們養生需求的增加,膠原蛋白行業正處於上升階段,這種成分在日常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化妝品、調料、食品、保健品等成分中均可以看到膠原蛋白的身影。

  「我們公司的總部在上海,當時之所以選擇在這裡建廠,就是看中了這裡良好的海洋資源優勢和區位地理優勢。」該公司技術部的李經理介紹,青島在鱈魚加工這一領域有著完善的產業鏈,既有眾多鱈魚加工廠,又有便利的港口交通,對於他們採購鱈魚皮這種原料十分便利。「而且我們採購的鱈魚皮都是有嚴格要求的,必須是北冰洋沿岸的國家,如俄羅斯、荷蘭、挪威、丹麥等,那裡的深海鱈魚受汙染極小,每一條鱈魚都有原產地證明。」李經理介紹,對於提取膠原蛋白來說,家禽、淡水魚也可以作為原料,但由於這些原料容易受到抗生素、農藥等汙染,因此不是提取膠原蛋白的最佳原料。  

■三泰環境 膜技術成功應用於海水淡化等領域

  在三泰(青島)膜工業有限公司一樓的大廳裡,各種水處理設備陳列在顯眼的位置,每當有客戶來到該公司時,都會在一樓駐足參觀一會。記者了解到,這家環境科技公司由新加坡上市公司三泰集團於2010年在黃島區投資設立,「我們公司是新加坡三泰集團全球戰略重要布局之一,集團致力於研發、生產各種高品質分離膜及膜相關設備、環境監測產品,並提供水處理工程諮詢、設計、建設、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已經成為水與環境業務的專業整體服務商。」公司總經理程海介紹。

  「現在我們擁有先進的高分子分離膜和膜組件生產線以及膜相關設備生產線,可達到1000萬平方米各種高分子分離膜的年生產能力。」程海介紹,他們所生產的納米材料複合膜及苦鹹水、海水淡化裝置,是集無機、有機、納米多孔粒子的諸多特異性質於一身的新材料,兼顧了無機膜和有機膜的特點,具有高透水量、低壓力、高強度、耐腐蝕的特點,由此構成的海水淡化設備使用壽命長,可以更有效地對海水或苦鹹水進行過濾、吸附、去除,脫鹽率高達9.2%至99.5%。「目前主要有板式膜和中空纖維膜,板式膜就像白紙一樣,在過濾海水時將鹽分等其他成分過濾掉,過濾出來的就是淡水了。而中空纖維膜就像擴大好多倍的原子筆芯,海水從圓柱形的中空處流過,過濾出來淡水。」程海介紹,這些過濾後的水樣經過相關部門檢測鑑定,完全達到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標準。另外,集團也為市政和工業用戶設計和建造全套水和汙水處理系統,這些技術產品及設備,已經成功應用於中國的海水淡化、市政自來水、市政汙水、工業汙水、淨水等市場領域,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水環境保護和水生態修復做出貢獻。  

■海洋牧場 傳統漁業和現代旅遊業結合典範

  11月8日,記者跟隨新區藍色經濟發展中心工作人員來到位於石嶺子海域的魯海豐海洋牧場。

  什麼是海洋牧場?魯海豐海洋牧場大酒店營銷策劃部經理孫洪升向記者介紹,「海洋牧場是指在特定的海域裡,通過投放人工魚礁,營造一個適合海洋生物生長與繁殖的環境,將各種海洋生物聚集在一起,再由所吸引來的生物與人工放養的生物一起形成人工漁場。通俗地講就是藻類吸引小魚,小魚吸引大魚,打造一個完整的生物鏈。」

  「我們建設的石嶺子礁海域人工魚礁區3000畝,累計投放大石塊、混凝土構築件共計30萬空方,各類廢舊船隻100多艘;配套180個深水抗風浪養殖網箱,並投資配套了1.2萬畝的藻類養殖區,還與中國海洋大學合作定期對海域內的漁業資源進行調查。」據介紹,作為「山東省省級休閒海釣釣場」,魯海豐海洋牧場投資建設遊釣船碼頭、設立生態潛水俱樂部,還依據膠東地區的東夷文化背景,依照明代本地區的居民住房,建設了富有膠東民俗特色的海草房群——魯海豐漁村。

  在監控室內的屏幕上,顯示的是安置在海平面下十多米的固定攝像頭傳輸回的實時動態圖像。漂浮的海藻、遊過的魚,看得十分清楚。「這是中國海洋大學開發的系統,攝像頭固定在人工魚礁上,通過圖像我們可以觀測海水水質、魚類數量和海藻生長狀況,掌握生態在線數據,實現『可視』『可測』『可控』。」孫洪升說。

  據統計,近兩年,魯海豐海洋牧場年接待人數達10萬人次。作為新區著力打造的精品特色景區,魯海豐集團規劃以海洋牧場現有區域作為核心區,啟動周邊海域旅遊開發。記者了解到,魯海豐海洋牧場在現有建設基礎上,擬在海洋牧場南部海域投資建設佔地50公頃的人工島一座,集海洋生態體驗、海洋觀光、海上遊樂、海上休閒度假於一體,將其打造成一個傳統漁業和現代旅遊業有機結合的典範。  

■海西灣 擁有國內海工最完整產業鏈

  2013年以來,全球石油價格下跌,船舶航運行業跌進谷底。據統計,今年9月,全世界活躍的船廠只有402家,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是932家,中國船廠也在一年時間裡從300多家驟減至100多家。海工行業進入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嚴冬期」,業內人士分析,這種不景氣的狀況將持續3至5年才會回暖。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卻有一家海工企業「逆勢上揚」,成為「嚴冬裡的一抹暖陽」。由武船重工和美國麥克德莫特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青島武船麥克德莫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去年銷售收入2.55億元,今年預計將達到5億元,增量近一倍。「大形勢不好,處於困難期,也是一個契機。此時的建造成本低,而國外業主會在這個時候選擇做裝備,建造周期通常為2到3年,裝備交付投入使用時,行業開始回暖。」青島武船麥克德莫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國勇說。

  2012年,青島武船麥克德莫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海西灣建成投入使用。作為中外合資企業,該公司選址西海岸出於諸多因素,首先就是海西灣優越的地理位置。「海西灣是海灣中的海灣,海上風浪再大,灣內依然海浪平靜,是發展海工行業的黃金地段。海西灣海工企業聚集,擁有國內最完整的產業鏈,依託武船重工的場地資源,降低了項目建造成本。」馬國勇說。

  新區良好的投融資環境,也是企業考量的重要因素。馬國勇介紹,「青島西海岸新區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治安很好,適宜居住,政府對於行業給予有力支持,『一帶一路』政策方向也給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會。」

  馬國勇告訴記者,公司每年都會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來訪客戶,這也為聚集在海西灣的海工企業帶來了機會。「海西灣產業鏈完整,能夠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我們就發揮了招商引資橋頭堡的作用。」馬國勇說,公司出訪國外客戶時,海西灣完整的產業鏈結構也是他們介紹自身優勢的重點。

  「我們企業大部分員工都是來自中國石油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的畢業生。」馬國勇介紹,公司為新區就業市場提供了大量崗位,並且正在逐漸實現核心崗位本土化。「這樣既降低了工作成本,有利於企業培養人才,更有利於地區發展。」馬國勇說。  

■發展 藍色經濟後勁充足,前三季度增長16.3%

  黃島區藍色經濟發展中心主任李義波介紹,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藍色經濟發展中心強化工作力度,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深入開展「調穩抓」活動,加強藍色經濟項目調度,加快東亞海洋合作平臺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海洋特色園區建設水平,加快落實國際先進的海洋發展中心建設,藍色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前三季度海洋生產總值完成584.7億元,增長16.3%,佔GDP比重為28.24%。其中,船舶與海工產業基地、海洋生物產業園和前灣國際物流園三個省級園區主導產業海洋業務收入233.32億元;國家級海洋科學城、海工裝備製造產業園和現代水產養殖產業園三個市級園區實現主導產業海洋業務收入82.63億元,同比增長15%;規劃建設的海洋生物基因科技產業園、海水淡化裝備集成基地、國際遠洋漁業產業園和濱海影視文化旅遊產業園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2016年前三季度,六個省、市級海洋特色產業園區主導產業海洋業務收入佔新區海洋業務收入比重高達54%,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園區海洋經濟競爭力不斷增強。

  新區的海洋經濟項目建設也進展順利。截至目前,新區共有藍色經濟項目209個,總投資3200多億元。哈船科技高性能船舶等35個項目投產運營,總投資248.5億元;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等99個項目加快建設,總投資2118.3億元。中船重工海洋裝備研究院等77個項目列入市重點調度藍色經濟項目,佔全市的55%。中海油四期項目順利推進,山東(青島)國際航運交易中心項目主體封頂,會展中心已投入使用;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項目15個攝影棚、11個置景車間正在進行內裝。

  發展勢頭十分強勁的是作為海洋新興產業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1至9月份的數據顯示,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完成產值75.5億元,增長18.7%。正大海爾製藥等高端優質項目加快集聚,明月海藻等骨幹企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實現較快增長。聚大洋海藻多糖藥用空心膠囊項目目前有2條生產線試生產,年內將投入8條生產線,可增加產值3億元。海健堂生物科技作為國內最大的膠原蛋白生產企業,不斷加大科研投入,開發了化妝品、保健品、調味品等系列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青島海洋生物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有利於統籌全區海洋生物科研力量,推進科研成果產業化。  

■提升 海洋產業實現突破,有力帶動經濟發展

  海洋經濟傳統產業方面發展平穩,船舶海工產業形勢有所好轉。1至9月份,船舶海工產業完成產值216.5億元,北船新承接8艘40萬噸礦砂船和一座俄羅斯大型浮船塢的建造合同,合同金額同比增長152.2%,中海油、中石油海洋工程、武船麥克德莫特等企業相繼承接了部分亞馬爾項目。航運物流產業實現穩中有增,1至9月份,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3.8億噸,貨櫃吞吐量1349萬標箱,貨物吞吐量增速逐月回升。董家口港區加快碼頭、物流園區、集疏運體系以及物流信息服務和電子交易平臺建設,港投萬邦20萬噸級礦石泊位等9個新建碼頭泊位獲批對外臨時開放。太平貨櫃冷藏箱、雅凱物流園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青島港摩科瑞罐區二期投入使用,中創遠達物流三期項目主體已封頂,預計年底可投入運營。

  而海洋漁業方面也發展穩定,1至9月份,完成水產品總產量20.2萬噸,水產品產值25.5億元。今年以來,新區以開發建設現代海洋漁業「離岸綜合示範帶」為重點,轉方式、調結構,加快推進海洋漁業轉型升級,切實增強漁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卓越海洋對蝦抗逆良種選育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浩然生態海馬及紅藻立體高效生態養殖等項目進展順利。濱海旅遊產業發展勢頭良好,1至9月份,實現旅遊總收入159.7億元,接待國內外遊客1785萬人次,分別增長21.9%和12.1%。鳳凰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成功創建、藏馬山生態旅遊度假區功能不斷完善,青島國際啤酒節、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東亞商品展等國際盛會成功舉辦,有力帶動濱海旅遊業快速增長。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新區海水淡化產業按照「南北兩區裝備與應用共同發展」的布局展開,分布在董家口循環經濟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其中,前者構建海水淡化循環經濟產業鏈和大型膜法海水淡化裝備高端集聚基地,後者則創建點對點供水示範和中小型海水淡化成套裝置和船用海水淡化設備製造基地。到2020年,海水淡化對全區供水貢獻率力爭達到15%。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相關焦點

  • 青島海洋活力區探路藍色經濟新模型
    來源:經濟參考報目前,山東打造海洋強省的定位日漸明晰,青島肩負山東經略海洋的發展重任,而主打海洋經濟的青島西海岸新區正在海洋港口、海洋裝備製造、海洋生態等多方面發力。在黃海之濱逐漸打造出一座現代化的國際新城,發力擔當海洋強國戰略的新支點。
  • 青島地鐵華潤海洋智慧小鎮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開工建設
    齊魯網9月5日訊9月5日,青島地鐵華潤海洋智慧小鎮項目(以下簡稱「海洋智慧小鎮」)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隆重開工建設,標誌著TOD模式在青島邁出了創新性的一步。據悉,該項目將助力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智慧生態圈的構建,為新區新舊動能轉換注入強勁動力。
  • 西海岸:建成50 艘規模遠洋船隊,打造「四大海洋牧場集群」
    穩步擴大增殖放流規模,年增殖放流4億單位以上,建成50 艘規模遠洋船隊,重點打造「四大海洋牧場集群」。日前,青島西海岸新區出臺洋漁業產業發展規劃和海洋牧場建設規劃,框定了2019-2025年西海岸新區海洋漁業發展和海洋牧場建設的新目標。
  • 小小海藻牽起「一帶一路」 ,西海岸新區唱響「經略海洋」主旋律
    作為第九個國家級新區,海洋經濟是青島西海岸新區最鮮明的主題,獲批五年來,新區海洋產業煥發勃勃生機,也催生了一大批海洋企業蓬勃發展,青島聚大洋集團就是代表之一。聚焦海藻做精做強,該企業利用20年的時間形成了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海藻綜合加工創世界第一。
  • 青島西海岸新區:以更昂揚姿態推進高水平開放
    在疫情的不利影響下,青島西海岸新區外資外貿逆勢上揚,1-10月份,預計實際利用外資11.7億美元、增長15.9%;預計貨物進出口1715億元、增長1.2%,打出一場「翻身仗」。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青島西海岸新區何以實現逆勢上揚?究其原因,離不開「開放」二字。
  • 青島西海岸新區2020海島生活節琅琊鎮主題活動成功舉辦
    魯網10月25日訊(記者 劉洪雷)10月24日,作為青島西海岸新區2020海島生活節主題活動之一的青島西海岸新區2020海島生活節琅琊鎮主題活動在琅琊鎮齋堂島成功舉辦。  此次活動由青島西海岸新區琅琊鎮主辦,山東省網際網路傳媒集團青島分公司承辦,旨在提升齋堂島品牌影響力,激發新區海島旅遊發展活力。
  • 青島西海岸新區:「梧桐樹」新政聚英才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建高 通訊員薛媛媛 韓麗)青島西海岸新區4月12日發布《關於實施「梧桐樹」聚才計劃的若干政策》,實施「梧桐樹」人才新政「20條」。  此次人才新政提出,對於能夠引領青島西海岸新區信息技術、循環經濟、智能製造、海洋製造「四大基地」重點產業發展的國內外頂尖人才,經認定最高給予600萬元安家補貼。
  • 又一個國家級新區崛起 會怎樣改變中國經濟版圖
    這些正在迅猛發展建設中的國家級新區,究竟會對中國的經濟版圖帶來怎樣的改變呢?今天起,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派出19路記者,走進共和國的這19個新區,看新時代裡的新氣象,在新氣象裡,感受經濟一線的新作為。新區巡禮報導的第一站,走進成立僅僅3年的青島西海岸新區。
  • 青島西海岸新區以酒為媒加速拉動經濟內循環
    青島西海岸新區的夏天,是啤酒飄香的季節,激情與狂歡洋溢在城市的每個角落。自2015年「登陸」西海岸新區,青島國際啤酒節在傳承與創新中,煥發了新的活力。六年辛勤耕耘,青島西海岸新區為啤酒節注入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奏響了城市經濟文化發展的新樂章。
  • 發力線上經濟,365跑腿網總部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
    18:35:49 來源: 大眾日報 舉報   11月21日,青島眾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舉行戰略投資合作籤約
  • 青島西海岸走過4千年 現成都市新名片
    然而時至如今,在西海岸——2096平方公裡陸域,迎來了發展的歷史性轉折:在藍色經濟區的全新定義之下,一座依託海洋發展國際航運、海洋科技、旅遊度假、文化創意產業等藍色經濟的新城拔節而起。海灣型城市形態的豐盈,經濟結構的優化,城市能級的躍升……現在的西海岸已然承擔起這些不可替代的使命。而我們共同見證其脫胎換骨的前世今生。
  • 中國海洋大學西海岸校區開建,2022年啟用首批4個學院遷入
    西海岸新區優勢明顯「選擇把新校區放在西海岸,主要是兩點:一是瀕海,可以建設濱海實驗基地和海上試驗場,方便開展海洋研究;二是西海岸發展定位中具有鮮明的海洋特色,海大在這裡辦學,發展戰略高度契合,相得益彰。」
  • 青島西海岸新區長江路街道開展「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倡導綠色...
    為了使黨員能夠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學和做付諸於實際行動,近日,青島西海岸新區長江路街道紫金山路社區黨委聯合西海岸財政局、澤潤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開展「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倡導綠色發展海洋發展生態文明理念」主題黨日活動。
  • 青島日報特刊〡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西海岸
    ,增強新區經濟發展外向度……獲批設立五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發揮國家級新區先行先試優勢,持續建設開放新區,從開放中汲取著發展的不竭動力。  建設國際合作交流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金融中心,發起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建設工商中心打響壯大民營經濟攻勢;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區域經濟發展新坐標,在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中發起衝鋒……當下,西海岸新區正整合全域資源謀篇布局,以「六大中心」建設為抓手,打造「雙招雙引」新平臺、經濟發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新區開放納入全球視野。
  •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船舶設計研究院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
    大眾網·海報新聞訊 3月22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與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李新、青島西海岸新區副區長隋斌、青島中紡億聯時尚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王林出席籤約儀式。
  • 2020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16人公告(第一批)
    2020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16人公告(第一批) 2020-03-31 15:55:02| 青島人才網 點擊下載>>>
  • 王久軍:將青島海洋活力區建成「藍色國際城市會客廳」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藺君妍本報6月17日訊 今天上午,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王久軍率市商貿產業專班一行到西海岸新區,調研督導商貿產業發展及重點項目推進情況。王久軍一行來到青島海洋活力區實地調研。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王久軍一行聽取了西海岸新區商貿產業發展情況,相關功能區匯報了項目建設進展。
  • 青島市檔案館工商館西海岸新區檔案館聯合開館
    12月17日訊 今天上午,青島市檔案館工商館、青島西海岸新區檔案館聯合開館儀式在西海岸新區舉行。市委常委、秘書長祝華出席並致辭,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區工委書記、區委書記孫永紅,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劉聖珍,市政協副主席李眾民出席儀式,西海岸新區管委主任、區長周安致辭。
  • 中國(青島)國際海洋時尚節在西海岸新區開幕 4大板塊演繹海洋時尚風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國山東網青島9月7日訊 (記者 姜婷) 9月7日,以「潮引東方,風行海上」為主題的中國(青島)國際海洋時尚節在青島西海岸拉開帷幕。
  • 中國海洋大學西海岸校區首個科研平臺主體封頂
    2020年11月12日,中國海洋大學西海岸校區海洋生物資源開發中心主體封頂,成為政府投資建設項目中首個封頂的項目,也是西海岸校區首個封頂的科研平臺。政府代建單位西海岸新區建築工務中心主任侯萬裡,校長助理、西海岸校區建設指揮部總指揮於利出席封頂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