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土雞散養致富?年盈利70萬元

2020-12-14 騰訊網

土雞散養致富?

年盈利70萬

瑤曲鎮村民不一般

銷往內蒙、四川、甘肅、河南

在脫貧攻堅中,銅川市耀州區瑤曲鎮教場坪村利用產業扶貧資金,與家家生態專業合作社規模化散養土雞養殖場籤訂了產業扶貧分紅協議,

並通過勞務用工方式帶動多戶貧困戶實現務工脫貧。

"我在這打工兩年,一個月工資3000塊錢。我以前是貧困戶,但在認定為貧困戶後的第一年就已經脫貧了,養雞場讓我有活幹,有錢掙,憑自己的能力脫貧,我很高興。以前家裡有老人,不能外出打工,現在在家門口掙錢也方便,既把錢掙了,又把老人照顧了,是個兩全其美的事。下一步,我也想小規模養點雞,自己當老闆,把以後的日子過得更加紅紅火火。"

近日,面對記者的採訪教場坪村貧困戶張發留自豪地說。

今年45歲的張發留,家裡有6口人,父母長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加上兩個孩子上學,家庭因病因學導致貧困。

2017年,張發留被村上安排到合作社養殖場務工,第二年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教場坪村位於瑤曲鎮北部廢棄礦區,村裡利用廢棄礦山治理土地承包給村民,成立了耀州區家家生態專業合作社,發展土雞規模化散養。

走進教場坪村家家生態專業合作社,散養雞舍鱗次櫛比。在青年雞舍裡,4層鐵架結構的雞籠呈梯字型擺放,通風口、排水渠、保溫設施一應俱全,雞舍從飼料加工、飼料給餵、雞舍溫度調節、糞便排出等整個程序全部採用機械化操作,實現了土雞規模化養殖。

瑤曲鎮家家生態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6年10月,註冊資金200萬元,佔地150畝,現建成青年生態雞舍4座,溫房1座,獨立辦公區域一個,年出欄土雞6萬隻以上。合作社堅持以扶貧開發統攬經營格局。

為擴大養殖規模,增加市場佔有率,帶動周邊群眾發展生態土雞養殖,採用"合作社+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帶動27戶貧困戶發展養殖業,通過集中託管的方式使貧困戶致富增收,另外合作社通過勞務用工方式帶動全村多戶貧困戶實現務工脫貧。合作社在內蒙、四川、甘肅、河南打通了銷售渠道。

家家養殖合作社負責人王改勞說:

"合作社以散養肉雜雞為主打品牌,截至目前,銷售雞數量2.5萬餘只,實現利潤將近30萬元。目前行情發展態勢比較好,預計出售2萬隻左右,實現利潤在30到33萬元。今年全年利潤在70萬元左右。到明年,擴大規模增加存欄,提高出欄量,預計會突破100萬元。另外,我們還要繼續帶動周邊的群眾加入到養殖行業來,增加群眾收入,實現群眾和企業雙贏。"

教場坪村幹部黨升斌說:

"教場坪村草灘組整合扶貧資金,採用『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把27萬元投入到合作社進行資金託管,每年給貧困戶分紅不能低於800元,優先照顧貧困戶到養殖場務工。兩年來已經給貧困戶分紅6萬元。不僅解決了剩餘勞動力,每年還給村裡增加了收入。土雞規模化散養真正拓寬了我們村民的致富路!"

通訊員 任敏 劉衛鋒

編輯:文正 點小二

審核:《陝西信息網》姜彥

來源:銅川傳媒網 二三裡資訊

—《END》—

點擊播放 GIF 0.0M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浙江小夥放棄50萬年薪工作,大山散養土雞,如今年銷售2000萬元
    浙江有位新農人叫唐平冬,他原本在大城市有一份年薪50萬的穩定工作,2017年卻不聽家人勸阻,偏要回鄉養雞。通過創新養殖跑步土雞#土雞#,走上了致富路。如今3年過去了,唐平冬的跑步土雞現在每隻能賣198元,年銷售額超2000萬元。在他的引領下,當地300多戶農戶跟著養殖跑步土雞致富增收!他是如何創新養殖跑步雞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 生態林下養土雞 輕鬆走上致富路
    四川新聞網瀘州4月7日訊(周超文 陳玲  文/圖)「咕…咕…咕」,隨著一陣清脆嘹亮的口哨聲,一群土雞撲撲稜稜地飛向主人。這是4月6日上午,筆者在瀘州市江陽區通灘鎮魏國村九組位於林坡上的鴻睿土雞養殖農場見到的一幕。
  • 土雞散養戶該怎麼辦?散養土雞真的沒有出路嗎?
    最近土雞滯銷的信息甚囂塵上,可見散養雞沒有銷路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土雞養殖業遭受前所沒有的困境。不禁有養殖戶會問:散養土雞真的是個坑了嗎?散養土雞到底還有出路嗎?禽妹妹認為土雞養殖戶已經到了不得不尋求改變的非常時期,否則真有被淘汰的危險。
  • 承包10畝地來散養土雞,這個項目怎麼樣,能賺多少錢?
    所以通過上述幾種土雞的養殖情況來看,散養土雞也是一門學問,畢竟技術、地利條件、和土雞的餵養方式都是少不了的。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承包10畝地,然後發展土雞項目,用來散養土雞怎麼樣呢?李子也是一位土雞養殖者,在這裡以實際經驗來告訴大家:首先來說一下,我是怎麼養殖土雞賺錢的。
  • 湄潭縣洗馬鎮:發展「林下養殖」 養出生態土雞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湄潭縣洗馬鎮楊家山的生態特色養殖示範點,還未走進,便聽到咯咯咯的雞叫聲,40多畝的林地裡,1200多隻土雞正在林間覓食。負責人金大志正在雞窩收撿雞蛋,一會兒的功夫,盛蛋的容器便裝滿了。
  • 散養3000隻土雞的利潤分析,這是土雞養殖最重要的一環!
    這是土雞養殖最重要的一環,先做利潤分析,算算帳再開始養雞,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我們以散養土雞3000隻為例,全期成活率90%,飼養周期為5個月計算。為什麼要算到5個月呢?土雞料肉比全國平均水平在4到4.5之間,土雞小時候處於營養生長,前期生長較快;後期轉向生殖生長,體重增長緩慢。國外快大型肉雞,飼料轉化率很高,就是利用了早期增重快的緣故。土雞因為活動量比較大,飼養周期長,雞舍環境比較粗放的原因,造成飼料消耗多,也正因如此,肉質緊實,深受歡迎。
  • 一畝地能散養土雞多少只,該怎麼養?
    散養土雞一般快成體之後一畝地能放養2400~4000隻左右,如果在黑龍江這邊整個山頭都是雞的領地,不論畝那要論垧算了。土雞,家離的一種,有別於籠養雞,土雞又叫草雞、笨雞,是指養在山野間林間、果園果的雞。土雞培育。
  • 「鞏固脫貧20條」林下散養土雞 綠色農產品有可為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崇尚返樸自然的生活,對綠色生態食品的追求也就越來越多,本地土雞已成為禽類主導的綠色食品。在平塘縣平舟鎮土寨村新寨組,有一個養雞場,致力於本地土雞林下養殖,生產無公害綠色農產品。
  • 致富帶頭人楊光裕:大學生回鄉創辦養鵝基地 年收入30萬元
    楊光裕說要搞養鵝基地,剛開始他父親並不支持,原因之一養鵝的投入的成本較大,一隻鵝苗大概50-70元,批量養殖投入不小;其次楊光裕租用村裡的55畝土地,之前早已荒廢多年,路不通;再次,老人家心裡想「我辛辛苦苦送你讀大學,畢業之後居然又回到農村。」
  • 脫貧雞、致富羊、小康牛……脫貧路上,這個書記辦法多!
    脫貧雞散養項目養殖戶土雞散養一角土雞散養投資成本低、養殖周期短、增收見效快,適合達楞圖如村的實際,而且農牧民也十分認可。市貿促會籌資投入5萬元啟動項目,並建立完整的激勵扶持機制,調動農牧民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貧困人口脫貧的內生動力。全村近40戶農牧戶參與土雞散養,超過80%的貧困戶參與了項目,每戶養殖土雞數量從100隻至1000隻不等,養殖土雞總數近8000隻,土雞出欄後可實現近100萬元的銷售收入,養殖戶根據養殖數量的不同可分別增收1至10萬元不等。
  • 寧強草川子:養雞大戶程曉玲年養2萬隻土雞產值100多萬元
    「去年春節前我養的土雞基本賣完了。今年年初,我就開始重新修建標準化的養雞場,大約有近千平米,總投資280萬元,再有一個月就要完工了。」2014年,她牽頭成立了草川子生態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註冊資金50萬元。為了養出更優質的土雞,程曉玲始終關注土雞成長的每一個環節和細節。她自己投資2萬元,購買了5臺自動溫控孵化機,從附近農戶中購買當地土雞蛋孵化雞苗,除自己放養外,剩餘部分以成本價提供給本社成員和農戶養殖。
  • 前證監局官員趁A股牛市賣出高端土雞10萬隻
    可就在2011年,邱大梁離開證券行業,到北川山裡去建起了農場,養起了土雞。  創業首年虧損三百萬  2012年10月,邱大梁第一批兩萬多隻土雞,養夠180天可以出欄了。看著雞越養越虧,臨近年底,邱大梁只好找來雞販子,把這批成本350多萬的雞僅70萬處理了出去,直接虧損接近300萬元。  2013年2月,邱大梁與幾位好友相約小聚,訴說自己土雞的銷售困境,討論高端土雞是否有市場的問題。一位朋友隨口念出一句打油詩:「全國土雞千千萬,真好吃的不常見」,讓他豁然開朗。是的,現在到處都在養土雞,主流每隻售價幾十元到一百元不等,而邱大梁養出的土雞成本要一百多元。
  • 在山區養土雞需要注意什麼,到底受不受環保限制
    土雞很受市場歡迎,發展有特色的農產品,也是未來農村的發展方向;飼養土雞不失為一種致富的好方式。但如何去做,確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山區散養土雞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農村致富門路,山區地處偏遠,山林面積大,可供雞覓食的種類多,汙染又較小,可適合大中型散養場。
  • 陳守益養土雞,舞出產業好前景
    於是,積極籌措到了資金50萬元,依山建起了500平方米的標準化雞舍,並將房前屋後的1000多畝荒山林地圈圍起來,建起了能散養20000萬隻土雞的標準化養殖場,從2020年5月1日開始,第一批散養土雞15000隻,當第一批15000隻土雞進場,那天他的莊園沸騰了,小雞清脆的叫聲讓幽靜的山谷充滿了靈氣。全家人熱情滿滿,仿佛看到了希望和夢想。
  • 如何高品質散養土雞?散養土雞的雞舍要怎麼建造?
    隨著發展,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得到提升,大多數人更喜歡自己種植一些綠色蔬菜及家禽,其中土雞是養殖最多的一種。雞的養殖方法有很多種,那麼大家知道要如何散養土雞嗎?1、選地建雞舍購苗首先我們要選好養殖場,是就是養雞的地方,小編建議大家最好選擇在園子裡面養殖,當然沒有條件也沒辦法,家裡有院子的最好,在院子裡面養的話有天然的環境,所以非常合適,建雞舍如果是第一次養的話最好建小一點,等到大家有經驗了熟練了再擴大規模,當然有經驗的養殖者可以忽略,這樣做只是為了減少大家的損失
  • 飼料雞與散養土雞的比較 你可能不知道的10個真相
    竹海裡的有機土雞,口碑爆款竹海裡有機土雞,屬於正宗生態散養土雞,雞種優、吃得好、住得好、活動空間大、養殖周期足,肉味濃鬱。從品種上看,雞主要是皖南土雞,又稱皖南三黃雞。雞隻體軀緊湊,結構勻稱,雖然個頭不大,但野性不小,需得散養才好。
  • 土雞如何變「鳳凰」
    湖南日報記者 張尚武 孟姣燕 周勇軍    六年一瞬間,土雞變「鳳凰」。    在石門縣壺瓶山區,林中散養的土雞,飲山泉、啄昆蟲、食花草……湘佳牧業紮根於此,引領貧困戶養「脫貧雞」、奔小康路。    2014年,禽流感疫情讓市場「聞禽色變」,土雞無人問津。
  • 【我身邊的小康】陝西銅川市印臺區:山窩窩裡養土雞 勤勞鋪就致富路
    散養紅公雞在山坡上啄蟲吃草。在銅川市印臺區金鎖關鎮金鎖關村半截溝組,有這樣一戶貧困戶,他們不等不靠,在脫貧攻堅政策的扶持下,因地制宜,在山窩窩裡養公雞,用勤勞的雙手鋪就脫貧致富路。他們,就是楊振東父子。
  • 葡萄藤下養土雞果甜雞肥有「錢」途
    葡萄架下,一群群油亮脖子金黃腳的大公雞悠閒地叨著青草、啄著昆蟲…… 種葡萄和養土雞在一般人看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在這裡卻和諧地融合在一起,這是葡萄種植戶馬宏喜摸索出的一條林下循環種養的新路子。 葡萄園裡養雞好處多多 記者在馬宏喜的設施大棚裡看到,葡萄已經迎來了成熟期,每到周末就有不少的市民來這裡採摘。
  • 廣東茂名男子養番鴨致富,年銷售額3800多萬元
    靠著銷售黑番鴨和飼料,2019年,鄧李輝的年銷售額達到3825萬元。2020年,截至10月底,他的銷售額已經超過4000萬元。前不久,《致富經》報導了鄧李輝創業養殖黑番鴨,通過開拓市場、擴大養殖規模,帶動家鄉村民增收致富的事跡。鄧李輝出生在廣東省茂名市,全家都是漁民。由於住在海邊,當地很多村民以打漁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