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電影是臺灣票房之最,卻依舊沒人敢投資他

2021-01-14 電影天堂

為防止以後看不到我們:

請務必點擊上方藍字【電影天堂】→右上角菜單【···】→設為星標★


 電影天堂  2018 VOL.599 

 本文由逐影(moviechaser)授權 



他是個不得志的導演,失業半年完成3個偉大的劇本;他的電影都是票房冠軍,卻依舊負債纍纍;他的電影沒人敢投資,他卻要讓電影永續經營……

這個導演,如果你不了解他,可能你會很難認同他,本期《逐影》歷時半月,採訪並跟拍記錄了魏德聖導演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以及多位跟他合作多年的親密夥伴,相信會讓您重新認識他,


相信魏德聖導演的影迷一定都清楚,魏導並不高產,從入行到現在他真正執導的長片只有《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和一部小成本音樂愛情片《52赫茲,我愛你》。


前兩部作品不管在臺灣本土亦或是整個華語電影圈,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魏導在大陸的相關影像資料很少,接受大陸媒體的採訪次數屈指可數,所以逐影人此次長達半月的跟拍、採訪素材可以說是十分難得且珍貴的。


在當下的電影市場,我們看到有的導演被商業裹挾,有的導演被娛樂所束縛,而魏德聖導演在逐影人眼中卻是一個百分百純粹的創作者。他的作品氣質深沉厚重,一直以來給影迷的印象也稍顯嚴肅。


但當《逐影》團隊在他的果子電影工作室與他初次見面時,魏導T恤上衣加休閒牛仔褲的隨意穿著,並不似想像中的嚴肅,反而是親如友人,侃侃而談。他淡然地和我們聊著他從失業導演到被陳國富導演賞識;從攝影場助到《雙瞳》的副導演;從《海角七號》的成功到《賽德克·巴萊》的圓夢,從一次次的拍攝困局到逆風起飛斬獲金馬……一幕幕往昔即便過去多年,依然清晰可見。






「親愛的梵谷先生,我一生崇拜的對象沒有幾個,你是其中一個,你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僅次於三位一體的上帝……我失業,但我不當無業游民,我每天晃咖啡店,但我並不倦怠,閒暇了半年,我完成了三本偉大的劇本,幾乎可以媲美你充滿生氣的《向日葵》、渴望休息的《寢室》和絕望至極的《烏鴉麥田》,一樣都讓人有精彩的聯想。無奈,我們都有太多的無奈……」



在《逐影》紀錄片開篇處,我們可以聽到魏導親自朗讀這段文字,出自魏導的首部自傳體作品,叫做《小導演失業日記》,寫於改變他命運的《海角七號》風靡全臺之前。


當時的魏德聖,人如其書名,也和偶像梵谷一樣,處於人生谷底,時運不濟。面對作品不被認可、失業的困頓、無聊的日常瑣碎,還有遠方的夢想,哀而不傷,調侃人生。


從1991年退伍後參與影視劇製作算起,直到2008年憑《海角七號》一鳴驚人,魏德聖隱忍了將近十八年。這期間,他擔任過場務、攝助、場記、副導演,為了生存甚至還做過快遞員和搬運工,但後來為了專心寫劇本,魏德聖選擇「主動失業」。


當時他想拍攝《賽德克·巴萊》,卻找不到投資,為了爭一口氣,他把《賽德克·巴萊》劇本中所有被投資人質疑的元素全部都放到了《海角七號》之中,命運又讓他遇見了當時處於谷底 期的範逸臣,被經紀公司「放逐」到臺灣,原本計劃第二天返回日本的田中千繪。用魏導的話說,每個人都到當時的人生谷底,但是他們一定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個散發著loser氣質的團隊,竟然能觸底反彈,創造奇蹟。



2008年,《海角七號》上映,刷新了臺灣本土電影票房最高紀錄。獲得2008年臺灣電影金馬獎的年度傑出電影、臺灣年度最佳電影工作者、最佳男配角等六個獎項。這部電影不僅讓魏導邁進一線導演的行列,也讓臺灣媒體及觀眾再度關注起了本土製作,樹立起年輕觀眾對本土電影的信心,重新培養走進影院的習慣。《海角七號》之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等一系列臺灣電影開始興起,至今仍熱度不減。







當《海角七號》開始風靡臺灣,每天千萬票房進帳的時候,魏導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是要拍攝《賽德克·巴萊》。


然而《海角七號》的成功並沒有讓《賽德克·巴萊》的拍攝輕而易舉, 2009年,籌備了十年之久的《賽德克·巴萊》終於開機。這部電影是魏德聖的夢,這個夢險些讓魏導傾家蕩產。


他抵押自家房產貸款,與無數資方周旋求款,借遍所有圈內好友,欠了幾個億臺幣的債務,無數次中斷拍攝,但是依舊不留後路式的捨命完成創作。



陳國富老師在看過《賽德克·巴萊》的劇本後,對魏導說:你真的好像古希臘神話中的騎士。他覺得在臺灣當時的市場體制下,沒有辦法支撐這樣一部史詩體量的電影作品。與劇中的主角莫那·魯道一樣,魏導所面臨的,是一個人的徵程。


在採訪《賽德克·巴萊》的製片人黃志明先生時,他跟我們分享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讓他至今都念念不忘,言語中滿是對魏導的尊敬與心疼。有次魏導到基金會借款,從片場匆匆趕來鬍子沒刮,工作服也磨破了,鞋上還帶著山裡的泥巴,可是到了現場他第一句話就是:我要錢,你們要什麼?今天說清楚。


這句話後來在臺灣電影圈出了名,事後成為了一段佳話,但是仔細品覺下來還是有一絲絲的無奈,在拍攝的過程中已經把自己逼成了另一個「莫那·魯道」。那個野蠻而驕傲,為了堅守族群的傳統在死後走過彩虹橋與祖先相逢,寧願全軍覆滅的英雄莫那·魯道!



從臺灣返回不久後,逐影人又奔赴西寧,展開了《逐影》首季另一位臺灣導演陳國富老師的拍攝。在First電影節上,我們終於採訪到了對魏導有知遇之恩,共同創作了《雙瞳》的陳國富導演,當我們問及國富老師這段過往的時候,他感慨的說到:在拍完《雙瞳》後,魏導把《賽德克·巴萊》劇本給他看,但這個項目對臺灣市場來說太難了,但這就是魏德聖啊。


資金雖然是拍攝的第一障礙,但拍攝過程中的現場問題更是數不勝數。魏導坦言,到最後已經不再做任何拍攝計劃,每天都會有新問題,自己整個人都是麻木的。


《賽德克·巴萊》從最初發想、史料匯整、劇本企劃,到拍攝後制完成,前後超過12個年頭,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分鏡手稿畫了3版,改了又改。最終獲得金馬獎最佳影片、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等五項大獎。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路走來他經歷的谷底有多深,那麼他所登頂的巔峰就有多高。



在臺北有一間以魏導的電影作品為主題的咖啡店,這裡收藏著魏導籌備《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等作品時的珍貴手稿和片場道具,也展存著魏導6座金馬獎盃中的兩座,這家咖啡店名也傳承了魏導的氣質——特有種商行。有機會去臺北的朋友,不妨去這裡看看。





同樣籌備了多年,魏導帶著自己對於歷史及祖先的敬畏心與好奇心開啟了另外一個更高的目標——《臺灣三部曲》。這次,魏導選擇用臺灣原住民、漢族人以及荷蘭人三個不同的視角觀點來詮釋400年前荷據時期的臺灣故事。


▲《臺灣三部曲》概念設計圖


在很多歷史文獻遺失的前提下,魏導開始了另一段尋找歷史徵程,他為自己樹立了一座更高更難的高峰,重新探索認清這段悠久的歷史。


所以,《臺灣三部曲》註定承載著前所未有的文獻價值。談起這部作品,魏導向逐影人透露,影片上映時將不會局限於院線電影的放映周期,他希望好的作品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機會被更多人看見。屆時,影片實景拍攝的場地也會變成線下的體驗場所,電影創作之外,魏導也開啟了自己心中電影商業運作模式最新的版圖。



此次的製作經費預計高達10億多臺幣(2億多人民幣),是魏導演執導以來經費最高的電影。目前投資依舊是個未解決的問題。但在魏導眼裡,資金問題永遠排在創作的後面。因為他覺得「我準備到我覺得我已經全部都準備好了,去要錢我就會很理直氣壯地去要。」





為了能夠更真實地呈現魏導,我們跟著魏導幾日的生活軌跡,記錄他每天七點準時出現在捷運入站口,8點到達工作室,開始一天的創作,晚上6點再準時步行下班回家,11公裡的路程,兩點一線,多年如一日地堅持,相當自律和暢快。在臺北熙熙攘攘的上下班人潮中,魏導與我們講述著臺灣的歷史,講述他的創作,帶著那種撲面而來的少年氣,那種富有感染力的意氣風發,步步向前。



「我從前當的是步兵,兩年走了將近五千公裡的路,我恨死走路了。但是如今我卻愛上了走路。」也許對魏導來說,步行不僅僅是鍛鍊,更是一種思考和沉澱。在創作這條路上魏導一直在勇往直前且孤獨地前進。即使曾經欠了幾個億的債,即使也創造了幾倍於債務票房成績,他依舊以一個平凡創作者的姿態面對生活,面對工作。



《逐影》團隊在臺北的拍攝有半月之長,殺青之際,正逢臺北電影節《海角七號》上映十周年紀念活動,逐影人十分幸運地和《海角七號》的主創們以及當地影迷重溫了這部經典之作,露天放映的氛圍浪漫溫馨,也讓《逐影》臺灣之行變得更有意義,更令人留戀不舍。放映前,組委會特別用心地找到了當年影片首映的現場花絮,魏導回憶道,當時一直拜託組委會希望能讓《海角七號》作為那一年臺北電影節的開幕影片,但沒想到真的作為開幕影片放映時又小失誤不斷,搞得自己緊張得不行……轉眼十年已過,期待下一個十年。


對於導演這個工作,魏導給出自己的理解:「我們是天使,是報佳音的天使」。雖然一別兩岸,海峽橫亙,但是逐影人也時刻期待著魏導的下一段佳音!



在臺拍攝期間,《臺灣三部曲》電影的官網也正式上線了,網站上公布了很多魏導構思時的手稿,構建的影片雛形。經過多年的籌備,《臺灣三部曲》終於向觀眾邁出了第一步,期待它能早日與我們相見。





逐影人:您是什麼時候開始對電影有興趣的?您小時候或者年輕的時候喜歡看什麼樣的電影?


魏導:其實我的成長跟一般人很像,沒有什麼不同。因為我家在廟的旁邊,是開店的,開鐘錶、眼鏡、刻印章的店,我家的大門外就是馬路,後門是廟,我從小到大眼睛張開就是人,除了睡覺。我的生活空間沒有可以獨處的地方,全家都睡在一個通鋪上,生活裡到處都是人,人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當我第一次開始寫劇本的時候,人家問你怎麼寫的,我說這個不就是你把想的寫下來而已嗎?可是對很多人來說,他們很少有這種生命經驗。我常常看一些劇本,有10個角色,但10角色說出來的話都好像是一個人講的,你就會覺得這不是10個人,而是1個人演10個角色,對我來講比較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為我知道不一樣的人會講不一樣的話。



逐影人:那電影裡的其它工種你還參與過哪些?


魏導:多了,我剛入行的時候其實是從攝影組開始當攝助。可是做兩個禮拜就被開除了。因為我會常常看戲看到忘記關燈。還有每次回去清理機器我都覺得為什麼生命要浪費在拿刷子刷這個機器的灰塵上,我真的不適合做技術類的東西,很沒有辦法有熱情,也不想去求知。但是對於故事或者表演,我很想去看看人家怎麼弄。


逐影人:那你知道當年陳國富導演為什麼找你拍《雙瞳》嗎?他有跟你講過嗎?


魏導:他那個時候是臺北電影節的主席,那一年有100萬的輔導金,我有拿到,所以我們幾個朋友拍了幾部片。後來就一起去參加臺北電影節,結果幾乎全軍覆沒。一個朋友很不甘心,因為他跟陳國富比較熟就跑去問陳國富,今年參加電影節的那些影片你有看嗎?你看一下然後我們再聊。然後陳國富把入選的幾部片都看過以後,朋友問他覺得哪部應該得獎?他說當然是就是我那部《七月天》。



過了將近一個月陳國富就找我去,說有一個劇本要請我幫他看一下,陳國富是臺北電影節主席,找我幫他看劇本,我想說怎麼可能,我那時候怎麼有資格幫他看劇本,當時他說這劇本是我們公司接下來要做的東西,你先看有什麼意見,我真的看得很認真,看完回去我跟他講這個已經是好萊塢電影的格局了,他就直接跟我講,我在找導演你有沒有興趣,我們有8000萬。我那時候不知道怎麼反應。然後我說這個我應該不太行,因為我還沒那個本事。


那個時候哥倫比亞亞州的總公司在香港,陳國富去跟他們談讓我導演。人家說不行,太嫰了,叫陳國富自己拍。後來陳國富讓黃志明跟我講,他說他至少有一個他可以做到,就是掛雙導演,問我願不願意。我跟黃志明說,天下除了雙胞胎,哪有什麼雙導演可以成立的?你完全不用擔心我,小角色我都願意,因為我想來開開眼界。他這麼欣賞我信任我,對我來講已經足夠了。


逐影人:我還記得一個細節,就是陳國富寫了一封信在紙上,對整個在澳洲的團隊講,魏先生他可能不會英文,但是你們要用盡所有辦法讓他可以溝通順暢。


魏導:對呀,那時候我覺得還蠻感動,因為他其實還蠻信任我。應該說我這輩子沒有被那麼信任過,所以有點不是很能適應那種感覺這樣。他寫一封信交給黃志明帶著,只要哥倫比亞派過去的製片太過囂張就把那封信給他看。就跟他講這個人不懂英文,但是他代表我,也就是他說什麼就是陳國富我本人說的。


逐影人:在寫《賽德克·巴萊》劇本的過程中怎麼會突然有這樣一個想法去做《海角七號》這個題材呢?


魏導:本來就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但是一直沒有去動筆寫,直到《賽德克·巴萊》前期找投資一直談不到,質疑很多,那我就把那些你們質疑的點都放到《海角七號》裡。而《海角七號》好像有一種命運,我那個時候狀況很不好,田中千繪也是在日本混不下去,用遊學的方式來臺灣過渡,就要離開的時候被我們找到,範逸臣那個時候也已經是谷底了。這部電影就是講一群需要第二次機會的人,所有的憤怒和力量都在裡面爆發。結果就中了,你知道憤怒的力量加起來有多大!



逐影人:所有人都會對你說《賽德克·巴萊》不可能,你有沒有覺得為什麼大家會有這些質疑?如果萬一這個事情沒有成,你要承擔怎樣的一個後果呢?


魏導:當時當然是會很生氣,為什麼都說不可能。我要等到什麼時候,等到我沒力的時候才去做嗎?不過想想算了,他們覺得不可能,那就沒有人會來跟我競爭這個東西,就只有我會拍而已,所以無所謂。老實講我從來沒有想過萬一事情沒成怎麼辦,沒時間去想那個問題,我永遠只在想糟糕現在還缺多少,要怎麼過這一關。


逐影人:據說有一次在沒有拍電影之前,你自己在臺北生活不夠錢。本來是想回家跟媽媽要錢的,但是最後沒好意思開口。但為什麼在拍片這件事上可以跟全世界人都好意思開口?


魏導:那個應該說是某個階段的心態問題,坐車回家去借錢是因為你生活過不下去,下一餐沒有了錢了要回家借,那是很窩囊的事情。可是當我們要完成一個電影,要完成一個有文化使命,有歷史使命的東西,我覺得我是偉大的,你本來就該給我,心態上是不一樣。我是帶著你一起進入歷史和文化的中心。這個道理是有一天我借不到錢,洗澡的時候突然悟出來的。


逐影人:那當片子上映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一定會引起狂潮,之後您的感覺又是怎麼樣的?


魏導:只要拍電影都好,我自己的或是別人的電影。一拍完,因為你用盡全力去做這個事情,一結束都會大病一場,《海角七號》我病了三天。好像有內傷被逼發出來的那種感覺,每次都會有。可是賽德克沒有,剪接的過程、上映前、臺灣都下片了也沒有。大陸上映我去了回來也沒有,回來之後那個症狀反而是有一點像憂鬱症那樣子。



逐影人:臺灣三部曲,現在您籌備過程中,錢是問題嗎?


魏導:一直都是問題。但是我一直都相信它會被解決。重點是你有沒有把你這個案子準備好,你跟人家要錢才不會覺得心虛。我準備到我覺得我已經全部都準備好了,去要錢我就會很理直氣壯地去要。因為這是該做的事,這也是很棒的事,沒有什麼好丟臉的。


逐影人:我在您的書裡看到,您去美國找楊德昌導演的墓。您找到的那一刻,想的是什麼?


魏導:我其實沒有仔細想過這個問題,那一天的事情到底是不是影響我今天要完成這個事情,有沒有根源。他的墓碑是在一個私人的小墓園裡面。那天我一直找不到,門又關著,我看沒有人就直接翻牆跳進去找。我英文又不好,找的很吃力,一個墓碑一個墓碑地看。找到了,小小的一個。


上面就寫了他的名字,生於幾年卒於幾年,最喜歡的一段經文是什麼,沒了。他算起來是我的師父,我覺得他是偉大的。可你坐在那兒的時候覺得,怎麼就這樣子?那麼小一塊,沒有照片,什麼都沒有,連一句他改變臺灣電影的什麼……都沒有,那時候心裡就覺得,真的只能這樣子嗎?怎麼只有這樣子而已……



《逐影》是內地非常少見的深入走進電影幕後的紀錄片,出品公司耐飛也是一家富有情懷且充滿著青春活力的影視公司。近兩年的時間裡,逐影人走入了幾十位電影創作環節中頂尖匠人們的幕後,回顧他們的創作歷程,探尋他們的藝術初心。


在電影的世界裡其實有很多人都是孤獨的潛行者,無數的日日夜夜,他們秉承著一顆熱愛電影的心,抵抗著生活的窘迫,甚至是窮困潦倒,在無人認同的無助與無奈中,在無數次嘗試和爭取的挫敗中依然逆流而上,為夢想孤注一擲,全力以赴。正如魏德聖導演一樣,拼盡最後一絲絲氣力,只為在大銀幕上看到那束夢想的弧光。創作是孤單的,導演或者幕後無數的電影工作者們往往選擇自己承受,而大銀幕上的生命故事和幸福感,他們卻從不吝嗇給予和分享給觀眾。正是這樣心與心的交流,對於影迷無疑是最好的回饋,對於剛剛走上創作道路的年輕電影人更是一種指引,像一盞指路的明燈,永遠陪伴他們走向更高遠的夢想之地。


▲ 與魏導在下班步行路途中拍攝與對話

   

▲ 《逐影》團隊與魏導在果子電影合影


希望這些影像記錄會成為我們共同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因為耐飛堅信藝術需要傳承,耐飛也更願意通過《逐影》,讓年輕的創作者們在逐夢的途中能傳承前輩大師們的匠人之心。光影的路上,我們都是逐影人。


點擊「閱讀原文」在線觀看全片《逐影·魏德聖》,優酷電影全網首發


/END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點讚/轉發,隨便哪個都行

相關焦點

  • 今年臺灣電影票房之王,被稱為臺灣最男人味的男演員,他叫鄭人碩
    今年8月,我們策劃了「新臺灣電影四子」專訪系列,意在向更多人介紹在華語電影新的大環境下,臺灣電影人的存在、努力與思考。這個策劃包括吳慷仁、鄭人碩、莊凱勳和黃尚禾。《紅衣小女孩》是臺灣現在最成功的IP電影,男主角從第一部的黃河、第二部的吳念軒,換成了「黑虎將軍」鄭人碩。這也是鄭人碩參與演出的第二部商業大製作。
  • 投資7億票房4億,又一頂級大片撲街了,他真的帶不動票房!
    有人歡喜有人愁,今天要說的這部大片卻十分尷尬,投資高達7個億,目前其總票房卻堪堪過4億,單日票房低至2237萬,林超賢盡力了,投資方虧得直吐血!這部電影就是《緊急救援》。該片陣容強大,自開拍之初就受到了無數網友的觀眾,投資高達7個億,可謂華語頂級大片。林超賢可謂近年來最炙手可熱的華語導演之一,他執導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均大獲成功,尤其是後者總票房更是高達36.5億,勇奪2018年度票房冠軍。而這部《緊急救援》,跟林超賢此前的作品一樣,均是緊張刺激的特效大片。
  • 劉德華投資馬來西亞片票房取佳績 現身電影慶功宴
    劉德華投資馬來西亞喜劇電影破票房紀錄,親自前往吉隆坡驚喜現身慶功宴   據香港媒體報導,劉德華旗下夢造者電影公司參與投資及製作的馬來西亞喜劇電影《Hantu Kak Limah》票房刷破馬幣3600萬令吉(約6800萬港元),劉德華親自前往吉隆坡驚喜現身慶功宴,為全體工作人員鼓掌及打氣。
  • 曾引領華語電影風潮的臺灣本土電影人,今何在?
    如果說,在內地80、90年代是第五代、第六代導演相繼發力的時期,同期在臺灣地區,也是臺灣新電影、臺灣新新電影交相輝映的時代。如今三十年,甚至四十年過去了,你會驚喜地發現,當年引領新浪潮的那撥電影人,依舊保有不懈怠的創造力。比如這個十月,張藝謀的《影》、呂樂的《找到你》以及不久前田壯壯啟動的電影項目《樹王》等。
  • 最年輕的「百億票房」男演員?85後的他主演電影總票房破100億!
    在現如今百花齊放的電影市場,票房成了眾多導演與演員競爭的關鍵,特別是對於演員來說,其主演電影的總票房成績,往往衡量著其商業價值。前幾日,吳京因其主演電影票房破150億而登上熱搜,一時間引發了網友們對於演員和票房成績之間的討論。
  • 95億票房,橫掃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為什麼還有人批它
    我相信每個人都看到了漫威的成功!《復仇者聯盟4》以27.98億美元的全球票房衝擊《鐵達尼號》,打破《阿凡達》保持10年的紀錄,獲得「電影史上票房第一」的稱號。但票房只能代表一個方面,不算周邊、廣告、版權等其他渠道的影響。
  • 劉德華不是「爛片王」,他是很優秀的演員,也是很優秀的電影人
    劉德華的新電影《熱血合唱團》已經上映8天了,至今累計票房不足4000萬,豆瓣評分4.8分,可以說是口碑票房雙失利,被打上了爛片的標籤。雖然這部電影確實感動了不少人,是傳遞正能量的電影,劉德華的表演也備受肯定,但對於電影整體而言確實拍的一般。
  • 電影《葉問4》票房破3億 登頂首周末票房冠軍
    電影《葉問4》劇照-鄭則士電影《葉問4》劇照-陳國坤電影《葉問4》劇照-高戰(Chris-Collins)電影《葉問4》劇照-甄子丹、葉禾12月23日報導《葉問》系列收官之作《葉問4:完結篇》自公映以來,連續三天奪得單日票房冠軍
  • 臺灣年度電影票房出爐 周星馳王家衛難敵臺客
    臺灣方面則提前盤點年度票房排行,數字顯示:排在前十位的華語電影中,臺灣本土片佔了一半以上。知名影人焦雄屏給《南方都市報》撰文分析稱,「臺灣片似乎與大華語圈在趣味品味上截然劃分」。聯繫上月落幕的第5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爸媽不在家》、《郊遊》等臺灣片、新加坡片受到重要獎項肯定,而大陸片及合拍片收穫無幾,焦雄屏認為:臺灣電影離大華語圈越來越遠。
  • 票房僅七萬,陳浩民新電影又涼了,為何他還是不能超越周星馳?
    「爛片」之王,由其主演的電影要麼是蹭著周星馳的情懷翻拍一些經典之作如《唐伯虎點秋香2019》。 就在這個月的5號陳浩民又上映了一部新電影《南拳之英雄崛起》,不出意料電影口碑與票房雙失,上映11天之後票房終破了七萬的大關,單日的票房維持在千元左右,看到電影的名字也不難想像到劇情是什麼樣的套路
  • 暑期檔開戰 國產電影依舊任重而道遠
    月初的《我不是藥神》,月中的《邪不壓正》,再到月底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和《西虹市首富》,檔期內還有投資很高的類型大片《阿修羅》,經典IP爆笑喜劇片《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等話題之作。  據記者統計,7-8月影市兩個月加起來共上映近60部電影,還有部分影片正在默默醞釀加入檔期。
  • 《葉問4》票房破3億,登頂首周末票房冠軍 刷新臺灣新加坡票房紀錄
    《葉問》系列收官之作《葉問4:完結篇》自公映以來,連續三天奪得單日票房冠軍,總票房已破3億。看過片後不少觀眾給予高度評價,在豆瓣上隨著打分人數的增加評分持續上漲,目前淘票票評分9.3,是本年度華語動作片最高分。隨著好口碑發酵,影片的排片也在逐漸增加。
  • 國產電影票房屢現雙黃蛋 數據注水加大投資風險
    據介紹,《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是華誼兄弟有史以來首次獨資拍攝的大製作,華誼兄弟為《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投入了600人的監票隊伍,華誼提供的2.8億元的票房數據也是根據各個地區影院的拍片數量、觀影人次、票價推算出來的。  胡明並沒有進一步解釋3000萬元的差距從何而來。
  • 香港影星票房排行榜,周星馳第5,排名第一的你肯定看過他的電影
    如今一部電影無緣無故就幾十億的票房,實際上是追上了電影銷售市場迅猛發展的好情況下,因此 許多知名演員依靠幾個電影總票房就能輕輕鬆鬆提升百億元。可是許多知名電影巨星就沒有這一好運了,很多人拍了一輩子的電影,票房也很有可能就幾十億,包含成龍、周星馳等頂尖的巨星。
  • 追憶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1980年至今-年度票房前十)1986年篇
    影后桂冠頒給了王小鳳,她在《錯點鴛鴦》中飾演了一位敢愛敢恨,為了自己愛情不顧世俗偏見勇往直前的新時代女性角色,表現相當精彩,本片編劇同時獲得最佳編劇獎。孟海獲得最佳男配角,在《皇家師姐》中為楊紫瓊和楊麗菁做綠葉表現得相當出色,但對他最深刻的影響還是《新蜀山劍俠傳》中的徒弟一真。
  • 這部臺灣票房最高的電影,紀錄至今無人破
    這是臺灣版當年的正式海報放大看,當年的上映時間,就是2008年8月22日今年寫好多臺灣電影的十年紀念,因為2008年,正好是臺灣電影爆發之年,這一年之後的臺灣電影時代它在臺灣地區的總票房,是5.3億新臺幣,至今仍然是臺灣地區華語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保持者,這部電影的導演魏德聖之後的《賽德克巴萊》雖然總票房過8億新臺幣,但上下兩集分開單獨計算,還是無法追上《海角七號》
  • 不是我吹,印度電影沒了他可能要完!
    尤其是前段時間上映的《神秘巨星》,在中國的票房幾乎是印度本土票房的10倍。而這部電影的背後還有著一個開掛的演員——被譽為「印度國寶」的阿米爾·汗。他不僅是本片的主演,更是製片人。父親是著名電影製片人,叔叔身兼演員導演數職,弟弟費薩爾·汗也是演員,中國觀眾最熟悉的《大篷車》就是他叔叔的作品。
  • 17倍於成本的票房奇蹟!為什麼「隱形人」能成為2020年最賺錢電影
    一部是2020年開年迄今,最賺錢的好萊塢電影:《隱形人》。 經常看《北美票房報告》的童鞋都知道: 只要口袋君能查到,一部電影的投資預算節目中都會說。 因為,投資額是商業電影最關鍵的指標,沒有之一。 舉個例子:如何防止小孩沉迷於《熊出沒》《喜羊羊》?
  • 詹宏志和臺灣電影的美好年代
    可是當時臺灣的電影產業不開心了,那時候大家能接受的還是瓊瑤的愛情片,這種現實題材的電影並不受待見。「你這種電影沒人看的,觀眾不喜歡這種風格。」當然了,沒人看,也就意味著這電影是賠錢的。媒體也不同情他,口誅筆伐:「侯孝賢不顧市場,拍電影只顧看自己的肚臍眼。
  • 《鴨王》女主角主演內地電影票房僅4萬,虧的太慘投資人跪求排片
    ,他們身價便宜,又可以提升電影檔次,不過這種電影的票房一般都很慘,9月22號就上映了一部《謎證》就是這種電影典型的代表男主角是苗僑偉,應該說苗僑偉曾經大紅過,當年是和梁朝偉、劉德華、湯鎮業、黃日華被稱為無線「五虎將」可惜的是這些年港劇越來越落寞,梁朝偉和劉德華已經是天皇巨星,而苗僑偉是有點過氣了,這幾年他也開始轉戰內地,可惜拍了幾部電視劇都不溫不火,十分符合內地電影公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