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全世界#
在臺灣東部的花蓮縣,有個風光優美的鹽寮村,因為早期此地熬煮食鹽,又名「鹽寮港」,這裡還有臺灣最長的礫石沙灘。
但是近年來,每年暑假的時候,7月的第一個星期,鹽寮便會聚集來自臺灣各地的手工藝者、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共同組建一個越來越盛大的「海或瘋市集」。
伴著鹹鹹的海風,穿著波西米亞、英倫、嘻哈各種風格的人都會出現,在海邊支起起簡易的攤子,搭上棚,擺放上自己的創意小玩意,還有自發的表演,持續到夜晚,一連7天。是個民眾自發組織的「野生」集市,充滿了隨意和自由的味道。
在鹽寮,沿途都有各具特色的民宿和咖啡館,你可以踩單車悠閒地沿著海濱看風景,累了坐下來喝杯咖啡,或吃一餐海鮮風味,再回來市集與眾人一起聚會,感受小確幸與海岸風情的完美融合。
在「海或瘋市集」的第一天,還有個開幕儀式,幾位活動發起人會將一串串按照傳統方法剖殺的大魚,掛在市集中間的小廣場上來為活動祈福,之後市集正式開始。
鹽寮的「海或手作民宿」隨著活動的舉辦而越來越知名了,2010年,民宿的兩位主人在一次聊天中,有個海闊天空的想法:舉辦一個「手工創意聚會」,原本只想聚集一些有相同興趣和觀點的人,分享彼此喜好,誰料,後來卻影響逐漸擴大,還吸引了一些地球另一端的人遠道而來。
海或民宿在市集舉辦的7天中,還提供無償的住宿給前來參加活動的藝術創作者,很多人以為他們辦集市會很賺錢,但其實不虧就偷笑了,因為除了無償的住宿之外,還有很多其它開銷。
因為是自發的活動,初期沒有政府的補助,也不收取攤位費,只規定每個攤位將營業收入的10%繳納,用來分享給參與活動的舞者、行為藝術等表演工作者,以及平衡水電等開支。
而前往參加的人,則依據自己的能力隨手攜帶一點蔬菜或食物給廚房使用就可以了。後來還自發來了不少志願者,力所能及的幫助組織者們做一些工作。
隨著瘋市集的影響逐年擴大,在2015年的時候,大型活動專業團隊也組織了義工加入,還通過網絡招募志願者,將所有工作進行了系統分類,交通、機動、攝影、舞臺、場務、垃圾處理、廚房等等,完全不輸舉辦萬人活動的執行方式了。
從第一年的16個攤位增加到了2016年的400多個攤位,志願者來自世界各地,活動地點從村落一直延伸得到了海岸線邊,全臺灣也找不到這樣一個市集,很鄉土,很草根,卻很動人。
只要你勇於秀出自己的小特長,都可以在這裡尋到一席之地,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待久了,思維想法難免變得僵化,對美的定義也會變得狹窄,而藝術是沒有定義的,美醜本身也很主觀,這些不完美甚至有些稚嫩的作品意義在於手工製作,相當於我們所強調的「原創」,而讓創意有一片可以瘋長的土壤,我想就是「海或瘋市集」的意義所在。
生活在水泥森林的都市人,有空可以來走走看看,很治癒,很自由,很多元,許多國家的年輕人參與,再怪的人到了這裡都變得不怪了,奇特的穿著打扮更能融入其中,如果你有喜歡的設計作品不妨挑選一點帶回家做紀念,也是支持創意的實際行動。
很多攤位因為出彩的作品會引發連連驚呼,比如有身為火車司機的一位攤主,因為個人興趣,用廢舊金屬或鐵軌的鉚釘為材料,打造了堪稱藝術品的生活用具,刀、叉、飾品,只是很多東西都不出售,只有一些小件才賣,來此地的目的純粹只是為了和眾人交流。
市集還吸引了另類航海團Te Mana O Huia Circus的參與,這艘40英尺的帆船搭載著來自巴拿馬、阿根廷、英國、紐西蘭等國家的表演者,慕名而來交流。還有日本的小丑家族的表演者唱著日本傳統歌謠。大家或許也聽不懂對方在唱什麼,但藝術的無界限也能拉近彼此。
從遠處看, 這些散落在山間和海濱的攤位,充滿了野性和原生態的味道,你也會發現,參加活動的人,言談舉止間,都透出一種奔放、不受拘束的獨特個性,也讓了不少其它國家的創作者揣著作品前來擺攤,瘋市集的「天然性格」是吸引他們前往的原因。
我們見過不少創意展在後期都改變了初衷為利潤而轉向,且不論「海或瘋市集」能否一直保持「手制、互助、環保」的精神,在能感受到這些創意帶來的快樂時,便值得前往體驗,若你正好有不錯的創意作品,也可以嘗試去展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