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小夥伴
作者:雷斯林
來源:為你寫一個故事(raistlin2017)
11月24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官網公布一份《2020年第五批特殊人才引進情況的公示》名單,上面除了一些普通人不知道的企業和名字之外,還有楊超越:
對,就是你們想的那個楊超越:
一石激起千層浪。
前幾天這事情簡直像住在熱搜上一樣,熱度高居不下。
網友們憤憤不平。
有的表示楊超越一個"戲子「,根本不配。
有的表示,這裡面一定有什麼內幕。
還有的表示,楊超越又沒啥作品,唱唱不行、跳跳也不行,憑什麼。
當然,最多的是那些感嘆讀書真的沒用了,開始表示讀書無用的人。
很多人要我說這件事,簡單講講。
1,楊超越憑什麼落戶上海,有什麼內幕嗎?
有博主質疑說,楊超越作為一個自然人,學歷條件不夠,不符合「上海人才引進落戶條件」,作為一個企業家,公司成立年限不夠,也不符合「企業家引進落戶條件」。
所以這件事,一定有內幕。
但其實查閱相關規定,會發現臨港新區引進特殊人才那一欄目裡,有這麼一條:
新片區用人單位引進的緊缺急需的特殊人才,由新片區管委會經響應決策程序後,可直接落戶。
同時根據官方對這件事的回應,也基本可以確定,楊超越的落戶,是用了上面這一條規定:
1月25號下午,在上海市臨港新片區「文化產業孵化中心」揭牌頒證儀式上,上海市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商業和文體旅遊處處長冀曉紅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臨港新片區7+5+4的產業布局當中,並非只有四大產業,對於文化旅遊企業同樣大力發展。在城市發展的過程當中,產業引進和城市功能的推進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兩個方面,所以文化旅遊對於臨港城市功能的拓展,對於城市人氣的集聚,對於城市的推廣非常有意義。年僅22歲的藝人楊超越,對於公司未來在臨港的發展也是充滿信心。
換句話說,臨港新區認為楊超越的公司進入臨港,對他們來說利大於弊,所以給了落戶指標。而這個指標第一個,當然分配給了公司老闆,楊超越。
2,楊超越唱跳都不行,憑什麼被認為是特殊人才?
所以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
那就是關注娛樂圈的人都知道,楊超越唱跳都不行,又沒有過硬的作品,到底哪裡算人才了?
很簡單,因為楊超越實力超群也好,啥都不會也罷,她的唱跳能力對於臨港招商毫無意義。
如果你不服,要質疑楊超越不配,應該追本溯源,去找當時把楊超越選出來的《創造101》欄目組,或者找當時讓她晉級吸引人氣,最終成功出道的賽制——這些人,才應該為楊超越的業務能力負責。
但現在,楊超越已經出道,不但有了很多商業代言,而且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納稅不少。那在臨港招商的人看來,她現在是一個有不小名氣的企業家。
作為一個企業家,衡量她的能力就有了完全不同的一套體系。
最重要的,當然是公司營收能力和納稅額。
這一點,之前楊超越所在的經紀公司聞瀾傳媒在被傳遞娛樂所收購的時候,籤下了高達7000萬的對賭協議,要求這個7000萬的業績需要在三年內完成。
楊超越只用半年就完成了。
網友在考慮的,是一個唱跳都不行的藝人,憑什麼在上海落戶。
但是臨港考慮的,是到底給怎樣的優惠政策,才能把這樣一個吸金能力遠超普通人的文化領域企業家吸引到臨港來,好為臨港的經濟發展做貢獻。落戶只是其中不大的一個環節,真正重頭的,應該是後續種種稅收減免。
能把楊超越吸引去,應該還算他們團隊的一大業績。
網友在疑惑:憑什麼楊超越能在上海落戶,她有啥能力?
估計楊超越團隊也在疑惑:憑什麼我一個營收這麼高的公司要落在你臨港新區,為啥不去深圳/北京/廣州或者上海其他稅收政策更好的地方?
而臨港負責招商的團隊更是疑惑:尼瑪我好說歹說才把他們吸引來了,怎麼網友說得好像我們還吃虧了一樣?
雖然三邊都在說落戶,但考慮的根本不是一件事情....
所以雖然網友和臨港都在說楊超越的戶口,但其實雙方說的根本不是一件事。
「錦鯉」楊超越和「企業家」楊超越,其實是兩個人。
在臨港需要發展的時候,楊超越在臨港開了公司,這意味著她將帶動臨港區的就業和發展,對臨港來說簡直是大好事。
而且楊超越落戶上海,既搶用不了上海人的社保基金,也搶不了他們的醫療資源,反而是帶著錢來的,來上海臨港新片區的發展做貢獻的。
她只會讓上海的財政收入更高,讓上海更有錢。
何樂而不為呢?
3,楊超越落戶上海,代表讀書無用嗎?
這尼瑪是最扯的一種言論。
每年想做明星的人有多少?最後成功的明星又有多少?
如果一個低學歷的明星成功落戶上海,就代表讀書無用,那你翻開中國福布斯排行榜,是不是又會發現100次讀書有用了?
騰訊的馬化騰是那個年代的深圳大學高材生,放到現在妥妥清北復交浙水平。
拼多多的黃崢是浙大畢業的,然後還去了美國念計算機碩士。
京東的劉強東是宿遷市高考狀元,去了人民大學念書。
恆瑞醫藥的孫飄揚大佬,58歲了,本科是中國醫藥大學的,研究生是南京大學的。
百度的李彥宏就不說了,那個年代的北大學霸,履歷輝煌。
就連一直被說學歷不行的馬雲,也上了杭州師範大學,而且還參加了三次高考。
就像那個段子說的一樣。
「你看上大學有什麼好的,馬雲考了三次才考上大學。」
「上大學不好,馬雲能去考三次??」
我們都說過去那些年中國是藍海時代,很多「野路子」的人都能成功,但細究起來,發現真正成功的,還是那些讀書讀得不錯的人。未來,「野路子」少了,80後、90後企業家裡,我們會看到更多更多高學歷老闆。
這還只是商界,如果你再看看政界,會發現學歷更高,在這就不一一列舉了。
所以,無論看過去,現在,還是不遠的將來,讀書都是一個普通人成功概率最大的選擇。
這世界上確實有不讀書,只靠長得漂亮、性格好、人設好就成功的人,但你要知道,那是天時地利等一系列因素的疊加成果。現在要是誰按照楊超越的模子再去造一個明星,99%的機率無法成功。
通過一個兩個特例,去鼓吹什麼讀書無用論,不是蠢,就是壞。
當然,其實如果你們關注了楊超越的微博,會發現她其實是個段子手....
4,不要對人惡意這麼大。
說到底,楊超越是一個多元的人才,我們現在也是一個講究百花齊放的年代。
只要她合法合規,沒偷沒搶,正大光明經營企業,就不應該承受這麼多惡意。
富二代享受著最好的資源,念名牌大學成功了,大家沒啥惡意,說這是勵志,都是靠自己。
楊超越這麼一個家裡貧窮的農家女成功了,一個個喊著要把她拉下來,恨不能成功的是自己。
如果真這樣,咱也不要抱怨階層固化了對不對。
那就真的活該階層固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