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少年志》和《大宋北鬥司》兩部劇,單論名字十分相似,除了名字之外,演員陣容,劇情類型,組織構架都類似,屬同樣的套路,雖然成品各有千秋,卻在劇情上一較高下。
這兩部劇都是探案揭秘燒腦劇,誰高誰低還要從各個方面縱觀全局。
1.《大宋少年志》
先說《大宋少年志》,三觀正,「立志報國,不負少年」,是一句很燃很青春的標語,全劇不乏金句層出,熱血沸騰。
看點:
元仲辛豎起了一個正邪難辨的混世滑頭形象,做事不循規蹈矩,為救大哥設計的種種迷陣十分燒腦,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給態度顯得十分叛逆,然而總也擺脫不了情誼之重,最終在七齋六人的團隊中慢慢成長為一個直達義曉情理的正向少年。
該劇反轉情節特多,上一秒兄弟下一秒插刀,上一秒談判下一秒溜號,上一秒叛國刺死下一秒功勞巨著的反轉多到數不勝數,甚至懷疑編劇是為了反轉而反轉,最後卻發現反轉的似乎還合情合理。
各種迷局帶動劇情發展,劇中六人各有各的性格,相互之間切磋組合推動新的看點,合則迸出不一樣的火花,分則各有各的魅力,人物性格飽滿,故事情節燒腦,你所看見的反派說不定不是反派,你所看見的謙謙君子做起事來出人意料,主戰派和主和派的暗中較量,大遼暗探和大宋暗探之間的諜戰勢力互相。
槽點:
當然你不能信一個國家的興衰靠一群少年,這點簡直嗤之以鼻,有時候還會出現英文歌曲配樂十分的突兀,但又挺搞笑,主角的泡麵頭也比較違時代,好在勝在臉帥,畫風清奇而沙雕,不要把它當成一個正劇看就順眼多了。
另外一點遭人吐槽,就是劇情墨跡,雖然是個輕鬆劇,大部分時間打情罵俏的也十分遭罪,雖說愛情看起來很甜蜜,看多了也膩,觀眾們還是喜歡乾淨利落的探案揭秘。
2.《大宋北鬥司》
再說《大宋北鬥司》,以探案為基線,延展出各種匪夷所思的案情,與少年志不同的是,整劇荒誕玄幻的風格中透著溫情,以怪力亂神的思維演繹少年情仇和家國安全。
看點:
主角太歲擁有不死之身,類似於《無心法師》中的無心,死後重生的功能十分令人嚮往。太歲生性活潑,聰慧機智,除了擁有不死神功之外,還擁有技藝高超的幻術,因此技能被招入北鬥司,遇見了其他幾位身懷絕技的北鬥司成員,一起破了德妙上師的局。
作為一部荒誕劇它是十分合格的,有劇情,主演顏值高,服裝色彩搭配合眼,道具精美,特效在及格線上,各種故事邏輯線不缺失,然而各種吸睛的案件解開之後,發現有種不過爾爾的不解渴感。
整部劇越到後面越顯後繼無力,劇中人設非常特別,具有最初吸睛的特質,太歲的不死之身,瑤光的天生神力,受激之後的狂化牽著觀眾的鼻子溜了個大彎,柳隨風的風流成性和超強的辦案能力,開陽以女性的角色對機械裝甲的研習,和奇門武器的精通都十分讓人好奇。
槽點:
但是一直以來也沒看見狂化是什麼樣,柳隨風的風流成性也是風一般流於表面。故事線及其龐雜,牽扯上皇權爭奪,朝代復闢,身世之謎,引入推背圖,鬥姆尊師、北舒副使、碧遊峰等多名大Boss,主線交叉繁雜,氣勢龐大,然而卻後勁無力,支撐不起任何一條線,探案成了外衣,更多的像是講太歲身世記,掛羊頭賣狗肉的操作。
劇本有最吸引人的人設,有新穎的題材,令該劇開了個好頭。但是後來太歲從聰明伶俐精通幻術,變成了纏著幾位師兄師姐撒嬌耍賴的可愛奶寶寶,精通的幻術後來莫名其妙的不會了,不死之身被透支了,還用上失憶梗,起初豎起的身懷絕技的人設失去了魅力,虎頭蛇尾的感覺。
瑤光的狂化暴力成了只會衝著叔叔伯伯發脾氣,各種理由暴打太歲,而後又為了凸顯主角太歲的光芒,有些弱化柳隨風的能力,演員代露娃沒吃透狂化暴力的風格,全程表演無釐頭暴躁,演技不給力,促使觀眾紛紛棄劇。
總結:
兩部劇在近幾年來大火的古裝仙俠劇流行之後,接上了觀眾喜新厭舊的點。這兩部題材為古裝青春熱血懸疑的劇,對比當下的仙俠玄幻言情古裝劇,題材新穎,立意新鮮,正是天時地利時刻。
如果劇本、演員給力,宣傳到位,有很大的爆點可能性。可兩部劇在宣傳上都沒有多大力度,劇本上又缺了點意思,雖然少年志比北鬥司口碑和評分好一些,不過兩部劇入水泛起水花都不大,還真是挺可惜的。
兩部劇結尾都採用了比較新穎的開放性手法,明顯的為第二季續集埋下了伏筆,少年志的表現還給觀眾留下了第二季的期盼,北鬥司出第二季就有些心存僥倖了,大家對於兩部劇的評價如何呢?更期待哪一部的第二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