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海洋牧場一次性最高補助2500萬!山東這個市發文支持海洋新興...

2020-12-20 齊魯網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7日訊 近日,日照市制定出臺《關於支持海洋新興產業發展的意見》,以落實財稅支持政策為海洋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賦能。

《意見》提出,對新註冊並開工建設的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海洋高端裝備、海洋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項目,銀行貸款按照同期中國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50%給予貼息;開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項目「苗圃培育」三年計劃;對企業獲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准的海洋保健食品和海洋生物藥品、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批准的涉海新食品原料、農業農村部批准的海洋生物製藥批文,按照每個品種100萬元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

《意見》明確,對新增國家級海洋牧場每個給予最高25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對納入規劃、新開工建設的現代漁業園區,擇優給予每處最高10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設立首期規模1億元的市級直投基金;加大融資增信支持;對市級以上海洋特色產業園區內的涉海企業申請海洋經濟創新發展項目,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扶持;優先支持海洋類項目列入省、市重點項目和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用地指標;優先支持納入國家、省規劃的重大項目和符合日照市現代海洋雙招雙引方向的新興產業項目用海。

不單單是日照,青島、煙臺、威海等城市也在大力支持海洋新興產業發展,並取得了一定成果與成效。

青島:開創藍色高端新興產業區域發展新局面

對於依海而生、向海而興的青島來說,海洋是這座城市最大的先天優勢。它既賦予了青島豐富的海洋資源,又彰顯了這座城市宜居宜業的海洋特色,更讓海洋產業成為青島當之無愧的特色產業。

作為海洋特色城市,海洋產業是青島經濟發展獨具特色的優勢領域,作為海洋產業中的新動能,海洋生物醫藥業可謂是海洋企業的「必爭之地」。海藻酸鹽在食品、保健品甚至醫藥領域都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而且附加值層層加碼,利用海藻研發的可植入人體的工程材料每克價值超過3000元,是黃金價格的10倍。記者了解到,青島市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產業競爭力隨著「產學研」鏈條的完善而日益增強。

近年來,圍繞「以藍色經濟引領轉型升級的自主創新示範區」這一定位,青島充分挖掘海洋資源,依託六大主導產業,重點培育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海洋工程裝備、海洋文化旅遊等面向海洋科技創新的領域,開創藍色高端新興產業區域發展新局面。  

煙臺:「走出去 請進來」拓展海洋發展新空間

截至2019年全年,煙臺全市海洋經濟增長率達到10.7%,全國海洋經濟創新示範城市建設完成投資6.7億元,佔總投資額的74%,共申請專利170多項、制定行業標準21項、新增省級以上認定新產品16個,有力帶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突破發展。

海洋漁業歷經多次迭代發展,新的發展條件下,如何拓展發展空間,進而助推高質量發展,對建設海洋經濟大市建設而言,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意義,也是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工作的必答題。

2019年,煙臺市組隊赴挪威考察,與斯塔萬格市就「一城、一海、一魚」的海洋經濟戰略交換意見,籤訂多項合作協議。支持京魯漁業、煙漁公司等遠洋漁業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推進煙漁公司總部基地建設、挪威三文魚全產業鏈項目、北京水產漁業綜合基地項目建設。開發區漁港發展有限公司塞拉裡昂漁業合作項目全面實施,以遠洋捕撈、養殖、漁港建設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海外基地獲國家批准建設。這些項目的實施,都拓展了煙臺海洋發展的新空間。

威海:高新區獲批省級海洋特色產業園區

2020年1月2日,山東省發改委公布了第二批省級海洋特色產業園區,威海雙島灣海洋信息技術及智能裝備產業園成功獲批。

雙島灣海洋信息技術及智能裝備產業園位於威海高新區雙島灣科技城,北至創新路,南至鳳凰山路,東至瀋陽路,西至初張路,規劃面積約 15平方公裡。園區以打造國家海洋信息技術及智能裝備示範基地為總定位,按照有龍頭、有平臺、有基金、有項目、有政策「五有」的「4.0」現代園區標準打造,主要發展海洋電子信息、智能製造和海工裝備等高技術產業,是工信部、山東省和威海市三方合作共建的海洋特色示範園區。

園區目前已培育了海洋信息與智能裝備、涉海新材料、海洋生物資源三大海洋產業集群,擁有重點涉海企業100餘家,其中威海北洋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海富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未來機器人有限公司等規模以上企業17家。擁有國家(威海)區域創新中心(郭永懷高等技術研究院暨威海產業技術研究院)、工信部電子信息技術綜合研究中心(山東海洋信息技術研究院)、海洋牧場傳感器檢驗校準平臺、國家暖溫型海洋大氣自然環境威海試驗站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24個,已形成產業特色鮮明、聚集帶動能力強、鏈條上下延伸的海洋科技產業體系。

閃電新聞記者 黃健容  報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山東海洋牧場今年綜合收入將超過2500億元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一級巡視員梁文躍介紹,山東省把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作為鄉村振興和海洋強省建設的重要突破口,集中攻堅、強力推進,各級累計投入資金57億元,發展省級及以上海洋牧場7.9萬公頃,國家級海洋牧場達到44家、佔全國的40%,預計今年海洋牧場綜合經濟收入將超過2500億元、居全國首位。
  • 山東2020海洋牧場綜合收入將超2500億
    發布會上,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一級巡視員梁文躍介紹,山東陸地海岸線3345公裡、約佔全國的1/6,15.95萬平方公裡的毗鄰海域,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藍色寶庫,更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海上糧倉;海洋資源豐度指數居全國第一,近海棲息和洄遊的魚蝦種類達260餘種,是我國海珍品的主產區之一,為發展海洋牧場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
  • 山東國家級海洋牧場達44家,今年綜合收入將超過2500億元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一級巡視員梁文躍介紹,山東省把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作為鄉村振興和海洋強省建設的重要突破口,集中攻堅、強力推進,各級累計投入資金57億元,發展省級及以上海洋牧場7.9萬公頃,國家級海洋牧場達到44家、佔全國的40%,預計今年海洋牧場綜合經濟收入將超過2500億元、居全國首位。
  • 山東預計今年海洋牧場綜合經濟收入將超過2500億元 居全國首位
    23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了解到,山東省委、省政府把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作為鄉村振興和海洋強省建設的重要突破口,集中攻堅、強力推進,各級累計投入資金57億元,發展省級及以上海洋牧場7.9萬公頃,國家級海洋牧場達到44家、佔全國的40%,預計今年海洋牧場綜合經濟收入將超過2500億元、居全國首位。
  • 一次性可獲一千萬資助 廈門18條舉措助力海洋經濟發展
    海洋經濟發展重大示範項目最高可補助2500萬元;海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最高可補助1500萬元;新獲批的海洋類國家重點實驗室可獲一次性1000萬元資助……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副局長吳國梁昨日在接聽市長專線時,解讀了廈門市剛剛出臺的《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
  • 山東:12條新舉措支持海洋牧場健康發展
    水產品總產量823.3萬噸,佔全國12.7%。漁民可支配收入2.3萬元,比全國高2413元。  作為漁業大省,山東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加快推進「海上糧倉」建設,不斷鞏固提升海洋漁業的優勢地位。向大海要「良田」,穩步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山東已成為全國唯一的現代海洋牧場綜合試點省,建成海洋牧場多功能管護平臺48座,數量居全國首位。
  • 青島市4項目入圍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獲補助1億元
    日前,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公布了青島市第四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項目。此次公布的4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項目每家獲2500萬元資金補助。按照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內漁業捕撈和養殖業油價補貼政策調整相關實施方案的通知》和《青島市人工魚礁建設項目實施方案》要求,山東省海洋發展研究會組織專家對青島市第四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項目承擔單位的實施方案進行了評審,專家組評審通過了4家項目承擔單位所做的實施方案,目前將項目承擔單位建設內容及進度安排予以公示。
  • 李希信代表:全產業鏈打造海洋牧場多種發展方式
    半島特派記者 李曉哲 王麗平 報導本報3月7日訊 3月7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黨組副書記李希信代表在發言時,就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等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建議,要著力抓好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
  • 海洋牧場:一個大有可為的新興產業
    「海洋牧場」是指在一定海域內,採用規模化漁業設施和系統化管理體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態環境,將人工放流的經濟海洋生物聚集起來,像在陸地放牧牛羊一樣,對魚、蝦、貝、藻等海洋資源進行有計劃和有目的的海上放養。實際上,海洋牧場就是一種大型人工漁場,依靠大型人工孵化廠,採用先進的魚群控制技術,大規模投放人工魚礁,對海洋生物進行全自動投喂。
  • 山東耕海牧漁 以裝備化信息化助推海洋牧場升級
    山東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打造,著力提升現代海洋牧場的標準化、信息化、裝備化建設水平,引領海洋漁業由近岸邁向深藍。推動漁業由近海走向深遠海,山東重點支持海洋牧場生態方和深遠海綜合養殖平臺示範,對每個國家級海洋牧場項目給予2500萬資金扶持,深遠海大型智能裝備補貼1000萬。關長濤:大型化同樣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殘餌糞便怎麼處理?對環境的問題、病害的問題。
  • 山東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 打造海上「綠水青山」
    日照海洋局供圖   中新網濟南11月5日電 (沙見龍)記者5日從山東省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加快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打造海上「綠水青山」,山東出臺了支持海洋牧場健康發展12條措施,從布局、環保、技術、裝備等多方面助推海洋牧場平臺綠色、健康、高質量發展。
  • 青島市4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獲1億元國家資金補助
    半島記者 韓小偉9月5日半島記者從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獲悉,青島市第四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項目公布,嶗山灣海域華潤博達國家級海洋牧場、鳳凰島海域金沙灘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竹岔島海域老尹家國家海洋牧場示範區、薛家島海域昕長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分別獲得國家
  • 威海再添4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新增數量居全國第一
    威海新聞網1月4日訊農業農村部近日發布公告,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名單,威海市4個海洋牧場符合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創建條件,獲得第五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稱號,這是我市一次性獲批數量最多的一年,新增數量佔全國總數的1/6,居全國第一。
  • 煙臺打造一流海洋強市 海洋生產總值破2000億
    中國山東網煙臺1月19日訊 (記者 郭婉瑩) 19日上午,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全市海洋強市建設工作新聞發布會,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李傳強出席發布會並對相關情況作了詳細介紹。記者從會上獲悉,2017年,煙臺市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以上,其中,漁業經濟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增長9%。推動海洋新舊動能轉換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煙臺堅持高標準編制海洋強市建設規劃。
  • 深耕海洋:煙臺創新海洋牧場產業模式
    打造海上「綠水青山」。強化科技支撐,推動海洋牧場合眾創新。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支持海洋牧場建設單位與國家級科研院所合眾創新,先後建成東方海洋海藻與海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各類海洋科技創新平臺81個。在萊州和長島成立兩處山東省生態型人工魚礁試驗中心,研發出適合我市不同海域環境的聚魚型、金字塔式人工魚礁等,在近岸海域生態模擬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
  • 煙臺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
    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總體情況到2019年底,煙臺全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808億元,位居全省第2位,佔到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3.6%,居全國沿海地級市前列。海洋工程裝備與製造、濱海旅遊、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等產業產值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 看見山東|走進國家級海洋牧場—榮成愛倫灣海洋牧場
    愛倫灣海洋牧場位於榮成尋山街道,是尋山集團2017年斥資1個億打造的休閒漁業旅遊項目,是首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主要包括微藻養殖、海洋牧場展示廳、體驗館參觀體驗、遊艇觀光、海上大型娛樂平臺、休閒垂釣、海上特色餐飲、民俗體驗度假遊等。
  • 【權威發布】山東現代海洋牧場建設領跑全國
    「去年7月份,第二次魚苗投放共13萬尾,現在長勢良好,已經有六公斤重了。」海是山東的優勢所在、潛力所在、未來所在。漁業是山東海洋經濟的傳統主導產業,從「獵捕」到「農牧」,山東海洋牧場正在綠色、智慧、多元融合的近淺海和深遠海協調發展中闊步前進。在黃海冷水團建海洋牧場養三文魚,就是全球溫暖海域養殖三文魚的創舉,也是我國在開放海域規模化養殖三文魚的嶄新探索。
  • 三亞蜈支洲島「海洋夢」:打造萬畝海洋牧場
    隨後在2012年10月,蜈支洲島在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的支持下投放618個人工魚礁,共計8000空立方;2013年,蜈支洲島在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的支持下再次投放300個人工魚礁,共計7300空立方;2014年,蜈支洲島在海南省海洋漁業廳的支持下投放了130個人工魚礁,共計3200空立方;同年,蜈支洲島旅遊區在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的支持下投放了鐵殼沉船4艘;2014年至2016年,蜈支洲島旅遊區先後投放了
  • 我國全面推進海洋牧場建設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我國擁有1.8萬公裡大陸海岸線和1.4萬公裡島嶼海岸線,具備發展海洋牧場的天然條件,要經略海洋,全面推進海洋牧場健康發展。在山東煙臺牟平區北部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展示館,經濟日報記者通過水下鏡頭遠程看到黑鯛、六線魚等各類魚群不時出現在礁體附近,水體相關數據也實時顯示。在山東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廠區碼頭,各式海洋牧場平臺讓人眼花繚亂,企業利用技術積累,把海上鑽井平臺改造成了大型海洋牧場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