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排華:為何華人成為了屠殺中的首要目標?

2020-12-18 中華網新聞

這幾天,一場在印尼召開的座談會,把公眾的眼光帶回一段塵封的歷史。4月18日和19日,在印尼政府的支持下,這場討論1965-1966年「反共屠殺」的座談會在雅加達舉行。這也是印尼政府首次允許公開討論60年代那場慘烈的屠殺。

這一路,走得很艱難。

歷史

我們先簡要回顧一下歷史。

1945年,印尼獨立以後,總統蘇加諾採取平衡政策,利用印尼共產黨和軍方相互制衡。1965年,蘇加諾病重,印尼共產黨趁機發動政變,但軍方將領蘇哈託迅速反撲,在挫敗政變的同時實際掌握了政府權力。在接下來的一年裡,軍方對共產党進行了大規模肅反運動——雖然並無官方權威數字統計,但普遍認為,在這場清洗中,共有超過50萬人喪生,其中超過30萬是華人,也有超過10萬人未經審判入獄。

很多語境中,這場屠殺被貼上「反共」的標籤,但是歷史的真相往往不掌握在歷史的解釋者手裡。如果僅僅將這場悲劇其視為意識形態或者政治權利的擴大化鬥爭,那麼很多歷史細節將無從解釋——比如,為何運動從有組織的清洗變為無序的屠殺?為何華人成為了屠殺中的首要目標?在印尼獨立以來,持續到1998年的排華歷史中,1965年是否只是一個偶然?

當我們細細探究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藏匿在歷史最隱晦角落的東西,才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大的隱痛。

對於排華的歷史,印尼政府一直諱莫如深。座談會後,印尼官方表示將會給出一份聲明,但是具體的措辭還在研究之中。儘管官方已經承認1965年是「黑暗的歷史」,但印尼在上個世紀的整段排華史要得到正視,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要走。

那麼,排華何以成為印尼近代以來那塊最隱晦的傷疤的呢?

概念

新貴與賤民的概念,是漢娜·阿倫特在《集權主義的起源》中提出的概念,用以解釋二戰時期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社會原因。她描述了猶太人作為歐洲資本主義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群體,掌握著大部分的金融和商業資本,但又因為民族國家的缺失和部分地區政治體制的不健全,在政治權利上非常虛弱的狀態。

這種處境與1945年以後的印尼華人非常類似。早在殖民時期,荷蘭人控制著印尼國民經濟的命脈,掌握著現代工業;而印尼土著民族則大多從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夾在中間的華人,充當起了中間商的作用,大多從事輕工業和商業,溝通二者。

二戰結束以後,隨著荷蘭人試圖重新統治印尼嘗試的失敗,西方經濟大幅度退出本土,留下了巨大的經濟權力真空。

在這種背景下,雖然印尼政府迅速將交通、採礦等支柱產業收歸國有;此外,還以發展印尼土著族裔的產業為名,禁止了華人在鄉鎮開辦零售商、從事進出口貿易等商業權利。但華人憑藉殖民時期積累的經驗和資本,在國民經濟的數量上佔據了絕大多數的優勢。60年代,只佔印尼總人口2.6%的華人,控制著印尼社會70%的財富。

但是由於印尼政治制度的不完善,在社會中佔據經濟優勢的華人並沒有在政治生活中獲得一席之地。1958年,軍方發動叛亂,華人辦學、辦報的權利被大幅度限制。1965年之前,雖然三分之二的印尼華人都取得了印尼國籍,但是華人始終無法融入到當地的政治生活之中,文化也難以被接受。

在1965年軍方正式掌權以後,這種政治和經濟權利的不平衡愈演愈烈。在蘇哈託統治的30多年裡,印尼一直實行「集權制下的自由經濟」,軍方利用專業集團黨在議會進行統治,華人政黨被解散,不能參與高層決策。華人只能通過社會聯繫廣泛的工商業領袖與當權者進行協商,表達自己的政治意見。甚至連就業、入學上也有諸多限制。

政治地位的低賤,並沒有損害華人在社會經濟中的強勢。蘇哈託上臺以後,利用華人在經濟領域的優勢發展印尼經濟,尤其是70年代中期,印尼鼓勵華人華僑發展製造業,賺取了大量的外匯收入;80年代,全球經濟危機爆發,為了吸引華資進入社會建設領域,政府再次對華人企業給予了更多的自由政策;90年代初,華人佔據了70%以上的大型製造企業,壟斷了幾乎所有的超市零售業、私人金融業。

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極度不平等,造成了印尼政府和印尼社會對華人的扭曲心態。在經濟危機到來時,便給華人充分的自由,生產源源不竭的社會財富。1998年的「五月暴亂」,則暴露了這種榨取華人財富的方式後面巨大的社會危機。當1997亞洲金融風暴來襲,印尼社會便用更為直接的暴力來謀求財富的迅速再分配,對華人打砸搶燒這種瘋狂的形式,宣告了三十年來印尼畸形的華人政策破產。

後殖民

針對華人的暴行會上升成為印尼社會的集體迷狂,這與印尼近代殖民和獨立的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之所以排華的罪行一直被遮遮掩掩,是因為排華這一行為本身包含在印尼民族國家的建構過程之中,即便這種建構伴隨著血腥和淚水。

在歷次印尼排華中,都有人認為華人是印尼殖民經濟的殘餘。社會財富的巨大不平等,使得多數印尼民眾生活陷於困頓之中,他們自然而然地認為掌握財富的華人是社會不平等的根源。

事實上,華人在獨立後只是繼承了原有的經濟體系,殖民經濟的核心部門被印尼政府和軍隊牢牢把持。華人在商業領域勤奮、努力,並且積累了較多的經驗,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比起長期從事小農經濟的印尼土著民族有不小的優勢,所以得以在夾縫之中不斷成長。而印尼政府在經濟和社會危機時,出於轉移矛盾的目的,將經濟壟斷剝削的罪名扔給華人,造成了社會長期以來的偏見和誤解。

這種誤解,還來源於華人和土著民族對二戰的不同看法。由於印尼土著民族長期受到歐洲殖民者的壓迫,所以印尼土著將佔領東南亞期的日軍視為解放者,包括印尼、緬甸在內的很多國家,並沒有認清日軍佔領只是帝國主義的侵略者趕走了殖民主義侵略者這一事實。

而與此同時,南洋的華人華僑心繫祖國,四處籌款募捐,在政治態度上傾向歐美國家,力圖趕走日軍。這一行為,在印尼獨立之後也被解讀為「為虎作倀」。

在民族國家的重建過程中,必然包含著對自我的想像以及對他者的界定。早在荷蘭殖民時期,殖民者對印尼土著民族和華人就採取分而治之的方式,華人與印尼本土文化並沒有大面積的深入融合。獨立以後,由於本土民族擁有90%以上的人口,所以印尼民族國家的建立是以這個群體為基礎的。但由於華人在印尼社會中的影響和權重巨大,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化解華人社會人口和財富的不平衡,如何讓華人有效地融入印尼社會,應該是國家重建時應該首要考慮的問題。但是很可惜,印尼社會簡單地將華人設定為印尼民族的假想敵,採取了最簡單的極端民族主義策略。

這種極端的民族主義策略有一種內在的矛盾。一方面,印尼先是取消了孔教(儒教)在印尼宗教中的合法地位,禁止中國傳統的風俗習慣,全面禁止華文出版物和華語學校的運營。試圖以同化的方式來消滅其他民族的特徵;另一方面,不斷緊縮歸化入籍的政策,杜絕其他民族和自己交融的可能性。這種封閉的民族政策,完全無視了既有的社會結構,以至於沒有合理的政策來疏解民族矛盾,最終只能訴諸暴力。

印尼的民族國家建設,涉及到經濟秩序的重建、民族問題的釐清和有序政治的架構。印尼政府和社會將對華人的排斥和打壓視為經濟分配和解決民族問題的方法,可是幾十年的排華史,恰恰展現了印尼社會經濟分配失序、政治權利不平等、民族矛盾難以和解的重重矛盾。正視排華的歷史,便是重新審視整個國家現代化重建的病灶,這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反思

然而,一切歷史都有被反思的機會,一個國家建構的病灶也需要被抽絲剝繭一般地剔除。印尼的排華不是永恆的,但也絕不是偶然的。它只存在於特殊的歷史時期,有其開始也有其終結。

在經歷了1998五月暴亂最後的瘋狂一年以後,以蘇哈託為首的印尼軍政府倒臺,印尼開啟了新一輪的社會重建。新總統瓦希德在2000年頒布總統令,廢除對華人文教風俗的全面管制,2001年,華人終於得以合法地慶祝新年。更重要的是,華人在政治領域不再遭受歧視,有了參政議政的自由。

舉個例子,2002年,西爪哇一所華人錢莊倒閉,地方政府威脅當地華人共同承擔賠償責任,否則難免帶來騷亂。華人社團共同抵制了政府的威脅,保護了自己的權益。華人權益的保障,體現的是一個社會逐漸回歸理性和秩序的趨勢,這種回歸是歷史的趨勢。

極端民族主義反映了現代民族國家的危機,面對愈加開放的國際環境和日趨頻繁的人口流動,狹隘的民族主義只會給一個國家帶來更多的社會危機。有趣的是,消解民族主義的執念和當代國家的生存基礎又構成了一組悖論,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如何去讓多樣的文明和民族和諧共生,需要人類的智慧去解決。多元和包容,作為人類發展應有的目標,也是歷史的趨勢。

當然,歷史的大潮不應該抹去其前進的傷痛。儘管排華歷史的封印已經被揭開,但是印尼政府的一些官員仍然不願意承認1965年數十萬人喪生的事實。而且據消息人士稱,本屆政府任內不會為1965年的暴行道歉。

面對歷史的傷痛,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把責任推給歷史本身。「悲劇」二字暗示著人們只不過是被無情的歷史操控,而誰來為歷史買單則無從知曉。還有些人在座談會的會場外舉起「反共」的標語,反對這場遲來的座談會。不知道這些歷史的締造者究竟是真的害怕「共產主義」捲土重來,還是害怕審視自己內心深處最黑暗的角落。

同樣,1965年的施暴者,寥寥今天尚在的,大概都已垂垂老矣;而1998年的施暴者,如今卻正是印尼社會的中流砥柱。審視國家發展的病灶尚且困難,反思自己人性中的醜陋和迷狂更需要勇氣。這也正是印尼社會反思排華歷史最困難的地方所在。

我們如今再談起這一段排華的歷史,只是為了銘記這些苦難,了解到我們這個時代和我們自己的缺陷和弱點,不要僅僅留下淡紅的血跡和微漠的悲哀。

正如我一位朋友所說的那樣,面對需要反思的歷史,最可怕的莫過於當見證者們的肉體一一消失,他們和那段歷史在越來越多的人腦海裡從沒存在過。

文/秋月冬梅

相關焦點

  • 印尼為什麼會排華 印尼屠殺華人原因分析
    媒體解析印尼為何在半個世紀後反思屠華歷史  這幾天,一場在印尼召開的座談會,把公眾的眼光帶回一段塵封的歷史。4月18日和19日,在印尼政府的支持下,這場討論1965-1966年「反共屠殺」的座談會在雅加達舉行。這也是印尼政府首次允許公開討論60年代那場慘烈的屠殺。  這一路,走得很艱難。
  • 華人痛苦回憶1998印尼排華:1200名華人被屠殺
    法新社12日對此評論說,當印尼人為「蘇哈託政權倒臺10周年」著手紀念之時,當年這一歷史事件令人髮指的恐怖開場已成為他們不堪回首的恥辱。  10年前,針對華人的暴行令印尼蒙羞  1998年5月13日至15日,一場原本是為推翻蘇哈託政權而起的政治運動,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等地卻演變為嚴重的「排華騷亂」。
  • 1998年,印尼政府默許國內屠殺華人,經濟損失無法估計
    一些別有居心的人趁機發動了一系列有組織的針對當地華裔的屠殺。1998年5月13日,暴徒們偽裝成學生,乘坐卡車來到了華人居住的地區,開始了他們的暴行,數千家商店、銀行、住宅被砸被燒被搶,當地有很多華人被殘忍迫害。
  • 50年前,印尼軍政府為什麼要屠殺數十萬華人?
    前排右二是研討會的組織者阿古斯·維多約約(Agus Widjojo),他的父親是一名陸軍將領,在「九卅事件」中被親印尼共的政變者殺害 近日,針對印尼軍政府50年前的大屠殺暴行,印尼史無前例地舉行了一場公開研討會——1965-1966年間,印尼軍政府血腥清洗了國內數十萬「親共左派」。一般認為,被屠殺的總人數超過了50萬,其中約30萬是華人。
  • 1998年印尼「排華」騷亂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核心提示:莊國土表示,「98年排華騷亂」給在印華人帶來的巨大創傷不容抹去,在事實面前,一部人否認歷史的做法完全是徒勞的。16年前,是蘇哈託政權將金融危機的怒火轉移到印尼華人身上,而引發了底層百姓對華人的暴行。
  • 印尼排華系列——1998年黑色五月暴動,正義的審判何時到來?
    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5000多間華人華僑商店和住宅被搶劫或燒毀,不下2000印尼華人在暴亂中喪生, 數以10萬計的華人和外國僑民選擇逃離印尼。因為印尼官方對數據的造假和封鎖,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暴亂中遭到屠殺和強暴的印尼華人的數目應該遠遠不止印尼公布的數據。在許多光天化日暴行的不遠處就有軍隊和警察,但是他們卻無動於衷,甚至表情顯露著開心和愉悅。
  • 印尼是世界信奉伊斯蘭教最多的國家,華裔為何不信,而信基督教?
    解析:印尼是全球伊斯蘭教人數最多的國家,為何華人只信基督教?在我們印象中,世界上伊斯蘭教主要在中東和阿拉伯地區,那裡是伊斯蘭教聚集的地方,其實全球信奉伊斯蘭教最多的國家卻不在中東和阿拉伯地區,是在亞洲,但不在中亞,而東南亞,此國就是印度尼西亞。
  • 印尼華人又有怎樣的歷史?
    所以,印度尼西亞以巨大優勢成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與此同時,印尼還是華人華僑最多的國家之一。據估算,目前為止在印度尼西亞居住的華人華僑總數有近1000萬之巨,佔據了印尼總人口的5%。不過,這其中大部分都不再擁有中國國籍,其中90%以上的人已經加入了印尼籍。
  • 後沙月光本尊:98印尼排華暴亂的來龍去脈及反思
    原文:關於這次屠殺,一般稱之為雅加達5.14暴亂或黑五月,根據印尼《行動周刊》6月22日報導,被殺華人有一千多名,被輪暴婦女有二百多名,還有失蹤的七百多人。97年開始的亞洲金融風暴是誘因之一,但從根子上說,印尼反華排華幾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只要具備外部誘發因素,暴亂就會出現。我(微信號:後沙月光論古今)以前在寫亞投行時曾想寫一部份,但還是跳過,怕衝淡主題。現在專門再寫這一部份,因為有的道理不說不明。
  • 印尼中爪哇高官:歷史上排華事件不會在印尼重演
    代表團與印尼中爪哇官員座談【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娜】在環球網與印尼駐華大使館聯合舉辦的「中國網絡名人海上絲路行——印尼站」活動前夕,很多網友在微博中給代表團各大V留言,提及印尼歷史上曾經發生的排華事件,希望了解目前華人在印尼的真實情況。
  • 1871洛杉磯華人屠殺:500暴徒攻華人社區,把所有華人架上絞刑架
    他在節目中說:「美國可沒到中國土地上屠殺過中國人民!」。網上已經有人給出了反駁,我不贅述。我借著這個題目說個另外的事兒,那就是1871年洛杉磯華人大屠殺。洛杉磯整個市區內,超過10%的華人被屠殺,而兇手卻在殺人後在酒吧狂歡,因為華人不允許到法庭上訴,所以最後因為「證據不足」,沒有一個人服刑。
  • 1966年印尼華人遭遇「地獄」,超50萬華人被殺,始作俑者卻安度晚年!
    華人,一直以智慧和勤勞著稱,被譽為東方猶太人。和猶太人的歷史相似,歷史上曾多次發生排華運動。一起大慘案的始作俑者蘇哈託,在對華人揮舞屠刀後竟穩坐印尼總統三十餘年,還利用建立權勢為其子女建立了龐大的商業帝國。
  • 印尼再排華中國使館發警告 就連羽毛球也在"滅絕"華裔
    >年代印尼陣中華裔打天下的局面早已完全不同。印尼羽毛球曾經的輝煌離不開華裔運動員,而他們也是中國羽毛球發展的奠基者,雖然年代久遠但這段歷史已經在羽毛球運動的發展歷史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1】華裔名將曾是印尼羽球輝煌創造者數百年來,一直有人從中國南方向更南方遷移,落腳到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在當地形成巨大的華人後裔部落。
  • 鄭浩:印尼政府支持調研屠華事件令人意外
    核心提示:發生在五十多年前的印尼的一場非常慘無人道的排華屠殺事件,五十多萬華人遇難。鳳凰衛視4月19日《新聞今日談》,以下為文字實錄:印尼政府在18日主持召開了為期兩天的調研會,討論發生在1965年至1966年的排華屠殺事件,這是印尼政府首次支持此類的調查,在會上邀請當年屠殺事件的倖存者參加,也有被認為是慘案的策劃者的軍方代表與會,那麼就相關話題我們繼續跟鄭浩先生來聊一聊。
  • 毛澤東時代如何應對海外排華事件?
    一、印尼自50年代初開始反華排華事件不斷 外長陳毅1960年表態「華僑問題是小問題」 由於歷史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性質雙重原因,使得二戰後東南亞華僑地位不但沒有因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惡化,這其中印度尼西亞表現的最為猖狂,而在毛澤東時代由於種種原因,對於印尼大規模反華排華行動,只能譴責了事。
  • 印尼排華事件頻發,你還會選擇去印尼旅行嗎
    因為這個地方給唐sir的第一印象不是那麼的友好,不論是從新聞上還是朋友口中了解到,印尼好像並不歡迎中國人,但是每年卻還是有不少遊客遠赴印尼旅遊。這讓唐sir十分的好奇,真實的印尼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和網上流傳的那樣排斥華人?跟蘇唐sir的腳步來探尋究竟吧!
  • 冒險下南洋的印尼華人
    印度尼西亞華人是居住於印度尼西亞的華族,源自於過去數百年來從中國南方的遷移。在15世紀前中國與現在的印度尼西亞很少有直接的聯繫。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群島的貿易掌握在印度尼西亞人手裡。中國商船的標準名稱,junk,來源於爪哇語,jong[有爭議]。jong在爪哇語中用來描述那些從中國南部長途跋涉到東南亞的商船。中國的史料中有僧人法顯在5世紀經過這一地區去印度的記載。
  • 印尼雅加達示威與華人利益安全
    所謂「鍾萬學褻瀆古蘭經」,是指今年9月底,鍾萬學在一次和漁民、學生座談時表示,某些印尼「烏裡瑪」(宗教學者)對古蘭經中某些章句的解讀「不正確」,照那些解讀,穆斯林信徒在選舉中只能投本教派候選人的票,鍾萬學認為「這和民主原則相悖」。
  • 大馬、印尼華人與當地民族的關係比較
    然而,印度尼西亞1945年獨立後,幾乎沒有停止過排華,大大小小的排華騷動層出不窮,1998年5月的排華暴亂更是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嚴厲譴責。而馬來西亞1957年獨立以來,除了1969年的「5·13事件」外,基本沒有嚴重的馬、華兩族衝突,即使是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局勢異常動蕩之際,也始終沒有出現類似印度尼西亞那樣激烈的排華暴亂。
  • 史上最殘暴印尼總統,瘋狂屠殺30萬華人,卻安然活到86才病逝
    蘇哈託,印尼最臭名昭著的獨裁者,靠政變上臺,但執政32年基本上沒幹什麼好事,最為人詬病的是,他曾下達反共反華命令,殘忍屠害了30萬華人。 蘇哈託很聰明,也很勤奮好學,雖然沒讀過幾年書,但他還是憑藉努力考上了軍校,並順利進入軍隊,在衛國戰爭中展露頭角。等到六十年代時,他已經晉升為將軍,成為軍界有權有勢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