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仁飛 廈門市臺灣學會副秘書長、研究員
自從蔡英文上臺「執政」、重用「黑客」出身的唐鳳為「數位政委」後,民進黨與蔡英文當局對線上線下的輿論控制與「反中」意識形態宣傳達到肆無忌憚的地步。12月12日被蔡英文視為眼中釘的中天新聞臺被強行關閉,12月14日蔡當局將「外委」辦理「數位通訊傳播服務規管趨勢與法製革新」座談會,討論在2022年「九合一」選舉前通過延宕了三年多的「數位通訊傳播法」。
蔡英文當局防藍、「反中」、贏選舉,手段、策略多變,重推「數位通訊傳播法」無非是為了管制「中天新聞」等反「臺獨」的媒體的進一步生存空間,進而全面封殺主張兩岸同是中國人的媒體與民間力量。
一、NCC四年多前草擬的「數位通訊傳播法」旨在防止「具有顯著市場地位者濫用市地位」
2016年蔡英文當局NCC草擬「數位通訊傳播法」,2017年4月對外公布草案。草案共六章,分別為「總則、維護數位通訊傳播流通、數位通訊傳播服務提供者之責任、數位通訊傳播服務之使用、數位通過傳播服務之普及與適用、附則」。
在蔡當局有關「數位通訊傳播法」的說明文件中,它介紹了「立法」背景、主要條文內容、對匯流法的整體架構、OTT(網際網路公司越過運營商發展基於開放網際網路的各種視頻及數據服務業務)服務的適用問題。
該草案提出,網絡使用者非單向使用服務,而且也是內容提供者,帶動各種創新應用服務、影音內容興起、網絡終端裝置的發展。為因應下一個世代通訊傳播的發展,行政當局提出優化與修訂網絡政策,將「網際網絡治理、創新應用理念」導入到網際網絡管理上。
在這部「數位通訊傳播法」中,其實還涉及了公司設立登記的「公司法」、「智慧財產權法」(智慧財產權)、「稅法」、「交通運輸公路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電信法」、「廣電三法」、「個人資料保護法」、「涉外民事法律通用法」及「刑事犯罪法」等。
這部草案賦予臺行政機構及各部門龐大而模糊的權力,可以通過行政手段「排除數位經濟發展障礙」,這為蔡英文當局藉口處罰、下架中天新聞網絡版提供了法源可能。因為在「政府應辦理措施」中,其中規定了「防止具有顯著市場地位者濫用市地位,維護公平競爭及消費者利益」「對於具有基礎建設性質之數位通訊傳播網絡,應確保其技術之互通應用」「數位通訊傳播服務提供者不得以不合營業常規方式規避經由境內通訊傳播設施傳送、接取、處理或儲存與使用者相關之數位信息」,可見蔡英文當局在起草相關法案時預埋了行政機構可以對付反對力量的法源。
中天新聞臺被下架後,其網絡版的新聞訂閱量一時間達到200萬戶。翌日傳出蔡英文當局重啟「數位通訊傳播法」「立法」諮詢,實有繼續針對中天新聞、管制反蔡英文當局、反民進黨言論的企圖。
二、為啥延宕了數年的法案捲土重來?
「數位通訊傳播法」,與「礦業法」、「糾纏行為防止法」等草案一起,成為臺立法機構第九會期沒有通過的法案。
這個法案之所以延宕三年多,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民進黨內部有不同看法;二是業者、網絡用戶反彈大。2017年公布的「數位通訊傳播法」打著「網際網絡治理」「資安防護」、保障「數位人權」之名,規定了「知悉移除」與「通知--移除」這一「自律、自我審查」條款,讓臺行政當局可以採用民間自律與公私協力作為治理的手段,相關規定引發LINE、臉書等大公司以及PTT鄉民、網絡傳媒公司、社團的不安。
這部法律適用的主體是不論自然人、法人、商號或團體。在網絡時代,幾乎每一個網絡人、公司、社團都被牽涉其中,這一規定讓一直匿名發貼的PTT之類的BBS平臺鄉民,擔心蔡英文當局的網絡管制有朝一日對他們無所忌憚的「言論自由」開鍘。
第三個重要原因是,蔡英文當局將此法與2018年的「九合一」捆綁在一起,在當時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三年前,蔡英文當局出臺「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此時正值當年「九合一」選舉,以韓國瑜為首的國民黨氣勢如虹,為打贏選戰,蔡英文當局全力炒作「打假消息」與「打紅媒」,旨在將網絡聲量高漲的韓國瑜等人打壓下去。2018年,蔡英文當局企圖控制輿論的目的沒有達到。
但是,蔡英文當局為何在現在強行關閉中天新聞臺後再度強推「數位通訊傳播法」?
2019年末,為了贏得選舉,蔡英文當局修訂「國安五法」,通過「反滲透法」,2020年蔡英文以817萬高票連任、成功罷免對手韓國瑜、關中天新聞臺殺雞敬猴等一系列事件之後,使得蔡英文當局肆無忌憚,上房揭瓦,越發猖獗。NCC更是打算準備花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完成諮詢工作,然後在2022年「九合一」選舉之前完成「立法」程序。這部「數位通訊傳播法」準備給民進黨的對手穿上「新鞋」,避免再出現韓國瑜式的「網絡海嘯」。
三、借疫情重拾「數位通訊傳播法」
2020年蔡英文當局「借疫謀獨」。面對新冠疫情影響,蔡英文當局重心不是放在抗疫上,放在兩岸合作上,而是「借疫」宣揚「抗疫成績」,污衊「疫情假新聞」傳播。在蔡英文當局在操作下,從今年年初「數位通訊傳播法」就屢次被民意代表提出、討論,而藉口是「臺灣科技防疫獲國際盛讚,以及疫情相關不實訊息散布」。
民眾黨民意代表高虹安在質詢科技部門負責人時指出,臺灣防疫成功和採用的科技作為有密切相關,而 DIGI+(數字加)計劃應是數位部門的過渡期,科技部門要提醒臺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不可因防疫而落下數位法的通過。民進黨民意代表張廖萬堅、賴品妤在質詢時分別建議相關單位儘速研擬落實。民進黨民意代表何欣純以「不實訊息嚴重影響防疫」為由,要求蔡英文當局提出相應作為。NCC 代理主委陳耀祥表示,希望在任期內完善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
四、「數位恐怖」將瀰漫臺灣社會
蔡英文打著「數字人權、網絡安全」旗號,開鍘了長期批評民進黨、支持兩岸交流的中天新聞臺,然而在民進黨籠絡的網絡企業中,不少是大數據與網絡行銷公司,他們直接或間接掌握龐大的自媒體群體,是不是也需要一併檢視?
這些民進黨關係密切,拿到數千萬元新臺幣宣傳標案的網絡營銷公司、綠色媒體,與民進黨當局、臺行政機構均是臺灣島內「假消息」「黑料理」的製造與營銷中心,試問蔡英文當局要不要一同管制「三民自」與自我節制?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左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