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跑步就是氣喘籲籲、汗流浹背的「自虐」行為。但其實並不是如此。作為一名有著10年經驗的資深跑步教練,張展暉希望告訴每位讀者,跑步完全可以說是一種輕鬆到讓人上癮、能夠幫你恢復精力、戰勝負面情緒的「治癒」行為。在他的新書《跑步治癒》中,張展暉為跑步入門者提供了一種非常友好的運動方案,目的就是讓每個人成為輕鬆跑步的高手,他甚至還能幫助跑步愛好者完成打卡半程馬拉松、全程馬拉松的夢想。
讓「跑渣」升級打怪
樊登讀書會的創始人樊登,在很多公開的場合都分享過他的運動經歷:從小就很怕長跑,長大後更是不會主動跑步,並且為了不跑步還給自己找很多理由,比如「跑步傷膝蓋」,「遊泳更好吧」,「做伏地挺身就夠啦」,「我的基因決定就不適合跑步」,常常一邊對自己的身體不滿,一邊容忍著自己什麼也不做。樊登在張展暉教練的指導下,在將信將疑中開始了跑步訓練,經過半年的科學跑步訓練,他參加了南京牛首山的馬拉松比賽,21千米的半程馬拉松只用了兩個半小時。直到今天,樊登老師仍舊在堅持跑步、享受跑步。
除了樊登,還有不少學者體驗到跑步後的美妙蛻變,把跑步這件既累又無聊的苦差事變成了輕鬆、幸福的事情。經濟學家何帆通過跑步學會了分離疲勞、學會了專注,還學會了更好地管理時間,他在接受採訪時稱:「跑步不是一種對抗性的經濟,而是永無止境的自我超越。」生物學家王利銘教授從一名「跑渣」開始升級打怪,跑步已經成了他生活中愉悅感和成就感的重要來源之一,他親身體察到了身心狀態的飛速提升,不但體重得以控制,睡眠質量、情緒狀態、免疫機能都獲得了有效的改善。梁寧跟著張展暉進行了7個月的系統跑步訓練,先後參加了日本北海道馬拉松、臺北馬拉松,她在完成了所有閉環訓練後,提出了「跑步治癒」的概念,認為跑步的意義就在於:跑步可以治癒一個人大大小小的身體上或者心理上的各種難以描述的問題,跑步不僅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把跑步從「自虐」變成「治癒」
在很多人的概念裡,以為運動就是越累越好,跟著特別貴的教練訓練,練完痛不欲生,卻安慰自己感到痛苦才是練出了效果。太多人想鍛鍊,卻被自己的「三分鐘熱度」弄到垂頭喪氣。但張展暉卻一反常規,提出「沒有你堅持不了的運動習慣,只有你承受不住的運動強度。」 健身先健腦,除了少交智商稅以外,認知是健身很重要的一環。在他看看來,網上有些很厲害很神奇的健身方法,很多都非常可笑,甚至危害身體健康。
張展暉2008年畢業於首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畢業後在國內一家高端酒店健身中心擔任了4年健身教練,從默默無聞到口口相傳,成為徐小平、周航、脫不花等企業家和明星的私人教練,以及世界500強公司的健康管理顧問。
在張展暉看來,在健身之前應該先對健身有一個大體的了解,並且能夠明確自己健身的目的和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進而制定適合自身的個性化健身方案。科學化訓練的第一步,先要設置一個合理的強度,每一次訓練多長時間、跑多少千米、什麼配速、什麼坡度、心率控制在什麼區間,同時還要明確重點,比如耐力訓練,就以跑得久為目標,而不是追求速度。
很多人認為,跑步容易導致肌肉酸痛、膝蓋不適……張展暉指出,之所以會疼,很可能是因為沒有學會正確的跑步姿勢,就開始拼命跑了。大多數人跑步的姿勢是「坐著跑」,如果調整成「重力跑」,就會事半功倍,在日常跑步時還要注意腳尖和膝蓋方向一致、跑步落腳點在身體正下方等跑姿細節,正確的跑步姿勢是不會傷害身體的,反而能夠給跑步者帶來「內啡肽快感」。
此外,書中還詳細講解了讓讀者跑得更快的「間歇跑」、跑的更遠的「耐力跑」、跑得更久的「馬拉松跑」,囊括一個人從0到1完成馬拉松的完整歷程,涉及了所有的跑步的技術準備和心理準備。運動完不會休息或休息錯誤,把時間浪費在對自己身體無益的「假休息」上效果就會適得其反。
讓幸福感促使跑步自然發生
很多人曾經在跑步中感到痛苦,對跑步心懷恐懼。一旦開跑,就必須與內心那些「好累」「我不行了」「我跑不下去了」的聲音對抗。碰到自己打退堂鼓、不想去跑的時候,經常一面罵自己,一面逼自己去跑,這樣只會讓身體一次次記住筋疲力盡的痛苦,強化你對跑步的牴觸,甚至引發恐懼,形成惡性循環。科學的跑步訓練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要找到跑步的真正驅動力,二是要解決如何持續跑下去的問題。張展暉建議,千萬不要把獎勵與物質掛鈎,不要在表揚後面說「但是」,在跑步和減肥的過程中,也不要與他人比較,打亂自己本來的節奏,變得貪多求快,最後讓自己陷入「懲罰跑」的惡性循環中。
跑步會給我們帶來幸福感,這種幸福感就是心流。所謂心流,就是當你特別專注地做一件目標明確而又有挑戰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這個挑戰時,你可能會進入的一種狀態。它的特徵是你做這件事的時候會忘記自己,忘記時間的流逝,你能體察到所有相關的信息,不管工作多複雜你都毫不費力,而且有強烈的愉悅感。想要體驗心流,你選擇的任務需要具備四個特徵:有一個你願意為之付出的目標、有即時回饋、注意力集中、選擇合適的難度,科學的跑步恰好能同時滿足這四個特徵。這本書的推薦人何帆就表示展暉教他要學會分離、學會專注,把他帶進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在奔跑中既可以傾聽自己,又可以聆聽世界,讓自己的能量場與萬物互聯,讓他找到了幸福的感覺,其實這就是一個治癒自己的過程,讓你隨時可以活力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