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網訊 現代仿古能走多遠?如何打造創新型品牌?全品類如何轉型單一品類戰略?
第14屆中國陶瓷行業新銳榜頒獎典禮3月28日舉行,除揭曉大獎外,現場還有一場火花四射的新銳挑戰。
特別提示:以下所有嘉賓發言未經審閱,僅代表現場觀點。言辭如有過激,純屬節目需要。
在現場的——
點評嘉賓
歐神諾董事長 鮑傑軍
唯美集團副總裁、馬可波羅總經理 謝悅增
東鵬副總裁 金國庭
亞細亞總裁 盧偉佳
鷹牌集團副總裁 陳賢偉
陶城報社社長 管委會主任 李新良
挑戰嘉賓
鷹牌2086營銷中心總經理 陳方根
金意陶營銷中心副總經理 王夏陽
寶羅拉瓷磚總經理 盧若新
以下為盧若新關於打造創新型品牌邏輯思維的分享和現場嘉賓的點評:
眾多周知,2015年開始,瓷磚行業進入產能過剩、劇烈競爭的市場環境。在這一個環境下,一個新品牌 進入市場,如何定位並找到突破點去發展?
我分三部分跟大家探討:
一、從五大要素找到創新型品牌的發展關鍵點。
1.產品
創新/差異化產品定位,是關鍵點與突破點。
2.渠道
設計師渠道、零售渠道為主。招商有限考慮有設計師資源的經銷商,其次尋找新生代力量。
3.資金
控制現金流,隨時保持一定的資金來投入下一波改新換代的產品。
4.團隊
打造建設專業積極的團隊。
5.宣傳
加大宣傳,首先要獲得同行的廣泛認知。
小結:產品是1,其他方面都是0。逐漸充實,就可以在1後面不斷加0。那麼從100萬,1000萬,1億,10億,不斷壯大。產品做不好,那麼一切都是0。
二、從瓷磚歷史發展邏輯找到創新型品牌的定位。
我這裡做了一個表格。第一個是傳統仿古磚,第二是拋釉磚,第三是現代仿古磚、現代風格,第四是未知風格。
2003~2004年,因為馬可波羅e石代以及金意陶IT石升級版的出現,從復古走線經典仿古風格,仿古磚興起。
因為2010年由簡一等企業為代表的拋釉磚興起並壯大,仿古磚進入增長停止期或者說萎縮期。
拋釉磚到了2016,2017進入了價格戰,進入利潤的萎縮期。現代仿古/現代風格興起,發展,我預測2019~2020是現代仿古的成熟期。
那麼,現代仿古的壽命周期有多長?我想需要大家的思考,一個新的品牌做定位要根據歷史,還要洞察市場趨勢,比別人先走一步。你如何切入這個品類?我認為要在興起期、發展期,而不是選擇成熟期進入。寶羅拉也是做現代仿古,我想表達的是新現代主義仿古磚。如果做一個創新型品牌,你需要有產品利潤,你不能跟傳統大牌或者是規模化的企業去鬥。
未知品類/未知風格可能就是某個創新型品牌所創造引領的!
三、創新/差異化產品的實踐探索
大品牌一直是考慮大方向的事情,但是一個創新型品牌有時候需要了解一些具體的事情。我這裡說三個創新、差異化的產品:
1.柔光磚(20~30º亮度)
20~30º亮度的柔光磚是大理石與啞光現代仿古的最佳結合點。
2.通體仿古
通體仿古在現代仿古進入成熟期的時候顯得尤其重要。
3.低吸水率牆磚
中國牆磚超越西班牙牆磚的差異化產品。
最後問一下:1200*1200大規格,可能比大板/薄板更容易推廣?
點評嘉賓發表看法
陳賢偉:現代仿古這個詞已經有爭議,為什麼你還要在前面加一個「新」字?
盧若新:因為我叫盧若新嘛。新是新現代主義,它是現代主義的普及性與後現代主義的天馬行空完美結合的裝飾美學,新現代主義是略帶個性卻不張揚!
陳賢偉:你說的萎縮期和發展期是以利潤為分化,我有不同的看法。無論是拋光磚還是釉面磚類,它不僅僅是利潤空間壓縮,而是分化了。現在有些釉面磚、拋光磚還是做出了很多很高端、很有質感、賣得很貴的產品,只是工程和高端零售分開而已,渠道分化了。
盧若新:鷹牌的資金實力很雄厚,但對於很多創新型品牌來說,我們看的是大趨勢。
鮑傑軍:我覺得他的思維很縝密。但如果一個創新品牌把歷史上的經驗搬出來之後借鑑、推導,我覺得還是挺辛苦的。不要想那麼多,奔著未來走。
戴科麗:不需要總結太多?
鮑傑軍:要總結就去看《中國智式》。
李新良:鷹牌2086陳方根說現代仿古可以非常長久,他現在講現代仿古2021-2022年是萎縮期,這個倒是想聽聽點評嘉賓的意見。
金國庭:我們在產品周期上沒有一個體系,只是憑藉著一種感覺。其實研究一個產品和一個風格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有全面的研發體系,需要一套系統的方法和工具。一般的瓷磚產品的生命周期是三到五年,導入期一般是半年,成長期一般是兩年,成熟期也只有一年到兩年。很多企業痛苦的地方在於不知道什麼時候是興起期、發展期、成熟期、萎縮期,希望我們這個行業能夠學習其他行業的先進經驗,大家一起來分享。
盧偉佳:把未知那塊變成已知的,那就很牛了。我覺得研究產品的生命周期要從大品類去研究,把大周期研究好。現代仿古磚只是流行元素在變而已,我們從2013年就意識到瓷質釉面磚這個品類的生命周期是很長的,到2020年瓷質釉面磚依然可以活得很好,我們每次的研發投入都是在為瓷質釉面磚做疊加。
謝悅增:類別是不是這樣分,這不是最重要的,四個周期這樣分,我是比較贊同的。當然這也是常規理論,任何一個產品,任何一個品類裡都有這樣的過程。當然什麼時候興起,什麼時候發展,什麼時候成熟,什麼時候萎縮,這個只能是憑自己的感覺去做一個猜測。什麼時候進入周期,一個是取決於產品,一個是取決於有多少競爭對手或者是行業有多少人同時進入、退出,這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盧若新:傳統大品牌已經過了通過產品創新達到品牌提升的階段,更加注重資金、規模、渠道整合等,這留給了新興品牌發展的空間與機會。
戴科麗:最後總結得到了所有嘉賓的點讚。盧總剛才提到,1200×1200(mm)規格是不是比更大的大板更容易推廣?另外大品牌是不是已經過了非常追求產品創新的階段?我想聽一下各位點評嘉賓對這兩個問題的看法。
謝悅增:我不太認同這個看法。之前我們也嘗試過很多規格,900×900(mm),1000×1000(mm),但是最近兩年發現,長方形的規格反而更受市場歡迎。到底哪個更容易推廣?我覺得不是看我們推不推,而是看市場更願意接受什麼樣的。
金國庭:我們推出瓷磚的規格,一定要研究現在建築的內空,高度、寬度。現在已經是標準化設計,比如碧桂園有四套標準房間。實際上1200×1200(mm)好推廣還是大板好推廣這是個偽命題,做大板是為了後面的定製做準備,為全尺寸做準備。第二個問題,大品牌更注重產品創新。
鮑傑軍:我同意他們的意見,不需要把這個話題拿出來討論。
戴科麗:你認為推1200×1200(mm)也是偽命題?
鮑傑軍:對。我還是要強調,所有行業的創新都來自於市場。之前談到現代仿古磚,我問了幾個90後這方面的問題。要麼他們是說什麼是仿古,要麼是說為什麼要仿古,他不明白,這是我們強加給他們的。你既然是位年輕人服務,強加一個仿古給別人這有什麼意義。
包括剛剛談到的所謂大品牌是不是產品創新淡化了,你真的要往大品牌做,創新是一個綜合能力。產品對大品牌是不是重要?肯定是重要,但是大品牌不會把所有的資源都放到產品上,它還需要考慮渠道等各個方面,不能說大品牌不重視產品創新。但有一點,創新型產品永遠都有機會,強差異化不僅僅是在產品上,也有在渠道創新或者是其他創新上,但有一點是強差異化。
戴科麗:更重要的是看這個差異化落在哪個點上,而不僅僅是產品。
陳賢偉:今天鮑工總結了很多東西,所有的創新都來自於市場這點,我是高度認可,我們把研發中心放在營銷中心,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研發產品的過程沒有嗅到市場的味道,那就是閉門造車了。現在就算是再傳統的行業也要結合大數據,要真正看到你的消費痕跡是怎樣的,看到消費者是怎樣的。不能說一個產品打天下,這個時期已經過了。
以前我們基本上是做方形,現在長條形,這倒是一個好事情,至少這樣中國陶瓷不是全部都是四方的。
戴科麗:鮑工是去年就參加我們的新銳挑戰,你是第一次。我們每年的挑戰者都是不一樣的,點評嘉賓會有延續,希望陳總你下次再來。
我們每年從行業裡篩選出一些行業熱議的話題,也許在大佬看來是沒有必要討論的話題。但是有很多觀點、話題,它恰恰就是目前行業裡面很大一部分人所思考和關注的東西,深處混沌的人是不知道所處的環境是混沌的,所以我們今天請了這三位出來。
陳賢偉:剛才我說了很多點評不一定是對的,說不定若干年後,市場驗證你們的觀點是對的。
謝悅增:今天演講者把自己的觀點都表達的比較清晰。今天探討的這些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比如我們探討的現代仿古磚,其實是站在行業的角度在探討,從市場、消費者的角度來講從來就沒有現代仿古磚。
品類不代表品牌,品類有生命周期,但是品牌是基業常青的事業。用一個品類去定位一個品牌,可能在初期很容易佔領消費者的心智,容易築起一道牆,把競爭者擋在門外。這堵牆剛開始是對你有利的,但有可能最後是把你關在門內。
鮑傑軍:剛剛談到的一個問題,現在行業確實分化很厲害,強者越強,弱者越弱。也許未來沒有「新銳」的機會,但是創新者永遠是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