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黃尾魚,它是我國土生土長的一種魚類,喜歡逐群覓食、產卵。其活性在筆者垂釣的諸多魚類當中算是數一數二的。因此,能滿足施釣者中鉤後的手感,又因黃尾魚是成群而來的,因此深受廣大釣友的追捧。但是在施釣過程中,總是會覺得漂相非常的明顯,但提竿卻總是以空竿收場,或者是靠錨上來,正口率總是很低。
這其實是因為黃尾魚的活性過於足,魚的嘴巴又相對較小,而且還是口下位的一種魚類。我們的調釣方式或者說垂釣方法,沒有根據黃尾魚的特點作出相對應的調整。今天亮仔就以實戰經驗和大家分享,如何正確垂釣黃尾魚。為了減少閱讀障礙,筆者將本文歸納為以下幾點:
分享黃田水庫垂釣黃尾魚的經驗了解黃尾魚的進食習慣以及「調低釣高」針對黃尾魚的優點。黃田水庫垂釣黃尾魚後個人的總結建議
以上幾點是垂釣黃尾魚的重點內容。本文主要分享黃田水庫實際垂釣經驗為基礎,詳細給大家解析垂釣黃尾魚的注意事項和細節。雖說不一定適合每一處水情,但對於這次垂釣來說,效果是非常不錯的。
黃田水庫垂釣黃尾魚的經歷
時間:2013年7月中旬。
釣具:3.6米(37調性)。線組:2+1.子線長度(對摺後15公分)魚鉤:袖鉤3號
窩料:麥麩+發酵玉米。餌料:藍鯽+蝦粉
水深:2.8米。調釣:調平水釣4目。
筆者從喜歡釣魚開始,釣的魚種也較多,但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2013年7月份的是時候,我和阿黃在黃田水庫偶遇黃尾魚的景象。為什麼說偶遇呢?因為當天我們垂釣的對象魚並不是黃尾魚。那天的情形是這樣的,早上6點左右,我們早早來到水庫,打好窩子,開始垂釣起來。到下午16點之前,斷斷續續上的基本都是鯉魚和草魚。
大概16點前吧,突然開始下起大雨,本來我們打算是收竿回家了的,奈何雨太大,只能繼續作釣,在避雨的過程中,突然發現,浮漂傳來很明顯的漂相,於是,趕緊提竿,卻發現並未中魚,於是我又繼續掛餌,鉤餌剛入水,浮漂剛翻身,馬上又傳來浮漂的信號,但揚竿又未中魚。
同一時間,阿黃也遇到我這樣的狀況,不同的是他中魚了,但,是魚鉤掛在魚身上,等於是錨上來的。這時阿黃興奮的告訴我說,是黃尾魚。釣魚經驗比我豐富的阿黃告訴我,需要調整作釣方案,在和我說話的空檔,他抓起一把窩料,投放到窩點。
通過阿黃的耐心講解,我這才知道,在垂釣黃尾魚的時候,如果不調整作釣方案,雖然浮漂會出現信號,但卻是很難刺中魚的,因為黃尾魚的嘴巴特別小,其進食習慣和土鯪較為相像,均是口下位,且主要是以刮舔底部食物為主。
在阿黃釣友的指導下,首先我們將原來線組3+2更換成2+1(亮仔親測:子線對摺15-25公分效果最佳)。限於我們當時帶到現場的線最小的就是2號了,如果有條件建議更換為1.5+0.8。同時將浮漂更換吃鉛量為1.5克左右(由於時間過於久遠,具體多少克吃鉛量的忘記了,大概是1.5到2克之間)。魚鉤更換成袖鉤3號。調釣方面改成調平水釣4目。
通過調整,果然,鉤餌入水後大概5、6秒,浮漂就傳來一個有力的下頓,於是,我馬上提竿,上魚後發現,果然是正口,這說明阿黃的作釣方案是正確的。此時的雨雖然還在下,但依舊阻止不了我們繼續戰鬥。這中間,我們每隔10分鐘左右,就小續一次窩子。整個過程持續了將近1個小,最後每人收穫了20斤上下的黃尾。
段落小結:
黃田水庫垂釣,偶遇黃尾魚,通過阿黃的指導,更換線組、魚鉤、浮漂、並調平水釣4目,成功提高中魚路率。
黃尾魚的進食習慣以及「調低釣高」針對黃尾魚的優點。
有過垂釣黃尾魚經驗的釣手都知道,要想提高中魚率,一般是需要調低釣高的方式,也就是文中調釣的一種,它能有效減少空竿率。那麼,為什麼調低釣高效果比較出眾呢?首先,我們先來看下黃尾魚的口型,黃尾魚的嘴巴是上頜長,下頜短,典型的地包天嘴型。
它在進食的習慣和土鯪是非常相像的,同樣是以刮舔水底生長的青苔等一系列食物生長的。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黃尾魚由於上頜長於下頜,它在進食的時候,上頜首先觸碰子線,如果我們調高釣底,也就是調靈。那麼,由於魚嘴觸碰到鉤餌,過早打破了線組的平衡,這樣就導致浮漂的亂象,造成揚竿過早。這也是很多釣友釣不好黃尾魚的原因之一。
那麼,我們再來看下,調平水釣四目時,鉤餌在水底的狀態是,雙子線平躺於水底,這樣的好處其一是,能過濾掉過多的虛假信號,最主要是,黃尾魚的吸食力度是非常小的,這和它平常刮食水底藻類需要慢慢進食有關,當子線躺於水底,能更方便的使黃尾魚將餌料吸食進嘴巴,從而提升中魚的機率。
調低釣高,能使鉤餌完全躺於水底,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過濾不正常的信號和方便黃尾魚將餌料吸食如嘴,從而增加中魚率。
個人的總結建議
1、關於漂相:由於黃尾魚的活性實在太高,雖然我們改變了調釣,過濾了很多虛假信號,但是亂象還是會時有發生,這就需要我們認真讀懂浮漂的語言,判斷出準確的漂相。
必要時一定要學會放口,避免總是錨魚或空竿。根據筆者的經驗,一般上下起伏的漂相,我們就放過不抓,主抓有力頓口或者黑漂,這種情況下提竿一般都是正口。需要注意的是吃口儘量要老一點。
2、關於釣位:儘量選擇向陽處,底部以斜坡為最佳,這是因為,黃尾魚喜歡在斜坡處遊動覓食,而向陽處的釣位,水底往往都比較適合藻類的生長。水深選擇2-3米之間為最佳。
3、關於餌料:餌料儘量求腥,這是亮仔多次垂釣求證得出的結果。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垂釣黃尾魚拉餌的效果會比搓餌好,拉餌的入口性好,更容易被其吸入。如果專門針對黃尾魚垂釣,建議加入藻元素,效果會更佳。
4、關於魚鉤:由於黃尾魚的嘴巴較小,它的吃口動作非常細微,建議用小鉤,如本文介紹的袖鉤就是不錯的選擇。
5、關於魚竿:由於使用的線組、鉤餌較精細,故為了減少斷線或斷鉤,建議使用37調性的魚竿,這種調性的魚竿非常護線和護鉤。當然也有缺點,就是如果上的是較大個體的魚,由於竿軟的原因,不能及時的將魚兒拉離窩點,容易出現炸窩的現象。
6、關於垂釣時機:每年的5-10月是垂釣黃尾魚的旺季,這當中,個人感覺,每逢陰天或者雨天,黃尾魚更為活躍。
總結歸納:
以上是亮仔對於垂釣黃尾魚的一些經驗總結。總的來說,垂釣黃尾魚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只要根據它的習性,針對性的做出調整,如:調低釣高、更換更加精細的線組、更換小鉤,就一定能提高中魚率。希望本文能給大家在垂釣的時候帶來一些啟發。
最後藉此呼籲廣大垂釣愛好者做到:留大放小,人走場清。如果你有好的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是亮仔愛釣魚,如果覺得寫得不錯。麻煩給個關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