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武漢市有關部門給天河機場候機廳內某牛肉麵館開出了5000元的罰單。原因是消費者舉報該店存在售價為78元/份的牛肉麵套餐,調查中還發現該店存在不按規定明碼標價的價格違法行為。
機場裡一份牛肉麵套餐賣78元,到底貴不貴,這是一個能引發爭議的問題。報導中那家麵館被罰,主要原因可能不是因為價格,而是因為沒有明碼標價。
但是,如果明碼標價了呢?是不是消費者就要坦然接受?經常坐飛機的人知道,國內機場一碗麵賣78元,簡直就算平價了,吃一頓簡餐花上百元一點也不稀奇。大概不會有太多人因為機場一碗麵賣78元就去舉報,大家就算沒有搞清楚價格,在機場吃飯多少有放一點血的心理預期。那位舉報不法商家的顧客,撕開了機場餐飲定價的遮羞布,其較真態度值得稱許。
問題就出在這裡:一個現象不管合理不合理,只要它長期存在,久而久之,提出異議的人就會越來越少。人們默認機場裡的商品就是貴的,並把貴視為一種必須接受的常態。
坐飛機旅行的確越來越平民化了,但機場裡的商店,特別是餐飲店,絲毫沒有降下身段。機場裡能夠看到在貴賓室閉目養神的商務人士,結束加班直接趕到機場的小白領,「人在囧途」坐飛機的務工人員,其服務對象越來越兼容並蓄了。但是,那些個牛肉麵館還是老姿態——價格至少是市面上的兩三倍,服務上冷冷冰冰,裝修風格也無限趨近於「老幹部」審美。
也別怪遊客出門帶幾桶方便麵了,坐得起飛機,吃不起機場牛肉麵啊!就連劉曉慶、李易峰、黃曉明等明星也吐槽過機場吃飯太貴,能臉不紅、心不跳坐下享用一套滷肉飯的人,絕對是實力人士!
很多地方都把機場當成城市的高端名片,但不知道這張名片究竟是給自己看的,還是給南來北往的旅客看的。至少就餐飲服務來說,除了在少數幾座大型機場,消費者選擇面廣一些、市場競爭強一些,大量二三線城市的機場餐館高端大氣有餘,缺的就是煙火氣。很多時候,業界的良心擔當只有「開封菜」(KFC)這樣的洋快餐,其實機場洋快餐的價格也比市區高點,但還算在正常浮動範圍內。
有人也許覺得,機場無非是旅途中短暫逗留的地方,東西賣多貴並不重要,不去吃就是了。問題在於,這些年人們逗留機場的時間並未縮短,由於航班準點率不高等原因,國內航班旅客等候在機場的時間,經常超過實際在空中的時間,乘坐國際航班的旅客也習慣提前數小時到機場。對選擇坐飛機出行的人來說,機場就是旅途中的重要一環。
航空業作為國際化程度較高的行業,理應開展國際對比。在一些「全球十佳機場」的榜單上,獲好評的機場往往也是個商業綜合體,高端消費場所自然有,平民消費門店也不少。不然怎麼解釋中國遊客到海外瘋狂購物,把機場當作最後一站呢?免稅是一個理由,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家是把機場當作一個正常的商業主體來經營,讓機場參與平等的市場競爭。
很多分析文章稱,機場餐飲訂價過高,歸根結底因為租金成本高,一些平價餐館因為背不住租金或觀望、或撤離。但這個理由難以完全讓人信服,定價高就解決了租金問題嗎?一些定價高昂、生意冷清卻多年在機場裡屹立不倒的餐館是怎麼開下去的,監管部門和媒體有必要查一查。凡是存在不符合市場規律的地方,都有滋生貓膩的嫌疑。
機場商業資源的確稀缺,再加上往來客流量大,成了商家眼中的香餑餑。然而,機場商鋪歸根結底是公共資源,不能既佔公共利益的便宜,又把成本往消費者身上轉嫁。此外,近些年,國內大中城市掀起一陣新機場建設潮,航站樓造得越來越大,有充分空間容納更多商鋪,市場競爭的空間限制越來越小。高端的機場需要平民的消費,管理者和經營者不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文/王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