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號 赤城號是日本海軍第一艘重型航空母艦,於1920年12月開始製造。服役時間 1927年3月25日,定型時間 1925年4月22日。 圖為1927年6月27日,在伊予市附近海域進行海試的赤城,可以看到三段式飛行甲板及橫臥式煙囪
標準排水量 29,500噸36,500噸(改裝後) 滿載排水量 34364噸41,300噸(改裝後) 全長 260.67米249.17米(飛行甲板) 全寬 31.32米 吃水 8.71米 極速 31.2節 續航距離 8200浬(16節) 乘員 1,630人 艦載機 標準66、備用25 圖為改裝後變為全通式飛行甲板的赤城
標準排水量: 28,000噸/38,200噸(改裝後) 滿載排水量:42,541噸(改裝後) 寬度:29.6米,吃水:8米; 動力:12臺鍋爐,4臺蒸氣渦輪機,主機輸出功率91000馬力,4軸 改裝後長度:240米/248.6米(飛行甲板) 寬度:32.5米,吃水9.5米 艦載機:常用72架、備用18架,合計90架。 圖為改裝後的全通式甲板
蒼龍號 蒼龍號航母,1934年11月20日開工,1935年12月23日下水,1937年12月29日完工。是日本海軍第一艘專門建造的大型航母,有雙層機庫和全通飛行甲板,右舷島式上層建築,並採取巡洋艦的主機以便獲取較高航速。日本海軍以後建造的大型航母都是參考該航母設計。
標準排水量15900噸,滿載排水量19800噸 總長227.35米,寬21.34米,型深20.4米,吃水7.6米 飛行甲板長216.9米,寬27米 最高航速34.5節,續航力7680海裡/18節 艦載機:57架(最多可達73架) 圖為1938年1月22日,在千葉縣館山海域進行公試的蒼龍
飛龍號 飛龍號於1936年7月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動工,1937年11月下水,1939年7月完工。飛龍號服役後一直隨蒼龍號同進退。在中途島,該艦在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橫遭慘禍時躲過一劫。 圖為1939年7月5日,剛完工正在等待編入艦隊的飛龍
標準排水量17900噸,公試排水量20165噸,滿載排水量21900噸 總長227.35米,寬22.32米,型深20.5米,吃水7.84米 飛行甲板長216.9米,寬27米 艦載機:常備64架,一說為58架,滿載時可達71架。 艦員編制1101人 圖為中途島海戰,燃燒中的飛龍
翔鶴級 包括「翔鶴」號和「瑞鶴」號。 翔鶴號於1937年12月開始建造,1941年8月服役;瑞鶴號於1938年5月開始建造,1941年9月服役。兩艦共同編為第五航空戰隊一同作戰,所以兩艦命運也很類似。 兩艦測試排水量29800噸,可搭載飛機84架、官兵1660人。
信濃」 「信濃」號原本是二戰日本海軍「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號艦,在中途島海戰後的航母增勢計劃中被列為航母改造艦。標準排水量62000噸,公試排水量68060噸,滿載排水量71890噸,全長266米,寬36.3米,吃水10.31米,航速27節,續航力10000海裡/18節,艦員編制2515人。直到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服役前,它一直是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航空母艦。1944年被美國b29轟炸機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