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總決賽喬丹場均33.5分4板,那當時皮蓬和羅德曼是什麼數據?
1998年,35歲的喬丹帶著球隊開始衝擊生涯的第2個3連冠。在那次決賽中他所需要面對的是擁有馬龍+斯託克頓的爵士,在外界眼中,活塞或許將成功復仇,成為阻止喬丹登上神壇的最強對手。
只可惜已到而立之年的喬丹發揮依舊出色,決賽數據賽雙方鏖戰6場,他場均可以送出33.5分加上4個籃板,在G6中最後時刻晃開對手,隨後手起刀落命中絕殺,將第2次3連冠收入囊中。毫無疑問,喬丹在那次決賽之後成為了NBA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而他在那一年系列賽中的優秀表現也被人們深深牢記。不過籃球並不是單人運動,那麼當年喬丹的隊友都拿到了什麼數據呢?
先說皮蓬,那時皮蓬和球隊因為合同問題鬧出矛盾,更是因為傷病不願帶隊出戰,讓公牛在前15場比賽中勝負參半。儘管依舊是隊伍的核心,但出場次數嚴重不足的他在那個賽季的常規賽中只有19.1+5.2+5.8的數據,若是沒有傷病,他肯定可以打出更加優秀的表現。到了季後賽中,皮蓬被安排在奪冠的道路上全力輔佐喬丹。在決賽系列賽中,他場均送出15.7分+6.8板,對比常規賽表現也還算不錯。
在奪冠的那一年公牛隊伍中還有羅德曼這樣的狂人,常規賽他場均可以送出15個籃板,是球隊防守的絕對核心。而且到了決賽當中,在教練安排之下,羅德曼主要防守馬龍,系列賽場均送出8.3個籃板,是當年公牛最大的籃板保障。
在這一年結束之後,親手開創公牛王朝的喬丹選擇了退役,實際上他是不甘心就這麼草草收場的,因為他還有繼續爭冠的實力,只是球隊和皮蓬的關係不太好,成為了他們踏上爭奪4連冠的阻礙。於是那一年喬丹選擇退役,皮蓬和球隊鬧出矛盾離隊,羅德曼也在拿到3連冠之後退出了NBA。自此,公牛王朝在統治了整個90年代之後終於落幕。
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公牛的對手爵士連續兩年進入決賽,卻都遇到了喬丹。原本在1998年的G6中他們有機會將比賽拖入搶七,馬龍、斯託克頓也有很大機率可以收穫1冠。但那一年決賽場均可以砍下25+10的馬龍最終還是失敗了。只能說在喬丹面前,或許任何超級巨星也都會被他的強大的氣場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