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茶葉蛋雖小,但總能引起不小的風波。
1
這不,最近在江蘇無錫的一家酒店突然出現了標價2899元的天價茶葉蛋。
據說這蛋還是限量款,只有100顆,而且現在已經售罄了。1個茶葉蛋要2899,這麼貴,總該有點原因吧。
這就來看看為啥都是茶葉蛋,偏偏就它最貴氣。
在天價蛋介紹的左邊,人家就已經把話說明了,「這不是一顆普通的茶葉蛋」。
不普通?所以才貴?也許吧。
那……究竟有啥不普通的?怎麼就能值2000多塊?
據說主要就是因為製作這蛋的用料特講究。
是用精選桐木關絕品金駿眉泡製,冬蟲夏草、鐵皮石斛等八位秘制配料,精選果碳、潮州紅泥炭爐,經過24小時文火漫煨,12小時靜置而成。
總之一句話就是,用料是精品,流程夠精緻。
對了,這種2899茶葉蛋是酒店自產自銷的,有點好奇這老闆是怎麼來的靈感。
不過網友們的因為這蛋可是來了不少靈感,只不過是吐槽的靈感。
「請我吃飯吧,要求不高,一顆茶葉蛋就行」
「吃顆茶葉蛋要半個月的工資啊」
還有人說,這樣不算擾亂市場?
當地的物價部門也表示過了,這是市場定價,而且沒超出經營範圍,所以也不在管理範圍內。
嗯……
所以對於這天價蛋,可能就應了那句話,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吧,土豪們,請自便了。
2
不過說到茶葉蛋,其實在清朝的那會兒,就已經有記載了。
當時有個叫袁枚的美食家,哥們兒當時也是個喜歡詩和遠方的吃貨,走了辭官歸隱的文藝路,自己在隨園過起了怡然自得的小日子。
因為喜歡吃也喜歡研究吃,後來袁枚出了本叫《隨園食單》的書。
這本書裡就記載了可查找的最早茶葉蛋做法,是這麼寫的:「雞蛋百個,用鹽一兩,粗茶葉煮,兩枝線香為度。如蛋五十個,只用五錢鹽,照數加減,可做點心。」
能看出來,清朝時的茶葉蛋在做法上也簡單得很,100個雞蛋,1兩鹽,粗茶葉,一起煮大概4個小時,齊活兒。
不過雖然步驟少了點,但價格可沒想像的那麼便宜,因為當時的年代,雞蛋本身就是個有點奢侈的食物。
這裡所說的奢侈,其實主要是指皇宮裡的雞蛋。
乾隆帝的時候,也就是現在熱播的《延禧攻略》裡那個皇上,據說他有次和大臣閒聊,就說起了吃早飯的事,有個大臣就說了句,家裡不咋富裕,早上也就吃個雞蛋。
皇帝一聽,OMG!What?雞蛋?這麼奢侈。
大臣也算是識相,趕緊說自己吃的是街頭賣的那種殘破的蛋,很便宜的那種。
要說皇上覺著驚訝也正常,因為他所知道的關於雞蛋的價格,確實有點高。
後來到光緒時,也就是乾隆帝之後的100多年後的1884年,當時宮裡內務府買一個雞蛋就要花3兩銀子,按照當時的物價,這差不多相當於600塊。
難怪光緒帝還曾好奇的問過自己的老師:「雞蛋這麼貴的東西,您吃過嗎?」
老師自然明白是咋回事,只能說:「就是在祭祀的時候才敢買幾個,平時可是吃不起的。」
所以說,雞蛋在皇宮裡可是高價食物。
不過有個疑問,皇宮嘛,規矩自然多,那民間的雞蛋也這麼貴嗎?
答案是:No!
老百姓平時要是拿3兩銀子去買雞蛋的話,那能買1500個。
此時突然好心疼皇上啊,吃著最貴的蛋,還得為別人吃不吃得上而操碎了心。
3
現在才知道,原來無論在古代還是現在,從來就不缺關於天價蛋的各種故事。
但貌似也有個相同點,為這些蛋買單的主都是豪啊。
最後再說個關於茶葉蛋有意思的一個事。
話說在日本的便利店,曾有過這麼一種寫法,把茶葉蛋寫成了「恐竜のたまご」,翻譯過來就是「恐龍蛋」的意思。
要說這原因也有點戲劇性,因為茶葉蛋比較耐煮,而煮的時間越長,蛋殼表面就會慢慢浮現出花紋,所以日本人就覺著這樣帶紋路的茶葉蛋特像遠古時代的恐龍蛋。
好吧,這腦洞也是可以。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喜歡別忘點讚評論喲,想了解更多關於食物那些事兒,請點擊關注D.A.美食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