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時,一定要貼春聯,中國是這樣,韓國也是這樣。但是,韓國已廢除了漢字,他們怎麼寫對聯呢?其實,雖然韓國廢除了漢字,但是依然用漢字書寫!

作為漢文化圈中的一員,韓國和中國一樣,過年也要寫春聯。 韓國已經廢除了漢字,寫春聯是不是用韓語書寫呢?答案是否定的,他們依然用漢語書寫。
其實,韓國使用漢語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但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韓國是一個只有本民族語言卻無民族文字的國家。公元3世紀左右,漢字傳入韓國,後來又採用漢字的音和意來記錄朝鮮語,即「吏讀文」。
由於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的影響,能夠學習和使用漢字的多是貴族階層,普通民眾很難接觸到。結合漢字創製的「吏讀文」,有些也不適合朝鮮語的語音系統和語法結構,因而有時很難準確地標記朝鮮語言。因此,當時人們非常希望能有一種既適合朝鮮語語音系統和語法結構、又容易學會的文字。

就這樣,在韓國統治者的倡導下,由鄭麟趾、申叔舟、崔恆、成三問等一批優秀學者,在多年研究韓語的音韻和一些外國文字的基礎上,於1444年創製了由28個字母組成的韓國文字。
這期間學者曾幾十次前來中國明朝進行關於音律學的研究。1446年,正式公布了創製的朝鮮文字,稱為「訓民正音」,意思是教百姓以正確字音。新文字發明後,世宗國王提倡在公文和個人書信中使用「訓民正音」,並責令用「訓民正音」創作《龍飛御天歌》。他還將「訓民正音」作為錄用官吏的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並在錢幣上刻印了「訓民正音」。「訓民正音」的創製為韓語書面語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訓民正音」是世界上少有的知道是誰、具體在什麼時間創造的文字之一,因此被韓國指定為國寶第70號,1997年10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雖然有了自己的文字,但是韓國人還是使用漢字。1948年,韓國施行《諺文專屬用途法》,宣布依法廢除漢字。此後,韓國從國家層面上,正式宣布廢除漢字。

但是,在韓國民間,使用漢字的人非常多。春節寫對聯的時候,韓國人依然用漢字書寫,而不用韓文。所以,如果你在韓國過年,街頭的對聯都是漢字書寫的。
不過,很多看過上面圖片的讀者會發現,韓國的對聯為啥寫在白紙上呢?按照中國人的邏輯,過年是喜慶的事,對聯一定要在紅紙上書寫,顯著喜慶。在中國人眼中,只有喪事,才用白紙。其實,韓國人之所以將對聯寫在白紙上,是出於對白色的崇拜。
根據資料記載,武王滅商之後,商朝的箕子帶領一部分商民移民到了朝鮮半島,建立了箕子朝鮮。《詩經·商頌》記載:「相土烈烈,海外有載」。箕子及其後代在朝鮮的八百年間對朝鮮半島的開發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崇尚的顏色各不相同,商人尚白,周人尚赤,秦人尚黑,晉朝、後梁、元朝尚白,漢唐尚黃,宋朝和明朝尚紅。因為商朝崇尚白色,朝鮮半島也崇尚白色。
所以,韓國人在寫對聯的時候,一定要寫在白紙上。【參考資料:《中日韓共用常見808漢字表》、《韓國文化概論》、《廢除漢字數十年後,韓國人如今為何後悔了?》】
(每日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