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與磨坊:普魯士的心靈雞湯是如何熬成的

2020-12-03 澎湃新聞

國王與磨坊:普魯士的心靈雞湯是如何熬成的

閻京生

2015-02-01 10:55 來源:澎湃新聞

普魯士強拆的故事

       前些年,當強拆事件屢屢見報的時候,中國的網絡媒體上曾經流傳過一篇「國王與磨坊」的故事,其大致情節是這樣的:

       1866年l0月13日,剛在對奧地利「七周戰爭」中取得勝利的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準備臨幸波茨坦的離宮——無憂宮(Schloss Sanssouci)。然而行宮前面的一座破舊磨坊卻讓他大為掃興。他想拆除這座磨坊,但是磨坊並不屬於王室財產;他想把磨坊買下來之後拆掉,但磨坊主卻死活不賣。於是他一怒之下派出宮廷衛隊把房子強行拆了。拆房子的時候,磨坊主說:「皇帝當然權高勢重,但德國尚有法院在。」第二天,在成千上萬波茨坦市民支持下,磨坊主一紙訴狀將威廉一世告上普魯士最高法院,要求其賠償一切損失,保障其「神聖不可侵犯」的財產權利。

腓特烈威廉一世

       據說,開庭審判的那天,柏林最高法院的旁聽席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當原告磨坊主向法官詳細敘述了事情經過後,旁聽席上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怒吼聲:「賠償!賠償!賠償!」法庭最終裁定威廉一世擅用王權,侵犯原告由憲法規定的財產權利,責令其在原址重建一座同樣大小的磨坊,並賠償原告150德國馬克。當時《德國民法典》還未誕生,但法庭卻根據1849年《法蘭克福憲法》第79條第6款中對財產保護的規定,保護了磨坊主的財產權。威廉一世依法執行了這份判決書。一座嶄新的磨坊便又矗立在無憂宮牆外,150馬克也送到了磨坊主的手中。

       幾十年後,威廉一世去世,他的兒子威廉二世繼承王位;老磨坊主也去世了,他的兒子繼承那座磨坊。數年後磨坊主的兒子因為經濟拮据,有意將磨坊出售給威廉二世。在他看來,對皇帝而言這肯定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既可以給行宮一個更開闊的視野,又可以銷毀威廉一世在世時打敗官司的物證。但威廉二世認為這件事既表現了德國人民的法治傳統,同時也表現了威廉一世尊重法律的理性精神。從這一意義上說,舊磨坊可以說是德意志全民族的一座豐碑。因此威廉二世親筆寫信囑咐磨坊主的兒子說,這座磨坊是德意志國家司法獨立、裁判公正的紀念,也是他們家族的光榮所在,要求他把這座磨坊世世代代傳下去,並隨信贈給磨坊主的兒子6000馬克,幫助他渡過生活難關。現在波茨坦市那座故舊的磨坊仍在,而且每年都有不少參觀者,特別是一些法律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常常以觀摩磨坊為自己從業的必經程序。

腓特烈威廉二世

心靈雞湯並非真實歷史

       這個故事被中國的網民廣泛當作真實的歷史事件,並且被北大教授賀衛方的《法院的位置》和《法官的法袍代表什麼》兩篇文章引用。但是實際上這是一篇典型的「心靈雞湯」型故事,與其歷史原貌大相逕庭。這座磨坊確實存在,其由來是這樣的:18世紀初,在柏林西南郊的波茨坦鎮有七座風力磨坊,向當地的駐軍和越來越多的城鎮居民提供麵粉。1736年,普魯士「士兵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批准磨坊主約翰•威廉•格拉本尼茨在博恩施泰特村的一座小山坡上修建一座新的磨坊。這座風力磨坊落成於1738年,造價800塔勒(德國舊幣),磨坊主每年要支付40塔勒的地皮租金,交給1722年成立的軍人孤兒基金會(磨坊所在地皮的主人)。

       七年之後,腓特烈•威廉一世的繼承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即著名的腓特烈大帝)開始在波茨坦興建無憂宮,其附屬建築橘園(Orangery,18世紀歐洲皇家園林中常見的溫室建築)正好位於這座風磨的旁邊。格拉本尼茨抱怨說無憂宮的高大圍牆和樹籬擋住了從東邊吹來的風,給他造成了損失。腓特烈大帝說無論如何這座磨坊佔用了軍人孤兒基金會地皮,必須繼續支付地租。但是格拉本尼茨也是個難纏的人,他不斷向國王請願,腓特烈大帝最終在1749年批准,讓他在北邊的「米豪草地」新建一座風力磨坊。格拉本尼茨在1753年把無憂宮旁邊的舊磨坊賣給了另一位姓卡拉茨的磨坊主。

       腓特烈大帝和他之後的幾位普魯士國王都很喜歡這座磨坊,認為它為無憂宮增添了田園風光。此後磨坊主人幾度變更,到1786年,由於原有的那座風磨年久失修,必須拆毀。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出資3000塔勒聘請荷蘭建築大師科尼利厄斯•範•德•布施在其原址修建了一座荷蘭式風磨,規模比原來那座柱式風磨大得多,建造費用高達24344塔勒。此時的磨坊主叫卡爾•福格爾。

       1802年福格爾死後,其遺孀關閉了磨坊。1825年腓特烈•威廉三世曾表示願意買下這座磨坊,但福格爾夫人沒有同意。新磨坊主瓦爾斯勒本在1843年因拖欠地租而遭到起訴,之後這座磨坊又兩度易手,磨坊主在其旁邊添建了穀倉、馬廄和住房。1858年威廉親王(後來的威廉一世皇帝)最終買下了這座磨坊,1861年將其定為歷史文物,並且向公眾開放。1945年4月27日,一輛蘇軍坦克在無憂宮附近地區遭到德軍「鐵拳」反坦克火箭襲擊,在反擊時擊中了這座磨坊,以及旁邊的「瑞士人小屋」。這兩座木結構建築都被熊熊大火燒毀。

磨坊廢墟

       1983年,為了慶祝波茨坦建城一千周年(993-1993年),波茨坦工藝協會決定重建這座磨坊。其間經歷了缺少原始設計資料、缺乏資金、兩德合併等一系列變故,最終在布蘭登堡州政府和西德的一些基金會資助下完工。如今這座磨坊的產權屬於柏林-布蘭登堡州普魯士宮殿與花園基金會。

重建中的磨坊

故事的傳播與變奏

       有關普魯士國王和這座磨坊的心靈雞湯故事並非最近這些年才出現,實際上早在1787年的一本法語書裡面就有了,此時距離磨坊完工僅僅過去了半個世紀。這個故事稱腓特烈大帝住在無憂宮的時候,被磨坊風車嘎吱嘎吱的響聲所困擾,睡不安穩,於是對磨坊主格拉本尼茨提出買下這座磨坊,遭到拒絕。腓特烈大帝威脅他說:「你知道我能夠動用國王的權力徵用這座磨坊,一個格羅申(當時德意志地區流通的輔幣,24到30個格羅申等於1塔勒)也不給你嗎?」磨坊主則說「陛下您當然權高勢重,但柏林尚有上訴法院在。」

       1787年,法國作家讓-夏爾•拉沃在《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一生》這本書中首次介紹了這個故事,翌年便傳回普魯士,被德國物理學家約翰•齊默爾曼、歷史學家弗朗茨•克魯格和法國法學家弗朗索瓦•安德魯等人引用。1811年德國作家約翰•赫貝爾以《腓特烈國王和他的鄰居》為名,將其縮編為日曆故事(日曆上面附帶的短篇故事)。

       這個法國故事的藍本其實是1768年發生在普魯士的另一起官司:在普魯士的紐馬克地區,磨坊主克裡斯蒂安•阿諾德和地主施默陶伯爵為了水流和租金問題而互相起訴,阿諾德向國王請願,腓特烈大帝作出了有利於他的判決,但是被柏林上訴法院駁回,新的判決有利於施默陶伯爵。腓特烈大帝隨即譴責法官們斷案不公,並把他們關進了柏林的施潘道監獄。這起官司後來不知為何與波茨坦的磨坊混到了一起。

       這個故事傳到中國以後,大致變成了本文開始所摘錄的那種版本。實際上裡面有很多歷史錯誤,比如威廉二世並非威廉一世的兒子,而是孫子。而且這位威廉二世是以躁狂易怒、剛愎自用、衝動魯莽、狂妄傲慢、極端自大、極度蔑視法律、行政禮儀和人類尊嚴而著稱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搜一下這位皇帝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著名的「匈奴」演講)。這麼一位在此後一個世紀裡吸引眾多精神病學家和精神分析師對其進行病例分析,並且親自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皇帝,說他曾經把波茨坦的磨坊視為「德意志國家司法獨立、裁判公正的紀念,也是家族的光榮所在」,恐怕是會令歷史學家笑掉大牙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威廉一世,威廉二世,普魯士,磨坊,賀衛方,波茨坦

相關推薦

評論(62)

相關焦點

  • 「國王與磨坊」的雞湯是怎麼燉出來的?
    「國王與磨坊」故事的第一個源頭,是一件可能真實發生過的歷史小故事。主角就是著名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請注意,不是威廉一世),這件小事講的是:腓特烈大帝在波茨坦建造了一座無憂宮,無憂宮外面有一個風水磨坊。
  • 普魯士王國之普魯士崛起
    最後普魯士擊敗奧利地,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那麼普魯士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布蘭登堡與普魯士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揚·卡齊米日·瓦薩被迫逃離波立,布蘭登堡選帝侯兼普魯士公爵腓特烈·威廉也被迫向瑞典臣服。
  • 普魯士一代天驕腓特烈大帝,年輕時是文藝少年
    普魯士在建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德意志小國,長期生活在波蘭和奧地利的陰影之下苟且偷生,雖然普魯士以軍事立國,但是前期的普魯士非常愛護和珍惜自己的部隊,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動用自己的軍事力量。
  • 普魯士統一德國後,奧地利是如何自救的
    1866年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失敗,被普魯士逐出德意志。奧地利境內的各個民族趁機要求獨立,奧地利面臨四分五裂的危機,為了避免分裂,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對匈牙利貴族妥協,建立了奧匈二元帝國。那麼奧匈帝國是如何成立的,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普魯士國王為何在巴黎成為德皇?
    當時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借著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的統治問題,誘使奧地利向其宣戰,普奧戰爭爆發。在戰爭中,雖然奧地利得到了多數德意志邦國的支持,但在德意志的北方地區,奧爾登堡、梅克倫堡-什未林、梅克倫堡-斯特雷利茨等幾個邦國還是站在了普魯士的一邊,而且普魯士還與當時也在進行統一戰爭的義大利結盟,以幫助義大利奪回被奧地利佔領的威尼斯為條件換得了義大利的支持。
  • 如何看待所謂「心靈雞湯」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越來越快,許多人因為某些原因,自己的內心受到壓抑,面對此,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發洩方式來舒緩自己內心的壓抑,「心靈雞湯」也隨之而生。所以以此來看,需要我們正確的對待這碗「雞湯」以至於使其不會成為「毒雞湯」。那麼應怎樣對待「心靈雞湯」呢,小編有如下建議,總結為三個關鍵字:學、思、行第一,學。
  • 巴伐利亞王國:僅次於奧地利、普魯士的德意志第三大邦國
    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奧利地、普魯士成為唯二有希望統一德意志的邦國。巴伐利亞雖然沒有能力統一德意志,但卻是德意志各邦中僅次於奧、普的第三大邦國。那麼巴伐利亞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王國成立
  • 成功學的心靈雞湯
    這得從我的一個觀點說起:「(成功學)其危害不亞於,甚至要超過與之齊名的心靈雞湯。心靈雞湯使人犬儒,成功學則使人浮躁、淺薄、狹隘。需要注意,這二者並不矛盾,而是同出一轍,雙管齊下,最見藥效。有一種說法,認為成功學的推廣,必須搭配心靈雞湯,假如一個人學習成功學而始終不能成功,他則急需心靈雞湯撫慰、麻痺。更有甚者,直接宣布成功學本身就是一種心靈雞湯。」
  • 普魯士:本非德意志,為什麼卻統一了德國?
    1866年,普魯士擊敗德意志民族內部的主要競爭對手奧地利。1870年,又擊敗了企圖阻撓德意志統一的法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終於在1871年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跟英、法等老牌歐洲強國相比,德意志的統一顯得姍姍來遲,可誰也沒想到,此後的70年裡,這個年輕的帝國連續發動兩次世界大戰,深刻改變人類的歷史進程。
  • 心靈雞湯是如何毀掉我們的
    不管你承認與否,我們都是伴隨著各種「心靈雞湯」成長起來的。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即興演出,沒有做不成的夢,只有不早醒的人。心靈雞湯,就是「充滿知識、智慧和感情的話語」,它們短小精悍,或者郎朗上口,或者直逼心靈,可以怡情,還可以移情,當你面對挫折,心懷抑鬱時,其療效堪比「紅牛」「雞血」。在這個高速發展的快節奏社會,壓力競爭無處不在,我們都需要適當的心靈宣洩,偶爾也需要這種可以瞬間讓人打起精神的「良藥」。
  • 獨樹一幟的普魯士軍官團:比軍事才能更重要的是「貴族精神」?
    與此相對地,普魯士軍官則享有比其他軍隊軍官更高的地位與榮譽。▲「軍人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和他的家庭腓特烈·威廉一世培養了普魯士軍官團的吃苦耐勞精神。其他國家的國王把自己包裹在錦緞、花邊和絲綢中的時候,腓特烈·威廉與他的軍官穿著相同的制服,甚至軍隊中軍階最低的軍官都能聲稱自己穿著「國王的外套」。他的繼承人,腓特烈大帝也注重加強國王與軍官的整體榮譽感。他以和對陸軍元帥相同的態度接見普通的下級軍官,並且不允許任何指揮官侮辱普通軍官。曾有一位來自奧軍的將領馮·雷本蒂施打破了這個原則,粗暴地對待他的僚屬(在奧軍中這很常見)。
  • 訪談︱德國歷史學家弗裡:什麼是普魯士的「貴族範兒」
    然而,這些「巨室」其實只佔普魯士貴族群體的極小部分,大多數貴族沒有這樣的莊園,他們如何維生,命運如何,我們還知之甚少。總體上,這些普魯士貴族因軍功而與普魯士國家一同崛起,在19世紀的改革和戰爭中發展分化,又隨著二戰的結束而消亡。歷史學家們總結說,19世紀對貴族而言是個不壞的年代。
  • 重讀《最後一課》——記普魯士和法國的戰爭!
    這樣的結局當時的小男孩可能理解不了,他可能不知道普魯士在幾年或十幾年前就開始計劃了,只是在這個時候計劃變成了現實,普魯士通過戰爭取得了阿爾薩斯-洛林這塊土地(普魯士取得是洛林的東部,洛林有大煤礦)。 威廉一世和俾斯麥是很好的搭檔,威廉一世的上臺和俾斯麥的上臺都有一些偶然性(威廉一世的哥哥沒有子嗣,資產階級需要國王來穩定國內局勢;俾斯麥是當時國王和議會吵得不可開交,平衡考慮後找出來的)。在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階段,當國王需要十分小心,幹得不好惹怒了民眾,國王就可能被送上斷頭臺。
  • 如果我說這場戰爭真正的贏家是普魯士,有人反對嗎?
    關於這次戰爭的相關信息在普丹戰爭簡介中有著詳細的記載,那麼普丹戰爭簡介中是如何介紹這次戰爭的呢?另外普丹戰爭簡介中還介紹到因為丹麥長期的控制這兩個公國,這已經是關於這兩個國家的第二次戰爭了,和第一次的戰爭一樣,戰爭的雙方都希望自己可以控制住著兩個國家,矛盾已經不能再調和,在丹麥的國王去世之後德意志邦聯對繼承人並不予以接受,最終造成了兩個國家的歸屬和傳承問題擱置起來,戰爭到了最後德意志的軍隊取得了勝利,丹麥國家只好無奈的選擇放棄。
  • 容克貴族的普魯士在夾縫中崛起並成功統一德意志的來龍去脈
    說起德國,人們一定會想起普魯士、容克貴族和俾斯麥等關鍵詞,因為他們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中央集權制度和軍國主義的來源,也是近代德國精神和文化的代名詞。在二戰後期美英蘇三巨頭相聚德黑蘭時,就商定要剷除普魯士這個萬惡之源,清除容克貴族根基。可見普魯士、容克貴族在德國影響力。那麼,容克貴族主導普魯士後又是如何統一的德意志?
  • 條頓騎士團、布蘭登堡選帝侯與普魯士建國
    其實普魯士很早以前只是一個地名,至於他是怎樣的一個國家,這要從條頓騎士團、布蘭登堡選帝侯說起。一、所謂「騎士」所謂「騎士」,就是自帶武器乾糧為國王、貴族或領主打仗的騎兵,他們通過打仗可以獲得封地。騎士是一種身份,並不是貴族,當然貴族是可以當騎士的,比如有名的沒落貴族堂吉科德。
  • 從普魯士藍看德國軍服崇拜史
    「普魯士藍」便是一道頗具特色的文化景觀。作者:李伯傑(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邱吉爾曾有言曰: 「普魯士是萬惡之源」。二戰結束後,普魯士作為德國的一個行政區劃被取消。普魯士之被廢除,原因之一就是普魯士乃是德國軍國主義的溫床。
  • 為什麼朋友圈被心靈雞湯輕易攻佔
    這是同一本書上的兩個心靈雞湯,讀完心靈確實為之一振:請問到底什麼時候打開,什麼時候不打開?    雖然這碗端出來的熱騰騰的「雞湯」總是不給你勺子,但朋友圈裡卻被它氤氳的熱氣籠罩了。    在調研公司凱度集團連續第三年發布的《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裡,心靈雞湯成為微信朋友圈裡的「爆款」。    這份報告摸清了中國人在微信上到底看些什麼。
  • 從薩克森看德國︱柏林的興起與普魯士超越薩克森
    布蘭登堡-普魯士的都城布蘭登堡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起來,與17世紀初同普魯士的結合有很大關係,這一步棋將其勢力範圍大大向東擴展。從12世紀末開始,條頓騎士團開始大力東擴,其戰場在比布蘭登堡更東邊的波蘭土地上。由於徵服了當地的普魯士人,故而借用了「普魯士」這個名字。
  • 你還在閱讀心靈雞湯嗎?
    想要成長,想要達成自己的目標,就一定要閱讀心靈雞湯嗎?不,我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在我們已經有了成長觀念的時候,再閱讀心靈雞湯,並不能給我們多少收穫。這時候,主要問題已經不是成長不成長的問題,而是我們如何成長的問題。這個時候,閱讀自我管理和心理學書籍,正好可以讓我們找到控制我的途徑,讓我們的成長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即使心靈雞湯類書籍中,有一些經驗之談,但還是沒有廣為有效的措施。我們一想到成長,就是閱讀這些看似包含方法的書籍。其實這些書籍,未必給自己多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