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好,我們能夠在市場上購買到的蔬菜也越發豐富多樣,但即便如此,也有那麼一些蔬菜,是不管花多少錢都買不到的,尤其是應季蔬菜,不僅要有購買的渠道,還得是時節限定,一些居住在大城市的朋友可能會對這種情況感到費解,但這一類蔬菜受到產量的限制,哪怕是農村種地的農民們都不會刻意去種它,假如想要吃就去山上翻一翻地,找上幾把,我們今天要說的冬寒菜就是這些植物中的一種。
冬寒菜這個名字一出,估計許多朋友都是一頭霧水,這是個什麼菜,怎麼從來沒有聽過,但在很久以前,冬寒菜的名氣可不小,幾乎是人盡皆知,因為它曾是「百菜之王」,在我國,冬寒菜的種植歷史非常的久遠,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商周時期,最早對它的記載是在《詩經》之中,因為容易種植的原因,當時的人們對冬寒菜十分推崇。
因為有著冬寒菜這麼一個名字,所以許多不熟悉的朋友可能會誤認為冬寒菜是冬天才產出的蔬菜,但事實上,在春季也是能吃到冬寒菜的,冬寒菜不僅營養豐富,在口感方面還十分突出,它自帶有一種特別的黏膠質,煮熟之後的口感和油脂十分相似,因此在古代物資不充足的情況下,備受人們追捧。
甚至經過考究,農學家們認為在當時,漢民族最喜歡的「貴滑」就是源於冬寒菜的口感,冬寒菜有個別名就叫「滑菜」,人們也是因為喜歡食用冬寒菜,才會開始使用油脂來烹飪食物的。一直到絲綢之路引進了許多種類繁多的蔬菜之前,冬寒菜在營養價值方面都佔據著很高的地位,在民間的種植規模可以和主食相提並論,這樣盛極一時的冬寒菜,到了現代卻無人問津,如今農村雖有人種,種植數量也很少,農民種了基本都自己吃,不會拿到市場上售賣,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冬寒菜退出餐桌,是在明清時期的事情,也正是因為時間太過遙遠,如今很少有人曉得原因。事實上,冬寒菜之所以會退出歷史舞臺,是因為在和白菜的爭鬥之中,它失敗了。稍微了解一些的朋友應該知道,從明朝開始,人們的飲食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加上冬寒菜產量很低,一畝地下來賣不了多少錢,種植的人就越來越少了,也使得冬寒菜,逐漸退出了「菜市場」。
口感不錯、產量大、南北方都有種植,種種獨特的優勢讓白菜在飲食習慣變化的幫助之下,成功地坐上了「百菜之王」的寶座,而原本便宜廉價的冬寒菜逐漸被淡忘,淪為小眾蔬菜,甚至因為種植的人很少,一度成為野菜。但冬寒菜吃起來比菠菜還要順滑,營養價值還不低,有人認為它的口感和燉煮後的豬肉十分相似,用來煮湯營養又美味,不過城裡卻難買到,愛吃的朋友如果有機會遇到,可一定要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