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百菜之王」,卻一度淪為野菜,如今農村有人種,城裡難買到

2020-12-25 十年農耕

隨著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好,我們能夠在市場上購買到的蔬菜也越發豐富多樣,但即便如此,也有那麼一些蔬菜,是不管花多少錢都買不到的,尤其是應季蔬菜,不僅要有購買的渠道,還得是時節限定,一些居住在大城市的朋友可能會對這種情況感到費解,但這一類蔬菜受到產量的限制,哪怕是農村種地的農民們都不會刻意去種它,假如想要吃就去山上翻一翻地,找上幾把,我們今天要說的冬寒菜就是這些植物中的一種。

冬寒菜這個名字一出,估計許多朋友都是一頭霧水,這是個什麼菜,怎麼從來沒有聽過,但在很久以前,冬寒菜的名氣可不小,幾乎是人盡皆知,因為它曾是「百菜之王」,在我國,冬寒菜的種植歷史非常的久遠,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商周時期,最早對它的記載是在《詩經》之中,因為容易種植的原因,當時的人們對冬寒菜十分推崇。

因為有著冬寒菜這麼一個名字,所以許多不熟悉的朋友可能會誤認為冬寒菜是冬天才產出的蔬菜,但事實上,在春季也是能吃到冬寒菜的,冬寒菜不僅營養豐富,在口感方面還十分突出,它自帶有一種特別的黏膠質,煮熟之後的口感和油脂十分相似,因此在古代物資不充足的情況下,備受人們追捧。

甚至經過考究,農學家們認為在當時,漢民族最喜歡的「貴滑」就是源於冬寒菜的口感,冬寒菜有個別名就叫「滑菜」,人們也是因為喜歡食用冬寒菜,才會開始使用油脂來烹飪食物的。一直到絲綢之路引進了許多種類繁多的蔬菜之前,冬寒菜在營養價值方面都佔據著很高的地位,在民間的種植規模可以和主食相提並論,這樣盛極一時的冬寒菜,到了現代卻無人問津,如今農村雖有人種,種植數量也很少,農民種了基本都自己吃,不會拿到市場上售賣,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冬寒菜退出餐桌,是在明清時期的事情,也正是因為時間太過遙遠,如今很少有人曉得原因。事實上,冬寒菜之所以會退出歷史舞臺,是因為在和白菜的爭鬥之中,它失敗了。稍微了解一些的朋友應該知道,從明朝開始,人們的飲食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加上冬寒菜產量很低,一畝地下來賣不了多少錢,種植的人就越來越少了,也使得冬寒菜,逐漸退出了「菜市場」。

口感不錯、產量大、南北方都有種植,種種獨特的優勢讓白菜在飲食習慣變化的幫助之下,成功地坐上了「百菜之王」的寶座,而原本便宜廉價的冬寒菜逐漸被淡忘,淪為小眾蔬菜,甚至因為種植的人很少,一度成為野菜。但冬寒菜吃起來比菠菜還要順滑,營養價值還不低,有人認為它的口感和燉煮後的豬肉十分相似,用來煮湯營養又美味,不過城裡卻難買到,愛吃的朋友如果有機會遇到,可一定要試一試。

相關焦點

  • 俗稱「野菜之王」,農村當草爛成泥,城裡當「寶」難買到,含鈣高
    俗稱「野菜之王」,農村當草爛成泥,城裡當「寶」難買到,含鈣高 在農村,農民漸漸富裕起來,追求更加富強的生活,自然會吃更加高端的蔬菜,什麼新鮮吃什麼,什麼好吃吃什麼;而城裡人,則更加追求綠色、自然,對於農村的野菜,很多人情有獨鍾。
  • 此菜曾是百菜之王,後來淪為野菜,現在鮮少有人知道了
    蔬菜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食物,四季有四季的蔬菜,但是之前也有窮的只能吃一些野菜。但是現在野菜卻成為了一種美味,農村常見的有魚腥草、艾草、鴨兒芹在城裡也是很受歡迎的。有一種古老的蔬菜名叫冬寒菜,大家應該很少有人聽過這個名字了,它有一個學名,名叫冬葵,這種菜野生的比種植的要多很多,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它是一種野菜。冬寒菜現在在湖南、四川、江西、貴州、雲南等省仍有栽培葵菜以供蔬食者。
  • 700年前是「蔬菜之王」,如今卻淪為了野菜,少有人知它是高鈣菜
    導讀:700年前是「蔬菜之王」,如今卻淪為了野菜,少有人知它是高鈣菜說起白菜,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它是一種秋冬季應季蔬菜,其價格十分便宜,吃法多,耐寒耐存儲,因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尤其是在冬季的北方地區,人們都有囤白菜的習慣
  • 農村一種常見野菜,人稱「百菜之王」,味道好吃人們常用它養生
    導讀:農村一種常見野菜,人稱「百菜之王」,味道好吃,種一次吃幾個月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可以說對各種野生植物都比較熟悉,尤其是經常採摘食用野菜和野果,更是了如指掌。在多年以前,野菜只是人們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才吃的;改革開放後,野菜就成了各類家禽的口糧,比如豬,鴨、兔子;如今,野菜再一次成為了熱潮,究竟是為什麼呢?有些野菜特別好吃,儘管只是加點鹽清炒,更重要的是營養豐富,不管是農民伯伯,還是城裡的的大老闆,都喜歡吃野菜。
  • 農村這種野菜,曾被稱為「山菜之王」,如今卻備受爭議,沒人要
    在日常生活中,這野菜的命運都是越來越受歡迎的,曾經那些不起眼的野草,還有那餵豬的雜草,自從被發現其食用價值之後就開始走上人生巔峰,價格高,受熱捧,有些地方都要被挖絕了,有的價錢一斤達到百元,不是一般人能夠吃得起的呢。
  • 臘月煮粥是一絕,其它時節拿來餵豬,曾是「百菜之王」,可惜了
    導讀:它是「百菜之王」,食用超過2000年,明清淪為野菜,為啥沒人吃了 在古代的時候,野菜可是好東西,它可以調節口味、果腹救急,很多吃不起飯的窮人都是靠野菜度日的。在當今的社會,野菜也是好東西,因為野菜的營養價值很高,而且很多野菜口感很好,所以現在人們吃野菜更喜歡它自然的味道。
  • 農村一種植物,俗稱「野菜之王」,若您見到,趕緊採摘,記得留根
    俗稱「野菜之王」,農村當草爛成泥,城裡當「寶」難買到,含鈣高在農村,農民漸漸富裕起來,追求更加富強的生活,自然會吃更加高端的蔬菜,什麼新鮮吃什麼,什麼好吃吃什麼;而城裡人,則更加追求綠色、自然,對於農村的野菜,很多人情有獨鍾
  • 農村獨有1野菜,外形繁茂營養價值高,老少皆宜,城裡有錢難買到
    吃野菜對於很多常年居住在農村的人而言,是每年春季時分都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因為農村的地理環境優越,所以在春天是有著很好長勢的,很多地方都能夠看見,比如路邊田間等等,並且野菜的種類也相當的多,數量也是數不勝數,其次野菜之所以能夠備受很多人的喜愛,原因是有兩點,第一是野菜的滋味口感相當不錯,第二那就是很多野菜都有著較高的營養價值
  • 這野味曾在農村泛濫,現在城市裡百元一公斤難買到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這野味曾在農村泛濫,陽光一照就死,現在城裡百元一公斤,難買到根據有關專家做的統計表明,全球平均每過一小時大概就會有一個物種滅絕,每天大概有二十多個物種滅絕。而在農村,這種野味曾泛濫成災,曾經小河裡到處都能看到這種野味的蹤影,但是他不能讓陽光直接照射在他的身上陽光下一照就死,如今賣百元1斤還是很難買到。尤其是現在的農村早就不像之前那樣純樸和自然了,現在的農村經過了太多人的洗禮,少了最初的那份純真和自然。最近常能聽到的一件事情,就是什麼東西又少了,現在的小孩子也都只能從百度上找到,從長輩們口中聽說了。
  • 有錢難買到的野菜,小夥摘一把來燉肉湯,農村的生活真讓人羨慕
    有錢難買到的野菜,小夥摘一把來燉肉湯,農村的生活真讓人羨慕。說到野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顧名思義就是野生蔬菜啦,在農村或者郊外就很常見了,不過很多都長得像野草,要是沒吃過的人還真是很難認出來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像最近這香椿芽的價格就被炒到很高了,很多都賣到70元一斤,甚至有的價格已經突破百元了,真是讓人直呼吃不起啊。
  • 這野菜饑荒年代被哄搶,曾是窮人「救命菜」,價值高卻淪為雜草
    麥田1野菜,俗稱「碎米薺」,饑荒年代被哄搶,曾是窮人「救命菜」,如今卻少人識過去吃野菜是為了度過饑荒,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生活的水平越來越好,以前只有過節或來客時餐桌上才會出現的大魚大肉如今成為日常。如今日子好過了,在農村少有人吃的野菜,反而受到城裡人的青睞,稱之「養生菜」,而有些野菜雖說價值高卻少有人識,淪為雜草。
  • 農村的這菜,比排骨還營養,被稱為「蔬菜之王」城裡30一斤搶著買
    農村的這菜,比排骨還營養,被稱為「蔬菜之王」城裡30一斤搶著買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大家的生活水平比原來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人都是餐餐,大魚大肉的去吃不過現在我們每頓幾乎都能吃到雞鴨魚肉,可是很多人開始懷念起,原來頓頓吃素的日子了,比如說現在正值春天農村的田間找出來的一些綠色蔬菜
  • 以前農村很多人種,俗稱「九月紅」,越老越好吃,城裡很少有賣
    導讀:以前農村很多人種,俗稱「九月紅」,越老越好吃,城裡很少有賣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菜園,有些勤快人還會開闢好幾塊菜園,把吃不完的蔬菜運到集市上賣。那時候的蔬菜種子基本上都是上一年自留的種子,尤其是像黃瓜、南瓜、冬瓜、豆角這類蔬菜,非常容易留種子,所以有很多老品種一代一代傳下來。夏季正是吃豆角的季節,以前在農村,很多人種一種俗稱「九月紅」的豆角,味道特別香,比吃肉還下飯。如今在城裡很少看到有九月紅豆角,基本上都是綠色的長豇豆、四季豆,兒時吃過的九月紅豆角再也沒見過了。
  • 曾是「百菜之王」,臘月燒粥很美味,今卻成野菜,農民拿來餵豬
    其實在700年前,我國的「百菜之王」另有蔬菜,它就是葵菜,如今卻成了野菜,被人拿來餵豬。 一、特性 葵菜有2000年的食用史,早在春秋時期就已成了一種家常菜餚,家家都會種植它。
  • 葵是古代的「百菜之王」,農村常見7種葵,猜猜哪種是它?
    提及「百菜之王」,大多數人想到的是「大白菜」,但是在古代就不是它了。大白菜大約在明清之後,才變成如今的大白菜模樣。  在古代農耕生活中,葵是很重要的蔬菜之一,一些古代的文獻或詩文中,葵被多次提及。比如: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漢樂府《長歌行》七月亨葵及菽。
  • 酷似螺絲釘,一到冬季就熱賣,農村常見,城裡很難買到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種植物,就是一種形狀很特別又具有食用價值的野菜,寶塔菜。農民們也會在這時採摘寶塔菜,把它的白白胖胖的地下根莖摘下來拿去賣,或者全須全尾的賣到城裡,或者醃製成醬菜賣到城裡,都是讓愛吃寶塔菜的人們盡享寶塔菜的獨特滋味。同時,寶塔菜還可以作為佐料出現在一些比較有名的菜式中,比如說八寶菜還有什錦菜中都有寶塔菜的身影。
  • 農村這一野菜俗稱「鳳尾」,農民不待見卻在城裡「紅了」,為啥?
    文/豬友巴巴農村這一野菜俗稱「鳳尾」,農民不待見卻在城裡「紅了」,為啥?近年來,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的變化,讓人為之驚喜,但是,對於很多中年人來說,尤其是常年在外務工的70後,人生百味「酸甜苦辣」也都在一一經歷,尤其是對於「苦」的滋味,或者只有這代人能明白!然而,談及到「苦」,我們暫且避開人生的苦悶,在自然界中,也有「苦」的滋味,有人會說,「苦瓜是這輩子最不想吃,卻在苦夏中慢慢咀嚼的食物!」
  • 農村1種「瓜子菜」,是潤肺明目「特效藥」,3元一斤,別錯過
    農村1種「瓜子菜」,是潤肺明目「特效藥」,3元一斤,別錯過。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是在城裡還是農村人們對於身體的保養越來越重視,以前用來度荒的野菜如今成了綠色食品,野菜相比種植蔬菜來說,不僅營養全面還有不錯的食療價值,是大多數喜歡吃野菜的理由。
  • 這「梭子果」原來農村沒人要,如今百元1斤卻難買到,全身可入藥
    這「梭子果」原來農村沒人要,如今百元1斤卻難買到,全身可入藥其實大自然對於我們人類一直是非常慷慨的,我們人類的衣食住行不管是什麼都需要從大自然當中獲取,不僅是平時吃的一些美食和糧食,就連我們生了病之後吃的一些藥基本上也都來自於我們自然界的一些植物提煉
  • 沼澤裡很常見,吃了就想睡覺,曾是古人失眠良藥,如今城裡當綠化
    導讀:沼澤裡很常見,吃了就想睡覺,曾是古人失眠良藥,如今城裡當綠化在農村裡,除了農民朋友們種植在農作物之外,恐怕要屬野生植物最為常見了,它們佔據了農村的每個角落,可以這麼說,農村就是一個植物的世界,若是不了解一下這些野生植物有什麼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