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和希特勒鐵了心,要硬啃俄國,為何都被掰掉了門牙?

2020-12-19 枯藤老樹文明史

前言

如果說要評選歐洲乃至世界上的戰爭狂人,拿破崙、希特勒一定都能上榜,如果拋開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他們也都稱得上是梟雄。

拿破崙代表的法蘭西,希特勒代表的德意志,都是歐洲大陸上數一數二的大國,他們卻在徵服大半個歐洲之後,雙雙在廣袤的俄羅斯土地之上鎩羽而歸,之後便是一蹶不振,江河日下,坐以待斃。

拿破崙和希特勒鐵了心,要硬啃俄國,為何都被掰掉了門牙?其中的原因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世界地圖:俄羅斯領土面積十分遼闊

戰爭奇才拿破崙

拿破崙,出生於科西嘉島,主要活躍於十九世紀,是法蘭西歷史上最為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之一。

他憑藉著個人獨特的魅力和軍隊的支持,成功竊取了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成果,悍然稱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

從土倫戰役的嶄露頭角,到滑鐵盧的黯然退場,拿破崙徵戰一生,卻勝多敗少,最後被流放到了聖赫倫那島,並在那裡魂歸幽冥,成為了法蘭西永恆的傳說,而流傳千古,滌蕩全球。

歷史自有歷史的規律,法蘭西第一帝國由盛而衰一定存在一個轉折點。這個轉折點就是遠徵俄國。

1812年5月,拿破崙基本統一了歐洲大陸,如日中天的他率領著一支由多民族多語種組成的龐大軍隊,一共五十七萬人,氣勢如虹,浩浩蕩蕩,開始遠徵俄國。

開始的時候,法軍勢如破竹,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勝利,分別在斯摩稜斯克、瓦盧蒂諾、維捷斯克、擊敗了企圖狙擊拿破崙的俄軍。

拿破崙進攻俄國

然後又在博羅季諾艱難取得了勝利,打通了前往莫斯科的道路,此戰俄軍損失慘重,莫斯科已成了拿破崙的囊中之物,俄軍最為優秀的指揮官巴格拉季昂親王、火炮指揮官庫來索夫戰死。

1812年9月16日,法軍進入莫斯科,但俄軍主力早已進行了戰略性後退,他們分布在廣袤的俄國腹地之中,沒有給拿破崙進行決戰的機會,他們還在法軍佔領區,採取了堅壁清野戰術,一場大火也將莫斯科燒了個乾乾淨淨。

此時的俄國正值寒冬臘月,天氣那叫一個殘酷,對於南方的軍隊來說簡直就是修羅地獄。

法軍的補給線也出現了巨大的問題,運輸部隊不斷受到小股俄軍的騷擾和偷襲,在幾個星期之中,法軍不是被凍死就是被餓死,損失慘重。

情況不妙,拿破崙也不得不撤軍,最後回到法國的軍隊只剩下3萬餘人,可以說法軍精銳基本上被一掃而光。此後法蘭西第一帝國就失去了其往日不可一世的光輝,江河日下,開始了其窮途末路之旅。

戰爭狂人希特勒

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

希特勒,出生於奧地利布勞瑙,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戰爭狂人之一。

他憑藉著自己的不懈努力、高超的演講技術和精妙的政治手段,成功地成為了納粹黨黨魁、納粹德國元首和德國總理,在德國開始了專制而蠻橫的法西斯統治。

希特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又因為實行種族政策,大規模野蠻地屠殺猶太人而臭名昭著、遺臭萬年。

戰爭失敗之後,希特勒與愛娃·布勞恩結為夫婦,然後雙雙自殺於德國總理府地下室。

歷史自有歷史的規律,納粹德國由盛而衰也一定存在一個轉折點。這個轉折點就是遠徵蘇聯。

1940年夏,希特勒與參謀部制定了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納粹德軍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德軍兵分三路突然進攻蘇聯,巴巴羅薩計劃正式開始。

因為希特勒嚴重低估了蘇聯的軍事實力和抵抗決心,以為三個月就能徹底打垮蘇聯,因此並沒有為德軍準備足夠的冬衣,並且德軍的武器裝備在設計之初,也沒有考慮極端低溫的情況。

儘管德軍在戰爭之初取得了不俗的勝利,但隨著戰線往蘇聯腹地推進,溫度越來越低,蘇聯的戰爭潛力也被逐步發掘了出來,戰爭就陷入了僵局,戰局朝著對納粹德國不利的方向發展。

最後在損失了大量精銳部隊之後,德軍只能撤出蘇聯,此後也就只剩下垂死掙扎了。

為什麼一定要打俄羅斯?

法蘭西和德意志都是歐洲陸地強國,在統一了周邊大大小小的國家之後,簡單來說,其實主要就是法蘭西徵服普魯士,德意志擊敗法蘭西。

在那之後,拿破崙和希特勒願意安於現狀,又能安於現狀嗎?

俄軍

顯然,答案都是否定的。

一方面他們意氣風發、野心勃勃,他們知道要徵服全世界,必須先徵服歐洲,要徵服歐洲,就必須先徵服英國和俄國。不過抱歉,海軍不是德意志和法蘭西的強項,因此在進攻英國失敗之後,就只剩下俄國這一個選擇了。

另一方面,英國和俄國又是如此的強大,以至於威脅到了新生帝國的安全,他們也都對歐洲大陸的局勢極其關心,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考慮,他們絕不容許一個統一而強大的歐洲大國出現,因此如果不想坐以待斃,拿破崙和希特勒就必須主動出擊。

所以說拿破崙和希特勒進攻俄國,既有主觀上的原因,也有客觀上的道理。

為什麼會失敗?

猛人拿破崙和希特勒為什麼會失敗?

原因既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主觀原因太過隨機、太過多變,比如拿破崙預判失誤,希特勒輕敵冒進,因此不好進行討論。

但客觀原因卻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擺在那裡,可以拿出來談一談。

俄國的雪不好啃

俄羅斯的冬天

俄國的冬天異常寒冷,這對於德國人或者法國人來說,絕對是難以忍受的洪水猛獸。事實上,入侵俄國的法軍和德軍很多都是被活活凍死的。

這點對於納粹德軍來說,情況更糟糕,因為他們在俄國硬生生挺過了好幾個寒冬。

據不完全統計,德國在與蘇聯作戰期間,以凍死為主的非戰鬥死亡已經遠遠超過戰死,高達百萬。僅僅在莫斯科戰役中就被活活凍死了十七萬多人,在如此殘酷的條件下,德軍依然一度佔據了俄國的半壁江山,其戰鬥力真是不容小覷。

俄國真是一塊硬骨頭俄國幅員遼闊,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資源豐富,人口眾多,有著極其恐怖的戰略縱深,實力其實很強悍。

雖然工業革命之後,俄國落後於西方國家,但銳意改革之後,始終處於第二梯隊,軍事技術和科技水平並沒有處於完全的弱勢。

這樣的俄國難道還不是一塊硬骨頭嗎

致命的補給線

二戰歐洲地圖:可以看出德軍補給線之長

從德國、法國到莫斯科數千裡的運輸補給線上,存在太多的困難和威脅。

首先路途遙遠,運輸難度便會直線上升。

其次被佔領的東歐國家,時不時的也要搞個遊擊。

再其次,從俄國西部邊境到俄國的腹地莫斯科,也有不少的距離,在這段延綿千裡的補給線上,時不時會有遊擊隊、哥薩克騎兵出來打個把劫,殺個把人。

最後,俄國的寒冬臘月,不僅對前線的士兵有殺傷力,對後面的運輸部隊也毫不留情。

因此法軍、德軍在最後,都會面臨嚴重的補給問題,並因此出現大量非戰鬥性減員。

大英帝國必須攪局英國和俄國一個是海上強國,一個是陸上強國,本來是風馬牛不相及,但他們目標卻是一致的,既不容許歐洲大陸出現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國家。

二戰英國海軍

因此當法軍或者德軍進攻俄國時,大英帝國出於自身的利益,必須進行攪局,主要是利用其強大的海軍進行騷擾,切斷他們的補給線。納粹德國攻打蘇聯時,還要面對美國的攪局。

換一句話說,就是兩面受敵,或者再換一句話說,就是後方不穩,這樣豈有不敗之理?

事實上,拿破崙和希特勒都很清楚這一點,因此他們為了解決後顧之憂,都曾經試圖佔領英國,拿破崙有特拉法爾加海戰,希特勒有海獅計劃,結果都鎩羽而歸,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才選擇進攻俄國,因此也必須承擔兩線作戰的痛苦。

或許可以這麼說,他們沒有解決英國,就悍然入侵俄國,其實談不上什麼明智。

南方打北方,真的很難南方打北方,真的很難啊。相對於俄國來說,法蘭西、德意志就處於南方,氣候溫潤,養出來的漢子多多少少也帶點柔情。俄國處於北方,氣候嚴酷,養出來的漢子自然也就兇悍粗糙些。

俄羅斯漢子兇悍,女子也不讓鬚眉

單兵作戰能力也許可以後天培養,但骨子裡的強悍卻是根深蒂固的,更何況他們還要客場作戰。

這就好比一個常年生活在25攝氏度的人,突然將他放在零下30攝氏度的環境之中,讓他和一位常年生活在零下30攝氏度的人進行生死決鬥,只怕戰鬥之前,他就要被凍得哆哆嗦嗦的吧,勝負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國也有南北分界線,那就是淮河。也正因為上面那個原因,在中國古代,幾乎看不到南方統一北方的事情發生。

總結

雖然說,拿破崙和希特勒主動進攻俄國,有其主觀和客觀的原因,但如果選擇固守疆土,努力經營,積極防禦,會不會有另外一番別樣的風景呢?

也許吧,也許!

不過他們都選擇了主動出擊,選擇了硬啃俄國,由於以上那些原因,都被掰掉了門牙,其中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深思。

適可而止,也許是另外一番的風景

一意孤行、孤注一擲就是自取滅亡,審時度勢、量力而行才是王者之道。

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就幫忙點個讚,評個論,加個關注,鼓勵一下唄。以後小編會多多的給各位老爺奉送更加精彩的歷史類文章哦。

相關焦點

  • 為何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急不可耐地跟俄國開戰呢?先打英國不好嗎?
    拿破崙政府歐洲然後遠徵俄國,結果兵敗如山倒,希特勒巴巴羅薩計劃,六百萬人攻打蘇聯結果被拖進戰爭的泥潭,為何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死腦筋的要先打俄國呢?其實這就是陸地大國的宿命。想想當年秦滅六國以後幹了什麼事情?
  • 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折戟在俄國,是什麼共同原因導致了他們的失敗?
    俄國現在被很多人稱為戰鬥民族,其中就有一定的歷史原因,要知道拿破崙和希特勒兩個世界梟雄最終都折戟在了俄國,這個戰績可以夠俄國人驕傲很久了。那麼拿破崙和希特勒兩個世界級別的梟雄,為什麼都會在俄國失敗呢?接下來小編就來說一下個人總結的幾個觀點。
  • 拿破崙、希特勒都因天氣兵敗莫斯科,為什麼成吉思汗卻贏了?
    縱觀歐洲近代歷史中能夠真正稱得上戰鬥狂魔的屈指可數,其中拿破崙以及希特勒榜上有名,同時也是最有機會統一整個歐洲的人物,不過,他們二人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而且失敗的原因也非常的相似,全部都是因為莫斯科嚴寒的天氣造成的,那麼他們為何都兵敗於此呢?
  • 拿破崙和希特勒在與俄羅斯的戰爭會失敗,這4點原因很重要!
    確實,小拿和小希都在俄國吃了虧。正所謂:任你多牛逼,最後都跌在這個坑!(蘇聯海報:入侵者希特勒會和當初的拿破崙遭遇同樣命運)首先,拿破崙和希特勒實際上都組織了多國部隊入侵俄國。拿破崙那會,除了法國之外,普魯士、奧地利以及歐洲各國都出力贊助,拿破崙控制的由歐洲各民族組成的軍隊總數達到約120萬人,其中一半用於進攻俄國。
  • 拿破崙攻打俄國與希特勒攻打蘇聯原來這麼不同!條約VS領土戰爭!
    拿破崙攻打俄國與希特勒攻打蘇聯原來這麼不同!條約VS領土戰爭!兩者之間年代除了不一樣之外,最大區別在於拿破崙打的是一場「條約戰爭」,而希特勒打的是一場「領土戰爭」,希特勒在「莫斯科會戰」前曾自信表示不接受任何和談,要把莫斯科徹底摧毀!
  • 圖說歷史——拿破崙與希特勒的異同
    拿破崙沒有選擇休養生息,在政治和外交上做的更好,卻選擇了一個並不明智的方法,入侵俄國。拿破崙的帝國可以說是在「迴光返照」的虛假輝煌中瞬間崩潰的,兵敗莫斯科之前,似乎歐洲列國都依舊臣服於法國,並且組織了規模龐大的聯軍,並肩作戰,攻入了俄國,附庸國和盟國似乎和法國的關係都是非常親密的。但是兵敗俄國之後,歐洲各國迅速組織了強大的盟軍,昔日的小弟和盟國紛紛倒戈,1813年10月,萊比錫一戰,拿破崙戰敗。1814年4月,拿破崙退位。
  • 曾打敗拿破崙、終結希特勒的歐洲憲兵,高曉松:俄國尚武但不善戰
    有一說一,高曉松的《魚羊野史》我沒看完,但是我還是要給差評,擺在我書架上,三年我都沒讀完的書,一律都是差評。說歸正傳,假如,我說假如高曉松真的說過「俄國尚武但不善戰」,我認為這句話說得應該是沒毛病的,而且還是帶著不怕被批評的態度說的,值得欽佩。
  • 希特勒和拿破崙最後都這裡被打敗
    俄羅斯是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且它橫跨亞洲兩洲,很多俄羅斯的地方在一年之中都是屬於寒冷結冰時期,但是歐洲的兩位人企圖徵服俄羅斯,最後都在此失敗了,他們就是拿破崙和希特勒。
  • 拿破崙希特勒美利堅,三次都沒扼殺俄國,唯有一次真的要亡國
    他們經歷過拿破崙大帝洗禮,借冬將軍加持,在浴火的莫斯科重生。 他們經歷過狂魔希特勒打擊,借冬將軍加持,在染血的史達林格勒重生。 即便冷戰時,也和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美國爭鋒相對,蘇聯解體後的俄國,今日依然強硬。
  • 為何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沒徵服這裡,卻被蒙古徵服,壓迫幾百年
    為何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沒徵服這裡,卻被蒙古徵服,壓迫幾百年。要說拿破崙,已經是比較久遠的事情了,但也被稱為是歐洲的英雄人物,到現如今,人們聽到這個名字還是會聯想到很多的故事。雖然是一代偉大的領袖人物,但最後也是以失敗收場,而這場失敗的主要導火索就是俄羅斯的失敗引起的。
  • 同是戰爭狂人的拿破崙與希特勒的歷史評價,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
    同樣最逆境的1814年和1944年,拿破崙親自指揮打出了10天8勝的驚人戰績,而希特勒給人記住的可能就是10個月幾十易集團軍群司令了(還不算集團軍主官),有的將軍剛換上就被換下,如走馬燈一般,這都已經弄出崇禎的節奏了,確實是沒有什麼可推崇的。
  • 拿破崙與希特勒的驚人巧合之處
    文/煌朝老師(現/貨、外/匯、分析師帶你穩健盈利,交流hyc542100) 拿破崙1804年執政,希特勒1933年上臺,時隔129年;拿破崙1809年佔領維也納,希特勒攻入維也納在1938年,時隔也為129年;拿破崙1812年進攻俄羅斯,希特勒1941
  • 從拿破崙到希特勒,明知俄羅斯地區環境惡劣,可是為何都堅持東徵?
    一直有個疑問,拿破崙與希特勒都是一代帝國元首,戰無不勝的軍事才華,是公認的卓越榜樣。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戰略家軍事家,首先要有 獨到的見解和長遠的眼光,為何會選擇俄羅斯地區呢?
  • 拿破崙和希特勒非常相似,為什麼一個是英雄,一個是罪人
    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是世界歷史上的風雲人物,他們有很多共同點,比如都大權獨攬,拿破崙還稱了帝,都對外侵略擴張,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哪怕敗的都一樣,都是遠徵俄國(蘇聯)時一敗塗地。他倆的出身都很像,出身都一般,拿破崙出生在科西嘉島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他出生那年科西嘉島才歸屬法國;希特勒是奧地利人,他們都是外國人。種種相似,為什麼一個是令後世景仰的英雄,一個是被人深痛惡絕的惡魔。他倆的區別在哪裡?乍一看沒區別,但放在當時歷史環境下,拿破崙的作為是順應歷史潮流,而希特勒是開歷史倒車。
  • 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都認為,入侵中國是最愚蠢的做法!
    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是卓越的軍事天才,他們都曾將這個世界攪得天翻地覆,但最終他們都以失敗而告終,拿破崙經歷滑鐵盧戰敗後被流放至聖赫倫那島,而希特勒在城破前夕選擇「引火自焚」。 雖然他們的結局不好,但不能掩蓋他們在軍事方面的才能,他們都曾揚言,入侵中國是最愚蠢的事情,這到底為何?
  • 拿破崙和希特勒攻不下莫斯科,蒙古人卻能,原因是什麼?
    在諸多兵敗莫斯科的案例當中,最為經典的莫過於拿破崙和希特勒,他們麾下的軍隊在當時那個年代絕對稱得上無出其右,但灰飛煙滅的結局卻讓人不得不思考莫斯科是不是真的不可徵服?不過我們把目光再往前推一點就會發現,蒙古人也曾經將兵鋒直指過這裡,不過他們成功了。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面積約2560平方公裡,比起北京1.68萬平方公裡,還是小了點。
  • 拿破崙和希特勒都表示,別的國家說啥不同意
    在歐洲歐洲的歷史上,其實也有幾個強大的國家在其首領的帶領下,差點完成歐洲大陸的統一後,然而,他們的最終結局都無一例外的失敗了。如果不算千年之前的古羅馬帝國和法蘭克王國,近代以來,最有希望完成歐洲大陸統一的,是大名鼎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的締造者希特勒。
  • 拿破崙和希特勒,誰更強?
    相反,今天的人們不會記住希特勒用多麼卓越的才能徵服了多少國家,也不會記得他的鋼鐵洪流精兵能將,但只要人類存在一天,就會牢牢記住他一手創建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其實說到屠殺和破壞古蹟,這兩人其實半斤八兩,當然希特勒殺人更多,更加殘忍。拿破崙之所以受到後人的追捧,在於他順應歐洲各國發展的趨勢,推進資本主義代替了歐洲的舊秩序。
  • 都是失敗,為什麼拿破崙成了民族英雄,而希特勒卻成了歷史罪人
    歐洲近現代歷史上,拿破崙和希特勒兩個風雲人物總是被人們經常拿來對位對比。他們兩個人具有許多的相似之處。他們都曾經佔據了西歐的大部分地區,差一點就統一了西歐;他們的海軍都被英國擊敗;他們的命運都在俄國發生了轉折點。但是,人們對於拿破崙和希特勒的評價卻截然不同。
  • 希特勒幻想著和拿破崙的忌日能是同一天,可惜歷史不給他機會
    武器裝備為1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0400門火炮和迫擊炮,作戰飛機3300架。無論從總兵力還是武器裝備上來看,蘇聯紅軍對德軍都形成碾壓之勢。1945年4月25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從北面迂迴柏林的部隊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第4坦克集團軍,兩軍在柏林以西會合,從而完成了對柏林的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