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釣:臺釣土鯪的誤區

2020-12-22 廣釣人

又到釣鯪季節,故撰寫拙文,以供釣友參考。

一、食性

儘管土鯪屬於雜食魚類,但整體喜腥香是不爭的事實。類似草魚雖雜食,但整體偏好植物類餌料。清香餌雖然能夠釣到土鯪,但無優勢可言。

二、地域

1、 底部

土鯪喜歡砂石硬底,但並不排除其經常也出沒軟、泥底,甚至淤泥底。只要有食物來源的地方,土鯪就經常光顧,管它神馬底。土鯪一聚來一群,說明神馬?------為食源而奔走相告。同理,有砂石的地方容易滋生青苔藻類物質,為土鯪提供食物來源,所以尋找土鯪蹤跡的首要因素是考慮食源地。

土鯪

2、 深度

土鯪適合的深度跨度較大,淺中深皆宜。淺水出細鯪,深水出大鯪。「固定適宜」的深淺度是無稽之談。有些庫區,3--5米深度才有大土鯪出沒。

三、 力量

土鯪的體重有限,所以力量並非太大,耐力持久性也不強。就像帕奎奧與泰森兩人,體重不是一個級別,力量大相逕庭,但帕奎奧的發力速度快是其拳王身披金腰帶的殺手鐧。釣手中土鯪感覺容易拔河斷線以為力氣大,其實是起跑速度快導致的。如果用軟調杆,發力慢,反而讓土鯪有足夠的發力外衝時間從而形成拔河。所以用腰力好發力快的偏硬杆可有效防止土鯪外衝,直接將其頭拖出水而形成「半身不遂」。

四、線組

1、主線

因為土鯪並非大力士,故主線無需太粗,特別是深水區,主線的粗細直接影響信號能否出得來。

2、子線

土鯪嘴小,下唇內扣。故上唇通常先碰餌。如果子線粗而僵硬,則易被上唇擋住不容易轉彎進口。所以細柔的子線是首選。考慮到強度問題,大力馬好過尼龍。神馬1號2號膠線都是浮雲。這樣一來,子線強度大於主線的倒背牛對付土鯪是常見現象,無需擔憂,因為土鯪不是大力士。

五、 鉤

1、 鉤型

三叉錨是廣東人搞土鯪的土特產。其原理是利用土鯪的吻壓琢磨,從而形成浮標抖動甚至上頂下壓的信號,提杆後,直立的鉤尖正好掛唇,進口少。聰明的錨者,等鉤落底後,建議你適當輕提調整鉤的狀態,從而使鉤尖朝上,增加命中率。

三叉錨不屬於高低鉤臺釣,但其原理告訴我們,選擇類似關東直立型鉤槽魚鉤,會增加刺魚命中率。至於其他內扣、歪嘴等鉤型都是想當然,並無優勢可言。

2、 大小

土鯪嘴小內扣,故大鉤不易進嘴,重鉤重餌也不易進嘴。所以在強度足夠的情況下,越小越輕越有優勢。

麥鯪

六、調釣

即便是底部魚,當聚來的密度達到一定程度時,皆可釣離地、半水甚至釣面。羅非、鯽魚、草魚皆如此,土鯪也不例外。

網絡流傳釣土鯪的調法有:無鉤平水、帶鉤平水、帶鉤1目或2目等等,五花八門。這些調法集中體現一個理念:調低目(即常說的調鈍)。這種調釣法雖然有效,但因果關係顛倒了。 ------說白了,不是土鯪喜歡吃躺底的鉤餌,而是釣手原本所使用的鉤(大小重量)、餌團的重量以及子線的柔軟度等與對象魚土鯪的大小不匹配,導致空槍,從而「迫不得已」(即「變被動為主動「)地通過調鈍來彌補不足,從而增加進口命中的機率。換言之,不是土鯪喜歡頂標,而是鉤餌在底的狀態不方便其吸食,頂上來甚至離地才方便吻壓「一口捫」。

「蟑螂須釣法」也是許多人對付土鯪的一種玩法。其理念也是調低目(調鈍),好讓鉤餌躺底便於土鯪吸食進口,但子線太長會影響信號及時傳遞從而錯過及時提杆的機會,故用縮短子線來減少傳遞時間,從而彌補信號的損失提高送達的及時性。

無論如何,個人認為,當你選擇的鉤+餌團+子線的柔軟度與對象魚土鯪大小相匹配時,調高目(即調靈)可能命中率更準,效率更高。

一句話:「不同的鉤餌+不同柔軟度的子線+不同的標尾」決定不同的「調+釣」。臺釣最大的奧妙和樂趣就是在於:釣任何魚,沒有一成不變固定的調目與釣目。

七、搓拉餌

不容易進口的東西只有當它變輕甚至飄逸的時候,則容易進口了。所以釣土鯪拉餌比搓餌容易進口。但搓餌也不是一無是處,柔軟細膩的搓餌給魚觸覺和適口性方面留下良好的印象,在殘留聚魚方面也較拉餌強。

八、時間段

天冷水淺會凍死土鯪和羅非,所以釣土鯪與釣羅非的季節相似。30以上的高溫,當水面發燙時,任何魚都需要落底喘口氣。土鯪日夜釣皆宜,沒有固定的時間段。但細鯪喜歡白天活動,大鯪喜歡夜間活動。似乎有一種規律,午後以及下半夜很多魚種都會休息,當然土鯪也不例外。雨後風和日麗,水質、溶氧、食源等發生變化,很多魚都會活躍,土鯪也不例外。

九、結語

釣魚本質上是一項探尋規律的戶外運動。現象與本質是事物的兩個方面,透過現象探尋本質最終找到規律是方法論的問題。如同「是什麼」和「為什麼」的關係,釣魚的樂趣不僅在於發現「是什麼」,更多在於思考「為什麼」,這樣才會魚樂無窮。虛擬網絡,指鹿為馬、信口開河、想當然甚至誤導性的「釣技」帖文隨處可見,包括我自己。故本文僅供參考,非以定論。

相關焦點

  • 釣土鯪魚用什麼餌料好?土鯪要怎麼釣?
    土鯪這種魚,很多南方的釣友都比較熟悉,它們肉質鮮美、蛋白質豐富,還含有維生素A、、鈣、鎂、硒等營養物質,最重要的是,土鯪力道大,釣獲土鯪的時候拉得非常爽,所以很多釣友都非常喜歡釣這種魚。釣土鯪應該選擇僻靜的地方作釣,最好水質偏渾一些、水底砂石較多的深淺交界處、浮遊生物較多且水流平緩的入水口或者洄水灣作釣。如果溫度較低,則要選擇背風向陽的地方作釣。
  • 臺釣專釣對象魚,鯉魚吃食像「豬拱食」,臺釣鯉魚以「睡釣」為主
    休閒垂釣臺釣最初是由日本的溪流釣發展而來的。臺釣的針對性強,專釣對象魚,剛開始被人稱為「池塘釣鯽術」,後來才被廣泛應用於自然水域,用來釣其它魚類,比如鯉魚、鰱鱅、白條等。臺釣鯽魚已經司空見慣,調漂方法是以調靈釣靈為主,而臺釣鯉魚時調漂方法則有所不同。鯉魚生性魯莽,吃食像「豬拱食」,當它來到窩中,總是用嘴不停地去拱水底的淤泥,常常把窩子拱得天翻地覆,渾水四起,這一點通過鯉魚的嘴唇厚度不難看出。
  • 兩廣特色魚種——土鯪
    因此,在兩廣地區很受釣魚人喜愛,我也非常喜歡釣土鯪,並在實釣中總結了不少經驗。想釣好土鯪魚,必須要先了解它的生活習性。土鯪為底棲性魚類,習性與鯽魚有些相近。他們活動範圍很廣,喜靜、膽子小。土鯪喜歡聚群活動,常在有沙石且水質較好的地方棲息覓食。
  • 很多釣魚人喜歡土鯪強勁的爆發力,卻不知道怎麼釣獲它
    野生大土鯪是許多釣魚人的夢幻魚種,它有著優美的流線型體形,使它在水裡能短促高速遊動,土鯪的爆發力驚人,手感十足,夠刺激,所以是廣大釣友最喜愛垂釣之物,非常難釣!我曾經一天中15口,最後只得3條 。用小鉤細線,它切你沒商量;用大鉤粗線,它一天不咬 。
  • 南方的羅非魚,土鯪如何釣更好?告訴你這樣釣會收穫滿滿
    羅非魚和土鯪魚都是南方特有的魚種,談到釣羅非魚,土鯪魚。這個必須是南方釣友的特長。南方的釣友對羅非魚,土鯪都都分析得一十分透徹。在東莞也待了幾年,對羅非魚,土鯪魚有一點點了解,今天就獻醜,和大家聊聊怎麼釣這兩種魚。
  • 廣釣:夜釣增江大灣逢大鯽大鯉
    不緊不慢先打了一包顆粒窩料,搓餌慢慢釣,一個小時沒口。此時我左邊又來了一對夫妻,右邊後來也來了一個人,8個人幾乎都沒口。我看沒鬧什麼小魚,改拉餌,第一竿拋下去,頓口後緊接著就頂起來三四目,揚竿就中了一條三四兩的鯽魚。接近30度的氣溫說中了鯽魚,大家都有點覺得奇怪。然後一直有小口,小羅非,二指土鯪。
  • 臺釣釣魚高手與鄉村漁夫比賽野釣鯽魚,揮桿太帥,就是釣的太少!
    臺釣傳進大陸應該有20多年了吧,基本上在全國也是普及開了,每年各種臺釣比賽數不勝數,不僅是競技比賽,現在就是一些玩野釣的朋友都開始用臺釣釣法了,以前我們釣個野河,釣個水塘,可能都是傳統釣,用七星漂,打上窩子,挖幾條蚯蚓或者泡點麥粒、玉米粒的就開始釣了,也可以釣到不少的魚。
  • 釣鯪魚特製餌料 這樣釣鯪魚拉到你手軟 土鯪、麥鯪、泰鯪的區別
    鯪魚又分為土鯪、麥、泰鯪三大類,其中土鯪最受人歡迎,麥和泰鯪其次,主要是土口感非常好,肉質細膩有彈性,無論是清蒸紅燒都非常好吃,昨天在悟空問答回答了一個,廣東人為什麼把鯪魚、羅非、清道夫稱之為垃圾魚?我作了一個回答,、羅非並非垃圾魚。
  • 四大釣類,臺釣風迷,釣法選用還需因地制宜
    四大釣類,臺釣風迷,釣法選用還需因地制宜臺釣自上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傳入大陸以來,不管是在休閒釣還是競技釣方面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很多釣友認識了臺釣後就拋棄了傳統釣,並且很多初學者也直接從臺釣下手,臺釣就那麼好那麼萬能麼
  • 冬季野釣鯽魚哪家強,臺釣還是傳統釣?合適才是最好的
    現在喜歡釣魚的人非常多,使用的方法也會所區別,一條野河邊上,有坐著的,站著的,蹲著的,走著的;有人使用正規的臺釣裝備,所有傢伙事兒齊全,有人就帶個小馬扎,選中個地方開始釣,還有的人只有竿子線組和魚護,不停的走動尋找釣點,時不時的就會拋上幾竿。這就大概就代表了釣魚的幾個方法,臺釣,傳統釣,以及結合了這兩者之長的釣法。水域情況不同,選擇性不同。
  • 臺釣和傳統釣有什麼區別?這三個方面截然不同
    現在釣魚的朋友越來越多,但大多數都是用的臺釣的釣法,傳統釣的用的很少了,特別是在競技釣中,臺釣以它信號靈敏,拋竿規範,頻率高,受到廣大釣友的喜歡。不過傳統釣的長杆短線在秋冬季還是很好用的,老釣友中野釣用的也比較多。臺釣最早是從臺灣傳過來的,它是立浮、雙鉤懸墜釣。
  • 野釣單尾3至5斤土鯪(窩料很重要)
    2 有一種魚,土鯪魚,是他們喜歡的坐釣魚種,也是兩廣專屬魚種(海南也有鯪魚)3 土鯪魚:學名Cirrhinus molitorella,(這個英文我也不懂)我們釣魚人俗稱:土鯪,土鯪非常漂亮,特徵:嘴向下,身上有一條深藍綠條紋,尾巴兩邊分開,遊泳健將,力大無窮,2斤的鯪魚,可以匹配5斤鯉魚力量,釣魚人愛不釋手
  • 輕鬆學臺釣:自然水域野釣鯽魚,臺釣應該這樣玩!
    今天介紹介紹鯽魚的臺釣方法,鯽魚幾乎伴隨著所有淡水釣的釣友。鯽魚分布非常廣,幾乎有水,就有鯽魚,而且耐低溫,所以一年四季均可垂釣。很多學習釣魚的釣友基本都是從釣鯽魚開始的,釣鯽魚也可以說是衡量釣魚技術的一個指標。鯽魚膽小,進食文靜,魚情多變,釣好了鯽魚,其他的魚也就好釣了。
  • 夜釣狂抽土鯪六小時,只為成就一鍋好魚丸
    魚種:翹嘴,鯉魚,3角鯽,土鯪,調一釣二!調四釣二等等都是下鉤正口,用了各種調目還是沒能出現上鉤中魚。底部沙底,有水草爛根。剛開始一個小時,打頻率一直是翹嘴接口,雙鉤到達底部還是翹嘴。順手酒米補窩半小時後,土鯪進窩,一直在找魚層,收穫稀少。採用行程試釣,拋竿浮漂翻身釣鉤到底馬上有動作。
  • 到底什麼是臺釣?估計你釣了10幾年魚了,還搞不清這個概念
    到底什麼是臺釣?估計你釣了10幾年魚了,還搞不清這個概念。無論是咱平時用的技法,還是咱買的裝備,還是咱議論的話題,還是咱教給大家的知識,絕大部分都是建立在「臺釣」這一基礎上的,也就是說,咱們大家搞的都是臺釣。
  • 天氣回暖釣鯪魚的知識,喜歡釣這魚的不要錯過咯!
    所以,垂釣鯪魚的最佳實際是在夏秋這兩個季節,除此之外春末也可以作釣。再來說說餌料問題,這個有必要把三種鯪魚分開講,泰鯪,土鯪和麥鯪口味有一點區別,三兄弟都非常喜歡花生粉,薯粉還有蛋奶香氣,麥麩也比較喜歡,但是相比於土鯪泰鯪而言,麥鯪更習慣腥氣,所以,在土鯪料裡加一點腥氣,比如蠶蛹粉,是極好的選擇,有些地方的麥鯪甚至喜歡羅非料甚於土鯪料。
  • 天冷就知道盲臺釣?學這一招傳統釣,不釣30斤都不好意思收竿!
    但是在這種水域下,我們尋常的懸墜式釣法無法有效的作釣,那麼就得請上我們今天的主角——傳統釣。傳統釣其實在大陸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在臺灣的懸墜式釣法傳入大陸以前,我們都是在用長竿短線七星漂的傳統釣進行垂釣。傳統釣在作釣草洞,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作釣草洞中的鯽魚時,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我們先來看一下怎麼製作一副傳統釣的線組。
  • 水太深臺釣無法施展?來試試滑漂釣法,專釣深水巨物!
    甚至有些大型水庫、江河中水特別深,臺釣根本無法施展,但魚就藏在此處,讓很多釣友束手無策。這種時候其實釣滑漂是最合適的,既輕鬆,又能解決釣深水的問題。大毛老師也經常講,如果只能讓他選一支釣竿的話,他一定會選擇磯竿,遠近通吃,又能保證相當的靈敏度。今天不空就來和大家聊聊滑漂釣組如何製作,以及一些使用的經驗。
  • 冬釣大板鯽,臺釣、傳統、岸筏哪個更強?選錯了只能打龜
    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氣溫的驟降,鯽魚的活動性減少,它們幾乎不再會大範圍的遊動覓食,而是扎堆固定在某一個位置,如此的魚情下,臺釣的定點打窩誘釣結合,明顯沒有了以往的戰鬥力,畢竟,我們沒法準確的判斷,水下的鯽魚到底藏在那個位置。
  • 臺釣遇到浮漂停、頂、走時,是提竿還是不提?老釣手說得很明確!
    在臺釣中,漂相從浮漂入水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我們需要準確解讀此時漂相的含義,迅速做出應對措施。這就是臺釣過程中的看漂相技巧,今天和廣大釣友細細探討。一、浮漂入水伊始,經常會出現在水面抖動的情況。此時的臺釣技巧則是適當拉大餌,或將餌料打粘,或改搓餌,或選擇吃鉛量較大的浮漂,以快速穿過魚層。二、釣浮漂翻身至到位這一段距離稱為行程。正常情況下應該是浮漂翻身後下沉,直至到達我們設定的釣目。在這一段距離中,浮漂到位速度有快,有慢,這與浮漂的形狀有很大關係。但是下沉速度可大致看為勻速(其實是加速下沉,但是浮漂漂尾的目數間隔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