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石家莊第十七中學考點,考生在進入考場前互相鼓勵。 新華社發
閱讀提示
高考語文作文體現著時代的脈動。從中不僅可以看到語文教育的不斷追求與發展走向,更可窺見一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們關注高考作文,正是在關注人才培養及國家的發展。
今年的9道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有3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命制。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總體上要求以厚重感與鮮活性兼具的材料、新穎而靈動的形式,反映新時代主題,弘揚主流價值觀。
6月7日,高考第一天,在石家莊十五中考點外,學子們進入考場前加油鼓勁兒。 記者趙永輝攝
1
與時代同頻共振,高考作文的主旋律
衡水第一中學高三語文中心教研室主任趙增普用「驚喜」形容他獲知今年高考語文全國Ⅰ卷作文題時的狀態。「這道題瞄準『千禧寶寶』們,聚焦這代人『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的整體特徵。」趙增普說,仿年表形式選編材料、創編引導語,通過任務設定,讓生於新千年和新時代開啟之年的兩代青年在18歲成人之際進行跨時空「對話」,從而激發考生的寫作熱情和想像力,引導考生強化代際身份感,認識個人成長與國家、民族、時代的深刻關聯。而北京卷、天津卷等均有異曲同工之處,啟迪考生立鴻鵠志,做奮鬥者。
與時代同頻共振,一直是高考作文的主旋律。
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高考作文致力於講好改革故事,凸顯時代主題。
今年9道作文題中有5道緊扣新時代主題,其中3道作文題聚焦新時代的青年,2道關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改革開放等主題。
除全國Ⅰ卷外,北京卷直接點明「今天,眾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進高考考場」,要求以「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為題,寫一篇議論文。浙江卷立足「浙江精神」的提煉和概括,引導考生站在人生新起點,在宏觀視野中找到個人意義,思考未來人生,堪稱考生的「成人禮」。
而全國III卷作文「改革開放三部曲」以三條標語口號濃縮改革開放不平凡的40年曆程,折射出發展階段的演變和發展方式的變遷,引導考生深刻領會當代青年的使命與挑戰,光榮與夢想,不忘初心,接續奮鬥,砥礪前行,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北京卷「二選一」中另一篇作文「綠水青山圖」要求考生展開想像,用記敘文描繪自己期待的生態文明圖景,貼近中國人民嚮往美好生活的時代主題。
此外,全國Ⅱ卷、上海卷、天津卷、江蘇卷分別以「倖存者偏差」「被需要」「器」和「語言」為主題,引導考生聯繫社會生活中的相關現象,進行開放性的獨立思考,充分施展寫作才華。
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陳黎明表示,選取與時代脈搏共振話題作為素材,其積極意義在於,能夠培養考生的時代熱情,家國情懷,提升他們對社會現實的參與度,立鴻鵠志,做奮鬥者,將個人與社會,內心與現實勾連互通。
「具體到我省考生,作文應該表現自己對時代的思考、對未來的洞見以及對社會的擔當。」正定中學語文教師陳梅認為,考生需要在作文中傳遞出積極的精神、信念、責任和使命。
對於呈現形式,開灤一中校長張麗鈞言簡意賅:「小角度切入,是所有臨場作文斬獲高分的不二法門。」
2
深邃思考,培育思辨能力
縱觀今年作文題型,理性評論佔據主流。即使所給的材料有事件敘述、情景描摹,考試的著眼點也並不在於讓考生對客觀性人和事作精緻到位的「複述」,而是為了從人和事出發再作「評論」,或者是就表面現象進行個性化地分析闡釋。
有專家表示,以「自主思考、獨立評論」為內核的理性「評論體」代替經驗性、複述性的「敘事體」,同時也取代以技術性「議論三要素」為形式、卻無獨立靈魂和邏輯思辨的議論文,這無疑是新時代高考作文領域的一種積極反映。
「要寫好這樣的作文,需要有一定的辯證思維能力,而不是非此即彼,或用名言警句拼湊一下就可以寫好的。」邯鄲一中語文教師王雲飛以上海卷的「被需要」為例,不僅重思辨,還往哲理上引導,除了語言運用能力,還特別注重思維能力,這樣的題很難「套題」,平時多讀、多思、多悟的考生自然會發揮得更好。
又如江蘇卷,所提供的材料是對語言發揮作用的歸納,這樣的題也是要求有辯證的思維,而且要有較多的閱讀積累。趙增普認為,這些題目有利於那些平時重積累、有思想並在議論文寫作方面有實力的考生展示其思考與議論的能力。
「高考作文不僅考查學生對於社會生活的廣泛了解,更重要的是考查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和認識,考查他們對社會問題是否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是否有自己的獨到看法和見解。」一位曾承擔高考閱卷工作的老師介紹。
面對新的要求,許多考生們覺得「有點難」,而這也在張麗鈞的意料之中。「我們的學生習慣了在作文中寫『他』,不習慣或不擅長在作文中寫『我』,近兩年高考作文就是呼喚『我』的回歸。」張麗鈞認為,「我」的缺位,使高中生的作文中充滿了「假、大、空、套」話,「無我」的寫作,極容易成為零生命力的「聖誕樹作文」。在她看來,「讓高中生寫一篇『有我』的文章,引領孩子學會在紙上與自己真誠對話,是語文老師永恆的課題。」
高考作文命題向理性靠攏,既是人才選拔的需要,也有利於引導當下語文教學。
「高考作文要求對所提供的材料有自己的理解和提升,或者要凝聚為某一觀點去展開論述,體現了高考改革的趨向。也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陳黎明認為,語文教學有必要重新強調邏輯思辨能力的培養,把語言表達訓練和思維訓練結合起來。
3
貼近考生,引導學生求真知
「今年作文延續了貼近考生的特色,所給的材料從千禧年到當下,暗合了考生的成長經歷,這對於考生而言,不至於因無話可說而導致空泛的議論或抒情。在人人有話可說的前提下,進一步考察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他們的書寫水準,從而拉開差距。」陳黎明介紹。
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之前曾表示,貼近考生、貼近現實生活,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更易產生思想情感共鳴與交流,是作文試題命制的努力方向。專家認為,整體看今年的9篇高考作文命題,考生只要結合各自的經歷來談,又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就各有所得,能考出實際水平。
當然,貼近現實生活,並不排斥發揮想像。如江蘇卷關於「語言」的作文,會讓考生聯想到交流與溝通,發展與傳承等,從而引發關於人生與社會的許多思考。
「意蘊深沉,給考生留足了多元、開放和個性化的思辨空間,有助於引發考生形成發散性和創新性的諸多精彩的思考,最後充分釋放考生作為主體生命的個性思想力。」陳梅認為,這種思維開放導向,有助於摒棄事先背誦、臨場套用的模式化作文,有利於選拔思想豐富、視野開闊、邏輯縝密而表達嫻熟的優秀考生。
令人欣慰的是,如果說過去幾年中還有一些作文題目可以讓學生套作的話,那麼近兩年的作文題,就很難用幾個背過的「古人事例」來完成。高考作文中「古人來開會」的文風已經得到扭轉,這無疑是回歸了作文的本質——寫作是思想與情感的表達,是思維的外化,作文水平歸根結底是思想水平的反映。
這一高考作文命題的新趨勢,也將深刻影響高中語文教學。
部分一線語文教師表示,現今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普遍的問題是對讀書,特別是對讀課外書不夠重視。語文課講得精細、瑣碎,學生卻缺乏自主閱讀,特別是往課外閱讀延伸。很多學生高中畢業了,也沒能培養起讀書的興趣與習慣,甚至沒學會如何完整地讀一本書。順應高考作文導向,語文教學有必要回歸「本義」——就是多讀書、養成讀書的生活方式。
陳黎明認為,從高考作文可以看出今後中學語文教育的方向,那就是增加閱讀量、增強邏輯能力、重視傳統文化,總體上要引導學生全面提高學習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記者馬利)
2018年高考作文題目
全國Ⅰ卷
2018年高考作文題目
2000年,農曆庚辰龍年,人類邁進新千年,中國千萬「世紀寶寶」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
2013年,「天宮一號」首次太空授課,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準扶貧」開始推動。
2017年,網民規模達7.72億,網際網路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紀寶寶」一代長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想像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全國Ⅱ卷
「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全國Ⅲ卷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特區口號,深圳,1981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
——時評標題,浙江,2005
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徵路
——新區標語,雄安,2017
要求:圍繞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北京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①今天,眾多2000年出生的同學走進高考考場。18年過去了,祖國在不斷發展,大家也成長為青年。
請以「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恰當充實,論證合理。
②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優美生態環境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期盼。
請你展開想像,以「綠水青山圖」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圖景。
要求:立意積極向上,敘事符合邏輯;時間、地點、人物、敘事人稱自定;有細節,有描寫。
上海
生活中,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也時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體現自己的價值。這種「被需要」的心態普遍存在,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江蘇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花解語,鳥自鳴,生活中處處有語言。
不同的語言打開不同的世界,音樂、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語言豐富生活,語言演繹生命,語言傳承文明。
天津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寫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納萬物,美的形制與好的內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種「器」叫器量,兼容並包,彰顯才識氣度;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肩負榮光,成就夢想……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明顯; 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浙江
浙江大地,歷史上孕育過務實、經世致用、知行合一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
在與時俱進的浙江文化滋養下,代代浙江人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浙江故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浙江傳奇。
作為浙江學子,站在人生新起點,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整理/記者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