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程學院
2018年3月12日,
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專業
通過IEET認證。
學院介紹
學院始建於2006年,設機械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工業設計3個專業和1個機械工程創新班,在讀本科生1200餘人。師資力量雄厚,有教授7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等31人,講師、工程師、實驗師等62人。
《數學知識在機器人工程中的應用》課程,榮獲廣東省高校在線教學優秀案例一等獎。
「機械工程」是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有智能製造、機器人技術、機電工程三個學科研究方向;學院直屬的機械工程實驗中心和工程訓練中心建設居廣東省高校前列,均為廣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實踐教學和創新設計提供了一流的硬體條件。
機械工程實驗中心設有力學與工程材料、機械設計製造、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測量與工業自動化、製造裝備技術、信息物理系統等六類20個專業實驗室和1個創新中心;工程訓練中心設備先進,設有數控加工、材料成型和3D列印等17個實訓科目。
學院按照國際標準的工程教育認證規範(EAC)進行專業建設,注重紮實的專業基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學生具備較高的科研與創新設計水平,在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的ROBOCON賽事、ROBOMASTER賽事、殼牌汽車環保馬拉松賽(亞洲)大賽等國內外重大科技競賽中屢獲大獎。
學院、專業的發展前景
機械工程學院緊緊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合作」等要求,立足廣東,旨在有效服務於國家和區域經濟建設,培養高層次複合型、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
機械工程專業將傳統機械工程學科與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機器人技術、機器視覺技術等融合;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結合「新工科」理念,將計算機技術、設備物聯網技術、信息製造技術、機電控制等技術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工業設計專業通過多元化的課程組合,重點建設智能產品設計和產品策劃兩個方向。
各專業堅持以德樹人,大力開展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以各類科技創新活動為平臺,以科技競賽為抓手,緊跟科學技術發展,深化校企合作,在智能製造、工業自動化控制、智能產品設計和設計策劃等方向辦出了自己的特色,培養的學生符合社會需求,受到相關企事業單位歡迎,近5年就業率保持在99%以上,很多畢業生在就業3-5年後即成為單位的技術骨幹或部門管理人員。
華汽電動車隊
2017年華汽電動車隊前往新加坡參加
「2017殼牌亞洲汽車環保馬拉松賽」,
首獲「原型車插電式電動組」冠軍,
也是隊史以來第一個冠軍。
2017年,華汽電動車隊
在第11屆HONDA中國節能競技大賽中,
榮獲電動組第一名。
參加「2018殼牌亞洲汽車環保馬拉松賽」,
實現了衛冕,
再次奪得「原型車插電式電動組」冠軍,
同時還獲得了「機構創新設計獎」。
2019殼牌汽車環保馬拉松賽(亞洲),
華汽電動車隊在指導老師鄧達強的帶領下,
以502km/kWh的成績,
奪得原型車電池組第一名。
這是我校華汽電動車隊,
自2014年參加該項賽事以來,
奪得的第三個冠軍。
「第13屆中國節能競技大賽電動組別桂冠」。
這是華汽電動車隊,
在國內、國際重大節能汽車比賽中,
連續第七次獲第一名。
2019首屆中國大學生
「殼牌汽車環保馬拉松"挑戰賽,
華汽電動車隊獲得622.55km/kwh的成績,
首次突破600大關,
名列原型車電池組第一。
自2017年起至今,
參加了六次國內國際比賽,
每次均獲第一名。
成績從474km/kwh到511km/kwh,
不斷提升,
再到622.55km/kwh,
成績飛躍。
其中,622.55km/kwh的成績,
在2018年可列世界第三,
在2019年可列世界第六。
華廣機器人·野狼隊
2018年5月,
在佛山初遇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中,
榮獲ROBOMASTER
2018南部分區賽二等獎。
2018年6月,
華廣機器人·野狼隊以六個飛龍的好成績,
獲得積分賽第三名,
進軍全國總決賽。
2018年6月,
華廣機器人·野狼隊,
榮獲2018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一等獎。
華廣機器人隊
2017年,
在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CON中,
獲得全國三等獎。
2019年我校與38個參賽院校,
在南方賽區同臺競技,
共同展現中國大學生機器人的風採,
華廣機器人隊通過多場激烈的角逐,
最終以15名的成績成功晉級十六強,
出線南方賽區,進入全國賽階段。
2019年ROBOCON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
群雄逐鹿、高潮迭起,
我校代表隊伍華廣機器人隊取得了
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二等獎,
最佳組織獎的好成績。
我校代表隊華廣機器人隊,
以靈活的小機器馬斬獲,
競速賽一等獎、繞樁賽二等獎、
全能賽二等獎。
機械創新協會
優秀的團隊需要大家的共同配合,
每個項目由老師進行指導,
團隊成員負責設計方案,
模型的搭建及工程圖的出圖。
主要負責:做機構類的設計及設備的開發和創新,團隊成員可掌握SolidWorks軟體,運用於實體三維建模中;並具備一定的工程解決能力,並將其運用於實際當中。
CAE工作組
主要技術:CAE技術應用。
其中,CAE即計算機輔助分析。
介紹:致力於對機械結構零件、材料成型模具等的數值模擬及優化工作,可承接校內外各類項目。
啟動空間
一支專注於機器人+AI研發的團隊,團隊有開展的項目,會按不同的小組進行分工,團隊現有的主要產品:氣缸式足球機器人、桌面四軸機器人、自主研製的3D印表機、紅酒電動啟瓶器和與電氣學院聯合研製的板球平臺。
虛擬儀器協會
基於手勢控制及並聯機器人的娃娃機,
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一等獎,
在2017年全國虛擬儀器大賽中,
獲得創意孵化組三等獎。
虛擬儀器:運用軟體代替硬體設備,並與模塊化設備組成高效、兼容性高的集成系統。
研究向以LabVIEW為主,包括但不限於單片、SolidWorks、PLC、FPGA、MATLAB、電子電路等領域。
Robot.C
曾獲得36項專利、
全國一等獎和優秀三好。
主要負責:特種機器人、基於PLC相關自動化設備設計及製作、機械設計建模、金屬及非金屬加工、運動控制等。
人工智慧實驗室
基於人臉識別的安保機器人,
多關節串聯人形機器人手臂,
3D列印蜘蛛機器人,
仿生六足機器人,
工業六軸關節機器人應用。
機械工程專業
專業介紹:機械工程專業(原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是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特色專業,是我校第一個通過IEET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的專業。專業涵蓋智能製造、工業自動化、機器人工程、精密成型、3D列印、機器視覺、智能檢測和控制、新能源汽車等先進位造領域。機械工程專業是目前我校兩個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之一,同時也是我校目前三個具有碩士聯合培養資格的專業之一,強調創新能力、工程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專業緊貼「中國製造2025」發展趨勢,以智能製造、裝備與自動化、精密成型和結構設計為主要培養方向。
主要專業課程:機械製圖、電工及電子技術、C語言程序設計、工程力學、機械工程材料、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材料成形技術基礎、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與液壓傳動技術、微機原理及應用、 PLC 原理與應用、機械製造技術基礎、金工實習、工業自動化強化訓練、工程綜合能力訓練、專長能力拓展綜合項目,機器人技術、虛擬儀器技術、快速成型技術、自動化機械設計、電子線路CAD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進入機械、自動化、機器人、控制、汽車、電子、材料、管理等行業或科技、教育、政府等部門,從事相關工程領域的設計製造、開發創業、應用研究、企業管理和商務活動等工作。
機械工程專業(創新班)
主要專業課程: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嵌入式系統設計、工業機器人工作站系統集成、PLC原理與應用項目、模擬電子技術與數字電子技術、自動化機械設計、機械設計、檢測技術與信號處理、工業機器人工作站系統集成、數控技術、機電傳動控制、單片機技術應用項目、專長能力拓展綜合項目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各類機電裝備製造企業、教學與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貿易公司、政府部門等行業從事機電設備的設計製造、自動化應用技術研究和科技開發、運行管理、營銷及技術服務等工作。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
專業介紹:本專業將機械、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控制、檢測、傳感、物聯網等技術有機融合,培養具備機械工業自動化技術、現代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相結合的高級工程技術型人才。本專業設有機電控制及自動化和機電系統集成及智能化兩個方向。專業特色是以工程項目為導向,工程能力培養為目標,鼓勵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學生研究計劃」等科研項目和科技類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主要課程:移動機器人(AGV)、機器視覺技術及應用、雷射技術及應用、虛擬儀器、TRIZ理論及創新實踐、模擬/數字電子技術、機械設計、檢測技術與信號處理、機電傳動控制、機器人系統集成統設計、機器人技術(含綜合應用項目)、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含綜合應用項目)、PLC原理與應用(含綜合應用項目)等。
就業前景:學生畢業後可進入電子工業、自動化技術、微型和精密儀器、機器人技術、機械與汽車製造等企業、科研院所、政府機關、高等院校等部門,從事工業自動化設計開發、機電系統研發改造、機器人控制、信號處理、試驗測試、技術管理等工作。
工業設計專業
專業介紹:工業設計專業是以工業產品為主要對象,設置了智能產品設計和設計策劃兩個方向,綜合運用前沿科技成果與社會、經濟、文化、美學等知識,對產品的功能、結構、造型及包裝等進行整合優化設計的綜合性學科。本專業與臺灣樹德科技大學生活產品設計系開展專業人才聯合培養,注重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滲透和交融,通過學科方向的專業教育、實踐教育、個人拓展計劃、校內外科技學術競賽、創新創業類課程等多元化課程相結合,培養立足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智能產品設計和設計策劃領域的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創業型專業技術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
智能產品設計:產品開發設計、人機工程學、工業設計機械基礎、產品造型快速成型、產品結構設計、工程力學、電工基礎、電器產品設計、產品設計方法學、產品語意。
設計策劃:企業形象設計、廣告策劃與創意、版式設計、UI設計、設計管理、市場營銷、設計心理學、包裝設計。
就業前景:
智能產品設計:產品造型設計、產品開發設計、產品結構設計、美術設計類教師等。
設計策劃:UI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美術編輯、廣告策劃與創意設計、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美術設計類教師。
國內外攻讀研究生
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華東交通大學
太原科技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
皇家藝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
曼切斯特大學環境發展學院
拉夫堡大學
安大略理工大學
法國布萊茲.帕斯卡大學
近年優秀就業單位
鎮泰集團
佛山市三技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東莞市華茂電子集團有限公司
廣東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文燦壓鑄股份有限公司
南車集團
東風日產乘用車有限公司
百利集團中國有限公司
惠州西頓照明工業有限公司
廣東華南工業設計院
優秀校友
曾偉康:2015屆機械工程專業(創新班)畢業生,在校期間,是學校「車隊」和「機器人隊」的核心成員,擔任過機械創新協會會長。其團隊在國內外科際大賽中獲得多個獎項。2014年獲得「殼牌亞洲汽車環保馬拉松賽」亞軍、2015年獲得全國機器人大賽三等獎。2015年畢業即獲得50萬資金投資,在東莞市松山湖工業園創辦研發機構,專注於四輪節能環保代步車的研發推廣。
陳柱城:2013屆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生,2013年組建西湖創客匯,並擔任副理事長至今;2014年,組建總部在廣州的創新林開放創客空間(Chancing Open Maker Space),同時擔任深圳市三明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CEO。創新林創客空間先後接待過北京東城區教委、西安國資委等領導的參觀考察。
董豐華:2011屆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生,畢業時成功申請進入香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碩士畢業後留港工作, 現就職於香港上市公司ASM 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ASM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和發光二極體行業的集成和封裝設備供應商,現任ASM研發部門的產品設計工程師。
方思涵:2012屆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生,在校時參加3屆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國內選拔賽,獲得國家一等獎、二等獎。畢業後從事大載重移動機器人設計,代表產品有「大黃蜂」,「梳齒泊車機器人」,「平板泊車機器人」等。現作為合伙人成立松靈機器人有限公司,任公司首席設計師,致力於智能泊車及大載重倉儲物流機器人的研發、設計。
高嘉浩:2017屆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畢業生,在校成績優異,曾任虛擬儀器協會創始人、機械籃球隊領隊、星空創新中心組策部部長、多個學生創新項目負責人等職務。現就職於北京曾益慧創科技有限公司,任區域院校銷售經理(華中+華南),參與眾多國內高校新工科改革、工程認證、國家雙創示範中心建設,擔任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創新中心企業導師。
孫廣大:2014屆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畢業生,在校期間參與了「直角坐標自動上、下料機械手的研製」、「基於PLC的新型自動攻牙機的研製」、「AGV雙舉升 項目的研發」等科研項目;獲得「三菱電機自動化杯」 全國大學生自動化大賽二等獎、廣東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獲得專利兩項;發表科技論文兩篇。榮獲學校「十大創新標兵」 和「優秀畢業生」稱號。現就職於雅特生科技有限公司(美資),主要負責設計電源轉換和嵌入式計算解決方案。
譚柱:2014屆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畢業生,參與多個SRP項目,組織並發起「機器人遊華廣」比賽項目,2012年參與「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獲得全國二等獎,獲得「優秀畢業生」榮譽稱號。2014年9月就讀於深圳大學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移動機器人的自主定位與導航。2014年底組建了深圳大學第一支機器人團隊並擔任隊長。畢業後在東莞市松山湖工業園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創辦研發機構。
王凱:2010屆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生,就職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從事模具專業的三維軟體教學工作;工作期間取得工程碩士學位;2014年考取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師從張憲民教授攻讀博士。
鍾豔禮:2014屆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生,曾獲得亞太地區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全國二等獎、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廣東省二等獎、多次校獎學金。畢業後進入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 RONOMASTER賽事開推廣。2015年,進入東莞億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電動推進器開發,參於了公司多款產品從產品定義到量產的過程,現多款產品處於行業領先水平,暢銷全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鄭倩倩:2012屆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生,2013年7月入職廣汽研究院,在公司擔任造型項目管理工程師、支部委員一職,曾參與廣汽傳祺 GA8、GA3S、PHEV車型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