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舞劇《諾瑪阿美》:再現哈尼族的遷徙史
「心在夢在,愛在家在,哈尼人走過千山萬水走到紅河邊,夢中的諾瑪阿美在眼前……」我國首部哈尼族舞劇《諾瑪阿美》近日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演。感人肺腑的劇情故事、美輪美奐的舞臺呈現,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
「諾瑪阿美」在哈尼族語言裡意為最美家園。該劇取材於紅河哈尼族口述敘事長詩《哈尼阿培聰坡坡》,以哈尼族遷徙為背景,通過哈尼族原來的巫師貝瑪的講述,憑藉該民族獨有的舞蹈語彙,展現哈尼族歷經苦難尋找到心中的「諾瑪阿美」——紅河南岸的艱辛歷程,再現了哈尼族躬耕梯田、追求幸福生活的歷史畫卷,頌揚了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該劇由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團團長周楚棟編劇,創作過舞劇《紅高粱》等作品的王舸、許銳共同擔任總導演,青年舞蹈家劉迦和駱文博領銜主演。
該劇創作起源於2013年底,是結合中央和雲南省委、省政府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相關要求,由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團精心創作演出的。該團已成立64年,其歌、樂、舞的創作一直紮根少數民族藝術土壤。許銳介紹,他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哈尼阿培聰坡坡》,感覺很好。它講述了哈尼族歷史上的多次遷徙,有人物、有故事,所以選定了這個題材。但是,他也同時感慨民族民間舞劇有不少創作難點。「民族民間舞劇會受到原有的舞蹈語彙、民族傳統等限制,所以往往以晚會展示為主,舞劇題材很少,突出舞劇的史詩性、戲劇性、人物性也更加困難。」許銳說。
創作中,王舸和許銳共同意識到並堅持著一個原則,那就是舞劇要為「劇」服務、為「人物」服務。「為了把哈尼族舞蹈本身的特點和民族色彩融入劇目,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加入了大段的棕扇舞、鋩鼓舞等。棕扇舞在主人公去世的時候出現,因為它本身就是哈尼族祭祀亡靈時跳的,而鋩鼓舞是在祭祀的時候跳,在劇中也正好和人物情感融合在一起。」
「《諾瑪阿美》表現了哈尼族尋找、建設美好家園的過程,更傳遞了一種必須抵達的信念。這部舞劇體現了為民族請命的文化擔當。」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於平在觀看《諾瑪阿美》後對該劇給予充分肯定。國家一級編導疆嘎說:「這部劇的成功演出解決了民族題材的舞劇如何敘述的問題,是一部裡程碑式的作品。」
在創作手法上,《諾瑪阿美》也做到了精心構思、巧妙編織,將舞蹈語言融合在歌、舞、禮、樂、詩等藝術形式中。此外,舞劇還展現了哈尼族原始的祭祀儀式和四季生產等有獨特民族風情的活動,並結合現代舞臺聲光電的運用,賦予舞劇豐富的內涵。北京舞蹈學院院長郭磊說:「《諾瑪阿美》的舞臺、燈光、演員等所組合表現出的效果,讓人感受到史詩般的震撼。」於平說:「舞劇自始至終有一種驚心動魄的視聽衝擊。音樂、舞臺、舞蹈的綜合效應,能讓人感覺到民族性格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堅韌性。」雲南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孫晉昆表示:「這部舞劇結構凝練,敘述清晰,它的交響性和立體性為雲南舞劇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