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金秋9月,青島各大中小學校陸續開學。有一類特別的學校也開學了,這裡的孩子學制最長四年,一年的學費夠上公立學校好幾年,最特別的是,他們接受的是全西式教育,將參加A-level、SAT等國外高考。這就是國際學校,記者近日對其進行了探訪。
□ 本報記者 張欣
每年學費9.8萬元
在青島市嶗山區松嶺路邊,有一片嶄新的校園,幾座多層建築散落在碧綠的草坪上。這是城投國際教育園區,裡面包括兩所學校和一所新加坡幼兒園,其中就有牛津國際公學青島校區。牛津國際公學的創辦人、孔子的第76代傳人孔令濤向記者介紹:「牛津國際公學是一所全日制英式寄宿學校,受聘教師全部為英國名師,教授世界高考A-level、GCSE和SAT課程,學生們可以通過在這裡的學習進入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1000多所世界名校學習。」
孔令濤告訴記者,牛津國際公學目前最長學制四年,每年學費9.8萬元,而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同類學校費用在20萬元以上。「除了國際高考必學的課程之外,我們還為學生開設了高爾夫、馬術、英式板球、斯諾克等課程,是為了幫助他們將來儘快融入國外大學的生活。」
據介紹,牛津國際公學是與皇室成員就讀的英國伊頓公學合作的辦學項目,實施全英式教育,這無疑使牛津國際公學的身價陡增。
出國潮帶熱國際教育培訓
學費如此昂貴,學校還會有市場嗎?記者發現,凡是國際學校,都將辦學希望放在當下興起的教育「出國潮」上。
從上世紀80年代湧起的出國潮,主要是大學畢業生去大洋彼岸留學鍍金。到了今天,留學已不僅僅限於去國外讀研究生,很多中學學生都早早奔向歐美澳日等國了。
青島二中是青島市數一數二的中學之一,以學生出國率高而聞名。該校教務處李主任告訴記者:「我們對學生選擇國外的大學很支持,我們學校目前有800餘名學生,每年出國的有150多名,很多都就讀於世界名校。」
其他中學也是如此。青島市十九中的趙靜茹老師向記者表示,她的學生中也有一些想去讀國外大學的,「前些年想出國的只是一些家庭條件好但成績不好的學生,這兩年一些成績好的學生也選擇出國留學。」
正是這種留學需求造就了國際教育培訓的市場,目前,除了牛津國際公學,青島還有青島大學A-level中心、青島二中劍橋高中等較為有名的國際教育培訓機構,其他大大小小的民間培訓機構就更多了。青島大學A-level中心郭主任曾向記者表示:「過去,人們要留學只能通過中介,而且一般進不了名校,因為名校都不設預科班。現在我們引進A-level,可以讓內地的考生和港、澳、新加坡等地的考生享有同樣的機會。」他告訴記者,人們對於國外高考的接受度在提升,2006年青大A-level中心第一年招生時只有8個考位,2009年全省已有200個名額,青島佔40個。
郭主任認為,國際教育機構走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國內就業形勢嚴峻對學生們上大學的願望有所衝擊;同時,國人經濟條件好了,而歐美經濟卻不怎麼景氣,很多大學把他們本國的招生名額調配給了國外生源。」
與傳統意義上的「貴族」學校不同
作為孔子的第76代傳人,孔令濤想要打造中國的「精英教育」範本。他告訴記者:「中國國家力量實現了基礎教育,那麼特色教育和精英教育應該由社會力量來完成。我們的應試教育已經造就了很多差不多的大學生,但我們飛速發展的經濟和社會需要的是精英。我不敢說精英教育可以彌補目前中國的教育缺陷,我只是想打造一個精英教育的典範。」
牛津國際公學的學術校長大衛是2008、2009年全英最佳物理教師,曾執教多所英國知名高中。他認為,英式教育未必比中式教育更好,將來二者可以更好的結合起來,各取所長。他認為:「與讀英國本土學校相比,在牛津國際公學讀書的優勢在於沒有丟棄中國文化,保持了孩子們與中國文化的親密接觸。」孔令濤嘗試將國學文化融入全英式教育中,作為牛津國際公學的特色之一。他向記者介紹,學校裡設有孔子書苑,課桌用老房梁木製成,國學是學生們的必修課,全體師生中西方節日都過……「我們努力營造這樣一種氛圍,讓學生充分了解和感受英國文化,同時又不會淡忘自己的本國文化。」
「我們不是過去所說的那種『貴族』學校。」孔令濤特別強調,「過去的貴族學校只是一個金融項目,有非常好的硬體設施,收取高昂的學費,只要你交上錢就可以上,但我們要看孩子的水平,特別是英語水平。另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是貴族學校的學生家長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行,而我們的孩子不是,我們為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但資質很好的孩子提供獎學金。」孔令濤透露,目前在考慮與大企業合作設立獎學金,資助家貧而資質好的孩子進入世界名校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