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節檔的《新喜劇之王》,影迷們對這一部周星馳所執導的影片眾說紛紜,有褒有貶,但批評的聲音居多,我看豆瓣上的評分很低,僅有5.7分,實在是對不起星爺這個名號,所以有人說,星爺是江郎才盡了。是這樣嗎?
在影院裡,《新喜劇之王》這部電影卻把我看哭了,影片雖冠以「喜劇之王」,表面來看似乎是一部搞笑的或者如網友說的在販賣情懷的喜劇,但是它的實質內涵是一部實打實的悲劇。
我覺得這是一部反映底層小人物人生悲劇的電影,感覺是周星馳最最悲劇的一部電影,是被嚴重低估的,實際內涵超過舊喜劇之王。
有人說,所有偉大喜劇的內核都是悲劇。確實如此。
在本文中,透過這部《新喜劇之王》來品味人生五味。
人生五味者,酸甜苦辣鹹也。
一、酸。
《新喜劇之王》的主角是一個叫如夢的底層小人物懷揣明星的夢想,年過三十依舊執著追求她的明星夢,可惜她只是跑龍套的命,在這期間她忍受非人的遭遇,比如:
如夢在片場時,吃盡了苦頭,倒掛、跳水、被圍毆,髒活累活全被她包攬。跑龍套的命似乎廉價得,跟不要錢一樣。身體上的折磨或許還能忍耐,但精神層面的打擊更令人崩潰。
當如夢急需用錢支持男友所謂的事業時,她願意全裸做替身,卻遭導演人身攻擊:「又沒有身材,皮膚又松,屁股上還有痣,滾滾滾!」
她堅持夢想,低聲下氣祈求陳導演能給她一個角色扮演,得到的卻是他的當眾羞辱:「人類最大的災難就是你這種人,又不行,又沒有自知之明,還不死心,整天出來搞事情。」
刺痛如夢堅強內心的,還有來自家人的反對。她的父親,無法接受女兒成天像個小丑一樣在片場被人欺負。當如夢頭頂著無法拆下的「菜刀妝」趕回家吃飯時,忍無可忍的父親終於爆發了。
——「真沒法拆。」
——「那我就再給你加把刀!」
被趕出家門的如夢獨自漂泊,吃盡了苦,受盡了累,但當給媽媽打電話的時候,還是要壓住哭腔說一句:「媽,我挺好的。」
一句話,就戳痛了觀眾的心,讓人無比的心酸,這像極漂泊在外的遊子,日常辛勞的工作生活,卻不想讓家鄉的親人牽掛擔心,電話裡永遠是報喜不報憂。
二、苦。
生活裡的心酸,如夢能咬緊牙根扛下來,而來自渣男男友查理的欺騙背叛,那是壓倒她的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這個娘娘腔的渣男,剛開始騎著自行車去接如夢,兩個人甜蜜蜜地,一個香腸兩個人一起吃。男友給她鼓勵,說:「別人可以成功,你怎麼就不可以,別人有兩隻眼睛,你不也有兩隻眼睛麼?」
給她彈吉,和他對唱情歌,騙如夢賺錢存結婚基金,談抱負談理想,說他努力做大項目要成為比爾蓋茨,這樣的男人在如夢眼裡是絕世好男人,但觀眾都看出是個渣男。
看看後面劇情的真相,原來真是個渣男,他是男公關,當如夢在大風雨中送外賣偶遇到男友摟著肥婆的時候,等如夢忍不住責問他的時候,甚至心懷最後的希望,把她辛苦送外賣賺來的兩萬元給他,試圖挽回男友的心時,渣男說這是他該得的服務費。
如夢本來在事業失落的時候,想通過愛情尋找慰藉,可是她眼中的絕世好男人卻是世界上最渣的渣男!
這是如夢人生最苦的時候吧。
她才會在暴風雨中逆道行車,在《天鵝湖》的舞曲裡放縱自己,最終導致車禍。有人說,在這個雨夜裡如夢已經死了,後面的情節是她在臨死前夢想出來的。當然影片裡沒有明示出來,這也是星爺執導影片的高明之處,通過後面的情節,讓觀眾慢慢的品味出:
人生如夢,苦味的人生裡,到頭來一場空!
三、辣。
辣者,是影片中對現實社會的辛辣諷刺吧。
星爺在影片裡用一種隱晦的暗示,來諷刺現實社會裡的世態炎涼。比如:
劇中馬可是一個過氣的「大牌」男演員,他還活在十幾年前風光無兩的童星時代。好不容易接到一份飾演「白雪公主」的活,卻沒有用心去演,不僅不肯聽導演的指導,相反得還勸說導演「差不多就得了」。導演為了讓馬可表演出真正「驚嚇」的表情,安排如夢飾演一位女鬼去捉弄馬可,馬可當場被嚇得尿了褲子。
這下可好,「我不是尿神」短視頻被瘋傳於網際網路,馬可的事業就這樣稀裡糊塗得迎來了第二春。這或許是在諷刺當下,明星比不上網紅的社會現實了。
其中還有一個細節,馬可愛慕虛榮,自以為是,不敢正視現實,出門還要找個大媽助理給他宣傳充門面,這個不斷叫囂著「大家注意了!馬老師來了,大家快滾開!」的女助理,似乎就是在諷刺當下某種不良的娛樂圈風氣。
還有如夢的閨蜜好友小米,和她逛街的時候被星探選中後,她抱著如夢痛哭說自己不想做演員,怕被潛規則。可是當劇組人員出來後,她轉身就去搭訕。她坐上劇組人員的車,卻沒有拉上如夢一起坐車,本來她和如夢是室友住在一起,臨走卻落下如夢。小米被選中之後翻臉不認人,開始嫌棄如夢,馬上搬家,還愛佔小便宜,拿走了如夢的衛生巾,洗澡時候也是借如夢的香皂。後來當如夢去送外賣的時候,遇見小米,給她打招呼她沒有回應,如夢賴在那半天求陳導演給一個角色,她感覺難看沒面子才招呼如夢,想把如夢帶走,說別讓她丟人,出來又說如夢,死了也沒有機會,讓如夢放棄夢想。
朋友閨蜜對如夢沒有鼓勵,只有傷害。如夢落魄時候,她避之不及,結尾如夢成功了,成為大明星,她想擠過來套近乎,高聲喊著」夢姐」,多麼無恥的一個小人。現實裡這樣卑鄙無恥的小人太多了。
還有劇中的一些角色,如導演慫如夢、劇務罵如夢、化妝間管理員趕走如夢不讓在那卸妝、夥夫不給如夢第二份盒飯。這些所有掌握了一點權力的人,個個面目猙獰,不把最底層打工仔當人看,這不正是反映當下世態炎涼的某些社會現實。
四、鹹。
劇情裡所有酸苦辣的故事,最終都化為鹹鹹的眼淚。
影片裡還有這樣的細節:
「導演,這個角色有沒有正臉?」
「我可以不要錢,只管飯!」……
如夢這個傻姑娘,已經30多歲了,整天混跡在影視城,為了她的明星夢,有時候為了能夠有機會出演一個角色,甚至會主動放棄掉報酬,只求留一份盒飯就夠。
我們隨後看到她在奔赴片場的汽車上,顛簸起伏吃盒飯的時候,耳機裡放的是《天鵝湖》的樂曲,她面上幸福滿足的笑容,而觀眾卻是為之感嘆,心酸,甚至流下心痛的眼淚。
當如夢夢想破滅,得知渣男欺騙她的真相後,她在暴風雨中逆道行車,在《天鵝湖》的舞曲裡放縱自己,在風雨中,她緊閉雙眼,是不是也把自己痛苦的眼淚也掩藏起來,這個時候,小人物的悲劇演繹到極致,她的苦,她的痛也到了極致吧。
當影片最後的頒獎儀式上播放了如夢成名前的短片,別人都在笑,她的父親卻忍不住的哭了,因為他心疼如夢,知道自己的孩子這一路走來有多麼艱難。
當我們看金像獎、金馬獎、奧斯卡,那些我們脫口而出的、鼎鼎大名的演員的名字,在屏幕上,當我們看到璀璨星光,卻不清楚,在他們的背後,究竟還有多少被命運碾壓的小火苗拼命地發著光。
在現實社會裡,有多少在橫漂豎漂的小人物們正在拼命努力奮鬥著。
五、甜。
所謂的甜,或許是喜劇帶給人的快感。
當劇情中那個好笑的細節,逗得你哈哈大笑的時候,你覺得味蕾上的甜吧。
也或許是劇中,你被父女情的橋段打動了。因為,在《新喜劇之王》前部分營造的氛圍當中:這個世界對女主,一直是非常冷漠和殘酷的。所以,極需要有暖意,當一個外表非常守舊,內心卻無比溫暖,愛女兒、寵女兒到不行的慈父出現的時候,你被感動了。雖然你明知道是影片需要,故意想煽情,這種父親的設定很人為,很戲劇性,但還是會被一瞬間感動。
有意思的是,即便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做了太多擊碎夢想與自嘲的設定,《新喜劇之王》到最後,倒是給了女主一個光明的結尾。
最終如夢事業成功、夢想實現,還拿到了女演員獎。她似乎、真的實現了夢想,甚至,到了影片最後,她還開始去幫其他愛做夢的普通人,加油打氣。
只是,她真的成功了麼?
或者,是因為春節檔的電影,總是要照顧到大家的感受吧,或許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觀念,最終必須要一個美麗的尾巴,一個美好的童話。
當劇中馬可作為頒獎嘉賓,公布獲獎人的時候,他是這麼說的「人生就只有兩個字:如夢」。
如夢是女主的名字,這樣自然是確認女主拿獎了。只是,這人生如夢的描述,總是讓人忍不住有其他解讀。畢竟後面那部分劇情,實在太順利,也太像一場夢了。
或許,真的是一場夢吧,這也更符合星爺執導這部影片的初衷。
夢,當然是甜的!
這部影片放映後,諸多影迷們眾說紛紜,有好評,也有差評。我想說,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新喜劇之王》的這些妙處,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星爺的用心。
星爺說:「悲跟喜是相通的,卓別林的《淘金記》,沒有東西吃的時候,只能吃皮鞋,對卓別林來說,這是多慘的一件事?但我們卻會大爆笑。」
關於這部電影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好與壞,星爺是江郎才盡還是電影大師等等爭論,正所謂: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眼界、三觀、閱歷,決定屬於你的哈姆萊特,諸君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