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血換來的勝利:解放軍湘西剿匪始末

2020-12-20 中國網

活捉湘西土匪頭目

鄂、渝、黔、桂交界的湘西地區,武陵、雪峰兩大山脈縱貫,峰巒起伏,溝壑縱橫,溪河密布,洞穴幽深。自宋朝起,這裡即是歷朝統治薄弱區域,匪患綿延。

解放前夕,湘西匪患尤烈。國民黨反動派妄圖利用湘鄂川黔邊緣區的地理條件,在湘西建立反共根據地。他們勾結地方股匪,組建了3個暫編軍12個暫編師,還有「湘鄂川黔反共救國軍」等成建制的10多股反動武裝,總數達10多萬之眾。

至湖南和平解放,長沙等城市回到了人民手中。但在湘西,廣袤山區和許多縣城依然被土匪佔領,剿除湘西匪患,打通解放軍挺進大西南通道,成當務之急。

大庸一仗 土匪膽寒

參加過湘西剿匪的石邦智(時任解放軍第47軍139師415團3營營長)曾經回憶,當時湘西著名的匪首包括:龍山瞿波平,永順曹振亞、李蘭初,古丈張平,芷江彭玉清,沅陵陳子賢。以張平、彭玉清、瞿波平的力量最強。這些匪首都被國民黨封以「軍長」「師長」之類的高官。

湖南和平解放前夕,蔣介石曾親自寫信要湘西匪首陳子賢「堅持遊擊戰爭」。蔣介石還派白崇禧作為密使,帶著10萬銀元和大批槍械親赴芷江,收買湘西土匪,妄圖變湘西為「反共遊擊根據地」。

湖南剛獲和平解放,解放軍主力乘勝推進,湘西已成兵鋒所指。 1949年10月14日至16日,解放軍第47軍139師、141師及140師之418團,分三路合擊大庸之敵,一舉消滅國民黨一二二軍4333人,收編了暫編第一軍12000餘人,爭取了陳渠珍起義。第二野戰軍在向大西南進軍途中,殲敵8000餘人,解放湖南境內一批縣城,打通了湘黔、湘川兩條公路線。

大庸一戰,令湘西地區大小土匪膽寒,其囂張氣焰一時有所收斂,土匪頭目龍作金、石玉湘還表示願意向解放軍「投誠」。石邦智曾在《紅星閃耀》一書中回憶,1949年12月初,永綏縣人民政府召開籌糧支前會議,匪首龍作金作為排達鄉鄉政人員參加會議,表示願意效勞,但並不見其交槍交糧。直到縣委組織部部長李仲田巡視排達,龍作金才交上十幾條槍,以示「投誠」。

1951年初,麻陽縣民兵配合部隊剿匪。

大軍入川 匪情反彈

然而,當解放大軍從湘西入川,第47軍大部隊過境之後,匪情又出現重大變化。一些原來已經投降和正在談判的土匪紛紛反水,撕下「投誠」的面具。

1949年12月中旬,大庸土匪2000餘人進抵縣郊,揚言攻城。年底,龍山匪首瞿波平、師興周等在八面山開會部署軍事行動。他們公開提出「反對徵糧」、「把解放軍趕出湘西去」的反動口號,威脅恫嚇群眾。全省除原來未解放的綏寧、古丈兩縣外,又有鳳凰、乾城(今吉首)、靖縣(今靖州)等縣城被土匪佔據。股匪偷襲我軍小部隊,騷擾我軍指揮機關,殺害我軍地方武裝人員,劫擊軍車商旅和船隻。僅雪峰山遭襲一次,我軍就損失運輸車輛20多臺。

湘西土匪的猖狂進攻,一時造成了全湘西區局面被動。湘西一些縣的區、鄉人民政權無法建立,或建立之後不能鞏固,減租反霸等社會改革工作不能順利進行。更嚴重的是,解放軍向西南進軍的後方受到了威脅,剿滅湘西土匪、根除匪患,安定民生,刻不容緩。

在這種形勢下,解放軍第47軍於1950年1月返湘。湖南軍區即以第47軍為主體,建立湘西軍區,擔負會同、沅陵、永順3個地區的剿匪任務。

迫擊炮,當年剿匪利器之一。徐行攝

全面進剿 根除匪患

1951年2月1日,湘西軍區發出《剿匪政治動員令》,全面進剿湘西土匪。解放軍攻克龍山八面山,合擊長田灣,古丈圍殲張平,擊潰芷、懷、黔等股匪。春季的全面進剿,解放了乾城、古丈、麻陽、鳳凰、會同、靖縣、綏寧、通道等8座縣城。

然而,湘西土匪素來刁頑狡詐,一遇到解放軍強大打擊就化整為零,鑽山進洞,分散逃逸。湘西人民久受土匪欺壓,一些群眾心存餘悸,剿匪戰果一時難以迅速擴大。

湘西軍區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調整剿匪方法。把大庸、永順等14個縣劃為中心區,龍山、桑植等8縣劃為邊緣區,先集中力量進剿中心區土匪。廣泛組織民兵10萬餘人,為部隊帶路、送信、送糧,配合搜山。在軍事進剿的同時,展開政治攻勢,向匪兵家屬解釋政策,動員他們勸親人下山交槍自首,主動報告匪情。

中心區進剿很快奏效。夏秋兩季,解放軍攻克永順「五連洞」,生擒匪首李蘭初;在保靖縣野竹坪消滅「湘鄂川黔反共救國軍」股匪;圍殲盤踞芷江東北角的彭玉清股匪;合殲沅陵鳳鳴山一帶2000多名土匪,擒獲匪首陳子賢。到10月,中心區剿匪基本完成。

進入冬季,邊緣區會剿戰役又拉開帷幕。在湘、鄂、川、桂、黔5省邊緣,分南、北兩線會剿,主要匪首曹振亞、楊樹臣、蔣燮琴等或被擊斃,或被活捉,其餘逃竄川、黔邊境的土匪也被消滅。1951年1月20日,鳳凰縣上萬群眾大搜山,「川湘黔反共救國軍」司令龍雲飛料難逃命,拔槍自殺。至此,歷經一年有餘的湘西剿匪獲得決定性勝利。

此後的1951年、1952年,湘西地區持續肅清殘匪,匪患得以徹底蕩平。

湘西剿匪的勝利,是鮮血換來的。據《中國共產黨湖南歷史》載,僅解放軍第47軍就犧牲了上千名戰士。湘西剿匪戰鬥中,湧現出許多英雄集體和戰鬥功臣,如打退1000多名土匪進攻的「老溪寨英雄排」;月行750餘公裡,終於將敵殲滅的「長追千裡連」;連續7次爆破土匪巢穴的英雄叢士林;單身奪機槍,一次殲匪70餘名後壯烈犧牲的趙啟英等。

相關焦點

  • 解放軍湘西剿匪真實照片(組圖)
    1950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47軍入川作戰返回湘西對土匪發動全面進剿,圖為部隊搜山剿匪。中國人民解放軍140師419團在靖縣召開剿匪動員大會。剿匪部隊攀越山崖深入匪穴搗匪窩。永順軍分區剿匪部隊抓獲匪首。
  • 第47集團軍,「湘西剿匪」留美名
    抗戰勝利前夕,359旅先後分兩批組成「南下支隊」,進軍華南。當南下第二支隊到達河南時,日本宣布投降,於是又奉命轉往東北,開進遼陽地區。在此擴編後,該部恢復359旅番號。1947年1月,359旅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獨立第1師。此後,獨立1師參加了解放哈爾濱、合江剿匪等戰鬥。當年9月,獨立第1師與獨立第3師、東滿獨立師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10縱隊,司令員為梁興初,政委為周赤萍。
  • 湘西剿匪記·圍殲土皇帝楊永清
    當時白崇禧集團有30萬人左右主要布防在江西、湖北南部、湖南一帶,當時蔣介石密令白崇禧啟動應變計劃,就是在15個重點遊擊根據地,湘西是老蔣寄予厚望的地區。當時那裡的土匪和地方武裝已有10多萬了,白崇禧此行就是為了是收編土匪,以對抗向西南挺進的解放軍。
  • 湘西離休老兵追憶剿匪歷史:永遠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的血
    湘西州軍幹所一行在湘西剿匪史料陳列館參觀。紅網時刻湘西9月3日訊(通訊員 唐靜)「那時候在辰谿縣剿匪,我們沒日沒夜的翻山越嶺,跟著部隊,有時候自己也不曉得走到了哪裡。」看到湘西剿匪史料陳列館裡一幅幅珍貴史料時,參加過湘西剿匪作戰的湘西州軍幹所89歲離休幹部印道漢,回憶起自己的剿匪往事。2020年9月1日,湘西州軍幹所11名軍隊離退休幹部,專程來到辰谿縣湘西剿匪史料陳列館,參觀史料、回顧歷史、緬懷英烈。
  • 湘西剿匪9個細節,土匪報復心強
    《湘西剿匪記》劇照新中國成立之初,對湘西匪患進行了清剿,到今年已是70周年。李編查過許多資料,發現剿匪過程中的一些小細節,十分感興趣,分享一下,算是對烽火歲月的一點還原。《湘西剿匪記》劇照。2.土匪殘暴、殺人越貨、報復心強。
  • 周赤萍編撰《擒魔記——湘西剿匪回憶錄》的前前後後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新中國成立之時,擔任解放軍第四十七軍政委兼湘西區黨委書記的周赤萍所著的《擒魔記——湘西剿匪回憶錄》一書,1962年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第一部記錄剿滅湘西匪患的回憶錄著作
  • 原47軍部分老同志來辰調研剿匪史料
    12月4日,原47軍部分老同志來我縣開展湘西剿匪史料調研,並重走父輩足跡,緬懷紅色記憶。據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軍先後在抗日戰爭、遼瀋戰役、渡江戰役、重慶解放戰爭等戰鬥中立下赫赫戰功。1949年5月,47軍奉命進抵湘西開展剿匪,經過「重點合圍」「進剿中心區」「會戰邊緣區」等戰役,共殲滅頑匪10餘萬人,繳獲輕重武器9萬餘支,徹底蕩平了湘西境內百年匪患,使350萬湘西各族人民從此成為這方山水的真正主人。
  • 建國初期,湘西的土匪為何那麼難剿
    文/寂寞的紅酒 提起土匪,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湘西,湘西的土匪可是非常的出名,可以稱得上家喻戶曉。很多湘西剿匪的故事甚至被搬上了螢屏,比如《湘西剿匪記》和《烏龍山剿匪記》。在建國初期,雖然全國基本解放,但湘西的匪患仍然非常嚴重,我國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徹底剿滅他們。
  • 那些年,橫行在湘西的悍匪們 含《烏龍山剿匪記》田大榜原型
    姚大榜姚大榜,字必印,號佔彪,湘西晃縣人,湘西地區的知名巨匪,兒時記憶 《烏龍山剿匪記》中田大榜的原型。姚大榜家裡世世代代從事著土匪生涯,姚大榜自然也是繼承了這份「沒有前途的職業」。姚大榜本來還是有點才學的,據說他曾經進過貴州講武學堂學習,學了些本事。
  • 《烏龍山剿匪記》「田大膀」原型,湘西巨匪「姚大膀」?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湘西巨匪「姚大膀」的故事。說起湘西土匪,最先想到的就是張平,有句話「天見張平,日月不明」說的就是張平,雖說為人極其兇殘歹毒,但有一點我還是佩服他,他的妻子楊炳蓮,最美的壓寨夫人,他對妻子很好,據楊炳蓮回憶,從來沒見過張平殺人,在她面前總是表現得特別溫和。
  • 敵軍讓孩子跳傘當奸細,水裡有蟲才敢喝:抗美援朝老兵湘西剿匪後...
    爺爺湘西剿匪後直奔鴨綠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即使已經過去70年,李鐵侖依舊清晰地記得《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甚至還可以用朝鮮語一問一答:「你吃飯了嗎?」「我吃了。」這也是讓李鐵侖的孫女李新月感到十分自豪的一件事。
  •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146師436團在廣西柳江剿匪略圖
    這是解放軍436團圍堵劉棟平路口要地舊址。1950年11月14、15日, 我軍436團夜間行動,兵分兩路:一是直搗土博、水源韋鐵的老巢;二是將百朋小山鄉屯田、木利、長洞一帶山區層層包圍,圍剿韋代煊匪部。經過四個晝夜擊戰,向韋鐵、韋代煊匪部發起強攻。
  • 湘西剿匪:張清「砰」的一槍,土匪營長楊佐治老老實實地躺了下去
    「呯」排長清脆的槍聲先響了,走在前面的土匪應聲倒下,接著機槍、衝鋒鎗爆豆一般響起來了。「為九班報仇!」喊聲響徹了整個山谷,解放軍的槍聲一陣密過一陣,一排排土匪的人頭像秋天割稻穗一樣一茬一茬往下倒,有的像死豬一樣骨碌骨碌往下滾,土匪遭到了迎頭痛擊。走在後面的楊佐治還搞不清情況,仍然拿槍逼著土匪往上攻。
  • 湘西剿匪中號稱刀槍不入的神兵 念咒語喝神水 被解放軍團滅
    30年前峨眉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電影《湘西剿匪記》,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對最后土匪圍攻縣城久攻不下之時,他們請出了「神兵」,口念著咒語,一路敲鑼打鼓蹦蹦跳跳的向堅守縣城的解放軍撲去的場景記憶猶新。但因為「神兵」的局限性,在反抗苛捐雜稅的同時,不少也奸淫擄掠,為害鄉裡,實質上與土匪並無二致,湘西最早的「神兵」就是如此。湘西最早的「神兵」是一個巫婆以「救世娘娘」自封,在騙取到民眾信任人招兵買馬,號稱「奉命徵討天下,光復大清江山」,在其之下的頭目還被封為金剛神,二郎神,趙子龍等。
  • 湘西剿匪:土匪頭子搶了18歲新娘,不料此女手段更殘忍,竟是天生的女...
    新中國成立後,國內並沒有真正太平,因為民國時期殘餘下來的土匪勢力,以及秘密潛伏在各地的國軍特務,都是潛在的重大威脅,土匪佔山為王,剿滅存在一定難度,尤其是湘西地方的剿匪工作,更是剿匪工作的重中之重,這裡地勢非常複雜,剿匪並不容易。
  • 有情有義47軍:入朝之前湘西剿匪,臨別寫信致歉,民眾淚別
    抗日戰爭勝利後,47軍前身部隊北上東北,南下湘西,轉戰川東,湘西剿匪,為解放事業立下赫赫戰功。 《湘西剿匪記》劇照 47軍在湘西剿匪1年,依靠群眾,徹底剿滅湘西匪患,曾經熒幕上的熱播劇《湘西剿匪記》《湘西往事》……都是根據47軍湘西剿匪的經典戰例改編的。
  • 湘西剿匪:老人回憶國民黨少帥潘壯飛怎樣淪為土匪,血洗黔陽經過
    潘曉東攝影1949年冬至1950年底,在湘西剿匪時,駐晃縣的剿匪部隊是140師419團,該團有3個營,在晃縣剿匪主要是3營,當時營長是李玉春。營部駐在龍溪口;7連駐舊德(今李樹);8連駐禾灘;9連駐龍溪口;機炮連駐老晃城。1949年10月芷江解放前夕解放軍進駐新晃後,芷江土匪頭子楊永清、黔陽土匪頭子潘壯飛逃到天雷山,被芷江剿匪部隊打敗。11月,解放軍進駐晃縣。
  • 湖南土匪當上剿匪司令,悍匪竟是北伐中將,國民黨一筆糊塗帳!
    解放軍戰士張貼剿匪宣傳單 一個落草為寇的土匪當上了國民黨的「剿匪」司令,「賊喊捉賊」,真是天大的笑話! 不知道什麼原因,楊永清在「剿匪」司令的寶座上沒坐滿一年,聯防剿匪司令部就被老蔣撤銷了,楊永清所部被改編為一個旅,他又極不情願地當回了少將旅長。 滿腹牢騷的楊永清決定另立山頭,他在湘西搞了個幫會組織,自封龍頭老大,居然很快就糾集了兩萬多人的土匪武裝。
  • 烏龍山剿匪女隊長王正英,威名赫赫革命前輩情牽湘西!
    很難想像,眼前這位年過九旬的老人,曾是威名赫赫的烏龍山剿匪女英雄。 歷經數十年風雨滄桑,91歲的王正英在本市安度晚年。一次偶然,牛城晚報記者結識了這位革命老前輩,也了解到她曾經的戎馬生涯。回憶起那段戰鬥歲月,她依然惦念著湘西那片她曾為之浴血奮戰的土地。
  • 西隆縣剿匪鬥爭片斷
    深入發動群眾 奪取剿匪勝利   —西隆縣剿匪鬥爭片斷   1951年4月~10月,我受組織任命擔任中共西隆縣工作委員會副書記(書記是剿匪部隊六五七團政委王吉人兼),併兼任百色地委剿匪工作隊指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