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希仁
經觀財經眼專欄作者
一千多年來,「玄武門之變」眾說紛紜,史學家對此奪嫡手段一直保留分歧。
從「玄武門之變」到「九子奪嫡」,如何安全進行權力傳承,一直是中國數千年來,難以善解的困局!
01
昨夜,大亞聖象董事長因突發疾病不幸逝世。至此,大亞集團持續四五年的「奪權大戲」正式落下帷幕。
圖片來源:大亞集團官網
公開信息顯示,大亞聖象的大股東是大亞科技集團,截至今年一季度持有上市公司45.97%股權。
而大亞集團原由創始人陳興康,也就是此次病逝的大亞聖象董事長陳曉龍之父,通過持卓睿投資100%股權及意博瑞特51%股權實際控制。
但由於「中央集權」的思想根深蒂固,陳興康到死都沒有放權。在撒手人寰後,最終導致公司出現搶權大戰。
據悉,在2015年,70歲的陳興康意外摔倒身亡後,由於未立遺囑,使得名下各類股權爭端不止。隨後,由戴品哎(陳興康的夫人)、陳建軍(陳興康長子)、陳巧玲(陳興康之女)、陳曉龍(陳興康次子)四人分別依法繼承陳興康的股權。
其中,戴品哎持意博瑞特31.875%股權和卓睿投資62.5%股權,三子女各持意博瑞特6.375%股權和卓睿投資12.5%股權,成為大亞集團與大亞聖象的共同實際控制人。
此外,四人還籤署《一致行動人協議》,如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則按戴品哎意見決策執行。
實際上,戴品哎因年事已高早就退居二線,而陳巧玲長期在江蘇銀行任職,大亞聖象基本由陳建軍與陳曉龍各自分管兩大主業。
其中,陳建軍分管聖象地板,已故董事長陳曉龍掌管大亞人造板,二者互不幹涉,形成實質上的「雙頭治理」模式。
02
但隨著實控人戴品哎的年齡增長,大亞聖象第一把交椅始終要從兄弟倆中選一位,否則等老母親百年之後,奪權大戲又要重新上演。
而這位老母親最終決定按中國傳統繼承法(嫡長子繼承制),將大位禪讓於陳建軍,自己做起了「皇太后」,就等著頤養天年了。於是在2019年7月,戴品哎將其持有的大部分股權轉讓給陳建軍。
在股權轉讓後,陳建軍和戴品哎及卓睿投資決定向董事會「逼宮」,要求讓陳建軍回歸大位。
這時候,陳曉龍肯定是坐不住了。自己沒分到股權也就算了,現在連董事長都要騰出來,這老母親是不是有點偏心啊?
於是乎,陳曉龍決定對「逼宮」一事進行反擊,在老母親聯手陳建軍之後,他也毅然決然與姐姐陳巧玲聯手,解除了陳建軍在大亞集團的總裁職務。同時,他還向丹陽法院提起訴訟,但最終被駁回。
此後,兄弟二人交戰不絕。面對陳曉龍的「攻勢」,陳建軍也迅速做出反擊,隨後卓睿投資免去陳曉龍的公司職務,並委派陳建軍擔任文達投資執行董事,公司法定代表人。意博瑞特和卓睿投資均要求陳曉龍移交公司證照、公章印鑑、財務帳冊等公司財物。
對此大招,陳曉龍只好公開表示,2015年家庭內部有一個四方協議,四方協議媾和人主要為戴品哎、陳建軍、陳巧玲、陳曉龍。
協議表明,陳曉龍為大亞集團董事長和法人代表,且為法律的一致行動人和決策人。當時四方協議中約定了,在沒有發生經營重大失誤的時候,不可以隨時更換大亞集團的董事長。
但時至今日,隨著陳曉龍的意外逝世,曾經震驚長三角的「奪權大戲」也徹底劇終。
這沒了奪權之爭,大亞聖象估計也能快速進入發展快車道。這一點,或許可以從今天的股價能看出點端倪。
在獲悉董事長逝世消息後,大亞股票開盤跳漲,直接飛上漲停板,截止6月1日收盤,公司股價大漲7.85%。
03
事實上,對於中國家族企業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創始人擁有企業絕對控制權。如果這個創始人還在世的話,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太大問題,一旦創始人離世,問題就會不斷湧現,其中最麻煩的無疑就是上述的奪嫡之爭。
如果創始人有多個子女的話,這個問題就會特別明顯,而大亞聖象就是如此。原本都是一家人的親兄弟,結果導致了兄弟反目成仇。
而對於大多數中國家族企業來說,這件事也給所有第一代創始人以警醒,即必須明白家族企業要提前明確接班人。
對此,我們從中外各家企業的做法來看,有兩類做法可以借鑑參考:
一、中國式的嫡長子繼承制,在創始人年富力強的時候就明確接班人,並且按照接班人的標準來培養子女,通過長時間的培養鍛鍊逐漸讓接班人在企業內部獲得屬於自己的勢力,從而逐步實現接班。
例如李嘉誠對李澤鉅的培養,讓李澤鉅成為接班人,讓李澤楷自己出去單幹。
二、通過引入職業經理人的模式讓自己的子女逐漸退出公司管理,從而實現家族制企業向公眾企業轉變。
這個模式的好處是,企業將擁有更長遠的生命力,當企業不再是一個家族企業時,企業創始家族可通過信託方式進一步獲得企業收益權,但不會牽扯控制權的爭奪。這一模式,在很多歐美家族企業中非常盛行。
但無論哪種模式,都沒有好壞之分,主要看哪個更合適企業。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